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樊登讲论语》的读后感大全

《樊登讲论语》的读后感大全

《樊登讲论语》是一本由樊登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523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2020-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一):一生难以穷尽的丰富——《论语》

至圣孔子的《论语》应该是对每位中国人来说影响深刻的一本书,早先也读过《论语》甚少入心,今跟着樊先生的深刻分析深入解读又再一次靠近《论语》。与以前相比,深有敬畏心、心灵瞬间被冲击。《论语》至今能够使我们遇到的各种题目在千年前就有一位天命注定不朽的孔子早就以言简意赅的文字,朴素的道理通过实践行之。

《论语》也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文字,那些陪伴孔子的人也是在中华文明的里程碑注定不朽的名字,坚持求学本质的颜回(颜回得到孔子的夸赞最多,孔子叹息他英年早逝),心性率真的子路(人生结局凄凉),着墨最多且善于旁敲侧击的子贡(子贡实现政治理想得善终,他得到孔子的批评较多且也是受到喜爱的学生,尊师重道的子贡照顾晚年的孔子),他们赋予了《论语》在古往今来的崇高使命,推动《论语》文明的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笔者合上书本仰望着孔夫子愈发清晰的面容,他是那么的坚持、和蔼、甚至是有趣。

孔夫子教育学生的成功之处离不开他的教育方法,极其讲究循循善诱,善于启发门生的思维,使得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热情,这也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技巧之匠心,教育能力之高超。

《论语》的修身养性荡涤濡染笔者的心灵,在这里不提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有以下几点的确值得深思。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生病也要注意形象)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就不惧怕黑暗)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替朋友办好身后事,是最真挚的友谊)

愿每位朋友捧起《论语》将里面的精华认真的体会,从而用在当下的人生里,做到知行合一,在《论语》的旅程中不虚此行,互帮共勉。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二):与《论语》的偶遇

2022年我开始学习《樊登讲论语》。因为我以前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论语》的全部内容,只是在语文课本里学了点皮毛。关键是我还对其中的内容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是误解。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让我心里很难平静。一则消息是关于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被网暴逼到自杀而亡的事件;另一则消息是关于一个7旬老人,在老年公寓里无故上吊自死的事件。

这两则消息,让我感到非常痛心,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这难道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应有的现象吗?人们的底线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民族将走向何方?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要学习《论语》的决心。我在想,如果我们中华儿女,都没有丢掉我们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我们的现实社会是不是会有所改观呢?

今年我在阅读本书时,让我对《论语》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眼界大开,也顿时产生了对孔子深深的敬意。我想,它对自我在修养方面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它也能解决我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因此,今年我的阅读不再追求数量,而要追求质量。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它应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原来对它没有很深入的了解。2022年,我准备探寻其中。

樊登反复研究《论语》长达20年,这本书是他研读后的心血之作。樊登用通俗的语言对《论语》进行了解读,并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让我们看到《论语》里的理论和观点并不过时,对我们现实生活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樊登讲论语》,这是一本值得花时间和精力仔细品味的书。因此,我今年准备将每一节内容都用慢读的方式,并做好笔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我想这样才能算是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精髓吧。

学习即修行,修行亦是学习。但愿我在2022年的学习中,能有一些新的感悟,让自己修炼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论语》上讲的道理,并在生活中实践它。直接阅读《论语》,对我们来说,可能有一些困难,但《樊登讲论语》这本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体验。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三):看论语,品电视,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更通透的人生

看《樊登讲论语•学而》有一段话,感触特别深:假如你想干活后立刻拿到钱,那最好做小时工;如果能忍受周薪,可以去咖啡馆打工;如果能够忍受月薪,可以找一份相对稳定而长期的工作;能够忍受年薪,那可能就是CEO的岗位;如果能够忍受用一辈子慢慢地耕耘一份事业,才有可能收获像曹雪芹潜心创作《红楼梦》一样不凡的果实。

除了樊老师对上述工作有关延迟满足的见解,我觉得选择怎样的工作,也可以和个人的能力和选择相结合,所以无所谓对错。

有些人就是喜欢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人就喜欢自由地无拘无束的潇洒,但不管是何种工作,终归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任何的急功近利都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

