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锦集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锦集

《餐桌上的危机》是一本由(美) 玛丽安·麦克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一):后抗生素时代已经到来

医药公司越来越觉得,研发新抗生素是一个无利可图的生意。——研发的新药的速度赶不上细菌耐药的速度,怎么盈利?

“在肉鸡的一生中,有76%的时间坐着不动,有7%的时间站着发呆,有3.5%的时间站着梳理羽毛,有4.7%的时间站着吃食。” ——鸡还是真真意义上的鸡吗?感觉是不断增大的蛋白质团块,记得之前自家养鸡的时候,一年左右的生长期,肉真的很好吃。现在食堂里面的鸡腿,要么是全都是调料的味道,要是调料味道淡了,更本无法下咽,没有肉的味道。 话说很久很久不吃鸡肉了……

本书关键词:养殖业的真相,抗生素的作用,食源性疾病的危害,家禽工业化养殖,工厂化农业……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二):请停止滥用抗生素!

鸡腿堡、炸鸡排、可乐鸡翅……只看到这些字眼,想必你已经在流口水。鸡肉比猪肉更嫩,比牛羊肉更便宜,几乎成为每个家庭消费最多的肉类,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然而看看我们食用的这些鸡的生长环境:“所有肉鸡都被关在全封闭的鸡舍里,阳光照射不进来。鸡舍里的‘黑夜’和‘白天’是由电灯制造出来的……还有的肉鸡趴在地上,将一条腿扭曲着压在身下。那只鸡的瘸腿让它根本走不稳,还没喝到水就摔倒在地上。”不健康的环境和作息以及以更多鸡肉为目标的杂交,让这些鸡成了怪物。然而最要命的,对人类威胁最大的风险却来自于鸡饲料,确切地说是里面掺入的抗生素。 在鸡饲料里添加抗生素的历史始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距离青霉素被发现不久,正是抗生素的“黄金时代”,所有人都将抗生素奉为神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当时美国的一位生物化学博士朱克斯。他在研究人工鸡饲料的过程中偶然把制造抗生素的糊状培养基喂给鸡做实验,没想到吃了这种饲料的鸡增重最快。所以在饲料中掺入抗生素的做法就蔓延开来。低剂量抗生素的服用导致鸡身体内部细菌慢慢具有了抗药性,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弄不死我的都让我强大起来”。而且这些耐药菌可以通过鸡传染给人,人再传人。如果哪天感染上一种能够耐受多种抗生素的泛耐药菌,那人的生命就很难挽回了。甚至在50年代流行起“不朽”的鸡肉,即在肉鸡屠宰处理完之后将其浸泡在抗生素稀溶液中,从而阻止细菌在肉的表面形成,以达到长期保鲜的作用!这真是骇人听闻! 这本书从一个故事引出,即2013年美国由生鸡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当时的疫情波及20多个州,感染人数成百上千,其中不乏有人被夺去生命。故事当事人席勒由于感染引发全身炎症,从壮汉变成医院常客,其消化系统、关节及免疫系统都受到严重损坏。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种事情距离我们好像很遥远,但是本书通过一个个事例和一项项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如果对抗生素不加管控,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抗生素滥用在目前仍旧是一个大问题,除了养殖业,我们自身也应当引以为戒。现在在我国各种抗生素仍然可以在各个药房畅通无阻地购买,这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我们眼里消炎药似乎适用于每个病症。为了减少或遏制耐药菌的产生,我们务必改掉滥用抗生素的习惯!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三):耐药菌的潜伏战

小时候在各种快餐还没像现在这么遍地都是的时候,会听到很多关于洋快餐的可怕传闻,比如肯德基麦当劳里为什么卖的全是鸡翅,鸡身上其他地方去哪里了(去做吮指原味鸡了),是因为这些快餐店都是用的打了激素的鸡,它们一个鸡身上能长十几个翅膀,吃了这些打了激素变异的鸡,小朋友也会生病变异的。以及,传闻谁谁做实验把一个汉堡放在窗台上一个月汉堡都没坏,说明上面有好多防腐剂,人吃多了会生病。

