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1000字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1000字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是一本由[法] 乔尔·梅多斯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9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一):探访“产蛋的鸡”

最近上映的《奇异博士2》又在全球收割了一轮票房。随着DC宇宙和漫威宇宙的风靡,无数著名的漫画形象变得广为人知,DC的超人、蝙蝠侠、绿灯侠,漫威的蜘蛛侠、钢铁侠、奇异博士,还有梦工厂的功夫熊猫等等。这些漫画形象为我们带来了欢乐。而创作它们的人也值得我们关注。而《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工作室》就为我们揭开这些漫画创作者的神奇面纱。

有位著名作家曾经提到过,看了小说没必要去见作者本人,正如吃了鸡蛋何必去见母鸡。而这本书就是来为我们深入了解那些创造经典漫画角色的人。知名杂志的创始人乔尔梅多斯不辞辛苦,从世界的漫画大师中选择了18位传奇艺术家进行了采访。让读者们了解他们的流程和工作空间。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杂乱的书桌意味着杂乱大脑,那么,空桌子又意味什么呢?“这句话也适合形容这些漫画大师。我们通过这本书可以知道他们个人的工作日时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的工作室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很难说这里展示的任何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都是头脑空空的,但其中不止一个人感叹他们的工作空间太乱,需要打扫。

不过,正是在这些随意的评论中,这本书才真正闪耀。虽然看到像比尔·辛克维这样的传奇人物用来创作他的标志性绘画作品之一的绘图板绝对很酷,但真正的乐趣来自于阅读这些不同的艺术家描述的作品和原因。

一些艺术家,如弗兰克奎特利和戴夫约翰逊,对提出的问题的回答相对较短,而 丹 帕诺辛和 P.克雷格拉塞尔则更详细地回答了梅多斯的问题。不过,无论他们的回答是长还是短,我们仍然可以很好地了解他们的个性。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接受采访的每个人显然都对他们的手艺以及整个过程充满热情。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可能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反复试验,才找到了自己风格的“最佳位置”。例如,有些人更喜欢共享工作室,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其他创作者那里汲取营养。其他人更喜欢在家工作,远离干扰,同时与家人保持密切联系。

与接受采访的艺术家一样,对“数字与实体”风格也都存在着不同看法。有些完全在数字环境中工作,有些则使用纸和笔将图像放下,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润色,而另一些则根本不使用计算机。你有像蒂姆·赛尔这样的行业资深人士——他不以数字方式工作——说他需要手中的刷子和下面的纸的感觉,但谦虚地宣称他不能以数字方式工作,因为他“没有技能。”

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这些创作者的偏好,同时还能听到他们认识到不同绘画方法的价值,这令人耳目一新。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二):《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

看过蝙蝠侠和超人吗。作为一个超人迷,你一定知道他的那句著名的台词:“为了真理、正义和美国道路,进行着无尽的战斗。”

你知道,我们所喜欢的漫画人物是怎样画出来的吗?作为一个漫画师,你是不是觉得,他们的灵感可能永不枯竭,随时都能画出一个让人喜欢的漫画人物。他们的工作会不会和普通人不一样。

在《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一书中,就介绍了作为漫画师他们是如何去工作的。在家庭与工作中去如何平衡。

约翰·保罗·利昂一位活跃在美国的漫画师、插画师。曾给DC漫画公司出版过《静电侠》,绘制过《蝙蝠侠与超人》。

他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早上需要送女儿去上学,然后在9点左右会到工作室。接着在电脑前回复邮件,然后再开始创作。下午女儿放学时,又去接女儿放学回家。晚上又去工作室加班,继续完成画作。每天生活作息就像一个上班族,该加班是同样需要加班。只是时间上更自由。

随着科技的发展,漫画师的工具也越来越方便。但,作为一位世界级的大师,他们更多的时候还是以传统的方式绘画。也就是在最初的线稿阶段,会用铅笔画,而不是用电脑代替。只有完成画稿后,扫描交稿,以及收尾工作会用数字化。

不是说,数字化不好。而是在作画上,他们有些自己的习惯。而数字化同样也给他们带来了好处,以前需要去图书馆参考素材,现在只需要从电脑上找到。针对各个不同的故事需要,必须从不同的地方场景寻找素材。比如:漫画故事中有机场,那么就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机场照片。有机场内部、外部、机场的旅客和行李的照片。如果故事中包含了如何打开机舱门,那么还需要去考虑漫画人物是去如何打开的。

甚至,漫画师在创作封面图片时,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只要灵感一来,随便画画就能成功的。他们也需要编辑告知更多的消息,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标志性画。

我们看到的每一张漫画,也许之看到了这张图的好不好,或者是人物是否契合这个故事。而每一个漫画师却要考虑每一张图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否合理。一张漫画或者一本漫画,我们可能几分钟或者一个小时就能看完,但这些漫画的创作背后,从布局到完成,一本20页的漫画却需要花费8周的时间。

如果没有这些漫画师在背后的付出,我们也许看不到这些让观众惊喜的作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画中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只为让大屏幕中的人物更为真实、生动。《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三):《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野生漫画家养成指南!

