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的读后感大全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的读后感大全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是一本由吴晗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读后感(一):皇权究竟有没有被限制?

吴晗是上个世纪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书当然是值得一读的。这本书收录了吴晗在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之间发表于报刊的文章,编辑为五个章节,分别有关于皇权、重臣、百姓等等。内容不错,但是个人认为时代气息过于浓厚,特别是可能因为文章公开发表在重要报刊上,难免要说一些看似口号的政治正确的话。这样一来会让人怀疑会不会有言不由衷的成分。 特别是《论海瑞》一文,这篇文章发表于1959年,作者言语之间可谓滴水不漏,把海瑞刚直不阿但是有些不讲人情的性格进行了正反论证。末尾还加上了一段旗帜鲜明的议论文,但是饶是这样,1961年他在创作完《海瑞罢官》的历史剧之后仍被迫害。 此外作者在《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和《论皇权》两篇文章里,对于皇权到底受不受限制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前后矛盾。在前文中作者指出,皇帝并非都是专制的,好皇帝还是有的,比如唐太宗、宋太祖等等。而且皇帝的君权也并非是完全不受限制的,首先他们要祖法,要顺从天意,因此无形中他们就会受到限制;第二个,官僚机构中的丞相及谏官都是皇帝的监督者,皇帝的号令也需要经过层层级级的审核。所以作者在文末作出这样的总结:“就个人所了解,六百年以前的君权是有限制的,至少在君主不肯受限制的时候,还有忠于这个君主的人敢提出指责,提出批评”。然而到了后文中,作者一上来就说“独裁”:秦以前是贵族独裁,秦以后是皇帝独裁,最近几十年是军阀独裁。然后在末尾作者感叹:“从上文的说明可知,皇权的防线是不存在的……”这两篇文章,第一篇发表于1943年,第二篇发表于1948年。那么到底皇权有没有被限制呢? 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它有没有可能被人当成表明立场的工具呢?我们不得而知。除此之外这本书的知识含量还是很丰富的。《谈曹操》、《谈武则天》等有关历史人物评论的文章都可以给读者以不同角度的启发。对于明朝皇帝朱元璋、宦官魏忠贤、东厂、锦衣卫等的讲述也都非常精彩。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读后感(二):为你徐徐道来的历史

“历史”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有事有人,在时间长河中,涵盖众多。也正因为太 过于丰富,让许多人一听到脑子就大了,认为枯燥无味,看见年月日,各朝各代,已不是方向,何谈喜欢?甚至连不少文科生都这样认为啊。实在不可啊。

但这本《吴晗讲历史》,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作者吴晗对历史独特见解和丰富历史知识,将历史徐徐道来时,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沉积,愿意花时间来了解。

第一章里讲曹操,武则天,为其证明,功大于过,虽然有些事的确做错,但功劳还是很多——提拔人才,维护统治,维护和平。

讲皇权并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那边无法无天,皇上想怎样就怎样,至少除了在明清两代的六百年,以前的君主在常态上并非全部专制,从议的制度,封驳制度,守法的传统,台谏制度,敬天法祖的信仰五方面来说,在各方面,君权是受限制的。

“有治人,无治法”“有治法,无治人”的解决枢纽是君主世袭制度的废除。

但太多人,为了做皇帝,哪怕只有那么一两天,也愿意黄袍加身的死去,甚至不顾亲人后代的生命。对于权力的占有欲,超越想象,超越了对家庭的感情,造成无数骨肉相残,表面说自己为了天下大道,为了拯救苍生,实则只为一己私欲——权力,至高无上的权立。

刘邦想要父亲只的一名,平日啥事都不管。石虎儿子过问政事,一个个被石虎所杀。李世民杀害兄弟手足,逼迫父亲退下宝座。武则天杀子杀本家。赵匡胤逼死弟弟......无一不是对权力的迷恋。

文天祥,海瑞这些历史书上会出现的人物,但因为字数篇幅有限,也只是一笔带过。在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笔墨让我们了解这些英雄。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的,有表达出什么?书中说其不怕牺牲,称其为最有骨气的人物之一,这骨气在政治大节,在礼节和生活上也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当然,除了被记载的,还有些被人们遗忘或没听过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冼夫人,堪称大女主代表,是我国少数民族越族的杰出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妇女直以。作者吴晗建议戏剧里面除了歌颂穆桂英,杨门女将,也可以唱唱冼夫人。