热播剧《赘婿》中,苏文兴嫉妒自己的妹妹苏檀儿得到布行的掌印,所以千辛万苦地捣乱:让布行漏水导致布匹损坏;让拼刀刀的取货单混进自己伪造的无数张,但各种阴招损招都被识破了。他搬起了石头砸起了自己的脚。

不用看到结局,如果苏文兴持续以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损害他人的利益,不仅损失的是自己的未来,就连自己手里的本来幸福都会葬送。

他想要有一番作为无可厚非,但所做之事并非光明磊落。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凭实力一步一步地走向未来。

急功近利,终归会让自己折翼。

其实,再仔细发现一下,这类的例子并不少。

比如《甜蜜》中的于洋洋。在信托行业中,可谓是一个有天赋的职业女性,但在周先生的单子中却做了手脚。

虽然不全是因为钱,但钱的魅力还是不小的,毕竟是一千万的报酬。

她如果拿了钱,或许结局会凄凉,我看剧的时候,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好在后来她放弃了这笔酬劳,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实属可贵,能够看到更长远的人,路也可以越走越宽。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四):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我觉得樊登讲得很好,很贴近现代生活!我就是从樊登那里爱上《论语》,爱上孔子的!以下是我认为上半部《论语》对我有帮助的95条语句! 学而第一: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8、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9、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0、子曰:“君子不器。”

2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5、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2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八佾第三:

2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9、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0、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1、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2、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5、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第四:

3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39、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40、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1、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3、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7、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8、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9、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0、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51、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53、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第五:

54、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5、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6、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8、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6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1、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6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63、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

64、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5、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6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9、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7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述而第七:

7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3、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6、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7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8、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79、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泰伯第八:

8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2、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83、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84、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8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8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8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罕第九:

88、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89、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90、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91、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92、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3、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9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樊登讲论语》读后感(五):生命之书

© 本文版权归作者米茶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文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 (公众号名:“米茶的小窝”)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action=edit&type=10&appmsgid=100003528&isMul=1&isSend=0&token=365005949&lang=zh_CN

01

最近在读《论语》。想来觉得羞愧,曾经狭隘、片面地认为它不是我的菜。

对《论语》的解释,众家众言,不一而足。好几年前,读过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但也许是由于当时对人生的感悟不够深刻,所以阅读带来的触动并不太多。现在读的版本是《樊登讲论语:学而》,樊登的解读口语化,大众化,紧密结合当下社会与生活,非常适合我这种古文不好、理解力欠佳的人。

阅读中发现,以前读过的一些书,特别是与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际关系相关的,都是它的延伸。樊登也说,他在读书会里讲过的300多本书,全是《论语》的注脚。

《论语》就好比一棵参天古树,其他书籍都是在这棵古树的深根固蒂之上长出的枝干、叶子、花朵,可能连枝干都算不上。两千多年前的哲学思想,依然稳稳地站在学术高山之巅,穿越历史长河,指引并验证着现代社会的人生真谛。

经典之作,时读时新。这是第一本打从我心底里想一读再读的书。

02

在自序中,樊登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论语》塑造的。

硕士毕业,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有一段时间,陷入迷茫。策划的节目开播遥遥无期,能力得不到领导的肯定;常常无事可做,生活被巨大的空白占领;收入低、房租高、压力大、焦虑到失眠,深深的恐惧与无力在心底蔓延,让他抓狂。

某一天,灵光乍现,开始重读《论语》,原因很简单:与其胡思乱想,不如好好读书。买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对《论语》的解读,决心用一年时间,只研究它,吃透它。

读过南怀瑾、钱穆、李泽厚、李零、梁淑溟、杨伯峻、程树德、朱熹等学术大家的解读之后,一个坚定、勇敢、亲切、可爱的孔夫子的面孔在他眼前清晰起来。从此以后,乃至后来离职,创办读书会,樊登几乎没有再焦虑、痛苦、失眠过。他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心定了。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无论你多少岁,身处何方,只要有需要解决的困扰,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

03

书中名言警句太多,我也还没有读完。挑其中几句来聊聊。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从小背的最多的三句话。但“背”和“做”是两码事,尤其最后一句。

人人都觉得自己足够好,期待被他人理解,让他人知道自己是一个真诚的人。

但总是事与愿违,他人对自己的不解、批评与指责时常发生。我们该如何面对?大发雷霆还是一笑了之?

