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读后感1000字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读后感1000字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是一本由[英] 斯特拉·格尼 著 / [英] 马修·霍德森 绘 / [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1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读后感(一):当动物有了代言人

一天老板在公司的桌子上放了很多的月饼,并告诉大家去品尝,结果呢没人动弹。后来有人吆喝了一声,说这是某某明星代言的品牌,然后大家以蜂拥而至,立刻去开箱。这就是明星的代言效应。 现在的产品都喜欢找代言人,不管是明星偶像还是kol,总是人们能记住自己,认识自己的产品。 如果动物有了自己的代言人会怎样?

它们会说什么?表达什么?你又会的看到听到什么观点?

这一套书有三本。分别有史前生物,陆地生物和海洋生物构成,是用动物做记者办报纸来表达他们自身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动物是如何吃饭的。每个动物的特征有哪些?它们是怎么养育后代的?以及他们对人类所表达的一些观点。比如抗议垃圾的乱丢弃。抗议人类的乱捕滥伐等等。 每本书采用的是两色的印刷,每本不同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绿色和红色。图片都是手绘的。

通过不同的游戏。建立动物卡片,写明了它们的特性,让你来认识这些生物。比如大象是如何游泳的,鲸鱼是如何唱歌的。小丑鱼和海葵是怎样做好朋友的?同时还学到有趣的小知识。 还有游戏相伴。有那种大迷宫,找一找看一看,锻炼观察力和眼神。还有对错题,字母迷宫,找词游戏等等。让你在一边玩儿,一边学的过程里有很多的乐趣。

比如在动物的餐桌礼式里,讲的是它们的进食方式,有的是生吞的,有的是用舌头舔食,有的是用牙齿咀嚼。 比如哺乳动物动物和鱼类区别。

比如安康鱼是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来捕食的。它们头顶上会有一杆像发光的灯一样的着长长的触角,可以伸到前面。当它用发光的形式若隐若现地吸引周围的动物。那些动物就会因为上当或被吸引而成为它的食物。是不是有点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动物在进化时逐渐获得的本领。

各种恐龙之间不同的习性。称为恐龙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我们喜欢在各式各样的地方建房。恐龙也一样,有的恐龙甚至在树上建立树屋,是不是很酷?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动物自己代言发声,用对话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整个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是不是很有趣?

如果你给动物当记者,想要说什么呢?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读后感(二):卖报!卖报!最新的动物时报!

嗨,大可爱和小可爱你们好呀!首先要感谢你们从百忙之中订阅了这套非常精彩的动物时报——《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这套时报共分为三册,分别为史前时报、陆地时报以及海洋时报。它由来自英国的斯特拉•格尼和马修•霍德森著作,由尼夫•帕克和爱德华•威尔逊绘制插画。 接下来,由我作为本报特约撰稿人来介绍一下你必须选择本时报的理由。 额,该从哪说起呢?就从“胜利的尾巴”说起吧! 骄傲的霸王龙塔姆辛前不久勇夺新千年尾巴摔跤杯冠军,不过,她对本报记者吐槽这个奖杯真的好重,她的小臂都酸了!看见了吧?霸王龙虽然有霸气的体格、强壮的后腿和尾巴,但这小手臂是用来装饰的吗? 指猴艾琳编辑报道的一则新闻也非常有趣。 愤怒的鲸鱼和海豚昨天聚集在动物委员会门外抗议,因为大家将它们与鱼类混为一谈,他们大声抗议说:我们是哺乳动物,我们为自己是哺乳动物而自豪! 你们明白了吗?千万不要再把鲸鱼和海豚当作鱼类了,因为它们是哺乳动物,如果你依然毫不客气地混为一谈,小心他们上你家做客哟! 此时,格林兰睡鲨格里高利编辑迫不及待地插嘴道:“该我了,该我了!我采访了海马爸爸西米恩,他真的是一位超级奶爸!以下是海马爸爸西米恩的一段自述。” “你们好,我是海马西米恩。我们海马家族总是把尾巴缠绕在芦苇上,这样就不会被海水冲走了。你们也许不太清楚我们为什么能够孕育海马宝宝,那是因为我的妻子会把卵子储存在我的育儿袋里,我为他们授精,再花几周的时间把它们孵化成小海马。这是一段美好的灵魂之旅。提到育儿经验不妨来听听我独到地抚养方式吧,记得做好笔记呀!那就是我从来不操心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虽然平均1000只小海马中只有一只能够活到成年,但他们就应该坚强一些,不是吗?” “没错!以上就是一些顶级育儿建议,谢谢海马爸爸西米恩。”格里高利编辑播放完这段视频之后,马上关闭了播放器! 以上三个有趣的新闻只是本套时报中的凤毛麟角,还有大量有趣又有料的新闻等待着你们去发现呢! 说完有趣的新闻部分,我们再来解读本时报的另一个特点——好玩! 我想每一位小可爱都不会拒绝找词游戏、连点作画、找不同、自由创作、走迷宫、有奖测试(奖励你最新鲜的植物或者是肉类食物)这一类游戏吧?本套时报中就隐藏着以上各种游戏环节,只有细心的小可爱才能很快找到答案呦! 最后,预祝各位大可爱和小可爱阅读愉快!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读后感(三):脑洞大开的幽默科普,为孩子讲述大自然的秘密

