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精选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精选

《疯癫与文明》是一本由[法]米歇尔·福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疯癫与文明》精选点评:

●“它们不可分割的时候,正是它们尚不存在的时刻” “疯人比死人更早地消除了死亡的威胁” “疯癫的根本语言是理性语言” “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引进科学,而是引进一种人格。这种人格力量只是借用了科学的面具,至多是用科学来为自己辩护。”

●可能我偏传统,对福柯的历史观和历史研究有所保留。福柯自己也拿不出足够证据证明愚人船确曾存在,或者他根本就不想证明。关于历史真实这个范畴及引发的各种问题,亟待重新研究。

●疯癫是提前到场的死亡

●理性尝试解释疯癫,但理性需要证明自身的合理性。

●这个是真牛逼,一个概念直接钻到社会运作,意识行为支撑的价值倾向。这样综合的,深入的讨论疯癫,无疑是用边缘的文化历史来剖开其中一条前往真相的道路。

●重读疯癫与文明又有不同的体验。西方文明的本源是去探求人本身存在一种超越个人的客观的理性,这种理性能够指导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且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因此,有理性的人便是对个体最高的褒奖。理性无从界定,那么界定非理性变成另一种方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疯癫是上帝赋予的不可知的知识;在古典时期,疯癫与道德想联系,故而通过禁闭和肉体归训能够将疯癫隔离开来;在现代,疯癫与疾病联系起来,医生和精神分析师掌握了话语霸权,不可言说之物便成了疯癫的代名词。疯癫与文明类似,都不是生而有之的实体概念,而都是社会和历史构建的产物。不过福柯以界定非理性和不正常来界定和批判理性,却还是在理性这个大框里面打转。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一):第四章

“我们现在对非理性的认识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禁闭的意义。这种将疯癫放逐到一个中性的和划一的隔离世界的行为,既不标志着医学技术演变的停顿,也不标志着人道主义观念进步的停顿。”“禁闭通过提供这种表现来压制疯癫,因为它使疯癫恢复了虚无真相。”“禁闭只能有一个目的--矫正(即压制异常或用死亡来完成这种虚无状态)”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二):读完了第一章,感觉疯癫的译文有点尴尬

读完了第一章,感觉疯癫的译文有点尴尬,可能用愚癫的翻译更合适些(然而疯人就是怪物,可以展示)第二章《大禁闭》,十七世纪是古典时代,其对于疯癫采用一种特殊的强制行动,使之归于沉寂。其实就是广建疯人院,把有病的,不听话的,贫穷的,统统关进去,后来从禁闭不工作者到了给禁闭者强迫工作。如今东方大地还在实行。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三):p13

“疯人被囚在船上,无处逃遁。他被送到千支百叉的江河上或茫茫无际的大海上,也就被送交给脱离尘史、不可捉摸的命运。他成了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的囚徒:被牢牢束缚在有无数去向的路口。”

有过这样的愿望,完全脱离一切包括血缘,彻彻底底把自己置身于自由,然后满眼都是荒芜,人真的可以,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由吗,被人类放逐而被迫选择的自由又算是什么自由呢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四):囚住的究竟是谁?我对疯癫与文明的思考

疯癫与文明,原本以为是一对反义词,还暗自吐槽这个翻译这么菜,翻译成疯癫与理智才合理,突然发现我理解得有点偏了,疯癫与文明,是指疯癫和文明的关系,疯癫是文明的产物,是文明催生了疯癫。 最近断断续续看完了马莉女士的纪录片《囚》,大受震撼,感觉身体里有什么东西被打通了,原来读福柯时摸不着头脑的话语现在突然了然于心了。我的老师说他是读《疯癫与文明》前后,人生被划成了两半,如果我的人生也将因为这本书发生一些变化,那一定归功于《囚》和福柯的搭配食用

《疯癫与文明》读后感(五):肤浅的我只能囫囵吞枣

先是写了一段感想点发布以后,说我没有登录然后吞了…又打一遍字,写了一点对自己思考的反思,觉得很peace&love结果被删了…再发一次看看是什么情况。 2022.03读完。很应景。 读到第二章写中世纪欧洲把疯子、乞丐和失业者等“社会动荡因素”一起关到教养院的时候,新闻里在放美国打算把纽约地铁里的流浪汉都关到一起。和朋友感慨,历史真是一个圈,也不知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倒退。 书里写了中世纪到十九世纪西方主体社会对疯人的种种对待和不公。 书里的观念和思想也让对我脑中根深蒂固的对待疯人的治疗对待发出深省:这些手段到底是对疯人的治疗,还是为了对自己和社会“正常主体”的保护和利益?感谢有那么多人在努力推动社会和科学的进步。 书里涉及很多西方历史宗教和艺术,对这块涉猎不多的我是囫囵吞枣读下来的,可以说读得有些痛苦。 总的来说书是好书,可惜我太肤浅,不能理解精髓,只能不求甚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