除了天子,还有百姓的生活日常,讲古人的坐,跪,拜——不是古人喜爱,而是因为生活方式,物质条件决定的,就好比辛亥革命后就不再有跪与拜。讲古人读书——我们有所耳闻的是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其中最出名的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被选入高中语文课程,讲天大寒研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还要努力抄写借来的书籍,好在规定时间送回,希望下次还能借到。讲古代服装。住所,交通工具等都有规定,制度森严。

作者写此书,不光是让我们了解历史,更是希望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读后感(三):现代明史研究开拓者:论史明智

今天聊聊吴晗,因为对历史感兴趣,开始阅读历史类书籍,通史多又繁杂不好入门,便从旁人的综合论史中看看,一是想有个大概了解,二是想看看知名的学者如何观史,待有所得后再自行研究,所以就买了本《吴晗讲历史》。

在此之前,我完全不知吴晗是谁,在看完书后觉得他不愧是史学大家,在对历史名人的看法,对历史政治制度构建、礼仪风貌等内容讲解清晰明白,在他那个年代对争议颇多的名人也认识的更为客观,不愧为史学大家。

好奇心驱使,网上了解一下,不曾想发现个大瓜。吴晗,1909年生人,1969年过世。他毕业于中国公学,这是什么学校呢?1905年,为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东京一部分中国留日学生罢课抗议,剩余一部分留日学生退学回国。回国后,留学生没有落脚地,留学生代表们筹集社会各方力量,最终得以成立。

中国公学有着梁启超“教育救国”理念的大胆实践,有着舒新城推行“新教育运动”,有胡适曾经缔造的黄金时代。而吴晗更是师从于胡适,他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擅于明史研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在考古界吴晗同样是一位争议人物。我们都知道现在我国在考古方面有一条禁令:不主动挖掘帝王陵。

吴晗时任北京市市长,他与文豪郭沫若都对明史十分热爱,举着更好了解明史的旗子,向国家大力推荐挖掘明十三陵中永乐皇帝的长陵,并提出先挖掘永陵作为试掘。当时很多考古学家都反对,因为技术不成熟,难以提供完善的保护,但是仍没有阻止成功。

长陵是明十三陵中的首陵,是规模最大的陵墓,永陵规模仅次于长陵。但是寻找永陵入口陷入了困境,又转向了定陵。最后长陵逃过一劫,但是定陵因为当时技术水平有限,很多文物根本没有科学有利的保护,又逢“”大环境,最后定陵损失惨重。也就是这一事件,才有了后来的考古禁令。

自此吴晗成为了毁誉参半的人物,但是仍不可磨灭他在历史研究领域的出彩之处。他在对历史研究中,极其善于用直白清晰的语言把历史复杂的事情讲清讲透,他所出的著作带着强烈的严谨治学,刻苦专研的学术之风。为了纪念吴晗的学术成就,清华大学在1984年于校园内建造了吴晗纪念亭。

带着这样的思考,重新再看《吴晗讲历史》这本书,这本书精选了吴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人物、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叙述与评论。在内容上吴晗先生深入浅出,语言诙谐幽默,在官僚机构的解读上尤为清晰明了。(越了解越发现,不论如何当为先生。)

