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经典读后感有感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经典读后感有感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是一本由(美)奇普·希思 / 丹·希思著作,中信出版的277图书,本书定价:68.0,页数:2018-08-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精选点评:

●工具书,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很浅

●简介即核心

●已听樊登读书

●看完这本书之后值得再把《思考,快与慢》重温一遍。

●这本书硬生生的被我看成了班主任管理班级手册,有些点对我很受启发

●目前和大佬的本质差距就在总结能力

●在回忆一段体验的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绝大多数事情,而只关注几个特殊的时刻。 在人生中的某些阶段,只有被现实“绊倒”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创造积极难忘体验的四种因素:欣喜、认知、荣耀、分享连接。 很多例子都很有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用,如在新同事入职第一天的体验升级…

●工作角度,产品和服务除功能性价值外,用户更关注情感体现和自我体现,长颈鹿案例对此需求描述贴切易懂,大部分产品更多在于bug修复,而缺乏主动对用户峰值体验的研究和投入。 生活角度,仪式感很有必要。

●很喜欢本书的行文结构,将“欣喜 认知 荣耀 连接”这四个打造峰值体验的关键点通过每一大章的总分总式地描述出来。通过一些现实的例子和巧妙的分析理解,让我们知道行为是可以被设计的。有点瑕疵的是书尾的几章最后有点偏离主题至鸡汤了,但是通读整书后,的确让我对行为设计心理学产生了新的认知。还有,翻译有点烂。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读后感(一):【每天一本书】20210419,D71,《行为设计学》,评分5

这一本关于用户运营的书籍,在重要时刻加入以下4个因素,便能打造让用户难忘的峰值瞬间。

01 第一个因素是欣喜,即制造惊喜,给对方超乎寻常的感受。制造欣喜有三个方法:提升感官享受、增加刺激性、打破脚本。

02 第二个因素是认知,即让人获得一个洞见,意识到自己的潜能或者不能。

03 第三个因素是荣耀,来自认可,来自里程碑的设立,来自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勇气。

04 第四个因素是连接,即和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共享美好或痛苦时刻。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两点启发启发就是,①他说明白了为什么仪式感很重要。仪式感一般都会发生在特定时刻, 而特定时刻容易让人产生记忆凹陷,是产生美好回忆的关键时间点。②极致体验也是可以通过原理自由设计出来的,他并不是完全客观的,通过主观的努力我们可以去创造。 这本书理论基础是《思考快与慢》中提到过的峰终定律,比如迪士尼游玩,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当你一天行程结束后,会感到很美好,那些不愉快的统统全部忘记了,为什么?因为最好的时刻(峰值体验)以及结束(记得迪士尼结束的烟花吗?)已经抹平了你所有不愉快的体验。

打造最佳体验有几个绝佳的事件:转变事件,里程碑事件,低谷事件。遇到这些事件的时候,请尝试着进行仪式感设计吧。

有几个技巧,作者是按照时刻(欢喜,荣耀,链接,认知)进行划分的,不同时刻用不同方法。我不这么认为。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读后感(三):《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教你打造让人记忆深刻的体验

我们一起来想想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入职新公司,结果等待半小时还无人接应,好不容易办好入职手续,就没人理睬你,你什么感觉?

再想想第二个场景:当你入职第一天,你刚到公司门口,就有以为打扮非常正式的女士来迎接你,她领着你在公司走了一圈,并向你介绍了各部门的情况,然后把你送到办公室前。办公桌旁边挂着横幅“新人在这儿”,全公司都能看见,桌上还有一份礼物,是一个不锈钢的公司产品模型,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一副代表公司理念的美丽图片,打开邮箱,可能到首席执行官的邮件,对你加以鼓励,希望你在入职的第一天有好心情,希望你在公司享受一段愉快的工作体验,整个一上午,不断有人跟你打招呼,做自我介绍,嘘寒问暖,你觉得这个入职体验怎么样?

不难看出,情景二让我们觉得公司更加重视我,心理学上把这种体验叫做“峰终体验”:一段经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为我们带来的峰值体验(最好或最坏的体验)和结束的瞬间。至于总时长,及中间的部分体验,对我们来说,记忆并不深刻。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本书《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就将详细地剖析了如何打造峰值体验。本书的作者,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希思兄弟认为,那些让人愉快的峰值时刻大致包含4个因素:

1. 欣喜

峰值时刻应高于日常生活,因为它不仅能带来稍纵即逝的快乐,也能带来记忆深刻的喜悦。想要打造欣喜时刻,我们必须提升感官上的享受。

2. 认知

峰值时刻能够重新改写我们对于自己或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影响,有可能影响我们生活中的很长时间。

3. 荣耀

峰值时刻能够记录下我们最辉煌的状态,比如,获得成就的时刻等。想要打造出这样的时刻,我们就需要对荣耀感的原理加以理解,即如何策划出一系列的里程碑的时刻,积累、构建成通往更宏伟目标的道路。

4. 连接

峰值时刻具有社会性,比如婚礼、毕业典礼等,这些时刻因我们与他人的分享更加有意义。

这里要说得是,“积极的决定性时刻”和”峰值时刻“两个字可以换用,但是消极的决定性时刻也是客观存在的。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读后感(四):翻译岂止是烂,是误导人啊!!

