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诉讼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诉讼中》经典读后感有感

《诉讼中》是一本由周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诉讼中》精选点评:

●一次客观的审判纪实

●很冷静

●冰冷客观的事件陈述

●正义的成本很高,诉讼再宏大再绵延,亦只能回顾过去。如何面对未来,向左向右还是向前,不是诉讼的任务,而是全体社会成员要解答的命题。

●“如果涉及真相和正义,时间和金钱都无关紧要。”然而,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金钱,这起案件真的找到真相和正义了么?还是要从德国现行政治制度和国情中寻根溯源。

●#2019•01# 作者除了忠实记录法庭内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还将法庭之外媒体、公众、律师、学者等群体对这起案件的论辩一一展现。截至目前,历时五年有余、耗费上千万欧元的“巨型诉讼”仍未结束,它对德国诉讼制度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掩卷深思,我们全民热议的案件热点是什么?是“卷宗丢失”,这简直可以用周董的歌词来表达当下的心情:败给你的黑色幽默……我想一定是我,听错弄错搞错”。还是摘抄一下文中的评论吧:它们(法庭)是正义的化身,是权利战胜权力的标志,是运转有序和能够为民众信赖的法治国的象征……法庭必须作成一个公正的判决。但是,何为公正?这意味着,刑罚必须在法律上恰当,必须能够抚平受害人的痛苦,而且判决及其理由必须使公众信服。唯其如此,法官才能治愈创伤,并重新赢得法治国已经失却的信赖

●能把错综复杂的诉讼过程既客观严谨又有条理的交代清楚,如我这种法盲也能看懂,并可一窥各方法庭外的真实生存状态,的确需要功力。除去写作之外,此案件的审理过程也如同一场文明大戏,让我们看到各角色是如何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完成各自的表演,并留下德国社会究竟该向左向右还是向前的思考的。挺赞同里面一句话,“谁欲以正义之名改变这一切,不必表现愤怒,而是应当展现专业知识,以及替代性方案。”

●诉讼案的结束,是人们对种族主义思考的开始

●專業訴訟的任務在於以中立態度釐清事實、「呈現案情本來面目」,而作為社會規範體系和國家意志的司法系統則承擔著更多責任:信服公眾、治愈創傷、建立平衡法治國與道德准繩的社會公正和信任體系,以及具有指導意義的價值體系。私以為懲戒作為形式大於其實際作用/國家或個體面對可能再現的歷史危機都不應再沉默,「社會需要儀式感以促成團結」,可依然要確保「權利戰勝權力」/ 這場五年期的漫長訴訟更重要的是媒體與公眾在民主氛圍下對「自由社會可以容忍什麼」的充分討論,和「如果涉及真相和正義,時間和金錢都無關緊要」的國家立場/程序正義的範本級案例!/幾位公共律師的專業精神太令人佩服了!/德境內外媒體的權利空間(從前期爭取參與權與庭審錄音錄像)與堅持不斷地報道關注所體現的邊界感和角色認知可以寫入教科書了/以後要再讀,令人感動

●本来以为是译作,没想到是作者自己写的,相当于深度报道,而且还很新,可以当新闻看了。缺点就是文笔感觉太翻译腔,可能因为作者长期留学德国

《诉讼中》读后感(一):诉讼中——“纳粹地下党”案始末

刚看了几页,不得不说产生了浓厚阅读下去的兴趣。-20181101 P104,这两天午休看这本小册子,本书根据2011年的经典案例,判决也是在2018年7月11日判决的,审判过程相对于国人而言是漫长的,但是可能更经得起历史检验。算是多方面介绍了该司法案例所发生的诸多事项,也通过这些窥视到德国司法系统人员法治思维的成熟程度,更关键的是看到双方精彩的逻辑论证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结果。-20181102 读完,映像深刻的有旁听因境外媒体席位缺少问题各方进行司法行为活动的过程,也有犯罪人员因过错之后对无法回归“市民生活”的懊悔,好奇德国文化中的“市民生活”是什么样的。更有德国国内关于如何评判哪些人员和行为的责任可归咎于政党。也有德国境内关于极端团体猎杀伊斯兰世界血统的种族问题的披露,更可结合这些年德国接纳上百万中东难民的大事件,默克尔也于近期在选举中失利等等。还有关于过往政治言论与近期立场的关联性的厘清,也可以对照近些年国内不少娱乐圈人士尤其是陈发儿四五年前学生时代的网络平台的政治言论导致今年被举报和被官方打压等等。都是值得思索的点。—20181102晚

《诉讼中》读后感(二):难得的是他们有这样的诉讼

德国“纳粹地下党案”译介。周翠老师将高度难读的德国法案例写得平易,从巨量资料中抽丝剥茧,文笔难得。

10起命案。5名职业法官组成合议庭,3名职业法官作为后备法官。3名检察官,包含600名证人的名单,未掌握任何直接证据。5名被告,聘请11名律师。96名受害人及家属,聘请62名律师。为本案斥资125万欧元,对设有250个席位的庭审房间进行专门改造、并配备同声传译设备。据称,慕尼黑州高级法院为每一个庭审期日至少花费15万欧元。

