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山居七年》读后感锦集

《山居七年》读后感锦集

《山居七年》是一本由二冬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居七年》读后感(一):《山居七年》

这本书是我在课上(老师不讲课的时间)翻完的。作者描述了山上的日子。他说过的一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吃饭就是吃饭,本身就是终点”。人总是赋予某些价值的设定,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来衡量事情带来的价值和利益。殊不知当下所做的事情无论大小 其实都是有意义的,价值的大小并不和利益相关。

《山居七年》读后感(二):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别是看到作者阐述事物的“大”和权利有直接关系这种论调,还有母亲期盼他回家引申到仪式感,这不是山居而是装逼。躺平都不算,躺平起码是一种态度,他是打着追求一种生活情调下的无病呻吟,而这种生活情调是建立在扭曲的精神下的猥琐和无知。

打着山居的幌子骗流量,山区农村这种生活状态太多了,他只是帮着呈现出来,而是那么心安理得,彰显悠然自得、超凡脱俗,如果脱俗,就别出书。

还有他不是隐居,而是住在一个破败的山村,就像一个城市人厌烦了大都市的烦躁,到郊区租了个房子,偶尔住住,顺带种一些蔬菜,解解乏而已。

不知道豆瓣那么高评分怎么来的,无脑么?

《山居七年》读后感(三):工业化进程里的小田园诗

很喜欢书里写的一首小诗(?): “我只想在这广袤璀璨的星河里, 享受生的鲜活, 独自飞, 游走。” 二冬书写的很随意,多是些即兴的感怀,也并没有一个鲜明的提议想要灌输给读者,仅是为奔波的众生描述另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提供一个参考。也没必要给书挑刺,意会就够了,得其意忘其言吧。 b站上回到乡下生活的up也越来越多,经常看的有林浅喜,建康,二久子。。。城市里的996,高房价,上了发条似的终日忙碌,确实十分劝退,让人不禁开始反思,我们终日匆忙,到底是要去哪?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愿意给资本家打工糊口,或者力图斗过资本得一人之解放,或者开厂挣钱都是活法,田园生活也是很勇敢的选择,不论怎样,活出本心就好吧,最可惜的就是浑浑噩噩的,一辈子都在人海里浮沉,尘土中辗转,从生到死,都没有睁过眼看看这个世界。 毕竟两千年前就有人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山居七年》读后感(四):永琴|可爱的老小孩

开篇的时候有点小失望,感觉不是我想要的散文,从“山间快活”开始,正式进入我想象中的山间小记。

特别喜欢的是关于“我”的邻居永琴的章节,多可爱的一个老太太啊,她固执,她不爱卫生,但我们爱她,因为她是老小孩,和小孩较什么劲呢!农村人更讲究温饱,精神却是不那么在意,所以她的媳妇对她不是那么尊敬,更在意的是永琴能帮她们种田,而且永琴很听话。永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山上,“我”七年前成为了她的邻居,开始看她有点“可怜”,多向她施予援助,但是给她的收音机多次被她送人,甚至到最后她还理直气壮地向“我”索要新的收音机,这使“我”明白了这里的生存法则--不要无止境地付出,他们会当成理所当然。渐渐的,“我”转变了和她相处的方式,她果然有点“怕”“我”了,不敢肆无忌惮地对待我了,而“我”们的关系也更舒服了。 永琴的存在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不要强行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安在他人身上,在我们眼中可怜的存在,在他们自己身上,却是乐在其中。

《山居七年》读后感(五):山居七年有感

碰到这本书的时间很巧,昨天的我还在垂头丧气,偶然遇到了这本书。

觉得封皮和书名都有点意思,就翻开来读,刚读前几章就被逗笑了,冬瓜适合直播,草莓适合齐刘海…描写的很生动也让我很有画面感。

下午去上班心里仍旧惦记着,总觉得读了没多久,一看时间原来读了两个小时了。

晚上没什么事情就和几个朋友分享去读这本书。说这本书开头多有意思,让他们去看。正是这本书,让我的心开阔了起来。我知道自己很喜欢治愈类的书籍,生活不是向日葵,更不是每天都朝着太阳笑的花儿,每个人不论在什么阶段都会遇到不一样的挫折和苦难,最近自己的垂头丧气想来也给父母朋友带来了不好的负面情绪。我向他们道歉,我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要走,重新收拾好心情,我又在路上了。

谢谢这本书带给我的宁静、平淡,我的心静下了,要重新想一想自己要过怎样的一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了。

今天是晴天,适合分享心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