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于丹趣品汉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于丹趣品汉字经典读后感有感

《于丹趣品汉字》是一本由于丹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于丹趣品汉字》读后感(一):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有所收获

从图书馆随便借了回来看,却是看的比较舒服,比我想象的要好,也许是因为非专业人士吧。

时人或提起于丹嗤之以鼻,冷嘲热讽,谓其文化超女。就这本书看来,我倒觉得她亲切易读。

要说有错误的话,有多少书是没有错误呢?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有所收获。至少,我读到了其中的“食即既”一节,就一下子明白了长期困扰我的即既究竟怎么区分,没想到都和食有关系。“来即我谋”,原来觉得半通不通的,现在觉得很好理解了。

《于丹趣品汉字》读后感(二):汉字之美---《于丹趣品汉字》

去年下半年去听过一次关于阅读的课程, 课程后半段讲了关于汉字演化的内容。 这些四四方方横平竖直的汉字, 在最初的时候不是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一样的,而是象形文字, 看到字就仿佛看到了要描述的事物, 所以不论是认字还是表达都不会出现太多的难度, 而通过这些字也能看到所要表达的内容了,汉字在某种意义上也蕴含着很多文化底蕴在里面的。

去年的时候看过于丹老师的有关于论语的《于丹〈论语〉心得》,当时很喜欢于丹老师的书, 对于论语的学习, 起初是在学校里学过一些, 后来自己买了一本论语的书, 因为没有全面的讲解, 也是一知半解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觉得受益匪浅。 之后看到这本《于丹趣品汉字》怀着对汉字的好奇开始看这本书。 这本书跟其它关于汉字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起初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看到了很多字, 而这些不同的章节里, 除了有关于汉字的演化过程, 当时的象形字的意义, 以及一些对这些汉字的理解, 以及加入了一些文化的内容。 通过这些或是注解或是历史典故,让读者能更多的了解汉字的意义。

文中有一段是讲“忘”和“忙”的,同样是和心有关, 忙和忘是在一起的, 有时候我们都会说, 我一直想着来着, 但是忙着忙着就给忘了, 心里的事情被其它事情给遮挡住了, 自然心思就没在这里,就忘记了。 而眼前这些事忙起来就想不起来原先的事情了, 于是就忘记要做的事儿了。 关于这个解说的方式和内容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 并没有感到读起来那么枯燥无味。 而且一些典故加入了进来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个章节的后面都有可以扫描二维码收听这一章音频的部分, 可以用听的方式来了解这本书。

这段时间一直在练习书法, 这些字在浸润着墨汁的毛笔下写下横平竖直的字, 每个字的下笔提笔的力道,我觉得也只有汉字才有这样的形象和力量,既能表达同时自己就是一个故事。

《于丹趣品汉字》读后感(三):与于丹一起感悟汉字之美

想想上一次见到于丹的新作还是几年前的事情,而今看到这本《于丹趣品汉字》感觉甚是亲切。

从《论语》、《庄子》到昆曲、古诗词,再到品味人生,于丹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很多的惊喜。喜欢上于丹,却不是令她成名的《论语》开始的。还记得一个长假期间,央视播放了于丹与马东一起讲解的昆曲审美,名字就是《游园惊梦》。在节目中于丹将昆曲中的情形意境一句句一字字的为观众娓娓道来,讲的是丝丝入扣,有情有理,旁边的马东仿佛只是一个聆听者,与电视机前的我一同被于丹的讲解魅力所吸引。看完节目之后马上去网上下单买了一本于丹所著的《游园惊梦》,并且很幸运的买到了签名本,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凡是于丹的作品必收,虽然网上对于于丹的作品有不少争议的声音。没有人能够完全去代表什么,于丹也一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于丹的作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有多少人是因为于丹的讲解,才开始对原本只是在中学课本中出现过寥寥几篇的《论语》开始感兴趣的?

