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精选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精选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是一部由加藤拓执导,松田龙平 / 岡部たかし / 中村友理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一):stranger上海的芥川龙之介

该剧根据芥川龙之介的《上海游记》改编。影片讲述100多年前,作为《大阪每日新闻》记者的芥川龙之介来到上海的所见所闻。

大作家就是大作家,这是日本版本的论建党伟业之必要性,觉醒年代,人血饼干比鲁迅的人血馒头更加唯美凄惨入骨,我独爱最后一幕,异乡人芥川龙之介独坐在水乡古镇的美人靠上,村山寥寥几句说了李达,旁白说了芥川龙之介的归路,一气呵成,人生大抵如此。一个深受中国四大名著影响,看到中国乞丐会想到武侠小说里的丐帮大佬的花样男子,人生于他,就是一场灿烂辉煌的游历和盛宴,走一遭看一路,还是要尘归尘土归土,恰如樱花盛开转瞬即逝辗转为泥。

很魔幻也入地的一个游记,视角独特,好片[玫瑰][胜利]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二):那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记忆总会萍水重逢

镜头有极其强烈地致幻感,鬼气森森,光怪陆离。提供给观众阅览历史与地域的另一个视角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于芥川龙之介是异乡人,于我却是遇故知,无论是在《孽海花》《鸱夷室文钞》里出现过的林黛玉,还是“祖籍陕西韩城县”的秦腔,“八月十五月光明”的京剧,虽然我身不在异乡,但回忆起来也不乏“看花苦为译秦名”的情绪。 从金世佳的日谈公园了解到这部电影,十五天拍完,全剧组吃蛋炒饭和白米饭,还有七十多岁的场记女士。松田龙平、金世佳、薛八一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让人觉得世界真小,有一说一,好好一个孩子被腾讯选秀营销成红蜡烛,为别人做嫁衣也是够了,从古典审美上来讲,薛八一绝对长在了我的心坎上。 搜了一下上海游记,没有中译本。此时便生出一些庸人的卑弱和巴别塔的愤恨。 很喜欢乞丐身后那首诗: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三):近代社会糟透了

1、来自外国对旧中国的视角,比我们更能展现痛苦和落败 2、nhk被称为最会拍中国的电视台 3、偶尔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挺好的 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生活到底是如何地悲惨?是否真的有革命的必要?以前看的历史书、电影、传记都太苍白,感受不出来。这部电影以芥川龙之介,一个作家一个日本人的视角交代地有些清楚。 连年动乱,富人家庭分崩离析,年轻的女性沦为妓女,年长的男性成为乞丐,年幼的男性成为男娼。 富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和穷人。他们成为小贩、人力车夫、乞丐。尸体躺在街上,无人问津,大家都已习以为常。上海就是中国的缩影,可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是糟糕透了。 面对这种糟糕的社会状况,有的隐居旁观,等待英雄和奇迹出现;有的吸食鸦片,流连妓院、舞会,醉生梦死;有的呆坐街边,形如枯槁,双目茫然,静静等死;有的努力打工,努力生活;也有的游行、罢工,继续革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失败到处都是,然而改革的实践却依然层出不穷,希望更是越来越大。即使大多数人茫然,只要有少数人觉醒,一点点组织实践起来,也终能唤醒大多数人的觉悟。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四):暗戳戳的高手

本子结构表达都好,特别想要谈的是里面的戏曲选段,也是细心斟酌过的。从一瞬而过奋击外寇的穆桂英,到身陷囹圄不知前路将如何的苏三起解,到最后大江东去无奈何的霸王别姬,映射出那个时代中国的困境。而局子里偶尔飘过的一两句唱词,恰如芥川(或者是那个时代好些日本人)对中国的情感:本该相亲相爱结果相杀相恨的汾河湾(我儿此去多欢欣,不枉我抚养他十七春)、以为是血肉相连实际上却无法融入的三滴血(祖籍陕西韩城县)、当年曾以一生相付,十八年后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武家坡(八月十五月光明)。我对日本人这种暗戳戳的功力也是佩服。看到人家这么好地应用我们文化里的东西,再想起延禧攻略里高贵妃唱的不符合史实也不入流品的贵妃醉酒,再想想入清后朝鲜人把朝天录改名叫燕行录,莫怪人家看不起我们。

那天读周振鹤的文集,刚好讲到近代日本的社会架构和上层思想架构的分离:经济基础接近欧洲,上层结构却醉心于旧中国的思想文化。福泽谕吉提出的脱亚入欧和甲午战争的惊雷不过是把最后一点对中国文化的迷醉也驱除掉,令日本可彻底欧化。如此说来,现在一万日元纸钞上的造像要换人了,又代表日本在新世纪什么样的转向呢?

《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观后感(五):上海,日本人,中国人

非常了不起的好电影,不仅是艺术上的杰作,而且是中日两种文化沟通的桥梁。生活在这两个国家的人甚至曾经可以一起阅读同一种文字,而现在却在仇恨和警醒下,渐行渐远。 与充斥着主旋律的主旋律的革命电影不同,欣赏这部电影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异乡人游历民国的上海,穿梭在华灯和喧闹的街头,散步在烟雨中的江南小巷,去拜访各色的革命家 诗人 ,也探寻烟花柳巷,窥探市井和烟火。

被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阴霾和革命的暗流所笼罩的中国上海,通过一个日本旅人的眼睛,去揭开社会的面纱。

电影的美术精致,镜头大气,上海味道匠气,让人感觉不像是日本大河的历史剧。 但在细微之中,随着故事的铺垫,那种随着温柔的对白而缓缓升起的情绪才让人惶然:原来自己看的仍是一部情感细腻的日本电影!

在芥川先生拜访了各路"伟人" 之后他对我们中国的革命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国家在动乱的危机之中,经济 政治 艺术 都濒临崩溃,老一代革命人都去等待奇迹,你们要怎么办?

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也就是那个时代的革命青年拼死去做的事情。而芥川先生坐在市井中央,啃着油条,手里碰着一本 新青年 的时候,我便心里默想:那一代人中总有人始终没有放弃。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

这部电影是现实和艺术交融的典范,日后再细细来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