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锦集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锦集

《一平方米的静心》是一本由[美]莎朗·莎兹伯格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2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一):赐予我更多的专注、弹性、沟通和链接

专注、弹性、沟通和链接。 听了樊登读书讲解,还没有买这本书。

不过我已经被从doing转变为being的过程吸引。

专注能让我沉浸在其中,找到做这件事,可以让我成为想成为的样子,成为想做的人。就像买一个产品,增加了情感功能,让使用产品的过程和意义增加了。专注也让我做一件事的意义感增加了。 另外,弹性也是我所欣赏的一种方式。 对自己温柔一点,好好关照自己,对自己的小确幸能增长内在的弹性。而且,往往低潮时期的耐心,是更好的弹性。

沟通和链接,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式。 这里面的三个准则和技巧给我的印象深刻,信息是不是真实,此时这样沟通是不是有用,思考你此刻的沟通是否是因为仁慈而说出口。 这三个准则将帮助我克服说的冲动,增加沟通的效果,改善沟通和链接的意义,帮助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看这本一平方米的静心这本书的原因或许是,平时的生活的烦恼太多了,找不到抵达的快乐,书中的观点有用,听大师讲话,收获蛮多。

今年没有写太多的文章,只是根据兴趣,看了很多的书,也听书和学习了一些视频,慢慢有所打开。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二):【听书感】《一平方米的静心》——适当发泄,回归平静

如果能早一点遇到这本书,也许我的生活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曾经,我也是叱咤职场的女经理人。但奈何我还是败给了职场斗争,夹着尾巴灰溜溜的离开,到后来无论去哪都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我。

回想那段日子,每一天的我都不够平静,动不动就会被点爆,要么就是沮丧到底。除了用忙碌的工作去掩盖自己的内伤外,我别无他法,但我依然非常不开心。因为我的内心实在是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伴随而来的是钝感力下降。

《一平方米的静心》讲的是建成职场八大支柱,让快乐、宁静回归,实现全身心的疗愈。正念冥想构建出职场的八大支柱,帮助我们转化烦恼、抵达快乐。它们分别是: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而弹性是职场快乐的第四大支柱。它是指培养从挫折、沮丧、失败中复原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反脆弱。它包括四个方面:

1.温柔地照顾自己

2.无须将所有错误都揽在身上,重新开始就好

低潮时更要保持耐心和弹性

4.适时发泄情绪,平静才会到来

单从弹性来讲,这几点曾经的我都不曾做到。书中讲到有个在阿富汗从事人道工作的姑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总是会嚎啕大哭一场。她的同事告诉她,如果有理由落泪,哭并不是件难为情的事。反观那时的我,哭过吗?没有,因为工作教会了我坚强,也因为我自己的个性缘故,我始终都把什么往心里放。

久而久之,越放越多,所有的堆积就像沉到湖底的石头,让心底的负能量一天天高涨。同事向我抱怨工作的不公,也跟我八卦办公室的小秘密,甚至会看上去很正义地替我鸣不平。然而这一切突然增多的东西,让我更加脆弱。我找不到突破口,也一点点的将我的平静打破。

因为没有适时发泄负面情绪,所以也就到不了平静的彼岸。

现在,回过头来看,职场中的八大支柱,我做的并不够好,特别是在弹性这块,我对自己过分苛责,既做不到温柔善待自己,也做不到适时发泄,找不到正确的发泄打开方式。按自己的方式一味前行,所以在职场中逐渐迷失了方向。

有时候,一本好书恰恰就能指明方向,为人生拨乱反正。

此刻听《一平方米的静心》,我的内心也不如过去那般焦灼。也许是经历世事过后,逐渐学会了如何和自己相处。曾经走过的弯路,让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将心底的一切倾倒出来。

不是什么都往心底放,就是真的放下与面对,想寻求真正的平静,还得是先释放。先发泄出来,才是做到正确面对的第一步。湖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只有潺潺流水的小溪,才是平静的源头。

