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摘抄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摘抄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是一本由[日] 斋藤嘉则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一):《工作的原理:发现工作篇》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关键问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我们在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从未去想过这个“为什么会成为问题”,也没有认真思考过问题本身是否正确,我自己常常就是这样深陷其中。 在阅读了斋藤嘉则的这本《工作的原理:发现工作篇》后我才发现我为什么总是解决不对问题。 本书在讲述如何发现问题的同时还提到了解决方案的分析方法,每个如何深度挖掘问题的后面都会有生动形象的案例让我们更好的去掌握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只有正确认识现状,才能发现问题 每次我们跟甲方对接项目的时候,甲方会提出很多的要求和问题,然后他们自己还会将自己思考的一些解决方案提出来,当我们认真倾听完他说的内容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后反问他“你到底想要怎么做”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去进行了。 我们在思考解决方案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问题的关键。这个问题的本身是什么呢? 我们上学的时候父母总是给我们设置成绩要求,语数外的分数要前三名,上高中的时候被要求考上重点大学。而事实是我们应有的状态是“优秀的成绩”,现状是“不稳定的中等成绩”,我们为了达到父母的要求,每天被要求疯狂的刷题,我们只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分数而刷题,然而却忘了学习的真正目的,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作者说“问题是应有的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距”。而我们总是在陷入一种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解决问题,然而却忽视了应有的状态,找出问题的本质才是重点。 二:勇敢的正视现状,减少未来状态造成的影响 我们在感觉到现状出现异常或者反常的时候,才会想要解决问题。例如你出门办事骑电动车时,车子的轮胎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气,然而你觉得还可以继续骑,一直骑直到车轮胎不能再行驶的时候,你只能推着电动车往就近的修车店去修理。由于车胎磨损的很严重,你才开始意识到如果在发现漏气的时候及时去修补,就不会搞得这么狼狈了。 这就是我们不正视现状问题的意识表现。我们因为觉得麻烦而不去修理车子,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还能使用,绕开这个故障,而不是及时的正视现状,减少未来状态造成的影响。 三:合理的设想应有的状态,更好的实现目标 由于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发达,现在的孩子们的竞争非常激烈,从小各种培训班。我的一个朋友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落后,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直接就是给孩子报了美术书法钢琴的培训班,每天的行程安排的很充实,当她把行程表发在朋友圈的时候,我们都很惊讶的评论怎么这么多课程,她说她这还算好的,有的家长给孩子培训班更多。 每天孩子一下课就被安排到培训班里上课,晚上回家还要练习钢琴才能洗漱睡觉。我朋友想让孩子每项都能精通一些,当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才会想到不能一直给孩子报太多课程而难以吸收。 当我朋友在孩子考完后跟孩子聊天才发现孩子并不是很喜欢这些课程而且高强度密集的培训课导致孩子的睡眠也不是很充足,平常作业很多还要去参加培训课。孩子本身的成绩就很薄弱,然而我的朋友没有认清自己孩子的现状,没有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学习,因此成绩也就没办法达到理想的目标。 结语: 这本书有很多实际的案例让我们有了深入的了解,并可操作于现实中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抽空来看看这本书,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二):职场精英都重视的工作技巧,是时候学习起来了

如果要选择两个地方去旅行:北京和湖南的凤凰古城,我们会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北京的街头经常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而凤凰古城则是优哉游哉的游客,以及更加悠然自得的当地人。

很多人都羡慕凤凰古城土著的生活,但无论是生活需要还是个人的选择,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当一个大都市里的上班族,早起晚归地隐没在人群中,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在追求着生命的价值。

有人说,上班也分了很多种,比如朝九晚五和996,那真的是有天壤之别,但笔者要说,无论是哪一种工作状态,真正要想在一个集体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脚踏实地认真干是一个王道。

不过,还有一个对工作有很大拉动的要素,笔者之前没有太注意过,直到最近看了《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这本书,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的作者斋藤嘉则,曾任麦肯锡管理顾问,是东京大学工学部学士、英国伦敦大学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他对工作中的问题有很深的研究。

斋藤嘉则认为,一个真正的优秀职场人,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能够及时发现“真正的问题”的存在,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真正做到解决问题。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发现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可实际操作其实并不容易,有没有什么技巧吗?

