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培根随笔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培根随笔全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培根随笔全集》是一本由[英] 弗朗西斯·培根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一):《培根随笔全集》:30多年积累的智慧箴言

本书《培根随笔全集》是培根留给世人的礼物,写了30多年的心血之作,囊括培根思想精髓,讲透为人处世之道、哲学政治精要、爱情友情本质、人生命运真谛……每一页都充满智慧箴言,激发精神成长。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培根随笔全集》充满人生哲理,让无数读者认识自我,被誉为“永不过时的人生指南”。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二):永不过时的人生指南

永不过时的人生指南

有人说:“读一部小说,不要看他写到了什么,而是要看他没有写到什么”。那么,我想说:“读散文或者随笔,不要看他写到了什么,而要看他写透了什么”。在这本《培根随笔全集》里,笔到之处,心到之处,处处有共鸣,处处有惊喜。

这本书里,作者的文字看上去很随意:花园、建筑、朋友、学问、死亡等,字里行间透露着大家的风范。我想这可能跟他的出身有关。培根出身豪门贵族,而且热衷仕途并饱尝其苦。人在仕途中,巅峰时期的自己可能容易迷失自我,当他晚年脱离政治,最容易看见或者看透一些事情。在18章《论善与性善》中说:“我把善称为习惯,性善成为天性。它是心灵的所有品质中最强大和最高尚的。”作者在这里把善称为习惯,把性善称为天性,为善的倾向深深的印刻在人的天性上。在这里,作者引用了意大利的一句名言“太善良了,以至于无善可言”。这就话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共鸣。让我想起那句“你的善良,要带点锋芒”。有时候,善良不能没有锋芒,否则真等于零。越是善良人,底线越要高一些,才不至于纵容他人。越是善良的人,越要懂得拒绝,才算是对自己的保护。在48章《论朋友与随》中,这样写道:只听取少数几个朋友的意见总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峡谷之中,才更能看见山陵的高峻”。这让我想起我们做人做事,不能高高在上,只有在最低处,才能看清楚人的真面目。看清楚这个世界究竟怎么样?在50章《论学问》中,作者对学问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学问改变气质”读上去感觉千篇一律,在读一遍的感觉就是独树一帜,他说“读史可以明智;读诗使人灵慧;学数学使人缜密;学自然科学使人深沉;学伦理学使人庄重;学逻辑学和修辞学使人能言善辩。”短短几句话,可以让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这就是他文字的独特魅力。

谈瀛洲教授在序言中这样写道:“翻译的时候感觉文笔很密,密的叫人透不过气来。这种密的感觉,来源于意义的浓缩、思想的浓缩,差不多每一句都可以作为箴言。”人到中年,如同谈教授说的那样,对这本书的感觉是相见恨晚,感觉每一句话,都有价值,都值得一读在读。

“永不过时的人生指南”是对《培根随笔全集》最高的评价。“过时”这个词语太过残酷,不管是用来修饰容貌、服饰、思想还是理念。而弗朗西斯. 培根诠释了“永不过时”的意义,让我们在若干年后的今天,能在这些充满人生哲理的指南中,找到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都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冬天,夜深人静的夜晚,隔着时空,和培根进行对话,一篇篇有共鸣的文字,会让你感觉生活无限美好。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三):一本高度浓缩的智慧书

培根作为英国伟大的家喻户晓的作家,此本全集收录59篇培根涉及许多领域的见解与考虑。其中有很多与孔子《论语》中见解很像,有异曲同工之妙。以下浅谈一下我对一些比较深刻字段的:

在第7章论父母与子女中,“常见一个子孙满堂的家庭里,最年长的一两个子女受到尊重,最小的被宠溺,居中的则像被遗忘似的,但是他们常常是最有出息的。”这点虽然说不上绝对正确,但是中间的孩子确实容易被轻视,但是后一句说他们往往是最有出息的,有一些片面,出息与很多因素有关,这或许是导致其中之一吧。 “愚蠢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谨言慎行、三省吾身。

在谈论到妒忌时,作者说到“人心不是以自身的善,就是以她人的恶为食。”把妒忌细分为公妒与私妒,妒忌是人的本性,培根说到怜悯可以使人消除妒忌,聪明人也是通过这种来消除妒忌。 天性是什么呢?培根说在私下、情绪爆发、产生新情况的时候,天性最容易暴露。天性可以克服,少有能根除,强压会使天性反弹更厉害。那么如何克服、适当改变天性呢?培根说道需要培养优良的习惯循序渐进去纠正、制服天性。接下来,培根认为习惯是潜意识的行动,习惯贯穿生活,唯有良好的教育才能熏陶出优良的习惯。

幸运的人真的是靠运气吗?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所谓幸运的人靠的是不显眼的长处、一定的能力。当这些幸运的人取得成功时,他们往往归结于幸运,其实靠的是他们本身的能力。 培根的随笔中谈及青年与老年人,青年人拥有创造力、执行力,老年人则经验丰富、处事老成。与此同时,青年人容易急于求成、贸然创新,老年人呢,不敢冒险,政治考虑过多。所以在选人用人时,最好是老少皆宜,取长补短。