当然一直以来大家对这些夸张的谣言都能很容易地判断真假,知道我们吃的不是长了十几个翅膀的鸡也不是涂了一斤防腐剂的汉堡,吃快餐除了可能营养不均衡之外也不会突然变异得癌。

但是在读过《餐桌上的危机》后,将这些小时候觉得荒诞无稽的谣言重新拿出来审视,我甚至能够感受到一丝谣言背后的真实预警。

可能这些鸡并没有十几个翅膀那么奇幻,但它们可能确实因为吃了太多含抗生素的饲料和促生长素而拥有过多鸡胸肉,甚至于肌肉过大僵硬而难以行走甚至无法卧下。可能肉上不会有一斤重的防腐剂,但确实可能曾浸泡在抗生素里从而变成保鲜时间更长的“不朽”的鸡肉。

抗生素与食物之间的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严重,简单来说这一套问题的逻辑就是,抗生素是人类对抗细菌的重要武器,但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体内的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并且这种载有耐药性的基因片段是可能会跳跃到其他细菌身上传播的,因此很多细菌会在时间积累过程中收集到对各种不同抗生素的耐受能力,如果有一天某种细菌收集齐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所有种类的抗生素的耐药性,那么人类将对这种细菌带来的疾病无药可施。

而家禽养殖业和抗生素之间的关系是,在二战后食物资源十分紧缺,刚好有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会对鸡的肠胃菌落进行改变使得鸡不仅长得快、少生病,而且一个长得能有两个胖,而这种集约化喂食抗生素的方式收益率非常高所以发展也很迅速,所以鸡肉成为了非常便宜的肉类。这种在家禽身上长期使用低剂量的抗生素造成的是在它们身上产生了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耐药菌,从而成为了耐抗生素的宿主,这个宿主会将细菌传播出去,被感染的人继续传播。最终很可能会传播给患有重病的感染患者,而此时那些人类仅有的抗生素种类根本救不了他们。

(作为一个文科生只能把自己对书中的观点理解总结出来复述,肯定会有不严谨的地方希望大家冷静交流,别杠)

这种饲养方法出现之初,是大环境对大量肉类的需求,并且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明确的研究结果,倒也不必去批判最初提出这个研究的朱克斯。但在有大量病例出现后为了维护现有利益仍然对抗政策和舆论坚持采用这种饲养方式的那些垄断者们,就只能祝愿他们每天吃鸡。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四):餐桌上的抗生素滥用

#餐桌上的危机#书评

看完了《杂食者的两难》,我接着看了这本书,有很多内容重叠吧,比如拥挤的鸡舍、肮脏的饲养环境、集约化的饲养模式、低成本的饲养和廉价的肉产品造成的巨大利润和对动物的不人道主义吧……但这本书更侧重于抗生素这个主题吧,从抗生素是怎么进入饲养行业到2016年联合国将抗生素耐药性作为一个全球议题引发全球关注,抗生素走过了近百年的饲养黑历史而且还在继续……其实病毒和细菌王国是一座我们知之甚少的冰山,不知道冰山底下藏着多少古老而又陌生的病毒未被激活,在他们的仁慈之下人类得以好好的存活,几次爆发的全球性疫情就说明了这一点。就算是已知细菌的进化速度也永不止步,留给人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我们如果还在无知无觉地滥用抗生素的话,我们总有一天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到那时候躺在医院绝望死去的人类,真正应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话。

抗生素进入饲养行业其实是历史的偶然吧。二战结束后全球粮食紧缺,那时候的鸡肉是奢侈品,因为鸡都是用来孵蛋用的,能吃肉的大多都是口感不好的老母鸡或者不能生蛋的淘汰鸡。后来偶然机会人们发现可以通过抚养肉鸡来盈利,尤其是加入了一种叫做生长素的复合维生素鸡可以增重迅速并且少生病,成本的降低和销量的提升造成了利润的提升,引导很多农夫都转为了养殖户。后来被证明这种生长素就是抗生素,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其副作用。可是经历了几场集中爆发的食源性公共感染事故后,人们开始慢慢质疑这种抗生素耐药性是不是跟食物有关?尤其是肉食鸡及其背后的抗生素投喂。