书中对这一块有详细的阐述,认为发现问题需要4种能力,也就是观察力、判断力、分解力、整合力。

观察力不难理解,就是要对周遭的事物善于观察,只有认真观察,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这是第一步。

判断力就是要对自己观察到的问题进行判断,通过判断就能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从而发现真正的问题。

分解力就是要对问题进行重构,不能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掰开揉碎了去分析,从而有一个精准的认识。

前面三种能力具备以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整合力,把需要的要素进行整合,从而把握好问题的每一个细节和要素,这样也就不耽误功夫了。

书中还介绍了发现问题的4P,分别是目标轴、立场轴、空间轴、时间轴,这四个维度的建立,能够将问题牢牢地把握住,从而不会有什么遗漏或缺陷。

当然,提出真正的问题,目的还是要冲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的,这就需要更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本质,扩展、深度、重要性等3个视点很有必要,书中还有15个将问题具体化的分析技巧,这些技巧都是职场人的智慧,足以能够让读者了解到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职场中想要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这本书就非常值得一读,收获也会出乎意料。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三):《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找出正确的问题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企业和个人都适用

我们对这样的话应该都不陌生:一个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找到正确答案更重要”,另外一个是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能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问题的提出不仅需要更高的要求,还对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上述那两句流传很广的话虽然让我们觉得很有道理,不过毕竟和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还很难紧密结合,今天,我们这本《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的作者斋藤嘉则给我们从企业管理和个人提升方面,将同样的道理进行了更加深入和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阐释,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句话不管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的联系,那就是——发现问题可能谁都会,但是能发现正确的问题,从正确的问题中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才能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减少问题的折磨,能更快地摆脱问题的麻烦,轻装上阵,更快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这本书中,作者从自己作为麦肯锡管理顾问和自己为大型企业提供经营策略或者营销策略等服务的案例中发现了大量雷同的现象,那就是急于解决遇到的问题而让企业管理者疏于深入思考,去发现真正的问题,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经验,急于给现状归因,然后急切地采用自己认为解决现状问题最有用的方法去立马着手解决,其实往往把宝贵的时间和资源放在了错误的地方,结果既无益于解决目前的窘迫,也延缓了真正问题的解决。

由此,作者主张把如何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真正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的前提。

在书中,作者不仅提出来了这样的主张,更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书中的三个部分中,作者分别阐述了发现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作用以及无法发现问题的四个原因,提高发现问题应注意的“目的轴、立场轴、时间轴、空间轴”四大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发现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扩展、深度、重要性”这几个方面的具体做法,这些方法论方面的内容对分析能力相对欠缺者很有帮助,有助于大家提高自己在平常的事情、数据中解读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作者在书中采用了更有利于读者理解问题本质的图表展示法,每个章节都把抽象的表述用具象的图表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出来,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真正意思,大幅度降低语言文字理解上可能产生的偏差。而且,在第三部分的发现问题分析篇中,作者给出了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相应的练习题,对读者在分析问题的实战中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有时候遇到的问题互相交织,我们往往会觉得如此多的问题如一团乱麻一样让人焦头烂额,或者有时候根本没有清晰地意识到问题是什么,但是现状却又让人很不安,似乎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或工作状态让人意识到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又不知道具体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去着手改变现状,只能任由自己内心中的焦虑愈演愈烈。如果你属于这样的状态,那么这本《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就非常适合你,与其任由焦虑蔓延,不如趁着春节假期,好好地研读一下,细心的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和不安现状进行一次详细的对比,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年后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改变路径,为人生的路径提供一个转折点。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春节这段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梳理时间,把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中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清晰罗列出来,和年初的定位目标或者自己心目中的企业应有的状态进行对比,看看为什么自己忙得像陀螺一样旋转了一整年,公司的利润率为什么还是那么低,辛辛苦苦了一年还是没赚到多少钱,为什么员工好像和自己并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自己越忙员工越清闲,倒好像自己是在为员工打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呢?真的需要好好地读一读这本《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想一想问题究竟出现在了哪里,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扭转这种管理者和员工关系本末倒置的问题。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四):如何发现真正的问题?

