绿林网

躬笃集读后感100字

躬笃集读后感100字

《躬笃集》是一本由陈一丹 著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躬笃集》读后感(一):《躬笃集》:陈一丹的建校之旅!

最近读了《躬笃集》,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太想读这本书的,因为在书名上我就不太习惯或者说不太会读,因为我老是纠结书的名字叫鞠躬、鞠笃、还是躬笃,光念名字就需要浪费一些脑细胞,读过这本书的小伙伴告诉我,说这是关于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我在听到两个男人的时候,我说:啊,是吗?那看看也行。 其实,我在很早的时候,很粗略的看过很多企业的发展史,我以为这本书里讲了两个青梅竹马(大学同学)相爱相杀的故事,以及曾经那个说一起偷电动车创业(这里是比喻,比喻,不要太在意细节)的人,为什么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等等一系列关于创业期间的爱、恨、情、仇。 等到我看完这本书的第2篇序之后,我发现,那个小伙伴误导我,啥两个男人的故事都是骗人的,既然都开始看了,就索性多读了一些。 ——————————————(正文专用分割线) 我在没读作者陈一丹对书名的解释之前,我一直认为躬笃就是鞠躬和笃志的结合体,也就是鞠躬尽瘁,笃志好学两者的结合。在我看了作者的解释之后,我才了解到所谓的攻是指恭敬、诚恳、踏实的意思,是一种对教育很好的状态。而对于笃志,作者都把它理解为对世事的洞观、论道、撷英,所以全书也围绕着躬行和笃志,这两大主要思想展开,分别讲述了作者陈一丹在慈善和教育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作者对教育的观点。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我觉得有一点想法是值得所有人借鉴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他本来是想把笃志篇放在前面,把躬行篇放在后面,因为大部分人的逻辑思维都是想好在行动,这是所有计划执行的最理想状态。 但在现实中,充分的准备过程,可能会慢慢耗掉让你行动的积极心态,所以,在现实中更加切合实际的状态是先行动,然后在行动中逐渐通过反复的复盘,来改进整个计划中的瑕疵,然后直至达到目标。

这本《躬笃集》不仅仅适合对高等教育和国学教育这两方面感兴趣,想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及教育机构的概念模型等等教育类知识点的小伙伴阅读,也很适合以后想从事教育工作的小伙伴阅读,你不仅仅能了解到很多关于教育的基础知识,还能知晓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问题以及陈一丹对于教育的思考。

《躬笃集》读后感(二):点燃理想的明灯,照亮前行的路

教育是播种理想的事业。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自己要有理想,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拥有理想。在陈一丹的《躬笃集》中,读者分明见到了一位性格鲜明、理想坚定的教育工作者。尽管他不是第一位将理想引入教育的先行者,但他却是一位能够将理想与教育融入一体的实践者。 陈一丹的理想是办一所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这既是思考的起点,也是逻辑的终点。既然是理想,它一定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甚至与现实格格不入。办学,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难事、好事。然而,即使在价值观上没有分别心,但在现实中,它仍然是一座难以跨越的山。也许,不是一座山,而是山连着山。你不仅可能发现“山的那边还是山“,一辈子都在上山与下山,而且可能需要在没有山路的地方,靠着流泪、流汗、流血去踏出一条山路。

从入学到毕业,走过的时光可以计算,以秒、以分、以小时、以天、以月、以学期、以年,但是计算的初衷是什么,陈一丹的答案是让理想照进现实。这些年,陈一丹不局限于一域一地,而是大胆地走出去,不仅向西方发达国家取经,也向亚非拉不发达国家进军,他所创设的一丹奖的现实意义,或许有限,让一些人远离贫穷、无知,但理想意义却不可言说,让每一个生命都有了自己的位置。 在腾讯工作时,陈一丹是风风火火的,为了效率与效益,但转战教育,他反而不疾不徐。如果不是熟悉他的人,一定以为陈一丹在创业的过程中脱胎换骨,以至每一次从睡梦中清醒,都会发现镜中的自我陌生得可怕。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陈一丹都是在现实中解行并进,在实践中思考,看来来往往的学生,听淅淅沥沥的细雨,读深深浅浅的文字,说奇奇怪怪的话语。当自己不再为柴米油盐等凡人俗务所侵扰时,他终于知道了自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即使面对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全世界都会伸出援手,所有的困难都会为他让路! 如果说求知者的眼神是清澈的、传道者的目光是温和的,那么陈一丹所做的工作,无非是为求知者与传道者创设一个少人打扰的空间。让彼此鼓励、互相赞许,为了点燃更多、更亮的灯而永远在路上。

《躬笃集》读后感(三):《躬笃集》:陈一丹除了武汉学院的又一杰出教育贡献

陈一丹,腾讯创始人之一,在他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他退出了腾讯的管理层,投身到公益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之中。而这一转行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但创建了武汉学院这一有形实体,还把他的教育理念进行着不断的推广。无论从行动还是从思想,陈一丹都完成了他人生的转变。而他的人生除了交出武汉学院这一最优秀的成绩之外,还有了这一本记录他教育实践和思考的文集《躬笃集》。

中国思想讲究知行合一,但知行合一是一个极难达到的目标,必然就会出现先知还是先行的问题。先知,很容易陷入空想的境地,思想总会把人捆绑在行动之外,想象着困难,想象着障碍,也许就无法进行行动了。先行无疑是最佳选择,先去做,在行中思考,在行中改善,陈一丹无疑也是秉行着的这一原则。他的教育事业从2007年就已经开始了,从那时他投身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开始,到2013年独立创建自己的武汉学院、成立一丹奖学金、举办一丹奖峰会、建立明学堂,到现在武汉学院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十年。而这十年中,陈一丹所做出的努力,所面对的困难,这一路走过来了,那些人、那些事,点点滴滴都凝聚在了他的这本书,就是构成《躬笃集》的第一部分《躬行篇》。

