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摘抄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摘抄

《生命本来从容》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

所谓成功,无非就是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我能给你的不是路和桥,而是修路的工程图和搭桥的砖石原料,也就是低风险创业的基本逻辑和工具。路还是得你自己修,我只能搭把手。

而本书是辑录了汪曾祺回忆故乡风俗、师长旧友的经典散文。在书中,作者的家人亲友、乡野俚俗、江南水乡风情,以及各色各异的西南联大师生,如带着情书逃警报的金岳霖,在草地上讲《离骚》的闻一多,指导自己以真性情写文章的沈从文等,都在作者满怀温情的笔下一一复活。

汪曾祺爱人、爱草木鱼虫、爱蔬果美味、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他对家人故乡的怀念、对西南联大师生的描述无不饱含深情,虽行文澹远,平白如话,展现读者眼前的却是五味俱全、多姿多彩的生活。更了解伟大的文学家,试着用心体验他的日常。

淡定的人,拒绝练就那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淡定的人,像秋叶的静美,淡淡地来,淡淡地去,给人以宁静,给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简单而有韵味。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二):我们缺少正是那份对生命的从容之心

我自己也记不得这本书是我所看的第几本由汪曾祺先生所著的散文了。汪曾祺先生的书收的多了,难免就会有一些文章会出现重复现象,但是我耐不住汪曾祺先生文字的强大吸引力,不管怎样只要是曾祺汪先生的书,还是要好好的读上一读的。

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他对生活的那份从容不迫的态度和他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在这世界上,只要是人,他一生的经历总会难免有几番折腾的,汪曾祺先生自然也不会例外。可是难得的是,即便是生活困苦,他也总能苦中作乐般的让自己生出一丝丝悠然自得心思。生命中难免经历波折,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从容应对。这本书的名字为《生命本从容》,真的是恰如其分的表述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态度。

这是一部汪曾祺先生的经典散文集,也可是说是一部汪曾祺先生的回忆录。在这些散文中,你可以看到汪曾祺先生的父母和家人,他的成长与故乡,还可以看到他的恩师同学,他的朋友与故人。每一句话,每一段文,虽无激昂奋进的言语展现,却处处都无不流露出汪曾祺先生对故人与往事的无限怀念与切切深情。

汪曾祺先生是一个有爱、有情、有趣的人。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间草木,相识已久的故人还是萍水相逢的故人,他都是那样的热爱与喜欢,他们在他的笔下被讲述的都是那样的温情且有情趣。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上面的这段文字是在这本《生命本从容》一书封底所印的一小段话。虽然不是汪曾祺先生所说,而是出自另一位名家丰子恺之手,但是却也明确概括了汪曾祺先生的一生的生活态度。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镜子,你在镜子外面如何去做,生活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同样的样子。不要总是抱怨命运为何对自己不公。造成我们生活中的不快,其实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汪曾祺先生所拥有的那份对生命的从容之心罢了。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三):要贴着人物写

汪曾祺的散文,对文章结构并无太多的讲究,并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只求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写作之余,他拥有着众多的爱好,如:美食、花草、戏曲、写字、画画……,并把这些写成了天真烂漫、趣味盎然的文章,让读者读来充满了乐趣。

莫言有他的山东高密,汪曾祺则有他的江苏高邮,其在水乡高邮生活了19 年之久,孩童时期就经常在河岸上看船,看打鱼。水之于汪曾祺,似乎有着特殊的渊源。正如他说:我小时候,从早到晚,一天没看到水的日子几乎没有。法国的翻译家安妮·居里安对汪曾祺说过,你的小说里都有水,充满了水的感觉。

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其曾师从沈从文,文学创作受到老师的影响极大。“水”带我们走进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如《边城》,也让我们感受到汪曾祺文中的“苏北水乡”。在“水”的世界里,读者见证了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沈从文文品的传承———对故乡水世界风俗的深情营构和冲淡含蓄的美的追求。

很喜欢阅读书中有关西南联大方面的文章,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七年,写有校园、上课、老师、同学和生活等内容,只是未能阅读到其笔下女同学的风采。印象很深的要推《跑警报》了,贯穿故事的核心是跑警报的态度,提到有位男同学,当来了警报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还有位女同学则去洗头 。凡是要了解西南联大生活的人,都应该阅读汪曾祺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在讲课过程中,提到文学“要贴着人物写”, “要滚到里面去写”。对此“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汪曾祺认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这种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汪曾祺很晚才成名,尽管他早在在西南联大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发表小说,并且此后数十年一直都在写作,可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作品却是创作于花甲之龄。汪曾祺讲到自己年少时读的多是西方现代派的小说,尤其喜欢走意识流的路子,偏爱新奇的写法与内心的表达。而到了晚年,他则选择回归到了古典文学的传统里,不但越写越平实,而且只希望“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

真是部,挺好看的散文选!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熟识汪曾祺的,我是从学习做美食的路上 “遇见”汪曾祺的。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他把你说的口水直流,立马想大快朵颐。一位对吃有如此研究的人,必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充满激情,比较有情调的人。所以这本《生命本来从容》就吸引了我。

