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读后感大全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读后感大全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是一本由[丹麦] 格奥尔格·勃兰兑斯(Georg Morris Cohe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18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读后感(一):摘记与索引

2018.9.17 第一分册

十八世纪过于绝对地宣布了原则;十九世纪可能会以过于无可奈何的态度来解释事物。十八世纪相信事物的本性,十九世纪只相信环境的力量。十八世纪希图控制未来,十九世纪却仅限于努力去了解人类。 ——斯塔尔夫人

文学史家选择一个起点总不免有些武断和偶然。他必须信赖他的直觉和批判能力,否则他永远没办法开始写作。在我看来,流亡文学是历史本身所展示的一个自然起点。从一个角度看,它为后来法国文学中政治上和宗教上的反动铺平了道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为法国浪漫派铺平了道路。它对研究和理解德国浪漫派也是最好的导论;它甚至和相距很远的人物如拜伦和巴尔扎克也有一些联系。总之,流亡文学可说是本世纪伟大文艺戏剧的序幕。

——勃兰兑斯

涉及作家作品:夏多布里昂《阿达拉》《勒奈》、卢梭《新爱洛依丝》、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瑟南古《奥勃曼》、诺迪埃《萨尔茨堡画家》、贡斯当《阿道尔夫》、斯塔尔夫人《黛尔芬》《柯丽娜》《德国论》、巴朗特《十八世纪法国文学简介》

共十五章,六章介绍斯塔尔夫人,被作者认为是流亡文学的代表。

(待续)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读后感(二):一些总结

第一卷,从夏多布里昂开始,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从卢梭那接受返回自然的思想,所以夏多布里昂的作品里写到原始的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与白皮人的恋爱。之后他们以抨击法国社会为主张,直到斯坦尔夫人的出现,“回到过去”与“奔向未来”在她这里有了健康的汇流。 第二卷,德国浪漫派以霍夫曼为代表,受歌德、德国哲学、心理学和古典音乐的影响,他们追求音乐性到了损害作品的文学性的地步,过于关注心灵,空中楼阁,把痛苦当作艺术的审美而不追求深度与广度,同时追求神秘主义,而使作品充满梦幻、夜、死亡的迷离又阴沉的浪漫。(作者甚至用“精神病院里的精神病”来形容这批作家。) 第三卷,要么为了反对宗教而强行为国王辩护,要么为了反对国王而强行为宗教辩护。包括雨果早年的时候也滑入这一流。总之这个时期的法国文学价值不高,大多是矫枉过正,然而政治上的动摇为30年代的浪漫派做好了铺垫。 第四卷,从湖畔三诗人到济慈、雪莱,19世纪初期的英国诗人追求描写大自然的同时从回避政治到逐渐有了战斗意识,同时以司各特为代表的历史小说也值得重视。直到拜伦的横空出世将前代人的文学成就全部推倒重来,他充满热情又目空一切,自传性的诗歌带有重整乾坤的理想,他是潇洒与责任的完美结合,是文学界的耶稣。 第五卷,经过了前人的铺垫,法国浪漫派已经做足了准备,于是雨果以饱满的热情,带着写“最美的”和“最丑的”崇高理想给法国文坛吹来了新风。然而巴尔扎克以金钱为主题,同时用激烈的情节与人物对话打开了批判现实主义以及商品小说的大门。之后司汤达继承了他现实主义的一面,同时司汤达带着他惯有的狡黠与伪善塑造了比巴尔扎克的小说更深刻、更复杂、更现实的人物,梅里美又承其衣钵。承雨果衣钵的是戈蒂耶。然而浪漫主义发展到后期难免让人觉得言过其实,太过浮夸而逐渐凋零。另外大仲马是商品文学的代表。而商品文学对纯文学的渗入也反映在巴尔扎克等人的小说中。 第六卷,如果说雨果在法国接替了拜伦扛起热情的大旗的话,那么海涅在德国替拜伦扛起了讽刺与抒情的大旗。在这一卷里最重要的人物海涅,他完成了从浪漫派到现代化的过渡。随后七月革命与黑格尔思想成为青年德意志的指路灯,然而在他们还没来得及开始时就被压了下去。另外就文学性来说,海涅他虽然给诗歌注入了鲜活的思想,却损害了诗歌本该具有的美,另外海涅缺少慷慨激昂的姿态,而青年德意志作家都沿着海涅这一路,文学性越来越被忽视,海涅晚年避居国外等等这些已为德国革命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德国人不如法国人来得热情、来得猛烈或也与他们崇尚严谨沉闷的哲学有关。在新闻检查制度愈发严苛,人民的怨怒累积到一个极点时,在1848年终于全部爆发了出来。这个时期的文学基本都是口号式的呼喊,文学价值几乎为0。然而也是以这个时期为节点,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整本书以1800年的流亡文学始,以拜伦之死为中心点,在拜伦死之前,各种或宗教或君主或社会的变革层出不穷,然而他们大多是片面的,都不很成功。拜伦死后,在法国与德国爆发的真正的变革给文学带来了全新的、更开阔的视野,以1848年为终止,19世纪上半叶的文学就此有了一个稍微清晰的轮廓。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读后感(三):【转】杨冬:论《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及其在东、西方的不同命运

【作者简介】杨冬,男,祖籍江苏,1951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期间,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现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文学理论 : 从柏拉图到德里达》、《西方文学批评史》、《西方中古和文艺复兴文学》(合著)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