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群中读后感1000字

在群中读后感1000字

《在群中》是一本由[德]韩炳哲(Byung-Chul Han)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群中》精选点评:

●我们身处人群之中,却各自为战

●观点挺好的,揭示了数字时代的恐怖社会趋势。恐怖是恐怖在于,数字对人类操控于无形,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而且这就是真实存在的,正在发生的。

●没有距离的观看就没有了敬意。土地秩序变成了数字秩序。

●数字化信息交流和社交平台占领了我们的生活,韩炳哲反对这种被数字化了的生命。“推特革命”“脸书主义”这些时髦玩意儿甚嚣尘上,实际上它们导致了社群、公共空间的坍塌,也慢慢地侵蚀了政治行动的可能,妨害了政治议程的公正。数字化交流激发瞬间的冲动性反应,民众变成了一个数字化的马蜂窝,这不是大众,不是集体,甚至不是群体,而不过是一些被相互隔离的个体,不足以称为“我们”,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主导力量,不能筹谋未来,因为他们深陷当下。数字群是一个破碎的整体,而我们正乐在其中。

●地铁读物,信息时代,距离消失,透明暴政,自我剥削……

●一个想法:时兴的科技问题往往能成为人文社科类学者思想品质的试金石。

●概念繁多却十分好读

●薄薄一册,十数小节,思辨性杂文,升华前人见解,对于当今信息时代的弊病解析透彻,但一样束手无策。“群”的方面似有可商榷之处。

●非常短的一本书……

●#微信阅读#

《在群中》读后感(一):读《在群中》

这是看的韩炳哲的第三本书,主要讲的就是现在的数字媒体对于大众的影响。作者提出了很多心理学、哲学方面的观点,我觉得其实可以内化在我们生活中。书的文字比较学术,但是其实细细品读,很多观点都可以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联起来。以下是我对于书中部分观点的个人理解:

《在群中》读后感(二):个人见解

30/50 这是我第一次读韩炳哲的书,老实说我觉得并不好看。 1.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里面并没有新的观点,用通篇用别人的观点缝合,有点像现在新传写的论文,研究不出来什么新东西 2.对数字媒体以批判为主,这点无可厚非,但是有点站在精英主义的视角上的意思,引用文学和很多名词解释为了批判数字媒体,对比一下阿兰德波顿就知道一般能进入读者内心的批判应该怎么写。 3.浅又泛,这是我看很多传播相关的内容的直观感受,一个理论还没用透彻,就用另一个理论,但是如果你通篇只用一个理论别人或许又会觉得你不够博学,类似表面功夫的感觉,新闻传播的研究引用越多、名人越多、高科技词汇越多越好,最好再加点数据,完美!() 4.这本书很好的让我觉得像是辞藻华丽的废话文学,像文学但是文学不起来,学术也学术不起来。 最后加一句 以上都是个人见解(防喷)

《在群中》读后感(三):奴役即自由

放在早几年前看到这本书我认为绝对是神作,但是已经见到过太多雷同的观点了,就不一一赘叙。

我认为没有了距离 人们会模糊自己和别人的界限 会不自觉地践踏别人的权益而以为理所应当,而网络已经数字信息社会正好将这种距离扩大无限倍。数字信息社会使我们即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即接受别人的信息,也传输信息。

在透明化的制约下,反对意见或不寻常的想法根本不会被说出。人们畏手畏脚,几乎什么都不敢做。对透明度的要求会生成一种强烈的顺应时势主义强迫症。精神的媒介是寂静。显然数字交流打破了这种寂静。生产交际噪音的加法并不是精神的运作模式。

由于数字交流的高效和便利,我们越来越多地避免与真实的人直接接触,甚至避免与一切真实的东西接触。数字媒体让真实的对方逐渐消失于无形。虽然视频通话便利,两个人24小时都分不开,但是在视频通话之时二人的目光是不能相对的,会对人的情感产生一定的隔阂。

这种信息社会使得每个人都在被大老哥监视一般,监狱里一样,做什么都被知道,我们的精神从而被控制,被奴役,会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预期,会产生自恋情结,最终导致死亡。

《在群中》读后感(四):Im Schwrm

《毫无敬意》

“尊敬的前提是有距离的目光。” “空间距离的削弱带来的是精神距离的消融,数字的媒介性不利于尊重。” “距离的缺失导致公众的东西和私人的东西混为一谈。数字媒体中的交流促进了对隐私和私人空间的色情化展示。” “罗兰巴特将私人领域定义为‘某种时间或空间,在其中我不是影像,也不是对象‘。” “尊重与姓名相联系,匿名与尊重互相排斥。” “数字联网促进了对称性的交流,失去了明确的等级,恰恰在等级差异小的领域里,人们会诉诸网络暴力。声音或者说噪音是权力开始瓦解的一个声学信号。” “统治者是对特殊状态做出决断的人——能制造绝对的寂静、消除每一个噪音、顷刻让所有人沉默的人。”

“数字的愤怒是不可歌唱的:既不能引发情节,也不能引领叙事,更多是一种冲动的状态,没有展开情节的能力。 更强意义上的愤怒远不止一种冲动的状态。它是一种能力,中断现有状态,开始一种新状态,从而创造未来。但是如今的群体愤怒是极易消逝和分散的,没有任何情节所需的分量和凝聚力,它不能生产未来”。

情绪也是这样吧

《在群中》读后感(五):数字化时代,我们的迷失和进化

1.没有距离,也就没有回顾,也没有认真审视的空间。

当信息洪流扑向人群,人没有时间和空间对其的反应,是难得有深刻的认识。

2.新自由主义的绩效强制将时间变为工作时间。它将工作时间绝对化。休息只是工作时间的一个阶段。现在的我们,除了工作时间没有另外一段时间 。因此,我们把工作带着度假,带进睡眠。因此,今天的我们睡不安稳。

生活和工作没有界限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在做的这份工作是不是能让你的生命力舒展,有自我驱动力在做事。

3.谷歌眼镜不是工具,不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用具”或者“手边之物”,因为人们不会将它拿在手里。手机却还是一种工具。但谷歌眼镜如此贴近我们的肉体,以至于被感知为身体的一部分。它让信息社会更加圆满,因为它让存在与信息完全同步。

托数据眼镜的福,人类的感知实现了彻底的高效率。

数字化的极限,并不是工具的生成,而是就是我们身体和大脑的一部分。其实现在的手机,信息搜索途径方式已经成了我们跟这个世界打交道的一部分,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