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海边小屋的读后感大全

海边小屋的读后感大全

《海边小屋》是一本由[美] 梅·萨藤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5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边小屋》精选点评:

●真是让人爱上大海的一本日记!醒来就能看见变化莫测、瞬刻即永恒的大海,在床上吃早餐,一猫一狗一园圃,在写作和其他日常的碎屑中平衡又努力。我在萨藤女士伴着病痛的这几年里依然感受到了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自我渐隐却醒目独特,她走向人类也拥抱世界,她会面朋友、读者、工作伙伴、孩子等,去旅行也去遇见陌生人……她的生活仍在丰盛中精进。如果说猫狗陪伴和映衬的是她具体的灵魂(横向),那么与朱迪一生的友谊正像时光河流(纵向)一样见证了她的年轻与衰老…在阅读中,我不由得把她当成朋友、前辈抑或榜样,希望自己在变老时也能像她,保有丰沛的自我,保有闲淡的优雅,保有创作的热情,保有诗意的灵魂。

●从时间顺序上来讲这本应该是在《过去的痛》之前;喜欢里面对于园圃的描述。对于老年和独居的思考令人深思——或许也有一种文化的差距在其中,中国对于独居的恐惧似乎没有那么严重;但衰老则是普遍的恐惧……

●接近傍晚的黄昏,读完了梅·萨藤的独居日记《海边小屋》,合上书页,为这样真正美好的生活而动容,每日侍弄花草,面朝大海坐在床上吃早餐,在熹微中观看光如何叫醒一束紫罗兰,去下过雨的密林中与爱犬一起散步,用笔写诗,记述每日哲思,庇护风烛残年最后的日子。 但正如梅所说的:独居生活不是年轻人可以做到的,我自己四十五岁时才开始过独居生活,在那之前,我有二十五年时间一直“过着”从某种意义上讲充满了热烈的友情和爱情的生活。我有那么多丰富的生活内涵去回味、去咀嚼,再说,那时我已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懂得如何去生活了。对于我来说,独居已不再是必要的了,作为一座漂浮的岛屿,在时空中与其他岛屿发生联系,交相呼应,也许更为重要,毕竟,我们所爱的人铸造了我们。

●独居生活太清苦,为了保持自我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但是,谁也不能设定哪一种生活会很圆满呀…………

●“我所担心的是自己会变得懒散起来。极容易无所事事,享受生活中看上去最简单淳朴的是事物,观看毛茸茸的啄木鸟啄食,望望大海…我可以使自己连续几小时沉浸在对这些食物的享受中。然而假使所有的紧张感都消失了,假使人成了只有感觉而没有欲望的人,甚至连记一记每日发生的事情的欲望也没有了,那么,对我来说,也就没有生存的必要了。我之所以有资格身处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有资格在这里生活,只因为,也正因为如此,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给予他人。”

●在烦躁不安无所事事的一天与这本海边小屋相遇。 像一剂镇定剂让我安静下来读书。 原来硕果累累的作家也会有浮躁的时候,情绪有时候也会起伏那么大,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就这么着。 明天起来就可以转换心情了。 另外,写日记比小说和诗歌容易,可以试试看。

●生活中我被一种强大的魅力所吸引,即大海的魅力。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霍华德庄园》:只有联结!这就是她的整个说教。只有把平庸与激情联结起来,两者才会得到升华,人类之爱才会至高无上。生活才不会陷于琐事。只有联结,野兽与僧人丧失了对两者而言如生命一般的孤独,他们将会死去。我认为孤独和爱情有关。如果没有完美的感情交流,我们就会感到孤独。独居时自己会和自己交流,会和自己产生和谐的关系。她对她的孩子们要求太高,在她们刚开始萌发雄心时,那点雄心就像用酸腐蚀盘子一样一点一点被蚀掉了。她不允许她的孩子们笨拙或失败……一个艺术家在成长中,没有难堪与失败,他的才华不可能流溢出来。女孩中的每一个都天资聪颖,可她们的才华均因母亲的过高标准、对初萌之子的无情苛责夭折了。在许多方面,罗莎琳德是一位很糟糕的母亲。