单凭这一点,就很佩服于丹。

文字所承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既是一个地区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国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的纽带。汉字因其结构与形式,相较于其他民族的文字,所蕴含的的内容则更加的丰富。小小的方块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道理内容在其中,甚至于说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皆在其中,其中更有许多我们并不知晓的精髓在里面。而于丹的这本《趣品汉字》就是将这些所含的小秘密为我们讲解出来。

最初的汉字,并非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文字,他是从甲骨文开始,经过金文、小篆等字体一点点演化而来的。于丹老师在她的书中将所要讲解的汉字分别从不同时期的文字进行分析,不仅仅只是从形体的表面上来讲解,更是将各种国学文化以及思想内涵有机的联系起来。让你在阅读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原来在我们常见的这些汉字中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知识与内容融入其中,汉字原来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富有思想。

《于丹趣品汉字》读后感(四):中国文字之美

文字是一种特别的载体,它能把人们所有想记录下来的事情,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以供人与人之间交流使用。在我看来,中国能有这么多古老而灿烂的文明,且流传至今,绝对是文字的功劳。中国的文字,通常被称为汉字,而一个汉字往往具有多种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自然,这跟中国汉字由古而来的演变有很大关系,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的出现,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汉字就是这样彰显出属于它的独特魅力。

了解汉字,就是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于丹趣品汉字》,就是这样一本通过解读中国文字来引导读者感受来自古代的人生哲学读本。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者——于丹老师,因央视《百家讲坛》文化栏目而被人所熟知,而经过她的细致解读,无疑会让我们重新审视汉字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心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身体器官,同时心也代表着人们的所思所想,可以说正是由于“心”的存在才繁衍出了其他的一切。在本书的内容中,于丹老师首先提出“心生万物”这个主题,然后通过解读带有部首“心”的文字,让我们认识到人的思想、情感、意志等各种内在感受都是来自人体最真实的体验。因此,也就有了“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至理名言。

人之初,性本善,当本心丢失之后,就变成了“忘”;志,从心从之,之就是往哪里去的意思,因此心之所向就是“志”;快,喜也,是从心里发出的情感,这也是为什么此字带着竖心旁的缘故......小小的汉字里总是藏着那么多秘密,越是接触,越会发现中国的文字是如此神奇而富有内涵。45堂精益求精的汉字文化课,诙谐又不失趣味的讲解方式,那些原本觉得枯燥的汉字在作者的手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读这样的书籍会让人从心底觉得轻松,又很有收获。

45堂精益求精的汉字文化课,诙谐又不失趣味的讲解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诗词、典故、儒经、史书、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内容的完美融合,很难想象,这些跨越时间和文体的内容可以在一个人的口中娓娓道来,而那些原本觉得枯燥的汉字也因此一个个变得鲜起来,读这样的书籍会让人从心底觉得轻松,又很有收获。

《于丹趣品汉字》读后感(五):增强文化自信,挺起民族担当

于丹,对于中国文化史的爱好者并不陌生,先前的说论语,说庄子,使她走出了大学教堂,走进了社会大众,媒体放大了她的光茫,不是一句空话,但前提你是一个发光体。在于丹的字典中,充满的是典故,故事,而不仅仅是哗众取宠的说教。 一部作品,直击中国汉字,让中国人知道了自己的文字如此艳丽如此深刻,确实是很多作者乃至出版人的尝试,但是大家却在林林总总的书中,坚定地选择了于丹的说法,可见字是大家都会读会写的,但是真正地能化为我们自己的符号,绝非三心二意可以达成的。 这是一本有着二维码基因的书,很多书只是追逐潮流,以为二维码的存在可以替代文字与图象,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本书固然借力了二维码拓展了它的受众,但是你需要知道文字远比二维码厉害,可以在传播的范围、深度、持久时间上占有绝对优势,试想无论是汉字还是拉丁文字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二维码会不会是芸花一见,还有待时日。 书归正文,言归正传,于丹比较信仰心学,特别是这本书的大标题都与心有关,比如心生万物、先正其心、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这些是古诗词的精华,一方面可以引起爱好者的共鸣,另一方面可以激发非爱好者的兴趣,谁不都有一颗心,虽然中国人的科研水平过去不发达但现在足以让我们知道思维器官是大脑,而不是心脏,但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我们还是偏好于心。本书除了谈到心,还谈到了一个中国人特有的概念,所谓家国同构,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首先是从家出发,到国终止,一个理不好家的人,如何能治好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如此说来,我们识字断文只是一种技能的说法,可谓是非常狭隘了。我们相信在于丹的言传身教下,更多的读者对于我们祖上的汉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识字是先于写字的,识字往往从像形字开始,比如日月上下之类,这与西方的拉丁文有着殊途同归的意味,从ABC读起,才能知道无穷无尽的组合,但日常的交流我们更关注于义,而不是形,很少人在对话,特别是在辩论谈判时扣字眼,但是义的形成还是借助于形与音,这是我们潜意识就能达成的。 读过此书,相信我们又增强了作为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的自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