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盐战》读后感精选

《盐战》读后感精选

《盐战》是一本由李浩白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元,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盐战》精选点评:

●喜欢这本书想看就看一看,值得一读的作品

●国内政局动荡,民不聊生,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故事。

●看很多遍依旧觉得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吖,推荐给大家

●民国时期的小说,我觉得世间跨得有点远。但是内容我还是我很喜欢的

●对抗战时期的历史一直很感兴趣这类小说我也很喜欢看,盐战写的很好,喜欢。

●这是写机关内刊的文笔

●因隐秘而“无名”,又因“无名”而伟大。这或许正是“隐秘而伟大”的真正内涵吧。

●取材真实历史事件,再现民国抗战密档,很值得一读

●小说结构严密,描绘出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全貌,值得一读

●对国民党内部的党政之争,借黎天成之口说的很清楚,每个人物都很有特色,完全可以拍成电视剧。#20190821

《盐战》读后感(一):盐战李浩白的

刚刚读过,真不错,好看的书现在不多了,能让人读了又想读的书,真的非常难得,翻开它第1页就把我吸引住了,情节设计的相当到位,西汉时期,东台先民生产盐,开始撰写盐文化的灿烂历史,这是一部关于盐的故事,是一部不仅是讲述盐的文化,也是中国的文化,当年东台由一个普通小镇升格为一县治所,天下财富之巨,首推两淮,两淮之富,又属扬州,扬州之根又在东台,足见盐文化孕育下的东台,曾经在历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一页!

《盐战》读后感(二):盐战

《盐战》时间线为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后几个月,作者以国共两党的大事件为核心,反观国内政局。故事真实感极强。

李浩白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展开了自己对民国时期政府“盐业战略”明暗两线的描写。情节缜密,人物鲜活,引人入胜。风起于1938年的故事,通过《盐战》中的各方角力,留下了灿烂的红色回忆。

全书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有一些语句印象深刻。“碧松风”茶馆的“丙”字号雅间里,一位青衣白衫、丰神俊雅的中年文士正拿着一柄不大不小的绸面折扇,轻轻地拂弄着杯中清茶上面袅袅升起的水汽。

黎天成矫健的身影似灵猿般飞跃而入,一瞬间已坐到了中年文士的对面,嘻嘻笑道: “好些天没见猎风老师了。”

陈永锐关切地问道,“一路上可还安全?”

“没发现什么异常。”黎天成十分自信地回答道。

“你记住,你的代号永远是‘雪狼’,我的代号永远是‘猎风’。你和我单线联系,我和周副主席单线联系。其余的组织和同志,未经我的许可或授权,不得擅自前去联络和接触。当然,你永远不会孤军作战。即使你远隔千山万水,我和代表我的人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联系到你。”

李浩白著的《盐战》讲述的是:1938年,国内政局暗潮涌动,民不聊生。日本更对华实施“盐封锁”政策,妄图从物资上击溃中国。

川东供盐中心——重庆忠县,被本土军阀“武德励进会”掌控。国民党特派员黎天成被“空降下派”到忠县,接管盐产业。与此同时,黎天成作为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人,暗中协助共产党。

在一次大规模运盐任务中,国民党的运盐队伍遭人抢劫。国共双方针对此次事件,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过程中,国民党借机剔除“武德励进会”在忠县的势力,却没料到,日本特务在盐业盛典上的秘密行动计划,已在悄然进行……

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读一读,感受震撼的历史史诗!

《盐战》读后感(三):没有硝烟的战场

之所以买了这本书是因为自己对于抗战时的小说十分喜欢,《红色》《战长沙》都是我很喜欢的作品,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喜欢看抗战的小说或是电视剧,这确实与一下文学和影视作品瞎编、乱搞有关,什么手撕鬼子,飞天入地的神功,这些确实是把人雷的外焦里嫩,但也不排除确实有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读,初读《盐战》时,没觉得这本书写的怎么好,可是五页书看过去就打翻了我先前的想法,作者的文笔老道,笔力控制的也很好,人物塑造的也是恰到好处。

男女主都不是什么傻白甜,男主是一个博学、老练,却心系万民的青年,他既是富商的侄子,又是国民党的青年优秀干部,更是一名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特殊共产党员。女主也不是什么娇滴滴的妹子,而是一位武功高超有着侠义心肠的救国女青年。而且最重要的是书中的逻辑经得起推敲,不是什么无脑傻白甜抗日书,文中的事件、人物环环相扣,让读者也跟着主角一起思索着下一步该怎么办,很好的带动了读者的情绪。

书中明面上没有任何战争场面的描写,却时时都在写人心理上的战争,打仗容易,但是攻心最难,男主一方面要保障自己共产党的身份不被人发现,一方面还要完成党组织交代的人物,还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民党内部的黑暗腐蚀下还要保持一颗为国为民的赤胆之心。小说中对于感情的描写也让人很舒服,作者描写的不是小的儿女情长,而是家国天下荡气回肠的儿女情,“日寇不除,何以家为。”这是我最喜欢本书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应该出自西汉大将军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在说说书的封面和纸张,整个封面以暗红色为主背景显得十分大气,书的纸张质量也非常不错,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