在看到这本《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觉得封面好酷哦,收到书以后,发现反面还可以当镜子。 当然,对于这本《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和漫画家以及漫画工作室有关,所以它的读者群体也尤为明显,那就是漫画爱好者,以及对漫画工作室好奇的人,以及想要成为漫画家的小伙伴们,可以读它来做参考。

这本《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中一共拜访了18位漫画家,所以不仅仅是纸上的访谈会,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纸上工作室漫游,很适合现在不方面出门走动的仁来摆脱无聊,和家人一起阅读打发时间。 当然,还有一个功能不能忽略,那就是,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野生漫画家养成指南,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它具备以下这几点要素。 ——→可以了解漫画创作的不同工具。 比如,在这本《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中,戴夫·约翰逊的工作室里有绘画桌,电脑桌、扫描仪、打印机、电视、三个显示器(链接笔记本,台式机 )。 在特拉维斯·查尔斯特的工作室里,有一张很大的绘图桌、放耗材的推车、置物架、台灯 、电脑桌、扫描仪、打印机、苹果电脑、许多艺术书集、装饰玩具 。

——→获取内页和封面创作习惯。 通过这本《幕后-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你可以了解这18位漫画家如何绘制内页,以及如何处理封面,比如约翰·保罗·利昂,他需要编辑告诉他故事的剧情,或者是从故事内寻找灵感,他需要大量的参考素材,喜欢尝试不同的选择,比如蒙太奇版本,或者采用平面设计的方法设计封面。 ——→灵感获取。 当然对于一个野生漫画家来说,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寻找灵感,拉斐尔·阿尔布开克 觉得他的跨界寻找灵感值得参考,比如他会在电影、画作、插画或者是广告中寻找灵感 。

(内容方面)不仅仅是如此,用铅笔绘画,还是用最新的设备绘画,他们如何进行时间管理,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虽然总有那几个重复的话题,但是,作者会随着漫画家的不同,以及他们的实际情况而调整问题,其中有很多有意思和贴合实际的问题值得参考。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四):一窥世界顶级画师的工作与生活

这本书里集合了十八位当今著名的漫威画师的采访,这些画师的名字在绘画圈内肯定是人人皆知的,但即便你是圈外人,而他们的作品如蜘蛛侠、超人、美国队长这些如今出现在电影院大屏幕上的角色,你肯定也是有所耳闻的。

书中就对这十八个画师分别做了一次专访,采访者的问题是从包括画家的工作时间、工作方式、灵感来源等几大方面统一性地提问,有趣的就是从这些一致的问题中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比如他们彼此的灵感都有什么一致性和不同之处?这一块肯定是业内画师非常感兴趣的,而对于我们这些圈外人来说,像我更感兴趣的就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和规划,因为这块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并且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

比如像年纪比较大的卡鲁塔,关于工作时间,他说:只要是工作,我就有时间,我工作时会一直做到自己累了为止,然后便是睡觉醒了之后再继续工作,再做到累,就这样直到工作完成。但当我深陷某种情绪时就会什么事也做不成。几年前我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我通过观察柏丽奈特森工作学到的,如果你真的想把一件事做完,你起床后就直接工作,不要没事儿倒杯咖啡也不要去回复你收到的电子邮件,直接开始工作,但如果你只是等等,很可能到了晚上十点都还没有开始工作,甚至干脆直接睡到次日,那样的话就没有确切的工作时间段可言了。

我们再来看相较于年轻的画师,如约翰逊和马丁布罗。约翰逊说:大多时候我的最佳工作状态是在截稿的前一天,我会用一整夜的时间把工作都做完。我目前在家里工作,最初我在一间名叫外人工作室的共享工作室工作,当时我在动画行业干了10年,那种工作室氛围,我确实挺怀念的,但如今不用担心堵车真挺好的,能随时打盹也很棒,但对截稿日期来说没什么好处。关于平衡家庭与工作,关键在于跟能够理解你的人在一起,明知身为画师,你在时间管理上有多糟糕,确仍愿意让你走进他们的生活。

而马丁布罗说,通常情况下,他的工作是从早上9:00开始,会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如果沉浸在绘画的状态里,能工作到凌晨5:00,这是他的绝对截止时间。

