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的读后感大全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的读后感大全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是一本由[美]理查德·加纳罗 / [美]特尔玛•阿特休勒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页数:2018-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一):很多地方翻译如屎

本书第5页:“银行向愿意以开立CD唱片账户为条件停止花钱的人发放礼物”。——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看的人云里雾里的。

后来查了一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第8版,这一段的意思是:“便送礼品给那些放弃消费而到银行开定期存款账户的人们”。

不知道搞翻译的人是拿什么机器翻译弄成这个屎样子的。你们还负点责任吗?

还清华大学出版社呢。狗屎。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二):这本书读了近乎2年

如何修炼为人是一门艺术,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在人类的历史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辉

这本书读了近乎2年。。。看了下豆瓣的记录是2020-11-12标记的在读,我记得是读到音乐那一部分,因为一边读一边要找书里提到的作品来听,所以耗时比较久,然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放下了,再次读是是今年7月份,也是放在手边,断断续续地读一些,因为放在桌子上会被一堆后来的书压住就给忘了。。。最近买了个桌边的小移动书柜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读完了。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解人文艺术的各个门类都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这是一个涵盖了太多主题的话题,所以是没办法深入探讨的,它能做到的就是抛砖引玉吧,或许从中我们收获了一首以前不知道的音乐,种草了以前没打算读的一本书,对以前不了解的一个人产生了兴趣…我想这是这本书之于我们最大的意义。

从神话开始讨论人文艺术的起源,人文艺术的学科(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艺术、电影|,人文艺术的主题(宗教、道德、幸福、爱情、生死、自然和自由)。大而全的一本书,里面讨论了人文艺术各个方向的起源以及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

最喜欢的是第三编:人文艺术的主题,其中针对宗教、道德、幸福、爱情、生与死、自然和自由这些话题就其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说明。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三):另一种欣赏体验

从小我就喜欢看电影,后来又喜欢阅读,再后来喜欢听古典音乐,虽然凭着这份自然的喜欢接触了一些人文艺术,却始终停留在爆米花症候而不自知。或许是受够了,想要再往前一步,所以选择这本人文学通识书籍作为另一种欣赏体验的起点。

虽然这本书有点儿大部头的模样,但我还是选择拿出整块时间一口气认真而不拖拉的通读,课后的思考题会快速的在头脑中回答,阅读中也会停下来细想那些有体悟的地方。选择这样阅读是为了连续的建立人文艺术这个大门类的框架,同时塞入一些从书中和自己的经验而来的内容。

两位作者非常体贴的在帮助非专业学生或普通爱好者去接近人文艺术并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收获。在第一篇他们就提出了本书最吸引人的两个目的:第一,以达芬奇为例提出成为一个“无限”的人,鼓励人们放下偏见和胆怯,张开眼和心去欣赏不同的表达,虽然并不保证都是愉悦的体验;第二,以批判性思维为凭借去欣赏,一方面全情觉知作品和自己,另一方面以理性做全观的视野鉴赏所见所闻,全书的叙述和课后搭配的思考题、延伸阅读很好的让我们知道如何批判性思维。

在选择这本书阅读之前,我正在寻找一种可能结束被动欣赏的习惯,当然书名给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有了方法还不够,书中的大量篇幅是介绍内容的。

作为一本通识书籍,作者在简单明了的框架下更多是在输出一些常识给阅读者。例如神话故事,这个西方艺术创作的基石,通过讲述和剖析最常被发挥的几个故事,在晓得故事是怎么回事之外,还能能够体会到里面的精道之一二。再比如戏剧这个学科,引出了戏剧规范这个概念,通过希腊古戏剧和英国伊丽莎白戏剧的对比,对于戏剧规范的理解就显而易见了,而这会帮助我们理解戏剧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以及是如何表达的;这一部分介绍的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真的有把看官拉进剧场的作用。在人文艺术涉及的主题部分,补充了许多哲学知识,例如幸福,给出了比较古典的几种定义。这本书立足西方介绍人文艺术,思想视野却是全球的,东方的宗教哲学思想也有不少篇幅做概括的介绍。

以后会再拿起这本书,就某个章节、其后的思考题细读或者是查阅一些信息,这样的海量信息需要时间发酵。不知道您是怎么阅读这本书,又获得哪些启发或收获呢?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四):这本大书里,仿佛藏着许多本导览式的小书

与《听音乐》一样,这本《艺术:让人成为人》也是大部头但易于阅读的经典通识读物。只不过,它的着眼点不只在“音乐”这一个单独的艺术门类,而是尽力含纳一般所能接触的艺术的各个方面。

“艺术”二字,无论日常使用,亦或学理划分,以最浅白粗略的方式而论,有广义与侠义两种。侠义自然是集中于绘画、雕塑等视觉化的表达,有时则也可泛指人文(Humanities),还包括但不限于文学、音乐、戏剧等等。本书取的是后一种。

