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100字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100字

《七堂思维成长课》是一本由[英]卡罗琳·韦布(Caroline Webb)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40元,页数:20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七堂思维成长课》精选点评:

●这大概是唯一一本内容我大概都知道,但仍读得津津有味,且不觉得老调重弹的书。原因在于作者用他对行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认知,为那些通常以心理鸡汤形式出现的方法和道理,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简单朴素的原理贯穿7大主题,只要认真阅读就能有很好的理解。理解原理有什么用?效果就是使用起方法技巧更加有信心。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也使得你可以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方法。没有根基的道理和方法,我们其实很难记得住,更难用得好。

●很多方法是知道的,但是能用成熟的语言表达出来又是另外一码事儿,不能否认作者精心的总结和表达。可惜明知道是好的,但是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码事儿了,行为习惯不需要统一才能创造不同。

●还ok

●很符合我现在的一些认知,积极心理,运动等等

●2019,122。

●19年阅读的第一本书,从原有单纯的输入式阅读渐进到输出式阅读后,阅读过程虽然有些吃力,但却深入了很多。在开年读到这样一本集个人管理、职场沟通、自我激励及调节与一体的书收获了不少干货。“如果-那么”、“人性本善,环境使然”“3A”目标设定等等方法不少触动,很推荐职场人士一读

●科学理论讲成功学。

●用起来之后,就不需要再读其他同类型的书了。

●每节课都很精彩,关键是科学基础非常扎实。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一):谈判技巧

读到一课的内容是关于谈判技巧。当别人和你意见不合时,怎么解决问题?第一,察觉对方的表情,发现问题。倾听和复述对方的话,寻找共同点。第二,表示理解。第三,就有争议的地方深入讨论和提问,一起寻求互惠的方案。注意谈话的气氛和控制情绪。避免紧张的气氛和焦虑的情绪感染。把谈话引导到积极正面的方向。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二):【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框架拆分成不同的时间节点 所需的知识类型 再分出技能和态度 自己的感受 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 灵感将目录充盈 刘润所写的文章 基本按此套路 80%的解决方案早就存在于书里 思考力无法取代学习力 而体系化的搜索力是学习力的核心

思考独立

批判性思维

和关联知识图谱相结合

重构,加工,自成一派

如恒河水的包容性和混杂

各花入各眼

多种发散性思维

结构耦合,嵌套

意象的大爆炸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三):工作关键是高效

2019.07.20 从目前看进步很多了,关于发现-防守轴,我已经可以比较轻松习惯去寻找奖励体验。精神-身体环路也在注意。所以整体上说,目标课已经修完。目前的重点是效率课,1.一心专用,不分心;2.给任务分批,给时间分区;3.可以停工,时刻复盘。

入职应用后对自己的提醒

1.面对工作的畏难:这是危险还是奖励?“发现模式”描述我们感到世界和我们并肩前行时的状态。设法减少处于防守模式的时间。不是“你在威胁我吗?”而是那些“我想要”和“我喜欢”的冲动,激发我们去追求所有可能带来奖励的东西,让我们处于一种期待、探索的精神状态,即发现模式。在工作场合感觉奖励而不是受到威胁时,我们会表现得更好。如何远离防守端呢?答案是在你面临的情境里寻找潜在的奖励。如果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吸引你的大脑奖励系统,你就更有可能利用“发现模式”中的理智优势。

2.繁忙工作中的个人状态:首要保证睡眠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四):关于思维模式你应该知道的

这本书是知识星球上有人推荐的,最近一直对人的思维模式比较感兴趣,所以就找来阅读了一下。

这本书的内容其实一点都不生涉,非常简明易懂。作者一开始就强调构成此本书主干的三大学科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神经科学,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很多概念,定义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作者具体阐述某个方法的时候,也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体会如何去实践和应用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案例也确实让整本书显得更有可信度了,而且让我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