修炼“不知而不愠“的能力。不要因为他人的不解、批评与指责而生气发怒,这才是一个君子的应对之道。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这是孔子与学生子贡之间的对话。

子贡问孔子:“虽然贫穷但不谄媚,虽然有钱但不傲慢。一个人如果达到这种境界,你觉得怎么样?”

孔子答:“ 这个境界还不错。但是不如安贫乐道、富足好学。即使穷也开心;虽然有钱,但仍然谦卑好学,学礼仪学涵养。”

老师和学生的境界高下,一对比便知。

子曰:“君子不器。”

“器”,指器皿,器物。例如杯子、手机等具体而有形的事物就是器物。

一个君子,不应该成为一个有形状的器物。

人一旦有了形状,会被束缚,被局限、被僵化。就像有了标签,很难再撕掉。

人的一生,是不停变化的。若不想沦为一个脆弱的器物,首先要做到终身成长,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将自己的人生边界的圆圈画得更大,拥有更丰富多样的选择权。

不仅对自己这样,对他人也应该这样。用更大的想象空间,对他人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

活着的日子,不该有定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有智慧的人,内心通达,接受无常,不被外界迷惑,没有贪念。当一个人不惑于外物,对外在的诱惑无感,那物质、名声这些浮于外表的虚荣之物,就不重要了。这就是明智、智慧。

“仁者不忧”。仁爱之人,有仁心,心中有他人,总能以包容之心对待他人和外在事物,忧愁自然会少很多。相反,若满脑子纠结的全是个人胜负得失,必然终日患得患失,焦虑拧巴。

楚王丢了一张弓,手下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用,“楚人失之,楚人得之”—我虽然丢了一张弓,但还是被我们楚国人捡了。这句话可以放大到“人失之,人得之。”

若心中的世界浩大,抱着“自己失去了,世界得到了;自己吃亏了,世界获益了”的想法,就能活得更加豁达而畅快。

“勇者不惧”。勇敢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要有勇气。勇气指的是,明明怕得要死,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这才叫做“不惧”。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不做四件事:意必固我。

"毋意"。别主观臆想,不瞎猜。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臆测,很多烦恼都是自己想出来的。比如:如果对方没能立马回复微信,就会想,这个人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毋必”。不武断,不将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他人,强制要求他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若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按照自己设定的节点,一个一个发生,最后达到目标,很难成长,这样的人缺乏想象力、适应性,即使进步,也只属于“确定性的进步”。

“毋固”。不固执己见。若意识到一件事情颠覆了以往的认知,就应该做出改变。

“毋我”。不唯我独尊,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孔子是一个一直调整学习、常常改变和进步的人。因为他坚持实事求是,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勇于接受不确定性,吸收外界多元化的信息,对他人信任,这才是让人生进步最快的态度。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这是用来区分责任的一句话。只是常常被滥用,用来推卸责任。

樊登解读说:这句话指的是彼此之间要信任。

对待下属,管理者应该给与充分的信任与授权。正确的态度是“我很关心这件事情,但是我知道此时最好放手,让下属去经历和掌控”。

同样的,下属也要相信上级。很多下属总是担心害怕上级决策错误,所以随时处于自我保护状态,从而对任务敷衍了事,或扭曲执行。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当世间太乱,而我的才能无法施展,那就乘个小舟,漂泊在海上,不再过问世事。

孔子是有抱负的,但是所处的混乱时代让他有点失望,壮志未酬。无力改变现实,借此宽慰自己。

大文豪苏东坡继承了这种精神。因文字狱被贬黄州,作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夜里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已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不如驾一叶扁舟,从此远离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余生吧。

生活总有无奈,命运非自己所能掌控。用一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来与自己和解,何如?

04

以上,共勉。

读《论语》能读到兴奋,无法入睡。这种状态让我惊喜,实乃小确幸。

By 米茶

@ 墨西哥

2021年2月13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