文中很多话语简短精辟,譬如对迷信的看法"关于神,宁可没有见解,也要好过有不恰当的见解";在游记中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年长者来说是经历的一部分”;在论狡诈中说到,一件事如果看上去是被问出来的,会让人觉得更可信。这句话仔细想想,琢磨一下,确实是这样的。

读这本书,大部分我都选择朗读,这本书适合精读细读。这本书会让我对为人处世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四):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小时候读《培根随笔》的一些篇章,虽说看不太懂,却也萌生过写自己随笔的想法。随笔,听起来有些随意,但真正写起来,需要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灵感的爆发,对事物认真的态度,还有坚持不懈的品格。通过文字记录自己对周遭事物最真挚的看法,也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培根的随笔之所以经典,几百年后仍给人启迪,一在于广度,涉及治国理政、为人处世、建筑设计、学问礼节等诸多方面。这也与培根的亲身经历有关,本就出身贵族世家,又成为议院代表,后又当了大法官。所以这些随笔看似错综复杂,但按照培根一生的经历做参照,也可以理出条时间线来。丰富的人生经验,复杂的人际关系,练就了培根对生活的敏感。《培根随笔》共修补改版三次,才从最初的十篇增补成如今的五十九篇。人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要时常反省,从多个维度解释事物的可能。不断地思考,也是培根形成自己思想体系的一大法宝吧!

如果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的内容,那也只能是零碎的生活杂记。《培根随笔》中的每一篇都短小精悍。译者也特地将一些句子翻译的较为简练,独立成段,像“礼貌应当是自然而不做作的”、“最坏的仇敌就是谄媚你的人”、“要以严厉的眼光看待罪行,但要以怜悯的眼光看待罪人”等句,简短的话语却有直击人心的力量,随手抄录下来就可以作为人生的格言警句。译者说最喜欢读《培根随笔》的肯定是中年人,因为他们有生活的经验,知道培根的话的价值,而最应该读《培根随笔》的是青年人,早读培根的话,人生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作为青年人,我们可能过了从寓言故事中获取哲理的年纪,也厌烦了听老人的唠叨,但愿能读进去培根的字字箴言,在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磨难时,多一份随性与坦然。

《培根随笔》因为培根的生活经历而更加丰富,但也受其身份的限制。随笔中的《论贵族》、《论宗教统一》、《论叛乱与骚动》、《论治国》等对象都是君主,基本是为君主献言建策的话语,读者一般不能感同身受。但若放到培根所处的时代,那些治国理政的思想,大有经世致用的力量。培根为君主献言,也是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字里行间展露不卑不亢的态度,句句诚恳,为国为民,大有中国古代忠良谏臣的风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果我们也能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再不断地反省修订,也能形成自己的随笔叭!不求著书立说,但求立身静心!

《培根随笔全集》读后感(五):始读哲学——哲学与生活

如果不是通过宿州读书会的共读活动,可能绝不会踏入哲学书籍的领域。之前对培根的全部印象,都在高中时教室走廊上培根的挂图,还有非常有名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通过这次读书了解,原来哲学类书籍也可以通俗易懂,读得津津有味。

还是先读了导读,每本书的导读都千万不要错过,可以在导读里对书籍、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读完导读十分喜欢这本书的翻译谈瀛洲老师,文字很诚恳,对于翻译这份工作也是十分的用心,翻译出来的文字简洁、清通、凝练。这也是我喜欢这本书的一大原因,翻译的很接地气,普通人读着也没有门槛。

《培根随笔全集》一书收录了58个短篇和一个残篇,内容涉猎非常广泛,而且许多篇目都是为君主而写,是向君主提的建议,我挑选几篇离我生活较近,也感兴趣的来解读一下。07篇论父母和子女,培根述明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培根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用度不要太吝啬,既要保持自己的权威,也要对孩子大方,平衡这个用度的量。童年期的兄弟间,不要制造和鼓励竞争,这样成年后对家庭和睦有好处。而且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职业指导和生活道路有很重要的指引作用,不要过于顺应孩子的天性,及时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这一点跟现代社会强调个性不同,现在很多教育学家强调孩子们的天性重要,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且尊重他们。这里依旧有一个判断的问题,要看孩子遇到的是什么事,生活中或者学业里的选择应尊重孩子,可涉及到是非对错伦理道德等方面,父母还是得及时做好孩子的掌舵人,毕竟年龄小的时候很多问题无法考虑全面,全凭孩子自己判断肯定不行。

33篇论殖民地。在我的词汇量里,殖民地是一个贬义的词汇,但在英国人培根看来,殖民地是一个国家古老、原始的英雄业绩之一。这篇随笔里,培根就如果发展壮大殖民地展开叙说,详细到在殖民地种植何种作物,出售何种天然出产等等。如果按照培根的说法,只是将殖民地作为国家向外发展的一部分,并且是友好可持续性的那种发展。很可惜,当时英国的君王应该没有理睬培根的建议,把殖民地完全发展成为了原住民的枷锁。对于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来说,这部分的内容,从原则上就是不敢苟同的。

培根在每一篇随笔里,同一个问题谈到的方面也很多,我只挑选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细说,其实还需要大段的篇幅才能叙说全面。这是一本很全面的社会百科,适合各年龄段各阶层人士阅读,浅读已经获益良多,以后还可以时常翻阅,常读常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