一个涉及政见、种族议题的案件,能在几年中在法律程序可控的范围内进行下去。被告体现出巨大的能量、权利,和她的义务辩护律师相互解聘多次不被批准。信任人(类似于线人)、情报机关制度被明确写入法典。几乎无上限的花费……太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情况,要很好的法治土壤才能做到。

甚至读完了,对其中政府成员销毁档案、官官相互的丑闻,法庭尽力局限案件审理范围,不深挖政治分歧、无视这些丑闻也有了理解。

这样不计成本的巨型诉讼为何存在,这样的“罪大恶极的人”为何同样受到保护?明明看到却无法触及的政治领域,是法律的失败吗?“这也是法治国的意涵”。合上薄薄的小册子,心中涌起的对这一群法律人、这一个法律系统、这一个公民社会的敬意。无论如何,做到了该做到的。

《诉讼中》读后感(三):浅感

一场巨型诉讼,德国战后最大的一场诉讼案。由于不了解德国法律,读起来有些困难,仅仅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浅层涵义,以后有机会了解德国法律后重新读应该会有新的感受。

目前的感受是,由于牵扯太多,检方只能仅仅针对三人团伙的犯罪事实进行判决,作者在书中写到宪法保护组织毁掉了很多相关文件,并且情况属实,但是检方视若无睹,不能保证这背后是否没有人操纵。

难民危机在德国已经愈演愈烈,貌似不同立场的民众之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作为最大的一件案子,宣判的结果必然不能让每一个民众信服,但是,这件案子确实疑点重重。

不算是虎头蛇尾吧,毕竟在我看来,这算得上是德国的时代问题了,单凭一件举世瞩目的案子也无法完全解决。理解被害人对德国官方的巨大希冀,但是牵扯太广,我认为检方已经尽力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了。

这件案子并不能单纯的判定为是纳粹地下党仇视德裔土耳其人,故而杀害。这是一个政治事件,凶犯家中不明来历的枪支就是其中的证据,单凭最后判罪的那几个人是做不到杀害这么多人的。后面必然有一个庞大组织的支撑,可是法庭却并没有揪出最大的凶手,恐怕这是民众无法信服的原因吧。

我相信,即使是发达国家,即使是相对来说自由民主的国家,也依旧在追寻平等公正的路上。这恐怕是条无止尽的道路,人们只能艰难行走。

柴颇最初的三名律师尽职尽责,是让我感到以外也感觉情理之中的。

敬佩作者,这样复杂的案件梳理肯定是耗费大量心血的,同时作者并没有过多展现自己的观点引导读者。全程客观、理智。只在最后一章的最后几句里站在案件之上,发出了几个问号。

刚开始读,对案情的严重性感到震惊,慢慢地,通过作者对诉讼始末的叙述,有了很多想法。种族歧视,官官相护,难民危机以及人们对判决结果的不满和背后牵扯的质疑,很多很多的问题作者都明明白白的表露出来。

有一种无力感和力量感交杂的情绪,无力感来自于人民只能相信国家,但很多疑点国家也选择了沉默。力量感来自于德国政府对这件巨大案件的严肃对待,耗时五年多,最终还是没有草草了解,也许这只是雪崩前的一声轻响也说不准。

《诉讼中》读后感(四):一些随想

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一读就立马睡着,这本书达到了这样的功效。究其原因是题材问题,也是我自身的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

但是看到后面反而让我有一种感动,不仅仅是作者在庞杂的报道、材料中总结提炼,让我这个门外汉一窥德国司法体系的一个角落,更是参与这个“巨型诉讼”里律师、检察官的每一位参与者对法律秩序的维护和遵守,以及对被告者权利的保护(虽然这个案件最后的判决没有达到期望的那样:揭开重重迷雾,还原一个真相)。结果正义是可以期待的,但有时却是不能强求的,但更为重要的是程序正义可以让人们接受一个也许看起来不太正义的结果,即使对于被害者们来说,这远远不够。

让我对这本“无聊”的书产生转变源于以下几个地方:

1.被告者由国家指定了义务辩护律师,他们不仅仅职业生涯受到影响,受到其他人的威胁和嘲弄,还遭受到同事的的仇视与憎恶,也因为国家的支付的义务辩护酬金迟迟不到账而陷入债务危机,在结束后被问到三人再选择一次是否会接受这份工作,两人回答是,一人笑笑不说话。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他们依然值得敬意。

2.关于NPD组织的取缔,让我惊讶的是右翼组织的取缔在德国竟然是那么的难,通过长达一百八十三页法院的判决书,最后还是驳回了取缔NPD组织的申请。违宪但不至于取缔,这样判决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无从得知,也许是限制公权对异己一味的自由裁量权,而通过一种狐狸式的圆滑来限制国家对“异己”的保护,取消补贴和税收优惠。

3.《时代周刊》中《为何针对柴颇的诉讼并不令人失望》和时代在线《刑事诉讼可以改变世界吗?》两篇评论文章让我看到这项巨型诉讼背后的意义,对法治的遵守和维护,折射出来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也让被害者有一个通道去诉说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即使大部分情况下杯水车薪)。

诉讼带来的极其有限,但是不要在历史中吸取不到一点教训,如何面对未来,如何改变才是最关键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