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1000字

《唐诗三百首》是一本由(清) 蘅塘退士 编 / 陈婉俊 补注著作,文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别具一格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是中国的文学瑰宝,其形式规整,讲究格律,内容丰富,世间万物在唐诗中似乎都可以找到存在的痕迹。所以,国人包括世界上的很多人现在都还在学习唐诗,甚至还有《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为唐诗及宋词的发扬光大而保驾护航。

唐诗的语言非常凝练,所以如果不是研究其思想内容,而只是为其作注的话,那么语言也应该简练。蘅塘退士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正是以这种风格做的注以及作者简介,在当前国学流行,全民应该加强自己古文阅读能力的时代,这种行文风格显然是值得提倡的。以张九龄为例,作者在简介他时,为“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至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进中书侍郎。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卒谥文献。”这段简介用词平易,简短但信息含量大,清晰地展现了张九龄的一生。在注释他的诗《赶遇》时,作者自己很少发表意见,都是引用的各大文献的资料,如“欣欣”一词,注释为“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读者不仅可以知道“欣欣”一词的出处,还能从中得出成语“欣欣向荣”,并且背下来陶潜的这句名诗,可谓一举三得。

《唐诗三百首》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在诗中做了句意小解,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一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一句下注为“先从下望”,在“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下则注“四句登”。先后仅七个字,但却将诗歌按照空间顺序写作的特点做了极好的陈述,接下来其他的注释也是按照空间的转换进行注释。应该说,这样的注释有引导的作用,至少读完这本《唐诗三百首》,有可能会形成一种自觉意识,读到唐诗或者其他的文章就会下意识去思考,作者这句话写的什么,那句话写的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等等。然后逐渐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唐诗三百首》给我的启迪就是:读诗的最高境界,想必是读的不是诗句,是诗意,是作者。给诗作注的最高境界,想必是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我就是想告诉你这些它是从哪里来的,就是想告诉你一个不善于读书的人是不能写出好诗的。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二):那么忙,为什么还要读唐诗?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唐朝是一个诗歌最为鼎盛的时代,沿袭魏晋、大隋风骨,却又开创出了新的时代格局。若谈到唐朝诗人的高下,可能就和现在的追星一样,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咱们就不比哪位诗人写得更好啦。但说到背诵唐诗,几乎人人都能背上一些,有人说读唐诗最大的好处就是看到美景时,其他人只会说‘卧槽牛*’,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你却因为心中淌过那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感动到热泪盈眶。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16岁选手武亦姝获得冠军,不仅我们见识到了古典美女的魅力,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获得人们的持续关注。与此同时,古典诗词普及的话题被再次讨论。

著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曾说过:“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会诗词的人,有内涵和格调,特别美好。这本《唐诗三百首》的设计和排版,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你拿在手上就有那种古老文化沉淀的感受,如果你问现代人这么忙,读唐诗能够给我们什么实质的好处吗?我想应该没有,除非你当老师,写书。但是我们想想红楼梦中香菱这个人物形象,对她的评价是这样的“平生遭际实堪伤”的女子,这样一位本性高洁却生平可怜的女子读诗、学诗又是为了什么呢?自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她对诗歌的向往,简单地说,是源于求知欲;更深层地讲,则是她想为自己在原本琐碎、卑俗的世间生活,创造一个无纷无扰的精神净土,要把自己这颗苦难的心灵,安顿于纯净而又美好的诗意世界里!

叶嘉莹先生也曾说“诗歌可以使人的心灵不死” 这大概就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重视诗的学习原因吧。

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三):百读不厌是唐诗

《唐诗三百首》大概是伴随很多人的一本经典传统文化读物,小时候背《送孟浩然之广陵》、《乌衣巷》、《寻隐者不遇》,中学时背《蜀道难》、《长恨歌》、《琵琶行》,大学甚至工作之后也常常会遇到或听到唐诗。那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每每诵读,都会将人引领至一个心驰神往的盛唐之世。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文津出版社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是“名典名选丛书”中的一辑,是清朝蘅塘退士选编的版本,二百年来刻印最多,传播最广,是诸多版本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而注释者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因此这一版本的《唐诗三百首》虽是三百首唐诗的集合,但连同注释在内,也只有389页,丝毫不会令人感到厚重。

之前读过同一系列中的《古文观止》,对这个系列的装帧也做了些详细评论。《唐诗三百首》亦是如此,不论是拿在手里,还是置于案头,翻看时都会令希望好好读一本书,简单重温经典的读者感到非常舒服。简单的诗歌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只用了一页便记录完毕,而李白的《长恨歌》、《蜀道难》便要多一些页数,附上更多注释。

值得一提的是陈婉俊的注释,除了简要介绍作者生平之外,会更加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旁征博引,字梳句栉,十分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在句与句之间,通常会对文法、史事加以注解、评论,对于有一定文学需求的读者来说更便于参考学习。总而言之,如今再读《唐诗三百首》定然是与儿时或学生时代不同的感受,有这样的版本相伴也是极好的选择。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五律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七律圣手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绝、七绝更是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老少皆宜、无人不爱。