实在不能忍。再创作也应该有个限度吧??翻译最起码应该尊重原文吧?译者可以自己瞎编的么?

第19页

原文:“This is what we mean by “thinking in moments”: to recognize where the prose of life needs punctuation.”

本书的翻译: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瞬间思维”:在单调的生命中,寻找应该凸显的节点。

--------(???原文哪里说”单调“?哪有什么“应该凸显的"???)

按文字翻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thinking in moments“:识别出 ”生命的诗歌“ 所需要的标点。

------------------------------

同19 页

原文:“But notice that every last one of them was invented, dreamed up by anonymous authors who wanted to give shape to time. ”

本书的翻译:但是不要忘了,这每一个时刻都是人类发明的产物,都是想要给时间安插一定形态的无名作者们脑中的构想。

无语了,give shape to time,就是“把时光雕塑出形态”的意思,字对字,就是”让时光有一个形状“;文艺一点就是”雕塑时光“。----”给时间安插一定的形态“ 是什么鬼??!!

-------------------------------

同19页

无主语句子:“不应该在入职第一天围绕任务清单上的一对官僚习气浓重的事项展开体验。“

-------------------------------

比比皆是、触目惊心。这翻译的人,英语考试及格了吗?都不说你中文及格了没有了。根本连原文都没理解对。

这就是妥妥的瞎翻译啊!!!哪怕翻的不那么美呢,不能乱写啊!!读这本书的中文版的人,不是全被误导了吗??

出版方也太不负责任了!

《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精)》读后感(五):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

希思兄弟是我最喜欢的学者之一,研究视角独特、观点犀利!体验经济时代,除了产品和服务,人们更关注情感体验和自我实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研究提出“峰终定律(Peak-end rule),即人们对一段经历的感受取决于两个时刻:“峰值”(最好或最坏的时刻)和“结尾”,至于总时间长度,以及其中不好不坏的体验,我们则常常忘记。“多数可遗忘,偶尔特漂亮(Mostly forgettable and Occasionally remarkable)”。希思兄弟认为这还不够全面,他们说:体验是可以被设计的!找准并精心设计这些节点(moment)和瞬间,赋予其更多的意义和力量,就能轻松掌控情感乃至行为。怎么设计,才能让别人听你的,去做一件事?第一,这个人必须有想做这件事的意愿;第二,这个人必须拥有做这件事的能力;第三,你要提醒他做这件事!而且只有满足了前两点,你的提醒才有意义!如果一个用户的意愿很强,又具备完成这件事的能力,你的提醒又恰到好处,他就会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行为设计学权威斯坦福大学B.J.福格教授给出了两条经验:一是让用户形成好的初始印象,二是让用户获得成就感。纵观零售、医疗、航空、酒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希思兄弟认为那些令人愉快的时刻多由以下4种因素构成:1⃣️欣喜,即制造惊喜、建立仪式感、给对方超乎寻常的感受。制造欣喜有三个方法:提升感官享受(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五感刺激)、增加刺激性、打破定势(超出预期,不按套路出牌;可以增加一些不确定性因素)2⃣️认知。当人们恍然意识到自己的能或不能时,那种醒悟、厌恶、心碎、狂喜的情绪,会铭记终生。自我认知的深化=(高标准+肯定)+(指引方向+支持)3⃣️荣耀。在展现勇气、获得认可、战胜挑战的一刹那,人们内心会自发产生一种骄傲和自豪感。多赞美、合理利用心理契约的七个要素、多回顾光辉岁月找寻存在感、成就感;4⃣️连接。和他人一起经历痛苦、实现目标时,人们会感觉彼此关系更进一步。如:建立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开放(互相不设防)+响应(第一层:理解。即你了解我,知道我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什么对我最重要;第二层:接受。即我想要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得对比表示尊重;第三层:关心。即在各种场合下,一旦我需要帮助,你得帮助我),还不如建立团队凝聚力=目标感+一起奋斗的经历+协调同步;换言之:全员参与、塑造共同使命感、共同经历磨难、要有共情力、同理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