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100字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100字

《无名的道路》是一本由[日]赤木明登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017-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一):无用的手指

这是目前我所拥有的赤木明登所著的最后一本书。

我从前面几本书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手作”、“手造”、“手艺”,对像我这样的使用者所产生的意义和影响——经过人的手工留下的作品,会留下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痕迹,会有自然而然的美感和独特感,会有温度感,是有生命的。不像是大规模工业制品产生的:一模一样的、冷冰冰的无生命感。

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的是,“手作”、“手造”、“手艺”对“手艺人”“匠人”和“艺术家”这样的制作方,本身所产的意义和影响,就像是赤木明登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关于“道”的意义。

回看自己的生活(可能也是大多数的生活),我的手指,每天只需要轻松的点触各种按钮,指指点点就能完成很多事情。如果坐车和驾车的话,可能双脚也只需轻微的点点停停,就能度过一天。人类世界发展到了今天,或者畅想未来,也许会进化出越来越大的脑袋,和越来越小的身体,无论好坏,但是当前的我还不想接受这样的趋势。尽管我不是手艺人,但是我想每天多多使用自己的肢体,比如多多走路,多用用手指做一些—除了操控手机、电脑、电器等电子产品以外的事情,比如目前我最喜欢的就是手写了,一有时间就用钢笔、铅笔在纸上面的书写,感觉手写的字比打出来的字更鲜活和有我自己的烙印。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二):赤木明登的生活美学

近来在中国读书界中,日本的当代工艺大师赤木明登渐有名声。原因是由“浦睿文化”陆续推出了他的好几本比较精致的书籍,诸如《造物有灵且美》、《美物抵心》》等。

赤木明登何许人?他是日本轮岛一位著名的漆艺家。被德国国立美术馆列为“日本现代漆器12人”之一。1962年生于冈山县。早年他从事杂志编辑工作,后因为对传统漆器工艺的着迷,于1988年举家前往日本最知名的漆器产地轮岛,开始漆器的创作。他独创将和纸贴于木器再上漆的技法,使漆器变得更耐用,更生活化,在传统的工艺领域掀起一阵旋风。

现在很多人把赤木明登作为一个工艺大师来膜拜但是很少有人像赤木明登一样,在人生的盛年隐居小岛,单调做漆三十年。这黄金的三十年中,赤木明登有足够的时间与自我对话,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活着的意义、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美是什么,手中器物又承载着什么。这本书无疑是他思考的成果,也可以说是他的生活美学和造物哲思的精华。

“美”的东西人人喜欢,真所谓“爱人之心人皆有之”。但美的东西不是人人都有机会体验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从事不同的工作,对美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说一个东西是美的,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比如说这个东西看上去漂亮、可爱,也可以说看到这个东西,我产生了愉悦感,或者说这个东西让我产生了亲切感等等。但这些感受跟“美”还是不能完全划等号的。“美”作为一种更抽象的观念,有它更深的意蕴在。对“美”的理解,历史上产生过很多理解,不同的学说。美是客观的,美的主观的,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种种说法层出不穷。就像作者赤木明登先生在书中发出的疑问:“美”究竟是什么?作者在这本书中不可能给出有关“美”到底是什么的最终结论。如何生活,如何体会美,如何找到自己,作者试图在这本书中做出一点回答。但这些问题,在我看来,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作者对生活本身真诚的思考,对美的理解或许可以给我们读者一些启示或参考。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三):把生活过成诗——读《无名的道路》

文/岸晓风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高晓松的这句歌词击中了无数人的“柔软”神经而红遍大江南北。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眼前的“苟且”该如何定义?世界上有真正的“苟且”吗,您的“苟且”对于别人来说,就不一定是“苟且”,甚至是诗。

当然,空口无凭,纯粹的讨论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场没有答案的辩论甚至是“诡辩”。但是一本叫《无名的道路》的书兴许能够解决很多人的疑惑,而让人见识真正的美。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漆师、被德国国立美术馆列为“日本现代漆器12人”之一的赤木明登先生生活美学和造物哲思的精华。漆师,就是“匠人”,正如我们现在提倡等等“工匠”精神一样,绝不是一个技师、一个技艺,而是能够把这种技术精细化、艺术化、哲学化的人。

赤木明登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大学学的是哲学,做过杂志编辑,在二十岁的尾巴上辞职学漆,成了手艺人,人生盛年更是隐居小岛,单调做漆三十年。这黄金的三十年让赤木明登有足够的时间与自我对话,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活着的意义、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以及美是什么,手中器物又承载着什么。

在这本书里,他将自己张开,摊平,用所有的细胞去感受这个世界,再将其中感受一一描述。比如他说“食器”与“车”相似,那就是他们作为工具与使用者的一体感。让车加速再加速,机器和人身变成一个整体,人会忘记车是道具,人体有限的物理性被车的高速解放了。而食器同样是一种既性感又清高,与人身深深交融的东西;比如他讲“古陶”,是五百年前从混沌中提炼出形状的陶工与泥土相接触留下的痕迹证据,通过陶器的形状展现的,并不是一个陶工的个性,而是世界只有在那个瞬间才能产生的波动;说到做漆,作者引用一位朋友的话,“如果你慢慢地、耐心地熟漆,漆也会变成缓慢而有耐心的漆。急性子的人手忙脚乱,漆也带上了急性子。漆随人变,这就手工熟漆的妙趣”。