在《唐诗三百首》之中,无论我们去欣赏和背诵哪一类别或诗人的作品,都是一次古典诗歌的巡礼,一次心灵与情感的升华。如果说《古文观止》是我的案头经典的话,那《唐诗三百首》就更是百读不厌的枕边书了,无论晴雨,无论忧欢,读上两首,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另一个世界,一个气象万千、锦绣多姿的精神“故乡”。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四):诗意的生活

人事纷繁,人生忙碌,充满了无数的琐碎和无奈的世事,怎样才能在纷纭世事里得到片刻的宁静呢?

唯有忙里偷闲,取片刻的闲暇,读一首诗,读一首在遥远的过去写的诗,带着丰盈的情意绵绵,让我们忘记浑浊的世间,忘记这尘世的烦恼,去古代纳一片清凉,慰藉烦躁的心灵,也陶冶渐渐老去的身心。

从小我们就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但是那么多版本,究竟哪一本好,我们也没有过多的区关注过,这本《唐诗三百首》是由文津出版社出版的,还是清人蘅塘退士所编,二百年来刊刻最多,流传最广,是诸多唐诗选本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道光间陈婉俊的补注本流传最久、影响最大。她以女性的细腻聪慧,旁征博引,字梳句栉,并补写诗人小传,对今天的读者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也是从小受着诗词的熏陶长大的,虽然有些诗,很多年都没看过了,但是想起来依然还在心中,没有忘记,尤其是在某些诗意的环境下,我们还能吟诗几首,助助兴,丰富一下无聊的时光。

这本书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扎实独到的注释,对大量典故出处加以考究,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适合广大读者及唐诗爱好者阅读赏味,是一本很好的普及读物。

虽然我是学理科的,但是我一直对国学很感兴趣,读过很多关于诗词的书籍,有些是单纯的解释,还有一些是博古通今的联想解释,更有一些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不管是哪一种,我都发现大家对诗词的赞赏是溢于言表的,诗词不仅仅是文字,它们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能够感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浮躁的尘世间心灵有所寄托,让心灵在诗词的港湾里得到栖息。

这本书的纸张,以及文字的字体,都是比较好的,让我们的眼睛在很舒服的格式里徜徉,心灵得到足够的飞翔。

诗词应该是从小就培养的,前一阵子很火的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是让诗词再次火了一把,真正的展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不论是什么缘故,多读书,多读诗词都是好的,而诗词里面,我觉得唐诗三百首又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这里推荐这本《唐诗三百首》给喜欢诗词,喜欢阅读,喜欢读书的大家,共勉!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五):永不退色的唐诗经典之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清代乾隆年间孙洙的这句诗,二百年后,已经不再是一句诗,而成为了俗语。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就在于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正是因为唐诗。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哪怕没有上过学,至少也得会那么一两句唐诗,否则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也因为如此,关于唐诗的书数量繁多,比如我自己家里就有很多版本,但总是觉得不够,因为唐诗意蕴无限,不同的人去编选去解读,其所呈现的审美内涵、审美解读肯定不一样。基于此,我又选择了这本清代蘅塘退士选编、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

翻看目录,里面有很多诗人是自己从小早就知道的,但他的诗作有的却是自己不知道的,至于那些知道的,有的也已经遗忘,有的虽然没有遗忘,但其真正的意思却不知道。这么看来,唐诗我知道的也仅仅是皮毛,枉费了那么多时间去学习。

与宋词相比,唐诗的语言更为简练,语言简练,解读就比较困难,所以这本《唐诗三百首》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蘅塘退士选编的时候,是选择的通俗易懂但又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唐诗,而陈婉俊在补注的时候,不仅重语词还重名物,由此就彻底去掉了读者阅读这些唐诗的障碍。

《唐诗三百首》的注释珍贵之处还在于很多典故作者都列出了出处,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这必须有着较深的考据能力才可以做到。所以,唐诗其实容易背,难就难在怎么准确理解它的意思,怎么知道作者所用的典故词的出处,尤其是阅读杜甫的诗时,这一点更为重要。所以,在我看来,这一个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给我的最大收获正是这种注释方式所带给我的思考。

我们知道,任何一本书都不是尽善尽美,所以陈婉俊在补注的时候,自然也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一点小瑕疵,更能引发人的思考。最关键的是,这一本的编辑已基本消灭了这些瑕疵,由此,我倒是觉得感兴趣者,不如找到之前的版本,对照一下,其改动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改,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读书如果只是读,那也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最重要的是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共鸣与感念、思考。

唐诗几万首,其风格或者其内容自然不是三百首所能完全代表的,但是没有这三百首的精华,我们就无法由点到面,带着一种正确的阅读唐诗的态度,去欣赏、审读其他的唐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