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养器读后感锦集

养器读后感锦集

《养器》是一本由日野明子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17-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养器》读后感(一):久用而知其味

如果自己在用又喜欢 那确实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不仅涉及了木器 陶瓷器 金属器及竹器的日常和特殊情况养护之道 更精心的从比较基础的角度介绍了器具制作的知识和一些分类术语 比如漆器和拭漆的区别 陶和瓷 粉引和亚光白陶 锻铁铸铁和雕金 伊贺褐煤陶土和透锂长石陶土等 还伴以对匠人工坊的介绍和体验 从一种切身体会的角度展现器具之美 我自己在用的器具包括裸木的托盘 砂锅中的伊贺烧(恰好此处介绍的山本忠正的一尺铁釉砂锅正是伊贺烧)锻铁炒锅 铸铁珐琅锅 南部铁器茶壶 铝铜合金雪平锅 钢刀钢剪等 一一对应去了解学习特别有趣 更重要的是 我很认同铜锅匠人水野正美的那篇中所说:器具在使用中体现价值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 提现的是一种深远的人生哲理 追求昂贵器具并不是因为购物欲 炫富或者提现自我价值种种 而是去通过我们甚至长达一辈子的使用 去衬托器具本身的价值 久用而知其味 传代之物不仅是珠宝 也有器具 因为它肯定会比自己活得更长久啊 如果存在这样的物品 一个人可以在使用之间发现它微妙的变化 比如木器斑痕 比如陶瓷的开片 比如各种金属与外界空气 水 物质发生的奇妙反应 这些都是在使用中不断积累的记忆 这是一本值得隔一段时间再读读的好书

《养器》读后感(二):任何东西都需要养,物如此,人亦如此

小时候,妈妈有本书,介绍各种物件的使用小窍门,像是炒锅该怎么开锅啊,砂锅使用要注意什么啦。我很喜欢看那本书,没事就拿出来翻翻。本以为,这本书也是一本实用性的书,没想到却超乎了我的预期。日本的方法论的书,每每让我失望,可这类生活小技巧啊,食物之类的书,都不错。看来日本人是有化腐朽为专业的能力,能把小事做精;但归纳总结,理论化系统化的能力还是比不上欧美。

养器真的是件小事,每天都要做的,顺手做,做到最好,可以让它们陪你更久。

=============================================================================

金属削薄并不等于锋利,“钢”才是可以切削的必要条件。铁有半钢和全钢之分,钢乃“刃金”,具有硬度和韧性,这两个要素是厨刀的关键。那么,什么是钢?钢市具有一定碳含量的铁合金。钢“淬火”而坚硬,再通过“回火”而得到韧性和强度。将钢加热至800摄氏度之后迅速冷却而使之变硬,就是通常所说的“淬火”。但并非越硬越好,硬度过高易造成刀刃损伤,这时要以18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再加热,引出韧性,这就是“回火”。并不是简单地备齐就能做,有趣的是,厨刀的锋利度往往取决于工匠手艺的高低。

《养器》读后感(三):最为朴素的存在 却是最贴心的陪伴

无意间在豆瓣看到这本书,想买来当工具书,养护一下厨房里宜家小车上我那满满当当的锅碗瓢盆。大约十年前我购入第一只裸木碗,厚实且纹理紧凑,还给它搭配了一款不一样质地的木勺,每天都很期待用它去盛饭菜,器具一点点地用熟变旧,甚至有了色斑,沉淀出岁月痕迹的温柔质感,似乎这才真正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可惜因放在消毒碗柜里高温导致水分极速丧失,它开裂了。

现在网购之发达,只要坏了便扔了,重新下个单,不用两天就有一个新的。而我至今仍留着它,即使无法修复,可当初在购买时精挑细选,小心翼翼地使用的心情还是很难以忘怀。

我们容易对每天所使用的器具习以为常,然而慢慢习惯它,喜爱它,并在养护的过程中会变得更郑重其事,像是对平庸生活中的长久仪式感。

殊不知它们虽是最朴素的存在,却是最贴心的陪伴,亦需要我们珍惜、呵护。

原木、陶土、金属、织物是如此。

人,亦是如此。

《养器》读后感(四):精致生活的模样

日本人对于生活日常的细致程度,大抵已经到了令人叹服的程度。到京都的旅行,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目不暇接的人文庙宇,还有一餐食、一瓢饮的精致模样,无论是食物还是餐具。