这两位画师是相对年轻的,而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是比较混乱的,而且会熬夜,通宵达旦。比较夸张的是约翰逊,他甚至会随时打盹,这也许也就是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的原因。

书中大部分画师都遵循大概早上九点左右开始工作,并且他们自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专注地工作。我从中观察出,大部分的画师也都像卡鲁塔说的那样,如果你真的想把一件事做完,你起床后就直接工作,不要去做其他的事情。大部分的画师也都遵循了这个规则。我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成功,也许是源于他们天生就没有拖延症,而且真的非常规律和勤奋。我觉得,这是看了这本书,我得到的一个很好的参考。

《幕后 : 探访世界级漫画家工作室》读后感(五):非黑即白的世界,因为他们的画笔,而有了生命的色彩

1938年6月,在美国《动作漫画》的创刊号上,一个穿着蓝色紧身衣、披着红披风的人问世了。 他的胸前有着盾形的S标记,将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他就是超人,世界上首位超级英雄,也是代表美国的重要文化符号。 超人和蝙蝠侠是DC漫画的招牌角色,被称为“世界最 佳拍档”。而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则是漫威漫画的核心、灵魂与斗志。 然而,这些经典的角色,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漫画师们为做好自己的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英国作家乔尔•梅多斯在《幕后:探访世界 级漫画家工作室》一书中,带我们寻访了18位漫画大师的工作室。 美漫三巨头指 定插画师、“漫画界奥斯卡”奖项得主、国际一线动画厂牌原画分镜师……获得重磅头衔的他们,笔下的角色风靡全球,而自己却隐居幕后,鲜为人知。 当你看到被涂改得乱七八糟的日程表,再看看这些画师们的工作场所,就会了解想创作出好漫画并没有窍门,更没有魔法般的电脑程序,或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殊画笔。 肖恩•马丁布罗居住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从墨线师转向线稿领域的他,既为 DC 绘制了《侦探漫画》系列,也为漫威创作了《卢克•凯奇:暗影》和《黑豹:最危险之人》。 他家中的工作室有张绘图桌,正对着一台平板电视。他是个电影和电视剧的爱好者,工作室墙上挂了很多的电影海报。绘画时,他会放一些电视剧或电影,给自己带来一种视觉参考。 绘图桌旁有两块木栓板,他会把已完成的连续性的漫画内页挂在上面,这样可以保持故事的连贯性。每天早晨9点开始工作的他,经常会忙到凌晨1点。 他喜欢把漫画的创作过程比喻成流水线。编剧把剧本发过来,由他根据剧本进行创作,然后填字师在上面加上会话泡、旁白和音效词,上色师再为黑白线稿上色。完成所有流程的一周或两周后,一本漫画书就出版了。 肖恩•菲利普斯是最受尊敬的英国漫画师和插画师之一 。他以绘制《危机》开启职业生涯,并为英国主流漫画公司绘制了几乎所有的重要角色。 他的创作方式一般是先理清叙事,然后用铅笔画线稿。一页线稿大概要花一个小时,然后再用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来上墨线,之后由合作者进行上色工序,让画面看起来更好看。 用数字化绘制的时间会短一点,然而遇到画面较大或者角色太多时,他还是用传统的手绘。 通常情况下,他每周工作5天。早晨8点半或9点到工作室,然后工作到晚上7点左右。 他的创作安排很规律,一般在星期一的早上做些页面的缩略图,下午用来挑选参考用的照片,比如建筑、汽车或任何要画的东西。 然后就是构建页面,包括画格的边框、对话气泡框、填字。在接下来的4天里用数字化方式绘制线稿,每天大概做两页漫画内页。 波西•西蒙兹住在伦敦 ,她是业内最受尊敬的报纸插画师之一,也是18位漫画大师中仅有的一位女性。 她主要从事社会讽刺漫画领域,自称来自前电脑时代,更喜欢用钢笔,铅笔和画笔来画画,画风非常细腻。 创作连环画《新包法利夫人》时,先是黑白漫画,先画线稿再上墨线,而后再增加水粉、水彩、蜡笔,还有一些细小的笔触。 创作时间一般每天从上午九点到晚上八点半,因为脊柱损伤,她不能长时间坐着,每隔十分钟就得站起来走一走。 作画过程中,她会给自己念旁白,把对话写在画板上,然后画上人物服装,地点,场景,道具和天气的草图,再反复修整对话,让它更加简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奇巧的构思固然来自于他们的创意和灵感,然而耗费大量时间坐在手绘屏或电脑屏幕前,处理着数以千计的细小问题,只为让画面中那些元素看起来更生动……这才是漫画大师们魔法成真的窍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