可以说,“感受”在他的世界里是那么自然且重要的一件事。在赤木的文字和思想里,你需要去参与,去体会,去琢磨,用全副身心经历过的事情,才是真实和美的。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四):匠人治漆

匠人治漆《无名的道路》

说到匠人,说到工匠精神,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邻居,我们总是不愿意提起的日本,在这个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得多。

也许只有在日本,才会有延续上千年的小店,才会有几辈子传承的一门手艺。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治漆高手,写的一本散文集。漆器这是一种中国人发明的,只有在东亚才广泛传播的工艺。漆器十分古老,在曾侯乙墓,在先秦古人广泛使用漆器,可是瓷器后来居上成为了生活的主流。于是在中国漆器就一点一点没落了。

和漆器相比,瓷器更明亮,色彩更艳丽,更不会掉漆。但是漆器的优点是很温暖,更容易保温。漆器一般最常见的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红色,现在只有日本还在广泛使用漆器,甚至让我们产生了漆器就是日本的感觉。

“如果你慢慢地,耐心地熟漆,漆也会变成缓慢而有耐心的漆。急性子的人手忙脚乱,漆也带上了急性子。漆随人变,这就是手工熟漆的妙趣。”这种手工技术,十年都未必能完全掌握。熟漆可以用炭火,也可以用日光,晒过头水分不够就白白浪费掉了。代价很昂贵。

5分钟后温度上升到了40度,水分减少以后升温会加速。升到41度花了3分钟,目标是水分的含量在3%,不多也不少,温度大约在42度。要根据漆液的颜色、气泡的透明度、温度上升的速度等等。

也可以利用太阳,时间就更长一些,长达几个小时,熟好的漆是6.592千克,目标是6.608千克。少了16克,那就是一口气的时间,下次动作在快一些就正好了。如果漆还没有熟好,太阳就落山了,那就要用红外线加热器。

漆器就这样从古老的几千年前,一代一代传到了今天,而工匠们还在利用日光和炭火,按照几千年来的古老技艺在对抗着时间。

《无名的道路》读后感(五):认真生活,用心做物

《无名的道路》是日本工艺大师,知名的漆师赤木明登的散文随笔集。在日本,他是制作漆器的大师,而在他成为漆器职人之前,还是一位杂志编辑,八竿子打不到一处的两种职业,却在他的身上很完美地转变了。这位漆艺匠人,把他漆器制作从业生涯中的点滴感悟汇集成文字,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看到这本《无名的道路》以及他的其他文字作品。

赤木明登曾被列为“日本现代漆器12”人之一,他独创将和纸贴于木器再上漆的技法,他的漆器作品经常被人认为是古董,则并不是说他制作的漆器破旧,而是有一种独特的质朴气质。赤木明登不仅是漆器匠人,也是生活美学家,在多年的制作漆器工艺研究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造物经验,也沉淀了饱满的生活态度。

《无名的道路》正是赤木明登的造物与美随想集。书腰封上的那句话——“做物即生活,我只是认真过好生活罢了。”触动着我,生活的态度与做事的态度相辅相成,一个人有认真生活的态度,那么他也会认真做出好物。怪不得,赤木明登的作品广受欢迎,据说,他半道转行,由文转工,独创的制作漆器方法在这个领域掀起了一阵旋风,也推动了制作漆器工艺的变革与进步。

可能是因为有文字编辑的经验,所以他的文章写来也特别老练,且不说是不是翻译的功劳,但读这些文章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就觉得视角独特,立意新,却又有艺术的气韵。虽然他从事的是漆器制作行业,但是这个领域却与绘画、制陶等多个工艺行业都有关联。赤木明登在这本书里除了聊制漆,还谈到了绘画、制陶等,写它们,当然不是很表面的写某幅画有什么特点,某件陶器怎么制作出来的之类,而是深入地说到了它们为什么吸引自己,譬如,在哪里看到过的某幅绘画作品,他透过画看到了什么,聊到画作的背景,聊到个人对画作的赏析。在形容画作以及其他器物时,他还很像中国古人那般说起它们的气韵之类,这些话语让如今的我们读来,颇觉有滋有味。譬如,我就很喜欢他形容用手触摸感受古物的“存在感”。引用高村光太郎(日本诗人、雕刻家)在《谈美》中写到的“气”——“气韵没有形状,意义也甚微妙,却构成了人间世界的内核。”赤木明登称他所欣赏的器物中的感受到了气韵。他把这“存在感”、“气韵”用在他所看到并欣赏的欧洲中世纪宗教画和桃山时代的古陶杯上,说到失落的感觉从身体里重新唤醒。他在制作漆器时,常会模仿古器物,实际上,也是把这种“气韵”嫁接和转载到新制作的器物之中。用“气”制作,也是用心制作。而他的文字却是把这种很难描写的来自器物上的“气”以聊家常的方式来定义、讲述着,却叫人透过字里行间也感受到他做物的精致、用心。再配上一些黑白色调的照片,莫名地让人觉得这些文章和他制作的器物是有力量的。

每个匠人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的匠心制作可能只是无名,但是“无名的道路”问心无愧,走得坦荡,做得用心,终有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