在日本专业选品人、器物采购师日野明子的《养器》中,可谓不吝笔墨地将日式器物的繁复之美进行了描绘。器物之美,不在于其花团锦簇的设计,而在于每一件器物在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之后,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在日野明子的观点里,好的器物,特别是好的厨具餐具,不只是天赋异禀,更多得自于细心养护。而对于器物的护养之极致,不是藏在玻璃橱里远观,而是好好待它们,使其呈现出使用后独有的质感。

读日野明子的《养器》,就像打开一本学习笔记或字典,会认识到许多不曾知晓的专业词汇,也会被随时随地科普器物的使用与保养守则。要真正认识器物,必须了解它们的分类与品性。即使是看起来没什么门道的木器,亦有万千气象,所谓的裸木器物,单就木材的种类,“便因树种的差异而具有硬、软、重、轻、韧、纹理舒展、文理紧凑、树脂残痕、容易变形等各种不同的性质”。世上没有两棵一样的树,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木器,这一定理,也适用于其他类别的器物,譬如厘清竹编中式蒸笼和木编日式蒸笼的差异,并个性化地对待它们的秉性。

温柔地对待并小心翼翼地因物制宜,可以算的上养器的起点。而养器的进阶版则是器物使用的痕迹,不是瑕疵,而是味道。如日野明子所言:“色斑的出现,才标志着器物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即使清洗不掉也不会沮丧,可以毫不介意并继续使用下去。”与恰到好处的色斑相得益彰的,还有漂亮的裂纹,包括“开片”。所谓“开片”,是在使用中因为器物本体(胎体)与上的釉药收缩程度不一致,使器物的胎体上的细小龟裂染上了色彩。“开片”的诞生,无规则可循,籍由温润之火幻化出小小的奇迹。适宜的尺度,是美好“开片”养成的关键,“猛火导致热膨胀的偏差,砂锅会气绝而裂”,猛火的攻陷、番茄的打扰,都会过犹不及,使器物产生大裂痕式的瑕疵,而非美丽的裂纹。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足以让器物和日常生活相互滋养,不负匠人们的心血,以及对于器物的最大尊重。

人们对器物的热爱,究其本质,更像是其对于生活庸常中久长的仪式感。纯从时间的维度上考量,锅碗瓢盆,完全有可能比人活得更久长。器物是会呼吸的生命,热爱器物本身,是传递对于生活本身眷恋的途径。从这一意义上而言,养器如同养心。

《养器》读后感(五):守护简单器物的平凡之美

很多时候,外表看起来很完整的器物,实际上是由一堆碎片合起来的。更有甚者,外表没什么明显变化,可是内部已经完全糟朽,如原木、铁器、漆器等,由于内部纤维老化断裂只剩了外面一个皮壳,一旦外层出现裂痕,很容易就灰飞烟灭了,进而针对性地做些行之有效地保养措施,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而这一步往往是器物保养最容易被轻视却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日本人的体贴与谨慎“强迫”他们必须对经手的器物仔细养护,《养器:致用一生的日本厨具护养术》就从器物保养的角度对待厨房之中的常用厨具,秉着文物保养的角度仔细对待自己的每一件器物。藉由日野明子拜访各位器物使用、制作与养护方面的大家,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对各种类型的厨房用具的使用与养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金属腐蚀有内因和外因,主要原因是有水参加的电化学作用。铜铁器物之所以严重腐蚀,金属自身杂质较多,组织结构不均匀,是其内因。而器物表面附着的泥土和锈等疏松物在空气中吸收大量水分,氧的参加等,导致外界条件和金属构成腐蚀原电池,是腐蚀的重要原因,如果有腐蚀性盐类存在,腐蚀就进行得更快。

与金属厨具不同的是,漆器厨具是我们不常用到的一类厨具器物。漆器是一种制作精美,风格独特,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器物平时有效的保养,这样才能使找长久保持艺术风采,漆器的胎质不同,保护的方法也不同,例如以金属为胎的漆器,胎质较为坚固,不易损坏,所以对这类漆器以保护I泰层为主以木、竹为胎的漆器,不仅要注意保护漆层,还要注意保护胎体。

而对于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瓷器器物,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

日本善于制作小而精致的产品,比如日本的电子产品和电器,越小的东西越做的精巧,比如电吹风和电动牙刷。其次,日本人追求将物体的比例做小, 最好是能够放到手掌上观赏。日本是中国的邻国,了解邻国文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巩固自己的文化。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的面积比较小,发展的历史也不算很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极快,而且日本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器物制作与使用的角度来看,日本文化具有一定的不安感,也就是说容易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但是日本文化没有因此被同化,反而发展的更有特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