中国古代有礼、乐、射、御、书、数合为“六艺”,乃君子必修技艺;又有琴、棋、书、画并提,常被人视作文人的基本修养。在西方也不乏与此相若的事物,如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知识分子所提倡、德文称Ausbildung者——有人译为“教养”,其实并无极切合的译法,大略是市民家庭出身的良好子弟应该具备的种种资质。

与绝大部分就音乐论音乐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明明白白地承袭自“人文”“教养”这一脉络。英文原版书名“The Art of Being Human”,带有微妙的双关性,同样无法找到全然妥帖的中文对应。目前选取的译名“艺术:让人成为人”,在保留原名要素的前提下,作了一定的阐释,使内在含义得以昭显——通过人文的灌溉,更好地了解身处的世界,成为一个具有知识、良心,懂得爱人与自爱的合格的人。当然,这种拓展化的译名是否合适,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全书一共分为三大板块,也就是三编。第一编初识人文艺术,除了将读者引入人文天地之外,尤其还提到了批判性思维,以及神话与人文艺术的起源;第二编则分述人文艺术的各门学科,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音乐舞台艺术和电影;第三编较为抽象,谈论人文艺术的主题,囊括宗教、道德、幸福、爱情、生与死、自然、自由这几个最经典的题设。

具体看看音乐相关的章节。第六章音乐,第八章音乐舞台艺术,这两部分合起来,像极了爱乐者熟悉的音乐通识读物,只是更集中于叙述主干:首先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接着以风格类型为线索带读者探索不同的音乐体验,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艺术歌曲、爵士乐与蓝调乃至嘻哈文化、先锋派音乐。至于舞台艺术,则从早期历史一路叙述到巴洛克、古典、现当代,每个时期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蒙特威尔第、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等等。

可以说,书中的每一部分,放大来看都可当成独立的、标准的通识小书。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当所有部分组合在一起,它们形成一种内在逻辑,即从相对具象(文艺)到抽象(哲学)、从常识到涵养、从知识逐渐上升到“人”之为人的本体。

“让人成为人”,无疑是本书最深层的诉求。若允许将意义稍作缩限,只谈理解音乐,这本书也不无裨益。听音乐,听的永远不只是乐音,而一定需要同时倾听它所处的背景文化——听得越深,越是如此。而这一点,恰是绝大多数仅仅普及音乐的读物无法承当的。所以向所有的爱乐者推荐这本书,愿能从更广博的视角、在更坚实的土地上,去反观音乐的因缘与魅力。

本书的版别同样须加以说明。目前市面上印行的有数种,而本文推荐的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推出的新版。该版根据原书第10版译出,为中文版中最新。

《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读后感(五):艺术“词典”,想学哪里点哪里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大书,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人文学科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对应的介绍。如此庞大的内容体量,从广度上来看确实叹为观止。

开篇讲述艺术的价值,浅谈艺术欣赏、鉴赏、批评。然后详细地回顾艺术史上各个门类,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最后一部分则深入哲学这一最为高深也最为宏观的门类,探讨了宗教、道德、幸福、爱情与生死等人类穷尽一生都在探索的问题。

从书名来看,艺术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原因,因此,本书并没有特定的阅读门槛与对象,可以说所有人,都有必要阅读其中的内容,尤其是开篇对于艺术价值和艺术鉴赏流派与方法的讲解,适用于所有艺术门类,更是对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养成能够起到启蒙的关键作用。而也因本书的通识性与浅显的介绍性,对读者几乎没有阅读门槛,尤其适合艺术小白作为入门。也正是因为本书的内容广度,本书非常适合作为一本人文艺术的百科“词典”,平时安静地躺在书柜中,但当读者对某个艺术门类有了解需求的时候再深入阅读,详细学习。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满足了门类上的广度和无门槛,特定内容的深度限于篇幅必然会有所欠缺。以文学一章为例,经典作品和文学巨匠在横跨千年的文学史中可谓汗牛充栋,但反映在本书中的仅仅只能是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西方文学因为语言与中文截然不同,在许多鉴赏与分析中,本书采用了译文而非原文,让读者无法领会其中的精妙,如若例子可以中英文对照,相比是极好的。再以美术一章举例,黑白的印刷让原本因色彩才具生命力的作品失去了光彩,确实有些遗憾。

从另一方面,尽管两位作者都拥有跨学科的学术背景,但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整理起来的时候得心应手,在不够熟悉的领域就显得有些生疏。个人觉得在电影一章,作者的回顾顺序和分类颇有些混乱,与路易斯·贾内梯的《认识电影》相比,落了下风。而在哲学领域,阅读同样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问题》或许更成体系。此处有拉踩之嫌,但确是读者的肺腑之言,也望作者包涵。

艺术对于我们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读完本书也不禁让我再次思考。于我而言,艺术是让我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浩渺,与艺术家握手的机会,而也正是这样的超时空“接触”,让我平淡无奇、甚至有些庸庸碌碌的人生,能够借着他们绚烂的余辉焕发出一点点不一样的光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