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锦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锦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本由陈旭麓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一):史学大作

这本新陈代谢目前来讲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我惊叹于书中对于历史细节的描写和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背后的思考。更惊叹于程旭麓老师的写作思维。新陈代谢这一词恰好的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规律。逐渐变化,最后产生新的结果,而不是一蹴而就。目前正在拜读大作,只想到这些,哈哈。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二):觉醒

鲁迅关于铁房子里酣睡的比喻,是无比的形象。看到了一个亿万人口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思维惯性下,慢慢苏醒的进程。虽然他们有主观与客观的局限,但他们的内心是炽热的,为凋敝的国家民族寻求富国强兵之路。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工人阶级、五四运动等等,它们的意义,不在孤零零地存在于历史课本上,会更深刻更鲜活,因为有历史的必然、历史的选择。 唯一能持续下去的,是浸在文化里的人心,汇成历史湍流里的每个水滴。它们汇集在一起,决定了湍流的走向。 历史如此浩荡,如此庞大但又在前进,每一步都有其必然;个人的奋力,也可能仅仅顺应推进一点点,在下个浪潮时,就被远远的甩在后面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三):小记2

陈旭麓所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本遗著,由其学生在其逝世之后综合其上课讲义、笔记以及多年论文所著资料汇编撰写而成,其主要观点精华在于其对于辛亥革命之前的理解具有思考深度与连贯性,任何政治变革的背后都有着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变革要素,尤其是处于封建高潮跌入近代社会的清王朝,先人在感知器物、接受器物、感知制度和接受制度,再讨论何种制度更合适近代社会,近七十年的历史所展示的是古老国家的转型过程的痛苦与选择。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于外来势力之强大,终于克服地理限制而形成器物、精神与思想内容的输入。其实看起来洋务运动之主张就是我们传播学所主张的“技术决定论”以及媒介环境学派,讲究技术以及技术所承载的内在理念与精神范式对于人的行为实践或国家行为逻辑产生的影响,而改良或立宪更像是媒介效果论,强调西方制度的接受与挪用来实现效果特征。其实我更相信一句话,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与否。该书论述流畅与合理,且深入考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变化互为影响因素,在宏观史论之中作为具有自身观点和思考的优秀教科著作。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感想:《新陈代谢》最为遗憾的是陈老先生去世时仍未完稿,所以最后的新民主主义部分显得急促和高歌猛进。这是最为遗憾的事,在这部分内容上,我相信陈老先生一定有他更多想讲好的东西。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大篇幅就可以读出老先生一定也会用很多笔墨去完成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章节。 但是仍然有很多收获,比如旧民主主义革命先从中等社会讲起,中等社会,是我几乎是没有接触过的一个新概念,新术语,但是我在这里找到了新的解释,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而且陈旭麓先生写了很多章节,都扩充了我之前的一些对于历史事物的认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陈旭麓先生常使用对比法来说明事物:比如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中西对比,古今对比。讲历史现象注重其背景和影响。还有一点,便是老先生非常注重唯物史观的运用,并将它用来解释了众多的历史现象。比如《天国的悲喜剧》中写到太平天国反孔却洗不尽自己身上反封建的东西,这是因为其小农的局限性。也是读完了《新陈代谢》才真正开始了解近代历史的模样,书本上的都是各位名家的总结之语,但是当翻开一部认认真真讲近代史的书,我才发现其中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趣味。 最后,很感谢陈旭麓先生写了这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后感(五):在那个时代已经是振聋发聩的佳作了

己亥夏七月某日,余诵于室。时盛暑未销,流金铄石。余惧热甚矣,顾无外人,且家中素少闲客,遂置衣西席上,款步裸行记诵之,不觉渐入佳境,以近代学制改革之艰阻繁复而长叹再三。忽闻人唤余,余亟辨之,乃同塾女子高氏。余大惊,阖卷疾呼:吾衣安在?吾衣安在!俄而余省:高氏未至吾室,乃裤袋所藏之手机误出之。余大窘,急断其信号,其声乃止。遂善言相抚高氏,而心有戚戚焉:幸夫!倘偶出之以视频,余又何辩哉!遂记之。

2019.8.1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