东方卫视一档节目中,采访到一个名字叫荆浠瑞的7岁男孩,他有一个小外号——“动物百科全书”。他对动物如数家珍,让人叹为观止。而且他还有个很远大的志向,就是将来能够成为海洋学家,保护动物,保护地球。

其实不仅仅这个孩子,很多孩子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和好奇。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当面对生命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喜爱表现的更为强烈。

但是,大多数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接触的动物不多,当他们在动物园中接触各种动物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动物能发出什么声音?动物都是怎么来的?动物都喜欢吃什么?动物都怎么睡觉?怎么喝水?……

怎么回答孩子的疑问呢?很多家长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旁边用手机上网查,然后告诉孩子答案。但是上网查是受局限的,而且知识点零散,孩子可能看两眼就放弃了,进而丧失了兴趣。所以看什么都不不如看书。

我们身边会有很多关于动物的书籍,怎么挑选呢?我推荐这一套——《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因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用动物的口吻讲述动物自己的故事。这里面的动物们都化身为记者,去采访它身边的动物。那么,它们会给我们透露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又会曝光哪些奇闻轶事?我们又可以从中获取哪些闻所未闻的信息? 一起来翻开书,寻找答案吧。

《史前时报》的主编是翼龙,为什么他能够成为主编呢?因为他不仅会写字还会阅读,而且他拥有翅膀,能够快速到达采访地点。快速及时的报道可算得上新闻采访的第一要素了吧。

快看前方新鲜报道:

前面发生了街头打斗!快快随我去看看,哦,原来是两头重头龙为了争夺领导权在进行肉搏,天啊,这简直就是一场世纪决斗。围观群众可是越来越多,不过其中一头伤齿龙看了一眼就摇头走掉了,众所周知,伤齿龙可是最聪明的十种恐龙之一,难道这里面有什么内情?

一头棘甲龙打来电话,声称自己是末日恐龙,他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在从非常遥远的地方向我们飞来。天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关于这样的末日传说很多,每天都会有人打电话来说起这事,作为主编的翼龙可不能被他们忽悠了。

《陆地时报》的主编是一只美丽的猴子,名叫艾琳。因为她太聪明了,所以先要看懂她的报道,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究竟是哪种动物才行。而且聪明的她为了提高报社的盈利,还在时报中添加了很多的广告,比如伯劳鸟的烤串店,里面的烤麻雀,看上去很是诱人;新近丧偶的天鹅正在寻找终身伴侣;

更为特色的是,这份时报中有知心大妈克莱尔信箱,她可以回答你任何陆地生活中的烦心事。她的回答犀利中带着温情,成为《陆地时报》的王牌栏目。

《海洋时报》的主编是272岁高龄的格陵兰睡鲨,要说他为什么能当上主编?据他本人说,可能是因为他有着永远帅气的鳍。

比起《史前时报》来说,《海洋时报》里面的报道和话题层次更为高级一些,他着重报道海洋里的生存状态,还有就是保护自我生存的办法。

墨西哥湾因为农业肥料的流入,造成海洋缺氧;地中海中心一片海域有毒;印度洋水温不断上升,还出现大量塑料与化学污染物;波罗的海有石油泄漏导致生存坏境变差……

除了生存坏境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些危险就来自你的身边,你以为自己就是条不起眼的小鱼,不,你要知道也许你身边就跟着一条张着嘴的大鱼,或者一只海鸟,一头海豹等等。想要知道逃生办法吗?订阅《海洋时报》,马上就知道。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讲述史前恐龙、陆地动物、海洋生物的种种趣闻,以独特视角揭开自然世界的众多谜题,大量有趣又有料的新闻期待小读者的发现。

人类学家白强尼说:孩子最强烈的友谊发生在他们和动物之间。这是因为有些时候,动物对孩子来说不仅仅是动物,它们更是成为孩子心中另类的存在。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包含了动物们丰富的生存及生活经历。这些经历或新奇,或幸福,或辛酸,不仅能让孩子领略动物王国的奇妙,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生物的存在感知,也能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对动物的爱心。报纸里的每篇报道都非常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因为每份报纸的主编都希望借助科学的力量,让动物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多接触动物,多了解动物,一是可以锻炼他的观察和研究能力,二是可以培养他的同理心和爱心。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说过:人和动物之间一次简单触摸,就是一场感情的建立。通过触摸,二者建立关系。

大自然的教育是无声的。孩子们可以从认识动物中学会尊重自然,尊重彼此,也可以从认识动物中了解生命的循环。

书中这么多动物,闲暇的亲子时光里,一起翻开书,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这样的欢乐时光一定特别棒。

而且本书最为特色的就是,阅读时候不是一味知识阐述,而是仿照报刊栏目的形式,设计了妙趣横生的测试、字谜、绘图等栏目,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动物身上的神奇技能以及它们所生存的自然世界。阅读同时,还能提高孩子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物记者大揭秘(全三册)》幽默的叙述方式,阅读起来趣味十足。孩子们完全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书中的海量信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