今日遇见《一平方米的静心》,虽是主要讲职场的方法论,但个人觉得同样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职场,只是社会中的一小块,我们都是社会人。不管你在哪,做什么,我都觉得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平米,在方寸之间,给世界降噪,让心灵重归正念。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三):一碗优雅的鸡汤

我的读书笔记,第十四本书《一平方米的静心》

这是一碗优雅的鸡汤,喝了对您一定有帮助,如果你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你需要给自己找到一点小确幸,此书中就告诉我们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在一平方米的空间内就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静心的环境。

再罗列作者的方法之前,我先说下我的体会,想要找到一个静心的点首先我们要调整自己的点,你要从Doing 的状态转化到Being 的状态,从做转化到体会。

这句话我体会特别深刻,我有一个老兄曾经在我最难最焦虑的时候教了我一个静心的方法,你坐在那里,闭上眼睛,然后“观察自己”,而且你要在外面观察自己,是不是听起来很玄乎,你试试这样观察自己,你会得到无比宁静的心境。

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找到静心状态的8大支柱,我用问题和答案的形式分享给大家,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支柱?

1.当你生活和工作开始没有了界线,混在一起已经没有上班下班概念的时候,你需要的支柱是“均衡”。我从去年底开始戒酒戒应酬,内心深处最大的感触是工作不是应酬应酬变成了工作,这是很恐怖的事情,我不能改变世界那就改变自己来寻求突破。

2.当你做A事的时候我们在想着BCD的事,这是我们需要的支柱是“专注”。有人说你专注做一件无聊的事不是更无聊,对的,但是他能让你静心,让你享受其中。

3.当你发现经常会讨厌一个人,用严厉的评判去描述他,这时我们需要的支柱是“慈悲”。《了不起的盖茨比》书中开篇父亲就和他说,不要轻易去评判一个人,很多人觉得自己可以在评判他人中给自己得到平衡,其实是不安心。

4.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立场非常坚定,很难和别人做出妥协,这时我们需要的支柱是“弹性”。换句话说我们在遇到挑战和挫折的时候,我们首先如何看待它然后如何处理它。

5.如果你总是觉得别人和你好遥远,这时我们需要的精神支柱是“沟通与联结”。这里回到前几天我们读的《反脆弱》这本书,合理做出化解冲突的办法。

6.如果你经常会犹豫哪些事能做或者不能做?摇摆于道德的边缘。这时你需要的支柱是“正直”。事情可以有弹性,原则不能有商量的余地。

7.如果你对工作的压力感觉越来越强,对未来充满了疑惑,这时你需要的支柱是“意义”。这个也就是所谓的使命感、价值观、理想等等,。

8.如果你觉得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工作毫无激情就是混口饭吃,这时你需要的支柱是“开发的觉察”。爱默生说过人生就是自己全部的视眼角度,没什么了不起,的确,你的视眼角度越宽广,你对事物的觉察度是不一样的,你的理解也会不同。

8个支柱我们可以对照问题思考一下,我们如何从做变到体会来找到那片静心的地方。

读完此书的最后一位老师和曾经对此书盲目中的作者说的一句话“你不要把自己想成写书的人,而是看书的人”。这个也就是我前面说到的,你能从外面去观察自己,你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平方米静心。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四):静心 正念 专注 正直意义

1️⃣正念 。情绪是可以训练的。当负面情绪升起时,如果你能用正念与它和平相处,就能保持平衡。2️⃣还是正念 很多时候迷失只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想要什么。此时,一些简单的提醒就能将你唤回,以正念觉知时间。比如在办公室贴上诸如“平静”“慢”等文字提示。3️⃣专注 专注会增强沉浸和流动带来的良好感受,让我们重拾能量。更重要的是,它能帮我们释放不健康的内在焦虑。比如,惩罚式地对过去感到后悔。“我应该表现得更好才对,至少应该聪明地闭嘴才是。”4️⃣工作才不无聊!无聊并不是因为缺少乐趣,它的起因反而是不够投入。当我们全心全意留心当下时,我们会注意到没有两个时刻是完全一样的。而我们对某种经验的注意力越高,它的细节就会变得越迷人。全神贯注本身就是生命的恩典。5️⃣ .戒掉你的“拖延病”