●保持自我好不容易

●更喜欢她的独居日记。这算是独居日记的后续生活了。

●0603 人类文明取决于真正的快乐,大自然、艺术及仁爱,这一切与金钱权势均无关系。一口气读完了,等自己可以海边独居再看一遍。

《海边小屋》读后感(一):大海与生命

去年,我向大家推荐了梅·萨藤的《独居日记》,细细剖析独居的快乐和失意。这一次,我的心随着她搬到海边,享受美妙,遭遇狼狈——是的,还是那个真实、亲切的她,还是我喜欢的那种坦白记录。

与《独居日记》不同,这段新的日记中有更多悲伤的情绪。大海的确给了梅·萨藤更多的激情,而年龄则带来了惆怅,两者在她的生活中时不时正面交锋,反映在她的日记和诗歌创作中。人到了老年很现实的情况就是,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好友接连离世,身心都会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梅坦诚独居会让自己更害怕突发疾病——这恐怕是很多选择或纠结独居的人最在意的问题吧,即使我本人还是个少女(

《海边小屋》读后感(二):我该如何老去

海边小屋是我的梦想。 “最大的危险,正想我从自己身上看到的一样,是缩回到个人生活世界中去。我们必须要打开心中通道,面对痛苦的事实。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享受真正的快乐,享受那使我们激动的初升的太阳” “衰竭进入老年很容易,但成长为老年却不容易” “我在挑选、塑造人生经历” “浅蓝色的大海漂入黄昏” “听起来像田园诗,其实我们自然有绝望、苦恼,各种使我们不停争斗的令人伤脑筋的事” “为了保持自我,人们每天得鼓起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拒绝别人对他们的要求,那些他们不得不接受但又不愿做的事(因为实在是严重违反了意愿),同样,他们又需要鼓足多么大的勇气才得以做他们所能和必须做的事而不至于身心疲惫” “大海平息了心中的痛苦。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我充满希望地迎接着新的一年。我敢这么说,我充满希望是因为这些希望是我自身可以去实现的,这希望与我自己的内心生活有关,与我周围的美好世界有关。安详平静并不意味着不再有压力,不再有适宜的压力,或者说不再去奋进。安详平静,我意味着少一些浪费,意味着全身心地进行创作。”

“人老了的好处之一是我们不需要再去向谁逞能,不需要再对他人或对自己证明什么,我们是我们自己。”

《海边小屋》读后感(三):日记,自画像。

西方人写的日记,并非写给自己。日记里预设了一位潜在的交谈对象,如同写作者的另一位化身。

那是一种言说,一种对话。一种适合于发表,然后发现潜在读者的文体。

相反,日本人写的日记是十足写给自己的,它们应该留在抽屉,不被人发现。

也就意味着日本人的日记并没有预先设定对话者,是一种自言自语,自我告白。

这影响到小说的写作?还是小说的写作影响到日记?这很难说。

两种文化观察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不同,导致写作模式的差异。

日本人写小说的时候,也想也日记那样,不断进行一种自我对话。比方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并作出解答。

这就是自问自答,一种向内剖析的方法。结果是“私小说”的诞生,某种程度上,“私小说”便是日记体的小说。

西方小说,不必说了。正是发明了叙述者,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才在西方诞生。这在东方是没有的,无论日本还是中国。

