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深时之旅读后感锦集

深时之旅读后感锦集

《深时之旅》是一本由[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4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时之旅》读后感(一):不喜欢轻飘飘的文笔

风格很明显,有点像阿兰德波顿,我不喜欢的另一位作家。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擅长轻飘飘的描述,再带点似是而非的浅薄思考。

这本书读了十分之一。前面还能忍着读下去,到了暗物质的部分,看着他对物理原理不明所以而又错误连连的解释,实在读不下去了。

作者是那种,因为“鲸落”好听就能写一首诗来抒情的人,他只在乎自己的情绪,不关心形而上的逻辑和是非。而我是听见“鲸落”就会联想到“鲨掉”“龟投”的人。道不同不相与谋,再见了哥们。

《深时之旅》读后感(二):后评

麦老师将历史、心理学、地质学、文学、神话和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念与他特有的对语言和冒险的热爱交织在一起。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复杂,地上与地下相互交织在一起。 “看见”暗物质、菌根网;“隐匿”在地下城、无星河;“萦绕”于红色舞者、时间之蓝……光看这些字眼、想象这些场景,就觉得无比美丽和震撼。我想,在几乎所有人都困守当地的现在,特别需要这样一本游记。像提醒,更像是召唤:还有那么多旷远神奇之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抵达,作者还深入考察了英国伦敦和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城市地质。在那里,地标性建筑采用的大理石、石灰石和花岗岩成了通往过去世界的大门。(当然也是通往当前世界其他地区的大门:伦敦南岸一座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半身像便安放在一块已有20亿年历史的火成岩上,这块黑得发亮的石头最早发现于南非比勒陀利亚附近。

《深时之旅》读后感(三):短瞬: 生命力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有一种矛盾心理: 所有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都注定会迎来死亡的命运,所有我们热爱的厌恶的有一天都会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对于“深时” 来说,我们的人类世界也许只是一片薄雾,所谓的“人类世”只是自然的一次深长的呼吸。 但同是,这又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几千年几万年以后,所有的真菌,洞穴,岩石,河流,冰山都会留下我们的痕迹。它们会拥有记忆,会记得我们是谁,而我们又做过何事。either we add something to their beauty or we add something to their abnormality. 但正是因为这一注定死亡的命运,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精致的脆弱感。就像作者在写冰时引用的——把一块含石头的冰攥在手心,冰会消融,只余石块。就是因此,“冰”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样飘忽不定,一瞬间仿佛会化为浅灰色的空气,下一瞬间又会携着满目的色彩呼啸而来。 而这样的瞬间,就是生命力。

P.S.虽然在买的时候没仔细看简介把它当作奇幻文学(?)买了回来,对着封皮上的“户外图书”和“非虚构”沉默无言片刻…但第一次涉足这样的作品竟感觉真挺有意思的,又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吧~

《深时之旅》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今年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在这之前我没有想过旅行文学可以这样震撼人心。

作者非常博学,涉猎广泛,文笔优美。书中呈现的世界神秘又深邃,广播而包罗万象。包括门迪普的洞穴墓葬遗迹、位于地下深处的暗物质研究、树木—真菌地下共生网络(木维网)的研究、巴黎的地下空间(“地下客”城市探险文化)、卡尔索的地下河、斯洛文尼亚高地的洞穴探险(高山洞穴里的冰河、从峭壁奔腾而出的河流、二战时期的战争遗留)、冰川学研究、石油勘探和海洋生态、冰川的崩解、埋藏核废料的隐藏之地等。融合前人已有的记录和作者亲身探险所见所闻,通过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去看人类世的文明。这样的旅行,几乎超出我原有的认知范畴,太迷人了。

引一下书中对“深时”的注解, “深时”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深时就是地球那令人眩晕的漫长历史——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方式让人类显得微不足道,它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冰川、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漂移的地壳版块。深时通向过去也通向未来,五十亿年后,随着太阳能量的耗尽,地球也会落入黑暗。

《深时之旅》读后感(五):黑暗带来洞察

比我们的存在更长久的是爱?错,比我们的存在更长久的是塑料、猪骨和铅-207。

麦克法伦的这部作品《深时之旅》跨越了69门学科(地质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神话,人类学等等),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地下世界-那些隐匿而神秘,颤抖并蠕动着的自然奇观,历史废墟,和科技陪葬品。

“深时”(deep time)是地下世界的纪年,时间从当下向前向后无尽延展。深时的计量单位是“世”和“宙”,而不是“分”和“年”。它的载体是岩石,钟乳石,海床沉积物,和冰川。

在这个“地上世界”的镜像,你可以听到格陵兰岛冰川崩解的声音,听到菌丝和树根缠绕而相互依附的呼吸,感受到银色岩盐带中物理学家们努力找寻神秘的暗物质,看到芬兰翁卡洛高放射性核废料的深层处理设施。

“正如冰川活动定义了更新世,带来了稳定的气候和生命的繁荣。人类世是由人类的活动来定义的。而铀-238的半衰期为四十四亿六千万年,这样的时间尺度剥夺这个蓝色星球上人类的中心地位,让人类的第一人称叙事又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这部作品透露着一种坚定和敏锐,审视着我们与地球的关系,思考人类与地球的未来。

如果说人类全方位塑造地球的行为是激流,它就像是对基岩的呼唤,以平静应对激流的风暴。

黑暗可能带来洞察,下沉之旅或许通向启示。“Understand”就包含着“从某物下方通过,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领悟”之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