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精选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精选

《战后日本经济史》是一本由[日] 野口悠纪雄著作,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一):主观的,视角独特的战后经济史。

这本日本战后经济史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对作者某些对于苏联的强烈意识形态的私货并不满意,认为降低了这本书的价值。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作者本人奋斗的经历,还是他处处居安思危的思考方式,都让我无比佩服。 作者对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历程有着独特的思考角度,随时代一同进步的治理模式的建议让我印象深刻。 感谢。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二):日本的过去,中国的现在

野口悠纪雄站在历史的最高点分析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这本书的核心是1940年体制。

反观当前中国的发展,正在经历着日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心中带着些许惶恐,中国人在民族精神这方面还是略弱于日本的。在经济建设方面,经常会出现日本的大匠精神这一词汇,可以说,日本在很多方面的成就还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的。

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体制对于经济的制约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对经济推波助澜,也可以让经济险阻重重。这本书,可以说是良心之作。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三):以史为鉴看中国经济发展

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超过了美国,而当时这些行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所以当年美国也对日本发动了贸易战。联想到最近的中美贸易战,不得不说,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贸易战不可避免。

日本和中国的经济体制比较类似,都是统制式经济,为什么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开始陷入了停滞,分析背后的原因对于未来的我国经济发展很有帮助。

统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至于孰优孰劣,过去的世界经济发展路径来看,都不是完美的经济体制。即使市场经济也无法解决经济周期的问题,无法避免多次的金融危机。也许这方面也离不开趋势,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最终达到平衡。

看起来,中国的发展进度至少比日本晚了20年。我们赶在了好时候,俗话说的,风口上的猪。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四):“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位置,这确实很难。”

日本经济学家前大藏省官员野口悠纪雄回顾日本经济70年风风雨雨,从战后重建到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再到八十年代的泡沫经济之后走向衰落,始终没有摆脱1940年战时体制(政府干预经济分配资源)。五六十年代重化工业垂直一体化生产的发展得益于这个体制,当今日本经济渐渐落后也得归咎于不再适应时代潮流的这个体制。作为谈论经济的这本书,并不十分难啃,很好的一点是经常穿插图表,想传达的意思一目了然。野口曾最早提出泡沫经济这一概念并多次发文警告日本政府,当时的环境,不动产投资从国内到海外,“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土地价格暴涨,工薪族即使辛勤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自己的房子,勤劳工作却未必有回报,而倒买倒卖土地却能不劳而获地得到巨额财富”。听起来有点似曾相识是吧。“在泡沫经济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很难承认它是泡沫。要指出它是泡沫,则是一件更难的事。这是一场孤独的战斗,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

《战后日本经济史》读后感(五):战后日本经济史 野口悠纪雄 20180805

终于看完了,第一次读经济方面的书籍。

最大的感受:日本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目前都是按照日本的经济模式在发展。

对日本来说,1940年体制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腾飞,而中国的社会制度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出现泡沫,至于泡沫何时被刺破,只是时间问题,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泡沫软着陆是理想的方案。

日本80年代到90年代的经济状况,对当当下的中国有借鉴意义:国家如何掌控经济命脉,个人如何在动荡的环境中持续发展,获得财务上的成功!

吉隆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