叙述者的魅力在于它与作者暧昧的距离。作者通过叙述者回避了一切来自现实的苛责,从而可以自由地虚构。

叙述者构成的正是交流与对话,倾述与表达。小说潜在地存在着读者,叙述是为他发生的。

不正是如此吗?西方文化向外的意识,是自我不断与外界沟通、碰撞的过程。而东方文化向内的意识,完成了的是自我的认知和提升。

《海边小屋》是梅·萨藤写给读者的,而不是写给她自己。这谈不上真不真诚,价值在于呈现一幅自我探索并认可的自画像,是要展示给别人的。

自一开始,梅·萨藤的日记便有着出版流通的设想,它被当作作品来构建。

这是日记,还是虚构?或者说这是借用虚构手法完成的日记,它是真实的。

《海边小屋》读后感(四):《海边小屋》情绪拯救计划1分类为喜

我只读过萨藤的两本小说。都是日记类。也很容易理解我为什么读她老年时期的两本,而不是她的一些经典的书。

我对老年生活不是很期待,一直给我一个负面想法。因为家里人的大病小病缠身。又因为生活环境感觉到的儿女不孝。我是迷茫又讨厌的。在我心里留下的种子成长成一颗小树。不知道能不能逆转这个想法我开始接触描写老人生活的书。看过几本。萨藤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因为她是独居的女性老年人。可以想象到生存或者生活的不易。一个年轻女人,身体健康和一切正是往上走的时候,一个年老的女人。她的身体健康变得不好,好朋友大的都已离去,小的还在被疾病所折磨。这些随着年龄的增加,是不能拒绝的,只是去接受它。

萨藤的日记跟我想象中的老年生活是一模一样的,唯独是情绪,我没有联想到。快乐在我的联想世界是不存在的。只有一地鸡毛跟满目苍夷。那么她的书对于我的作用是什么?我想了想是借鉴。她能我为什么不能?

两本日记书在我这里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为什么明知道这些书里有着各种负面我还能去看它去读它?因为我在期待会有不一样,不一样的生活跟改变。这点对于我的小树会不会砍下来还是有帮助的。所以应该算是喜的。

现在改改我的联想构图,以前是一座小院子,种着橘子树。养猫养狗。现在是养大鹅,种花养花。花要插在花瓶里,还有养鱼。最最重要的是在海边在山上。

不过我现在是有两条鱼,有向日葵跟猪笼草跟扑蝇草。房间里有插着花的花瓶。也种了橘子树。就差海边山上的房子咯。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蓝图会改变。但是梦想会有的,万一哪天见鬼了。我也不会太亏。

总结就到这,下面分享我觉得不错的书摘。

从某种方面说,人必须做出选择,必须要摒弃挑剔,跳出自我。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生活的实质就是面对它的欢乐与忧愁。没有忧愁,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滋味。

《海边小屋》读后感(五):我该如何老去

海边小屋是我的梦想。 “最大的危险,正想我从自己身上看到的一样,是缩回到个人生活世界中去。我们必须要打开心中通道,面对痛苦的事实。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享受真正的快乐,享受那使我们激动的初升的太阳” “衰竭进入老年很容易,但成长为老年却不容易” “我在挑选、塑造人生经历” “浅蓝色的大海漂入黄昏” “听起来像田园诗,其实我们自然有绝望、苦恼,各种使我们不停争斗的令人伤脑筋的事” “为了保持自我,人们每天得鼓起多么大的勇气才能拒绝别人对他们的要求,那些他们不得不接受但又不愿做的事(因为实在是严重违反了意愿),同样,他们又需要鼓足多么大的勇气才得以做他们所能和必须做的事而不至于身心疲惫” “大海平息了心中的痛苦。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我充满希望地迎接着新的一年。我敢这么说,我充满希望是因为这些希望是我自身可以去实现的,这希望与我自己的内心生活有关,与我周围的美好世界有关。安详平静并不意味着不再有压力,不再有适宜的压力,或者说不再去奋进。安详平静,我意味着少一些浪费,意味着全身心地进行创作。”

“人老了的好处之一是我们不需要再去向谁逞能,不需要再对他人或对自己证明什么,我们是我们自己。”

“才能的成长在于运用,如果不用则会萎缩。填补希望的现实鸿沟是很痛苦的,但迟早不得不这样” “种园子就像写诗一样是不能勉强的,也是不能以意志为转移的。意志所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安排出时间来做它。” 喜欢那些关于大海和花圃的描写,这些日子我常常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虱子。每晚入睡前都要在心里说,不错,一天又好好的过去了。不再对外索求,把重心放到内心深处,关注那些转瞬即逝的敏感波动。竭力在生活的缝隙里放松和体会。想要买些花,开始烘焙,做喜欢的事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