对我感触比较深的是本身三大主题中的其中两个:一是双系统大脑,头一次了解到我们的大脑活动原来是有两套系统的,一套有意识且受控制,另一套无意识且凭本能。这两套系统有不同的优劣势,所以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来调整工作方式,以便我们的认知资源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是作者重点探讨的话题。我也是读到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以前那些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根本就是不过大脑,仅凭直觉就轻易做出的。当然这些不费力的直觉做出的决定,运气好也有蒙对的时候,而大部分的决定现在回想起来都太过轻率和随意。我们的有意识系统冷静,理智,聪明,但因为容量小且运行缓慢,所以无意识系统会迅速筛选信息和想法为我们节省精力。但是无意识系统的过滤是无意识地,所以我们体验到的世界并不是他原来的样子,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经过修改的简化版本。所以设定每天的行为意图就变的十分重要,这决定了你会把一天的重点放在什么事情上。

第二个主题是发现 - 防守之轴:在潜意识中,我们一直在寻找需要抵御的威胁和需要发现的奖励。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让大脑处于防守模式,而在此状态下我们就容易犯糊涂。但是只要加入一点自我意识和对某种奖励的追求,就能让我们调整回思路更清晰的发现模式。我的理解是防守模式是封闭的,较关注自我本身的。就像你时刻抵御着可能有的威胁,你的大脑此时是高度紧张的,无法完全放松下来,自然也就无法深思熟虑做理性的思考。而发现模式是更开放,关注周围的一切,这会让你思维更开阔,想法更有创意。联想到我自己,每当我焦虑,紧张,恐惧的时候,我总是会联想一些负面的结果,这些联想又把我带入到更焦虑不安的状态,更别提什么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了。那个时候大脑根本是混沌游离的状态。如果我们早就知道我们很多失调的行为来自大脑的保护本能,生活或许会简单很多。察觉到我们的大脑何时处于防守模式,留意其发生时的迹象,试着确定我们反应的对象是什么。这种自我察觉是我们调动深思熟虑系统的第一步。

《七堂思维成长课》读后感(五):喜欢自己,你需要看这本《七堂思维成长课》

对樊登读书会的铁杆粉丝来说,阅读《七堂思维成长课》,不是件难活儿。

奠定全书的三大科学理论基础,“双系统大脑”来自《思考,快与慢》,“发现-防守之轴”出于《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以及“精神-身体环路”对应《正念的奇迹》、《运动改造大脑》。

此书还有一个副标题:《精英群体的行为习惯》。

大概包含了以下三层意思。

一是作者在麦肯锡工作过,隶属于大众眼中的精英群体。

二是如果你不是精英群体,看了这本书,有可能成为精英群体。

三是倘若你是精英群体,但工作负重累累,不算真正精英群体。

因此,或许可以这样下定义:这是一本精英工作行为指南书,可以习得精英行为习惯,获得良好高效工作体验。

樊登讲书的时候曾经说过,西方人的书特别具有可操性,既有理论基础,也有方法指导。

这本书也不例外。

作者把职场人士工作中可能应对的诸多麻烦,化简成七堂课,换言之,从七个方面,对精英工作行为条分缕析。

这七堂课,包括

1、如何设定一天的工作目标

2、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3、如何建立人脉关系

4、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5、如何说话别人会听

6、如何面对挫折与烦恼

7、如何始终保持精力充沛

每堂课,每个章节结尾,作者贴心地作了小结,以至读者无需过分关注书中大量论据和理论,直接跳到小结,便可大概知晓作者的忠告。

举效率课为例。

在列举了大量事实与理论之后,作者总结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是:

1、给任务分批

2、给每天的日程分区

3、移除分心的事物

4、为良好的表现准备小奖励

5、分享你的智慧。

如果看过相关提高人生效率的书,比如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这些方法着实称不上创意。

但也确实应该有效。

从另个角度来说,若有个读者看过一百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书,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不去执行,也不过是浪费时间。

所以,阅读此书,我以为无须怀疑方法的正确性,要做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以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大脑容量有限,一次性消化七堂课,七堂课里还有诸多方法,如果不讲究策略,这本书早晚会束之高阁。

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把这七堂课化整为零, 细分至一次实践一个小目标。

比如这个星期重点提高如何设定目标,下个星期重点改善沟通方式。

在践行目标课时,写一张行动卡如下:

如此实施,书中所列举的方法,才会内化成自己的方法。

不是看了此书,就可以成为精英。

认真实践此书,你有可能成为精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