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100字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100字

《盖娅的惩罚》是一本由[美]南希·克雷斯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盖娅的惩罚》精选点评:

●“告诉我,你生活的地方有植物吗?” “现在有了。有青草、灌木和鲜花。”

●《盖娅的惩罚》可以一读,叙事流畅,但也没有精彩到放不下。结局是作者刻意为之,但确实是感觉前面白白铺垫那么多,满足不了读者的心理预期啊!《大幕初启》读不下去了。

●结构精妙,末日寓言哲学。

●披着科幻皮的诺亚方舟,故事其实就是个简单的末世故事,什么人类破坏大自然遭到大自然报复这一类白左们最喜欢的主题,但用了一个双线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有了一定的悬疑感,但坦白说,未来的那条线写得挺水的。

●盖娅的惩罚算是科幻版的诺亚方舟吧,主要讲的是环保的问题,最后大家怎么再让人类繁荣是个问题。 大幕初启的紧张氛围营造很不错,结局有一种以后会不会出问题的感觉,还是很抓人的。

●现世思考,切入点不新。

●如果不是第二篇大幕初启,我可能只会打三星,主体部分的故事是老生常谈的末日题材环保主题,过去未来双线叙事,前期故事线写得着实一般尤其是未来部分,后期故事线开始重合才开始吸引人读下去。总体是刚峰回路转又戛然而止的感觉。

●2

●结尾很平淡 另一篇人物有点多很乱

●第二章大幕初启读不下去了 和第一章没有一点连贯性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一):没有宏大场面,却有细致描写

《盖娅的惩罚》是由著名科幻作家南希·克雷斯著的科幻小说。拿到小说后一天读完。小说由两个故事组成,分别是盖娅的惩罚:前尘、毁灭、新生和大幕初启,各占篇幅的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个故事没有联系。

这本小说不是星辰大海似得科幻小说,而是一本,细致的描写未来个人生活的小说。在第一个故事里,2035年人类遭到毁灭,几名幸存者住在“贝堡”里求生,他们通过可以回到过去的穿梭机与2014年的人类发生联系。三条故事线贯穿小说,让人能够细致的体会幸存人类的无助与探索,以及当代人类的反思。小说里不存在人类用着飞机大炮英勇反抗外星人的画面,只有无助的人类,面对科技碾压但又不伤害人类的外星人。但是最后,“外星人”似乎又是地球自己。给人无穷的想象。

第二个故事,大幕初启里,没有人类整体的毁灭,但却是几名侏儒的末日:在未来,基因技术高度发达,于是有人为了个人喜好,将自身以及自己的后代改造为侏儒。这似乎是一个新颖的题材,其他科幻小说中都没有提及,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将成为科幻小说永远的话题。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二):读后小感

前段时间科幻大片《星际穿越》终于在网络上线了,犹记得当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回来心里的激动之情,可以说对里面的各种细节和设定反复咀嚼了好几天。怀着再次被震撼的期待之心再看了一遍,却发现感觉竟和上次完全不同了。第一次看时,我是一个科幻迷,我看到的是宇宙,是冒险,是人类绝处逢生。而这次看时,我是一个母亲,我看到的是爱,是为爱追寻。 而今,读完这本《盖娅的惩罚》,让我最为触动的,竟然也不是人类的毁灭,也不是幸存者的苦苦挣扎,也不是对盖亚如何看待人类的思考,而竟然是……单亲妈妈朱莉意外怀孕到亲手把宝宝交给他人时的心情变化。 一个功成名就的数学天才,在一次合作中和风度翩翩的探长相恋了,男方已有家庭,她也本以为只是人生中一次短暂的愉悦经历,没想到却意外怀孕。她想要一个孩子,却不想和探长再有更多的交集,于是她果断得回绝了探长的一切关于私事的过问,一个人待产,置办婴儿用品,学习产育知识。坚强,果断,疲惫并享受着小宝宝带来的新生活,无怨无悔,满心柔情。 这才是一个母亲该有的样子啊。 她把婴儿篮交给皮特时,该是怎样的心情呢。不过无论是怎样的心情,都不会延续太久了。海啸席卷而来,城市,人类,一切,整个世界重新洗牌,只留下数名老人和孩子,孤单而顽强地延续着人类的火种。 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曾在聊天中说:“我要是幸存者啊,才不管什么人类文明,早都从丧葬洞钻出去了。”可转念一想,如果幸存者里还有我的孩子呢?那真是绝无的可能了。我很自私,只在乎我的小孩,而我们的科幻作家,却是心怀着对整个人类的悲悯啊……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三):一场精巧的“电影”

这本书中包含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关于人类破坏环境以后遭到惩罚,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基因编辑。其实这两个题材都不算新鲜了,但是作者通过写作技巧和别出心裁的细节设定,让这两个点子翻出了新意。就点子而言,我更喜欢第二个故事,就讲故事的方式而言,我更喜欢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开头就是对“跃迁”并搜索物资和女孩的过程的描写,这一部分的描写让这个故事看起来神秘而刺激,我认为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头,让人非常有读下去的欲望。从整体来看,这个故事采用双线叙事,营造出一种时空的两端慢慢靠近,就像是一条纸带被做成莫比乌斯环的过程一样。另外,有一个要素非常有魅力,那就是无论是皮特的世界还是朱莉的世界,都有一些琐碎的烦恼,比如皮特喜欢的女孩更喜欢别人,比如朱莉那个意外的孩子。作者向我们表现出,在整个世界的大变动中,有一些东西是恒久不变的,琐碎却具有生活气息,没有意义,但必然存在。至于主题,自然是人类破坏环境而招致地球的“报复”,不必再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没有连篇累牍地赘述,而是点到即止,通过细节的描写来侧面体现。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描写植物根部细菌繁衍的部分,它使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天气晴朗,惠风和畅之时,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有什么东西在暗暗滋生。