心理学家约瑟夫·法拉利指出,导致拖延症的五种心态分别是:①高估剩下来的时间。②低估工作的复杂度需要的时间。③高估第二天动起来的动机。④认为需要状态好才能开始。⑤误认为状态不好时做出的成果不合格。

拖延症之所以会引起罪恶感,是因为它违背了我们的最佳判断,明知道拖延会让情况变糟,却明知故犯。罪恶感其实是行为矫正的一种提示,但只停留在罪恶感并不能解决问题。对戒除拖延最有效的练习,就是认清自己有问题的地方,然后用单点专注法,以井然有序的小步骤来解决。

艺术家朵琳有着严重的拖延习惯。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她的家里到处都是没完成的工作,以及散落的衣服,堆起来的杯盘。她每天最少要花3个小时赖在床上看电视,借此逃避拖延的罪恶感。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时间太少,无从下手。当她向作者咨询后,达成一个挑战协议,30天里,每天只处理一个工作。一个月之后,朵琳的行为大大改变。这种戒除拖延症的方法,就是单点式专注法。

6️⃣你无须仰赖别人的评价

当我们将快乐建筑在别人的接纳和赞赏上时,心情就会随之起起落落,被外部世界充满偏见的反馈带着团团转。所有人都希望被人喜欢,这是人类的自然反应。问题是是否过度重视或过度忽视。

职场上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我们把赞誉当作唯一的人格依据,就必须牺牲自己认为对的意见以达到一致赞同。那是十分痛苦的。

慈悲地对人对己,诚实地面对个人信念的根源,我们会认识到我们是谁和我们在做什么并不一样,工作受到的评断和真正的自我并不等同,我们只是去做这份工作。这能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取代排斥,从而倾听到真正有益的批评。

7️⃣意义

第七大支柱是意义。职场上的所谓意义,就是将工作与个人价值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工作对你而言是什么,一份薪水?一种身份?还是一个梦想的实现?不同的回答,就决定了你在职场是否能感受到意义。

任何一个工作都可以意义重大,也都可以毫无意义,只取决于你看待它的眼光是怎样的。

1.工作三个层次:工作、事业、召唤

有一个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一边干活一边哼着歌儿,他面带笑容开心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故事虽然老套,但确实生动地描述了工作的三个层次:工作、事业、召唤。

当你把工作看作养活自己必须付出的劳动时,薪酬一定是最大的吸引元素。这时寻找所谓的意义,似乎是多余且不切实际的。

当你把工作视为职业,你或许可以在工作本身中找到满足,但它是否能让你获得升迁、名声、地位,往往是最被看重的因素。

但当你将工作视为一种召唤,你是出于热情来做此刻的事情,那么,不管有没有因此致富或出名,你都会感受到它的意义,因为意义就是它本身。

《一平方米的静心》读后感(五):静心方寸间

这本书准确来说并不是读完的,而是“听完的”,在这里向各位书友推荐这样高效的阅读方式。举个例子,《三体》小说三部曲加起来大概90多万字,作为硬核科幻大作,其中有大量晦涩难懂的天体物理知识和各种超现实的科幻理论,阅读难度很大。我在读这套书时的峰值阅读速度大概每小时9万字左右,但即便如此也断断续续用了近半年时间才读完,而用“听书”的方式,大概2个半小时就可以听完。不过当然,“听书”会错过大量原书中精彩的故事和细节,仅仅只能“了解”这本书,而无法“品读”。以后有机会再向大家分享《三体》。