当一切证据都清晰了,并且还有人做了相关实验成功的前提下,美国FDA仍然没有禁止抗生素投喂牲畜。这背后牵扯了太多利益纠葛吧,因为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的农业界金主们怎么会放弃背后巨大的利润驱使。抗生素进入饲养行业60多年,其中消费者就反对抗生素投喂对抗了40多年,现在这个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工业化集约式的饲养一定需要抗生素吗?有的养殖户是的,因为狭小的空间和恶劣的饲养环境导致的病弱鸡太多,不投喂抗生素根本达不到出栏时鸡的健康标准自然也得不到应得的利润。有的养殖户不是的,很多关注动物福利的养殖户和坚持古老养殖的人们还是一直处于对抗抗生素养殖的战斗中。荷兰的红标签,美国很多坚持古老养殖的农场主,还有坚持饲养幸运鸡而不是30天速成的明日鸡,坚持饲养纯种鸡而不接受杂交鸡的农场主,甚至还有挣扎在集约饲养的竞赛淘汰制中无力的农场主愿意匿名曝光这一切黑历史……抗争的手段不尽相同,但是都为事情变好做了一点自己的贡献吧。

人类对抗生素的使用还是很谨慎的,没有天天吃抗生素的人,而且得到抗生素大多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是控制人类使用抗生素就够了吗?我们每天的食物如果都存在抗生素污染(从饲料投喂抗生素到屠宰浸泡抗生素溶液保鲜)而这种污染进一步造成了多种抗生素在人体中产生耐药性,而且更可怕的是这种耐药性还会在人畜人人间传播……一旦爆发食源性公共安全事故,买单的只能是毫不知情的消费者。每年的抗生素制药厂把一多半的抗生素都卖给了养殖场……看似很难改变的事实,也许最终会在全球达成共识的时候,抗生素总有一天从人类饲养黑历史中消失。我们想给后代留下有效的药物,就必须停止滥用抗生素和投喂抗生素。

《餐桌上的危机》读后感(五):在进化的道路上竞争,人和细菌的博弈远没有结束!

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前些年一直是媒体的热点,一有点风吹草动立马传遍全国,也带火了相关科普媒体。不过最近这几年,随着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象的扭转,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没再继续发生,食品和健康的议题也随之进入深度讨论阶段,比如我们会发现鸡肉相对于猪肉和牛肉便宜一些,甚至是白菜价,因为养鸡产业已经非常成熟且市场供应量充足,这已经是一个普遍的体现社会进步的常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这种食材已经完全放心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美国人玛丽安·麦克纳在其著作《餐桌上的危机》中,通过一场食源性流行病,指出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的鸡肉中,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风险,把矛头指向了抗生素耐药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肉鸡在生长的过程中,出于治病或者增重的需要,被注射了大量的抗生素,久而久之,农场主获得了惊人的利润,但肉鸡身体中的相关病菌产生了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吃了这样的鸡肉,人类身体内的耐药性也会随之增强,会削弱生病时被注入抗生素的药力。换句话说,耐药细菌一旦从鸡肉进入到人身上,会极大提升人类的健康风险。

化学技术进步带来医药行业发展,集约化的养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科技给人类视野带来的还不止肉鸡增重,还有杂交鸡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人类生存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危机。纵观《餐桌上的危机》整本书,最让人揪心的不是抗生素被滥用的程度,也不是这类鸡肉被食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是在于作者没法提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试想一下,你的餐桌上去掉了鸡肉,那同样可以工业化集中生产的牛肉怎么办,猪肉怎么办?相关产业消失后从业人员怎么办,如何克服食物短缺带来的社会秩序风险以及生存危机?

抗生素以及耐药细菌一定会销声匿迹吗,稍微理性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从新技术被发明应用到养殖业以及其它食品行业并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之后,人类的繁衍已经离不开这类食物,如果要改变相关养殖生产体系,就像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样,各国都会面临严重的挑战。也就是说,在新的技术、更健康的食物出现之前,肉类产业从业人员不可能构建完全科学、安全放心、可持续发展的肉类市场。

和人类一样,细菌的进化也是永不停歇的,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不能在进化的道路上竞争到先机,人类会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人类也不用失去信心,毕竟从诞生之初,人类就居安思危,同包括细菌在内的自然环境博弈,这一次,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