文Ⅰ一亭撄宁 最近一直在被求职困扰,在网上APP把简历发出去之后收到很多家公司的通知,五花八门,大都从未接触过。 不知道要选择怎样的工作才好,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 我们很多人无法解决问题导致问题堆积如山,是因为弄错了问题的关键。 在我们感叹问题难以解决之前要先认真思考问题本身。 什么是问题? 日本作者斋藤嘉则在《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这本书里提出来一个简洁明了的公式:

问题=应有的状态—现状 这个公式很好理解,应有的状态相当于我们理想的状态和目标,现状就是我们当下的情况。 如何从现状过渡到应有的状态,便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发现正确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可能自己看不清现状,或者没有目标。 鉴于此,作者详细分析了无法发现问题的四个原因,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为何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的全面系统的思考路径: 一、无法正确描绘应有的状态 1.缺乏战略性构想能力和设定目标的能力,无法设想出应有的状态。 比如有人不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干什么,这是无法设想出理想的自己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2.缺乏对范式的认知能力,设定的目标是错误的。 对于直面中年危机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设定“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这样的课题,而是彻底改变现有的规则,并想出“如何让自己在这个年纪变得更加有魅力”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当今“少女感”价值观的泛滥,就是因为大众设定演员应该是都永远年轻漂亮的(设定错误)。 而不认为对应的年龄段应该展现出相应的特色,中年妇女成熟优雅有韵味,老奶奶慈祥和蔼有阅历,从而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少女风采。 二、缺乏分析现状的能力,没有正确认识现状 1.缺乏正视现状的问题意识(will) 这个意识的缺乏在于盲目的自信,认为现状很好,并没有把握客观事实; 过度追求应有状态,反而忽视现状,对现状毫不关心; 无法看清维持现状对未来状态造成的影响,回避根本问题。 比如今年24岁的,在网上找工作的时候就忽视了自己年龄已大,还没有经济独立的问题。 却总想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新媒体工作,回避了需要自己租房没资金,工作不稳定工资一般养不活自己的问题。 所以总是想跟着心走,逃避了自己的现实情况。 2.缺乏把握现状的分析技巧(skill) 如果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失败的原因就寻求下一步的解决方案,更没有从原因和结果中汲取教训,这样只会重复经历同样的失败。 要掌握分析正确现状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决方案的质量,孕育出更多的创意。 比如考研二战失败的我,认为自己之前只是没有认真复习,学习方法和能力还是没有问题的。 结果二战考同济大学的现当代文学,由参考书过多,学习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尽管认真复习效果还是很差。 没有意识到失败的根本问题在于方法的错误,所以二战的盲目复习仍然会失败。 有意志,缺乏技巧就无法解决问题;而有技巧,缺乏干劲也无法看清现状。 三、无法分析现状到应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也无法排列待解决问题(结构)的优先顺序 有时候,即便我们深刻且具体地分析了问题,却没有分析现状与应有的状态之间的差距以及给各种原因排列优先顺序,那么解决方案也会过于分散。 从目前的自己到理想中的自己,就是去现状到应有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中间的差距可能是巨大的。 比如说,目前的自己是一个平平无奇刚毕业两年的二本大学生,没有高学历,没有工作经验,基本上在市场上一无是处。 但是理想中的自己却想成为《令人心动的offer》里徐律师那样成熟稳重的独立女性。 那么我与徐律的差距在哪里呢?首先是学历的差距,她是名校硕士毕业。 我是普通本科。 其次是她有丰富的工作经验,99%,我为零星碎点,9%。 那就这两个差距的原因该如何排列优先顺序呢? 结合我的24岁的“高龄”,那就必须先是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之余继续学习,考研深造。 倘若搞错了顺序,继续四战五战考研可能我就会在家学习学到自闭,与社会脱节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远。 用马哲原理来说就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目前我最主要的矛盾是如何在该独立的年龄尽快独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独立,而独立最主要的方面的就是经济独立。 所以找到一份能稳定赚钱的工作才是我的首选。独立之后才能有资本追求自由。 这就是排列解决问题优先顺序的重要性,因为精力资源都有限。 如果不集中精力应对关键性问题,那么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唯一不要忘记的一点是:工作赚钱是手段,不是目的,赚钱之后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才是最终目的。 四、从可以实行的解决方案倒推出问题,忽视了问题会扩大的情况 我们大多数人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从结果推过程。 比如某人成为首富了,我们就坚信不疑地认为他的某某行为是正确正义有远见的。 但我会忽略了诸多偶然因素。比如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推动、机会的获得······ 解决问题时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先找可实行的方案,再倒推问题,这是不正确的。 比如某公司销售业绩不好,认为目前可供解决的方案就是加大宣传和销售力度,却忽视了真正的问题其实是产品出现了问题,要么是质量问题,要么是创新问题。 所以一旦我们过度关注可执行的方案,就会不断偏离抓住问题本质的初衷。 换角度看,这也是一种缺乏挑战精神的表现,只想做浮在表面的事情。 如果一开始就思考解决方案,会导致思维范围变得很狭窄,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扩展性,解决方案会因此存在很多漏洞。 因此,面对这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区分问题和解决方案,从零思考,即从最初的问题开始思考,才是找出解决方案的捷径。 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与其过度执着“最佳方案(Best)”,应该先执行“次优方案(Better)”,然后在执行的过程之中“边思考,边行动”。 本次介绍了本书的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的能力决定解决问题的质量”,全书读完,而这第一部分是基础,为我们保证解决问题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关注@一亭撄宁,一个爱生活爱分享,喜欢好书好剧好电影的小樱桃。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读后感(五):你以为的问题真的是问题吗?

