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精选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精选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是一本由[美]雷纳德·科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1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一):侘寂

美国人从日本茶道中悟出的日式美学,上升到佛学与哲学的高度,玄。 比较认同书中提到的“由奢入俭”的生活理念,以及“所有事物皆暂时,皆不完美,皆未完成”与“一期一会”的概念。 然而把某些对于美的感觉,硬是拆分解析,套上理论的高帽,就会显得晦涩,刻意又造作,让人难以接受。 审美一旦被强行定义与过度解读,反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 在“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为标榜“极简风”的商品所着迷,却忽略了它的核心内涵:“对自身的再认识,对自由的再定义”。 当一味追逐潮流表象的时候,也许我们会失去真正的自己。明白自己要什么,彰显个性化的风格,在简单的生活中感受内心的充实与精神上的愉悦,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返璞归真。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二):读后小感

先来说一说这本书的装帧。看到豆瓣上很多人对于这本书的装帧有很多的意见。确实确实一本很小的小册子,而且整本书的上半部分才有内容,下半部分是比较空的,其实我觉得这种装帧风格会特别的符合这本书的气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受到侘寂的氛围。当然,如果是快速的作为一个餐后读物的话,这本书是不合适的。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会让人的心静下来。书中的内容其实挺不好理解的,整个的文字很哲学很禅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侘寂应该就是一种时间的艺术。我们应该在平时使用任何东西的过程当中,要物为人所用。如果这件东西,我们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过分的惊喜,保护和呵护那么过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在这一点东西上,其实是没有我们使用过的痕迹的或者说没有我们与这件东西本身相处时候的一种交集。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的很多东西包括看书,包括使用书包,包括建筑物的风蚀老化都可以是侘寂的代表。而整个侘寂的思考非常有日本的特点。这可能是体现在日本人的矫情上吧。其实有这样的思考和理解,确实会让人觉得很丧,我让我想到当时日本奥运会的时候的那些吉祥物以及他们的一些相关的文化吧。其实,中本书中的内容还是可以有所感悟的,但是,在最后的后记部分,虽然这个文字是译者写的,但总感觉玄之又玄,看不太懂。总而言之,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之前并不了解的日本文化当中的重要意象,还是有收获的。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三):残缺之美

2019#阅读记#《侘寂》 侘寂, 乃事物一种未满、无常、残缺之美, 它适度、谦逊, 同时远离世俗。 ——《侘寂》 看完《寻访千利休》,第二天正好收到读库送来的书《侘寂》,有时不得不感慨偶然时刻的必然。 侘寂是日本审美文化的终极高度,不可言说,就是它的特质,在美学领地,理性永远屈尊于感性。 一直以为侘寂美学始于千利休大师,原来却也不是。 第一位被文字记载的侘寂茶人,是来自奈良的禅僧村田珠光。当时的日本茶室流行用外国茶具,珠光反对这种风尚,坚持使用低调、本地出产的器物,此乃侘寂美学在茶中之初始。 百年之后的千利休将粗糙、无名、本土的、日本和朝鲜的传统工艺——侘寂之物推向了美学顶峰,超越了光鲜完美的中国珍宝。 再过百年,由茶艺如茶道,进入“新”侘寂美学时期。重启“一期一会”之理念,但是否能有丰硕成果,还有待观察。 最能对比侘寂文化的是樱花,仅仅怒放一周的精致唯美的樱花,只需一阵微风,就会使之陨落,关于事物存在和消失的视觉隐喻,这就是侘寂深刻的力量。 推荐喜欢日本文化的朋友阅读:⭐⭐⭐⭐ ——————摘要———— ❣️家元制: 十八世纪起,诸如茶道、插花、书法、歌舞 但凡涉猎艺术的产业,都由一个个家族所把持。 每一个流派当家的,被称作家元。 主要文本、手工艺品和其他需要研习的材料,常常由家元掌控。 与禅宗所坚持的一致,它们只会与被选中的人分享。 佬寂观念是家元智慧财富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茶的天下),不可阐明,不可泄露,除非以钱或者爱交换。 它像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天外来客,特别适合担当市场营销的诱饵。 混沌含义,以月色撩人,是家元制企业行之有效的经营手段。 在日本,家元制产业具有雷同的金字塔结构。 家元位于顶端,每个学生向他(或她)的私人老师支付费用的一部分,层层叠加向上,这样,世袭的家元(通常是长子)就会得到他的份额。 如今,许多家元家族掌握应大财富,触角也远离文化领域。 ❣️一期一会:它意指你必须在此时此刻,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投入最饱满的关注:身处当下。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四):这是一坨包装精美的屎

首先是勘误

1、P5注:

原文为:......2.清晰(要点必须确定,即使其关乎模糊不明)......

这里使用关乎不能说错,但在现代使用“关系”是否更妥贴?

2、P19注:

原文为:。。。空无是侘寂形而上学的中点

中点和重点

其他的没有细找,这两处最为突出显眼

这本书用了我三个小时,快递送到的时候是晚上九点,通宵阅读,其中辗转反侧,不吐不快,与友人一起痛骂其不知所云

书里提到了很多概念,但细细一品,充斥着一种美国人(并非特指,但作者是美国人)对东方的偏见:神秘,落后

我可以理解人遇到新鲜事物后想要记录的冲动,但不知道是谁将这位自大,傲慢的美国人的作品引进的?作为自娱自乐的作品很合适,拿到国内来翻译出版大可不必

对于翻译,我一开始也是想痛骂的,至少也是怒斥,其中语句不通之处不知凡几,一眼望去句不达意令人心烦意乱,但最近发生的翻译风波让我冷静了不少,看了一下其他的书评,有一条令我恍然大悟

大意是译者想要体现一种简练浓缩的古风,但我实话实说,译者还欠了不少火候,很多地方不知所云,这不应该是一个十几年的老译者的水平

最后是后记部分,这部分最为精彩,虽有私货也可理解,读之酣畅淋漓,但这和本书有何关系?

可惜了设计师精美的设计,可惜了印刷厂精致的装帧

这是一坨包装精美的屎

以上是我对友人说的原话

两星评价,一颗给我花的钱,一颗给设计师和各位工作者付出的努力

《侘寂:致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读后感(五):《侘寂》笔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