第二个故事在我看来以创意见长,但是在描写的时候常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作者的意图。首先,跟基因被编辑过的孩子一起拍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定,它让这两种人可以擦出许多火花。其次,整个小说很像是一部美国大片,虽然紧凑紧张,画面制作精良,但是不够清晰,单拎出某个部分,并不能让人看明白。

作者似乎很擅长在写作的同时构想画面,并将这样的画面传输到读者的头脑当中,就像在放映一部构思精巧的电影。当我闭上眼睛,我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第一个故事中的贝堡,那消毒液瀑布、那一堆桶……这是一种很难得的能力,但同时也应该避免过于注重画面的美感,而造成不能很好地服务主题。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四):封面实拍图,可爱的书影,细节清晰

封面插画来自纽约知名插画师/独立动画导演岑骏(cenjun.com),打造更美的科幻图书。

32开小开本,轻巧易持握,通勤随手拿。

296 页,17mm 的书脊。开本虽小但内容扎实、有厚度。包含星云奖“最佳长中篇”《盖娅的惩罚》,以及颇具南希风格的一部雨果奖提名作品《大幕初启》。

内文纸选用 70g 芬兰进口轻型纸。相比国产轻型纸,这款纸纹理清晰,顺纹能保证书籍手感柔软、容易摊开;相比瑞典轻型纸,芬兰纸比较耐放,不容易快速变黄,可以在较长时间里维持适宜阅读的轻微米黄色。

内外双封面,保护书本。内封是一款草绿色的纸。

《盖娅的惩罚》读后感(五):还不错的新瓶装旧酒,以及一些思考

首先说个小事:第十三页的最后一行我一开始没看懂“别想歪了什么”,再回顾一次上一句后无奈地笑了:这个作者有点皮啊。结果后来还是翻车了——果然是我想的那样。后面的内容里偶尔也有一些小玩笑,其实看起来并不枯燥。 看到三十来页,这个故事的起因好像就基本揭露了。相比传统的末日环境极少数人类求生存求延续的老套故事,作者加入了跃迁机的设定,这让发生在未来末日的故事与这个时代(21世纪初)有了联系,从而丰富了情节,也建立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冲突之一:21世纪各种婴孩失踪,以及个别物品失窃案是未来的人刻意为之。 另一个冲突来自于主人公皮特。从皮特的视角里看,这个(留给他们的)贝堡世界有一种消极的气氛,皮特无时无刻不怀着负面情绪,源自于他对(大概可以算女主角的)麦卡利斯特的爱慕以及性想法,因为他空有性能力而没有生育能力,但是另一个男人却有,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霸占这个漂亮的女人。——小说情节需要冲突,这个冲突以及它的衍生让我感觉很自洽。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20岁雄性单身狗来说,皮特让我很有代入感……不是说我在暗恋着谁然后怎么样,只是这个设定能唤醒男性的本能,感觉会让所有男性都有代入感hhhh,占有欲是天生的,这都是题外话。

剧情交错和语言风格让我总有一种看恐怖小说的紧张感,担心什么时候传说中毁灭了人类,穷凶极恶的特里斯人就露面,担心朱莉诊视的即将出生的孩子会被未来人抢走,或者她被面前的皮特出于各种奇奇怪怪的动机捅上一刀,等等。 看到一半突然反转,其实是另一个我们也熟悉的主题:地球报复,然后未来人恍然大悟,特里斯人也出现——啊,原来其实是帮手,然后走向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其中达莲这个角色应该是用来渲染气氛的……但是有一说一,真的好讨厌啊。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基因改造的故事,故事本身没有让我有多大感触,看得有点无聊,甚至看到一半开始期待出现乱伦情节——不然真不知道故事和冲突怎么发展下去。最后总算看完了,其实还是挺合理的。不过我虽然对这个故事本身没啥想法,却想到了年初那个震惊科学界的事件:敲除艾滋病基因,后代得以完全免疫艾滋病的实验,实验本身是成功的(至少据实验者说是的),但是就此引发的讨论,可比这部小说好看的多了。小说里并没有提到伦理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世界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是形成了什么规范,但是我想不出,在现有的社会和规范里,做出怎样的改动可以让类似的实验和研究能够让人们普遍接受,至少让科学界接受。

大众往往愚昧而不自知,现在的网民甚至普遍没有求证心理,说话逻辑都不严谨,因而很容易被各路权威引导,因而作为了解比较深的科学界,应该对这些东西做出解释。不应该是“令人满意的”和“随着时间被人淡忘的”解释,而是“符合事实的”和“言之有理,并且让人充满信心的”解释,不过目前来看,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相关的信息了,这让我觉得,科学和伦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的方面也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