从小到大,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成长。长大后,工作了,我们工作上也会遇到各式的问题。上学的时候,如果一个学生从来没有问过老师问题,那么他不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没有问题,说明他读书没有思考,没有动脑筋,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同样,在职场上,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发现过工作中的问题,那么他也不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员工,因为他不动脑筋,只是在机械地工作。

围绕着我们的各种问题

工作中的问题是什么?是你进步的机会。你进步了,当然就能获得晋升。职场上,如果你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那么你就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表面上的问题,而在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情况下,就着急的去准备解决方案去了,但是,真正的问题和问题的本质却常常被我们忽略了。

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并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正如哲学家海森堡所说的,“提出正确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如果我们解决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那么所进行的改进也丝毫起不了作用,为此再忙再累也无济于事,因为这样的忙不在关键处,没有忙到点子上。要想不被问题困扰,忙而不乱,就必须首先发现问题,找准问题。

沃纳·卡尔·海森堡,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是整个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海森堡名列第43位。

《工作的原理-发现问题篇》是一本在日本畅销20年、重印24次的经典著作。而作者斋藤嘉则,曾任职于全球知名的麦肯锡顾问公司,书中的大量案例更具有参考价值,这也使得该书的可读性更强。

书中,作者以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在前半部分中,讲述了发现问题的设想,讲述了从整体上构思所以问题。指出了真正的问题=应有的状态-现状,合理地设定问题决定解决方案的方向性和质量。同时,还指出了无法发现问题的4个原因:

1. 无法正确描绘作为定义问题的前提的应有的状态;

2. 缺乏认识和分析现状的能力,无法正确认识现状;

3. 无法分析差距的结构,则无法看透问题的本质,决定优先顺序;

4. 从可以实行的解决方案开始倒推,武断地判断问题,忽视问题的扩大。

在这个部分,作者提出了两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零基思考(从零开始对事物进行思考=摆脱“现有的框架”)和假说思考(依照当前的时间节点得出的结论开展行动),也就是思维重组的必要性。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所有发现问题场合的框架,即掌握发现问题所需的4种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分解力、整合力),运用“发现问题的4P”——Purpose(目的轴)、Position(立场轴)、Perspective(空间轴)、Period(立场轴),构想为了应有的状态,合理设定问题。

后半部分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讲述了如何深度挖掘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本质的3个视点(扩展、深度、重要性),以及15个将问题具体化的分析技巧,帮助我们掌握真正的顶尖商务人士必备的生存智慧。

相信看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和我一样收获颇丰,在处理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游刃有余,能更精准的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真正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