汪老先生的书读来有一种飘然世外之感,让我想到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本《生命本来从容》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我的世界、西南联大、我的师承和故人偶记。汪曾祺毕业于西南联大,师承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等大师。我觉得汪曾祺先生和同时代的文人的写作风格有点相似,他的文字中有老舍先生和丰子恺的文风。那一代的文人都有烟火的气息,善于写生活中的小人物,写市井生活。从小人物的生活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让我们看到了底层生活的艰辛。

汪曾祺先生是位杂家。不但文章写的好,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还是书法大家。这本《生命本来从容》的扉页里就有先生的书画作品,看得出是一位清新恬淡的书画风格,悠然于世外。从先生的自我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他出生在文学世家,画画写作风格受父亲影响很大。也因为时局动荡,能够接触到不同层次的人物,加上他细微的洞察力,所以刻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这书本里的文章都是汪曾祺先生出版之作的合集,所以有些文章的内容上是有重合的。不过读来不会觉得繁琐,反倒是平和淡雅。

汪曾祺先生的写作风格还是写实为主的现代主义风格,但是对语言的追求到了极致。书中的很多文章都谈到了怎样写作,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他谈论自己的恩师沈从文时说,沈先生说小说要贴人物来写。也就是写景写物不能游离于人物。这对汪曾祺先生影响很大,对他的写实风格也有很大的影响。汪先生对西南联大的人、景、物的描写都很平易近人,却让人想去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对于恩师的描写也是让人感叹那个时代的文人是专心做学问的。其实我买了好几本沈从文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去读。也该是用心感受一下文学大师的魅力了。从汪老先生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对沈从文深沉的爱和尊敬。也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了老先生的人格魅力。他对自己小学的老师都十分尊敬,出名之后也去看望老师,言传身教的诠释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这本书封面精美,精装本为书增色不少,也便于收藏。这本书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是提及较多的,只要用心体会,收获多多!可见编者也是有心之人,才能将老先生的文章整理出版,再次表示感谢。

《生命本来从容》读后感(五):怀有一颗知足的心

提起汪曾祺老先生,首先想的的便是《五味》《豆腐》《干丝》这些关于美食的散文,从中不难看出汪曾祺老先生,在任何时期,任何时候,都能发现食物的美好之处。也正是应了这句: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这次这本《生命本来从容》则从汪曾祺老先生对家人对故乡,对学校对师生的角度,去重新定义和认识汪老先生。

由于之前选读的多为汪老先生的美食散文,对于汪老先生的其他事情,还是不甚了解。在这本《生命本来从容》中,就如同京剧里的自报家门一样,汪老先生在开篇也自报了家门:出生在一个旧式地主家庭,祖父有三千亩田,还有二家药店一家布店;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拨贡,据说是八股文写得好,祖父教他读过《论语》;家里治眼疾是祖传的等等。让我们对他的家庭和家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汪老先生爱人。汪老先生的祖父喜欢喝酒,有田产生活却节俭,一个咸鸭蛋能喝两顿酒,酒后在家屋里背唐诗。看着文字,都能想像出老人家边踱步边背唐诗的样子,妙哉妙哉。汪老先生喜欢茶的朋友,能分二类:常驻和流动。这些去茶馆,常称为泡茶馆,而泡的时间久的人,被称为茶仙。常驻派,是把洗涮用具全放在茶馆,属于固定茶座一呆就呆一天的。而流动茶客,则是走到哪里累了,就找一家茶馆。但是这一派的人却熟知每一处厕所,用时绝对不会找不到。哈哈,真是感觉昆明的大学生在汪老先生的笔下好有生趣。

汪老先生爱生活。在校执教,不发工资的时候,校长找来米,至于菜,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这时候就到野菜出场了,他们在校工的技术指导一下,弄了很多野菜,如野苋菜,灰菜等。还有一种硬壳昆虫,校工说是豆壳虫,可以吃:干爆,撒花椒盐,就成了下饭的荤菜。甚至还专门写了一首打油诗,讲他在昆明吃过的东西。明明很苦很穷的日子,在汪老先生笔下也成另一番享受,另一种乐趣。有钱就下馆子,放在如今,怕也是如此。各种美食:汽锅鸡,过油肘子,锅贴乌鱼,油淋鸡等等。钱不多了,就选择过桥米线,饵块等。钱不够了,就选择大学食堂。看来这也是一群月光族,真是在什么年代都不缺少月光族。从侧面说明民以食为天,再大的事情,也比不过吃。

汪老先生是个念旧的人。无论是小时侯上过的幼稚园,还是曾经的大学,都在汪老先生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已经再不叫幼稚园了,都是幼儿园,当时幼稚园还是全县第一个幼稚园;以前县立小学的校歌,都记得歌词: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以前学唱得歌,都还清楚记得;曾经大学几经翻新,唯有一间破屋还立在角落里等等。

汪老先生的散文,文字朴实,句句真情流露。他对家乡,对家人,对师生,有着一股情,也正是这种情,让他笔下的文章有了神有了灵,让读到之人,感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能体会出他看淡世间事的心态,仍旧心怀感激,保持本心。

爱生活,爱美食,就从翻看《生命本来从容》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