他并没有单纯的把官僚机构如何设置一条一条的铺设开来,而是抓住各个朝代的官僚机构特点来讲解,着重弊端和优势。

如果你对明史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错过吴晗先生的著作,不论社会如何评判他,但是其学术地位不可撼动,他的研究成果值得被留存。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那么我也推荐看看这些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著作,能让我们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在真相中学会中国人生存的思想法则。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读后感(四):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这几天,一件感人的事情在潇湘大地上演着。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从凄风苦雨中,人们排着长队送袁隆平最后一程,人群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22日晚,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前往明阳山殡仪馆,他们不远千里而来,只为向袁爷爷敬上一束花、一束稻穗,深深地鞠上一躬。 这一天,花店菊花免费供应,出租车免费接送。 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内心对袁隆平的深深敬意。只因为,袁隆平的一生都在为人类不挨饿而奋斗。 是的,人民心中有杆秤。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爱民者,民恒爱之。反之,将永远遭到人民的唾弃。 正如《吴晗讲历史》中,提到的那些历史人物。 《吴晗讲历史》的作者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治学严谨,对文献和传说,不轻易置信,而是加以考订。《吴晗讲历史》一书就体现了吴晗的正直、诚实和严谨。 知道吴晗,是因为他在时期的遭遇。他因为写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获罪,最终自杀身亡。 事实上,吴晗不仅写了《海瑞罢官》,还发表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等文章,借海瑞来提倡敢讲真话的精神。 在《吴晗讲历史》这本书里,吴晗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叙写海瑞,可见吴晗对海瑞的赞赏。 海瑞是明朝巡抚,敢作敢为,一生都在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所以,吴晗说,海瑞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 海瑞任职学府时,他认为教师有教师的尊严,不应该向上级磕头。提学御史来校视察,别人都跪,只有海瑞不跪,站在那里像笔架,被誉为“笔架博士”。 海瑞还曾写信严厉批评嘉庆皇帝,并事先为自己买好棺材,准备好了后事。 另一方面,海瑞任职地方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反对贪污,反对送礼。一生为官却穷困潦倒,死后连丧事都是同僚凑钱办理。 海瑞是人民心中的好官,是言行一致的难得的清官。就连反对他的官僚,也不得不承认海瑞为人正直。 吴晗在基于大量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对海瑞的诚实、正直,敢说真话的精神给予了极大的肯定。 而对奸臣阮圆海,吴晗则表现出极度的厌恶和鄙视。 阮圆海为了升官发财,最初依附东林党。后投靠魏忠贤,成为魏忠贤的干儿子,东林党的死敌。 魏忠贤被杀,阮圆海立即反咬一口,与魏忠贤划清界限,但他仍被认定为逆党,削官为民。 后又自托为东林党人,投靠南方名士。被斥责后,转而勾搭上叛党马士英,屠杀正直人士。 清兵南下,他马上摇尾乞降,终为清兵所杀。 吴晗评论阮圆海,“朝秦暮楚,南辕北辙,以清流之面目,做市侩之营生。” 吴晗是爱憎分明的。他对海瑞的赞赏和对阮圆海的厌恶都溢于言表。 吴晗也是尊重历史的。在讲曹操时,他说“历史人物的讨论不应该和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完全等同”。 写曹操的小说、戏剧很多,这些文学作品成功地影响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爱憎反过来又影响了小说、戏剧。 这样反复影响,曹操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大大的奸臣形象。以至于影响到历史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因此一直是人们唾骂的对象。 但其实,客观地看待历史,吴晗认为,曹操是功大于过的。 说到武则天,吴晗也是从武则天在历史上的贡献来谈论的。 尽管武则天曾两次大规模地杀人,但她杀的都是政治上的反对派。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她不得已而为之。 吴晗认为武则天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从谏如流、知人善用、足食安民。开启了唐代的开元盛世。 吴晗从尊重历史出发,依据大量的史实,为这些历史人物拨乱反正。 我们从中看到吴晗的严谨,也感觉到为民者必定名垂青史,反之,则遗臭万年。

《吴晗讲历史:中国人的生存法则》读后感(五):大师带我们走进历史世界

吴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所著作的《朱元璋传》在史学界有重大影响。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前人的经验,在史学大师的书中,我们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走进历史的世界里。本书收录了吴晗先生发表在报纸上的关于史学的文章,在阅读时,我们应该忽略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单纯从历史角度去看待这些史学文章,会在这里收获到不一样的感悟。

谈起历史总是会感觉到特别的复杂,但是读起吴晗先生的历史文章却感觉十分浅显易懂,能够让一些历史基础薄弱的人们产生兴趣,达到普及历史知识的目的。尽管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吴晗先生的解读未必是权威的,但是可以通过他的观点得到新的感悟。正如同萧伯纳所说的名言,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再进行交换的时候,我们就会各自同时拥有两种思想。

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并不局限于给后世留下警世之言,还可以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增长人生智慧、加强国家和民族感、增强对生命厚重感、激发对现实的热爱与激情。历史上那些故事和人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曹操是史上被骂的最惨的奸雄了,但是他正面和积极的作用,一点也不逊色于他的负面评价。本书第一篇《论曹操》中,吴晗就提出了曹操在那个混乱的历史时代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见识到了曹操的另一面,也为曹操这个著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相信吴晗先生想通过曹操举例来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看到他的两面性,偏见和狭隘是研究历史时需要极力避免的行为。

历史的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人物身上,在日常的生活中,历史仍旧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人间的烟火之中,仍然可以寻觅到历史的身影。吴晗从古人的行走坐卧讲到学习的日常,从服饰到讲到百姓的生活,那浓浓的时代差异感,让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充满神秘感的时空。

吴晗先生潜心研究以明史为主的历史,在好友去世后变得激进起来,化身为社会活动家对国民党当局进行抨击。然而吴晗先生却没有想到,将来会因为历史剧《海瑞罢官》而遭遇横祸。先生已去,唯有“晗亭”之中吴晗雕像静立于畔,先生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术研究之风将代代流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