这里也向各位书友推荐两个我一直在用的听书APP,一个是“樊登读书会”,一个是“得到”。樊登讲书细致又精彩,即便没读过原书也会有很多收获;得到里的书很多、很高产,但讲得点到即止,让人意犹未尽。

听书与读书各有优势,“听书”高效、节省时间但忘的也快;“读书”静心悦己但时间较长。两者结合,听完再读,也不失为另一种好办法。

好了,粹不及防打了个硬广,让我们回到本书。

《一平方米的静心》,作者莎朗·莎兹伯格,美国知名的静心导师,迄今已从业三十余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冥想导师。

从这本书的书名想到了什么?“一平方米”,差不多就是我们办公桌这么大,在这里打造一块静心场所,岂不快哉。

本书一共八章,对应的是职场“八大支柱”,帮助我们转化烦恼、抵达快乐。它们分别是:均衡、专注、慈悲、弹性、沟通和联结、正直、意义、开放的觉察。

因为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听书或购买阅读。我跳开本书的章节,就几个自己的体会进行分享。

本书贯穿始终的就是“正念”,这是一切的基础,而这又是最难做到的一点。

如果有读过一行禅师的书就会知道,他的十多本书几乎都是围绕“正念”展开。到底何谓“正念”,这个话题太大,我们从一个故事来体会: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啊!那他们都跟你一样用功吗?”大珠禅师说:“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一个简单的故事正是上乘的正念力量。

我们吃饭的时候,咀嚼的往往不是饭菜,而是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和生活上的各种麻烦;我们睡觉时,往往不是休息,而是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所以,看似简单的“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已经是一大修行了。

练习正念的第一步就是觉知。呼吸时,觉知自己在呼吸,去感受这次呼吸,感受肺部的充盈,感受呼出的二氧化碳,你会发现这次呼吸让人舒适无比;吃饭时,觉知自己在吃饭,仔细去感受每一粒米饭的饱满,细心的咀嚼后咽下,你会发现这粒米饭香甜无比;同样的,在因为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而生气、恼怒、难过时,去觉知这样的感受,不要阻止它们,去感受各种各样的情绪在心里的翻腾,感受情绪的出现也感受情绪的消散,有过这样的体验,你会发现一切都会过去。

二、打造心灵的密室

给自己找一段独处的时间,暂时抛开生活中的所有羁绊与牵挂,可以在睡觉之前或静坐时,进入自己的内心,真诚面对那个被现实遗忘已久的内在自我。然后,做一些跟心灵有关的事情,比如静坐,听一些感动心灵的音乐,看一些启迪人心的影片,阅读智者哲人写的书,尝试着培养并加深自己对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心理学、宗教等人文领域和精神事物的兴趣和感悟力。久而久之,你就能给自己打造一个没有实用性、没有功利性的平静而丰富的内在世界,从而再造一个崭新的自我,重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听起来很玄幻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心灵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受到,那就用正念的力量去感受一下,试试也无妨。假如把心灵比作后院,很长时间不去,就会发现已经杂草丛生,也许我们焦虑和烦恼的根源就在这里也说不定。

三、一平方米的静心之地

我们工作中最长时间的所在之处,除了工地现场应该就是那小小的办公桌了。看着桌上乱糟糟的文件和资料,是时候把这里变成一个小确幸的地方了。收拾出一小片地方,养一株植物,偶尔给它浇浇水晒晒太阳,想想《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里昂,去哪都要带着他的那盆植物,其实挺好的;或者在工作的间隙,给自己泡一杯茶或一杯咖啡,闻着那淡淡的香气,看着窗外或下雨或晴朗,想一些小确幸的事情,再以一种轻松的状态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也许工作效率更高呢。

我的方寸间,就是办公桌旁边那2个巴掌大的小书架了,上面放着《美的历程》、《心流》等等,看着挺舒服的。

你也可以试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如联系本人请豆邮,欢迎关注读书奶爸微博http://weibo.com/dushunaiba)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