而行动必然伴随着思考,只有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提出更好的想法,接受更好的理念,这无疑是在他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更是要不得固步自封,更何况要干一行,爱一行,陈一丹致力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他一定要对高等教育的整个脉络有着清晰的认识,而他的这本书的下一部分《笃志篇》,就是他这些思想的精华。 在这些文章之中,他分析了中外教育的差异和共同点,探讨了各种办学模式的优缺点,这无疑对于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好的经验可以得到吸取,错误的经验当然要极力避免,为了考察高等学校,陈一丹也走遍了全球,他既到达了发达国家,欧美地区,也和印度贫民窟的孩子们有了深度的交流。有教无类,相信陈一丹一定可以把他的武汉学院建设的更好。

而思考也还包括与高人的对话。施一公创办了另一所民办高校——西湖大学,这样两个为高等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的高峰论坛,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而与奥巴马、赫克曼教授等不同领域的人物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碰撞呢。这是陈一丹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一部分,也是读者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更多的关于教育理念。 《躬笃集》凝聚了陈一丹全部的心血,如果说武汉学院是他亲爱的儿子,那这本书无疑是他慈爱的孙子。它的出现离不开武汉学院,但也会从根本上改变着武汉学院,相信陈一丹一定会让武汉学院越办越好,走上世界名校的行列。

《躬笃集》读后感(四):《躬笃集》:躬行是恭敬诚恳踏实前进,笃志是存童心探万物

小学课本里学过一篇《科利亚的匣子》。

文中的科利亚是一个小男孩,由于战争的到来,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把自己心爱之物放进匣子里,走十步,把匣子埋了地下。

过了几年,战争结束,科里亚一家回到原来的家里。妈妈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几年前埋的箱子。

科利亚走了十步,挖了很深,也没有找到匣子。大家都笑话他不会算术。实际上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跨得大了。

当他发觉之后,把步子跨小一点,终于把自己的匣子挖了出来。

埋在地下的匣子,就像是时间囊一样,带着过去重要的物品,或者是纪念品,埋在地里。只要埋下去,就会有盼头,有念想。

在陈一丹先生的《躬笃集》里,也有讲到时间囊。他在了解斯坦福大学意外被挖出的时间囊之后,别出心裁地为武汉学院制定了一百个时间囊。

每一年的时间囊里装的东西,由老师和学生决定,他们会把每一个当下最值得纪念的物品放进去,年复一年,埋下理想。

他说:时间囊的意义不在于被打开,而在于埋下去;时间囊是实物的记录,当时的随笔,定格了时间长河中零散的这一刻。

陈一丹先生不仅仅是对时间囊很在意,而且对封上水磨石的井盖也特别用心。希望能顺利埋上一百年,又附加了封盖上的图案设计大赛,之后的封盖都有自己独特的样子。

这是陈一丹先生对武汉学院的祝愿,也是对教育事业的期待,希望新的教育事业会越办越好。

《躬笃集》一书是陈一丹先生对教育事业的实践和思考。

这本书分为两个大的章节,第一章节是躬行篇,分为三个小的章节,轶事、共事、纪事。

轶事是办学路上的印象深刻的大小趣事。比如明校歌的由来,时间囊的期待,一丹奖奖牌的设计思路。

共事是与陈一丹先生一起工作过的三位校长的共同经历。为了发展事业,他也会三顾茅庐请人才,重视人才,相信人才,发展人才。

纪事是他对这几年工作的整理与复盘。在办实事的路上,同样会有理性和感性的烦恼,所遇之事,并不能全凭个人感觉而为之。

一件事有开头,有经过,有结尾,但陈一丹先生认为,他所做的事还一直在路上,是在经历着不同的时代,并且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事业。

在做事的过程中,不仅对事情有所建设,而且也要对自我进行建设。成长,是在工作中最好的磨炼。

难关和困难,都是来自大环境下的压力,要有承受力,也要有抵抗力。

在重重叠叠的复杂事件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陈一丹先生在书里提到关于平常心的两条经验。一是先把事情分清楚,把事情一件件分清楚,才能把事情一件件做完。

二是尽力而为,有些事情总觉得多准备一些时间,可能会更完美。由于时间原因,并不能准备太久,又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这样产生一种负罪感。但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接受现状,接受不完美的结果。

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是没错的,但也要有一颗平常心,尽力而为。人生是一场修行,内外相通,问心无愧。

第二章节是笃志篇,于我而言,就是找到自身的理念,坚定地走下去。

笃志篇包括洞观、论道、撷英三章。洞观是陈一丹先生对高等教育体制、办学、评价等方面的一些系统思考的成果,跟论文差不多的,有学术价值。

论道是与三位名人的采访稿,从中体现出陈一丹先生的思想,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态度。

撷英是他在公开场合的演讲稿,主题包括教育的创新、使命、国际化等。每一个问题都是他在实践中遇到的,经过深刻的思考,具有与时俱进的解决思维。

大千世界,一片丹心。

我们总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却很少人能够做到。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也希望这份初心不变,能坚定地走下去,能坚韧地面对困难。

陈一丹先生轻描淡写地创业路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困难,他都在默默努力,砥砺前行。

看完《躬笃集》后,陈一丹先生的理念和做事风格,让我深深地感到佩服。先确定信念,再进行实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是边做边想,解行并进。只要去做,就一定行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