唯一我不能理解的是书的最后,我感觉还有好多的故事才刚刚展开结果,结果就没了?我有点儿没看懂这波操作是什么意思,是之后的故事留给读者自己去幻想呢?还是作者没写完,还要写第二部?我个人是觉得作者还没有写完的,整本书到了高潮的部分戛然而止,这让人感到很不舒服,留白也没见过这么留的呀,我希望作者以后出书还是都写完了再出吧,免得让人读完之后意犹未尽。

《盐战》读后感(四):峥嵘岁月

手中正在阅读的书是李浩白写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盐战》。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作者李浩白的作品,通过《盐战》这本书作者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围绕食盐发生的涉及日本间谍活动、国民党内部倾轧、国民党和川派割据势力斗争以及国民党和共产党斗智斗勇的事件。作者选取食盐这一物品,富有地区和时代特色,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作者在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黎天成,朱万玄,钟清菀,任东燕,赵信全,欧野禾,马望龙……有男有女,有忠有奸,或明或暗,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时光任苒,八十年匆匆已逝,不变的是我们对于祖国的爱和满腔热血。 黎天成的身上有诸多光环、多重身份,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圆滑和沉稳。带着任务来到忠县,他的故乡,亦是龙潭虎穴;即使生命受到威胁也毫不退缩,和县政府斗争,将盐井置于自己的看护之中,挫败川兵的骚乱。动荡的时局,黑暗的官场,黎天成似一阵微风给忠县这一方水土带来了新的气象,他是让我钦佩的,更是让我揪心的,那方天下黎天成会遇到多少艰险,又可以走多远呢? 钟清莞是书中我很敬佩的一位女性人物,她出身忠县四大家族之一的钟家,同时也是一位关心国计民生的麻辣记者。我喜欢她提问时候的直来直去,这让身为女性的她置身男性主导的官场也毫不逊色;我喜欢她对于感情的真诚和坦诚,为了追求爱情选择留下来,即使被拒绝也保持自己的骄傲,和她相比书中的其他女性角色逊色了一些,任冬燕身上有侠女风范但缺少了书卷气,欧野禾更加圆滑但内心太过阴暗。喜欢钟清莞,但又有些担心她,希望作者大大保护好她。 赵信全是书中我很讨厌的一个男性人物,他出身忠县四大家族之一的赵家,在国外留学期间投靠了日本,回国之后打着完成父亲遗愿的旗号行卖国之实。庆幸的是,他的算盘落空了,但他是不会就此放弃,束手就擒的,时局之后又会如何变化呢,赵信全会不会小人得志,515计划失败后他会不会成为日本方面的弃子呢,对于他无论结局如何我只想说咎由自取。 《盐战》这本书中,赵信全有几句用来形容黎天成的话――他清廉得像新生婴儿,他圆滑得像老鬼,他深沉得像高僧……在这样的人手下,妖魔鬼怪怎么可能讨到便宜呢?期待《盐战》第二部,阅读,感受。

《盐战》读后感(五):不战而屈人之兵

《盐战》的背景是隐秘战线的谍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故事对于政治的是非有着不同凡响的思考。刚刚看了几页,就发现有段话很是吸引眼球,摘录如下:中央宣传部邀请你明天下午出席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军队的四个一理论研讨会。呵,李浩白同志不动声色地强调了政治对于军事领导工作的重要性。紧接着,叙述才从有形的敌后战争转向了无的特供盐,而且是作为一种福利提供给处里的同志。呵,又是妙笔涉趣,原来当官的好处就是为自己及其身边的人谋取好处,不是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吗? 抗战的主动权其实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与其自缚手脚、自削羽翼,不如当面锣对面鼓,来个你方登 台我唱戏,总有一天是水落石出的。陈永锐作为故事的正面人物,是对党有着高度的信仰与忠诚的,因此不会被那些风吹草动所慌乱了心智,相对而言故事的对手戏扮演者冯承泰正是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可以不休不止地打着。 冯承泰在党员训练处处长这个职位上干了不少年头,想挪一挪位置,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官之常理,不过现实总是很骨感,不可能严格地按照干部管理规定,定期地轮岗轮职,恰恰是你干得好,就让你一直干下去,哪怕这个职位并不显贵,提倡的是“革命”的螺丝钉。可是当官如果没有出路的话,那就得跑官要官买官,至少让上司知道你有这种小心思,不然还以为你已经自我封闭、自我陶醉了!另有任用,是官场的常见语,其实时间久了,人心就凉了,这其实无关政治,更多的是直指人性的弱点;同时站队认门子,对于官场人士而言,从来都是一门必修课。读者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话里话外觉察出其“险恶”用心。 盐,作为生活资料,更是战略物资,从古至今执行的都是国家专卖制度,不过我们却对其没有太多的兴趣,那是因为其价格低廉,而不像黄金象牙声动全城,响誉全球。在战争年代,我们防范的不是正面的敌人,更多的是狭路相逢的第三者,正如那段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伟大的党正是以雷霆之势去打击有生力量,换取和平与安定,而作为故事的主角,恰恰是站位偏离了人民,所以其任何挣扎对于旁观者而言都是滑稽可笑的!于是,故事就锁定了具体的时间与地点,在盐的生产与运输中三方进行了殊死的博弈,当然结局自然可以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来概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