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治维新亲历记的读后感大全

明治维新亲历记的读后感大全

《明治维新亲历记》是一本由[英] 萨道义著作,新经典/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治维新亲历记》读后感(一):新鲜生动,但始终是旁观者视角

作者居然接触到了几乎所有的幕府风云人物,也算是人生奇遇了。可惜限于“外人”的身份,并没能洞察日本内部的变革过程。因为是日记体,读来有些琐碎,当游记看也算生动的一手史料,外来者的视角也够新奇。作者去日本之前也有过在中国的经历,对北京也有一番浮光掠影的描画。可惜,站在大英帝国的角度,日本这种“肯于变革”的国家当然更符合他们的胃口。

《明治维新亲历记》读后感(二):详细的历史介绍

我们要感谢某些人,比如这本书的作者,事无巨细的保留了当时的场景和事件。英国人的很多历史书籍和历史回忆录具有很高的可读性。虽然我并不是明治维新的粉丝,但从这本书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的日本,比起教科书中描写的部分还是有意思和详细的多了。过多的细节部分就不多说了,当年的日本并不很像当年的中国,而是更像过去的欧洲,各个地方分而治之没有形成统一专治的政权。日本从中国学到了很多包括文字、艺术、佛教,但日本并没有copy中国的儒家思想,特别是中国特有的皇权统治,因此日本和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清的中国本质有很大的差距。

《明治维新亲历记》读后感(三):翻译存在很多严重错误,请一定小心

比如,此书38页处有这么一句:剧院的内部装潢、服装、表演方式、简单的布景和灯光、剧本的文学风格等并无特别奇怪之处,即使台下坐满了欧洲观众,也无须做太多的变动。

其对应的英文原文是:

《明治维新亲历记》读后感(四):知日必读

作者為英國近代著名外交家,長期在遠東地區,曾任英國駐日本公使、駐華公使,參與《辛丑合約》之簽訂。由於他從1862至1882年在日本工作,精通日語及日本文化,亦有“十九世紀最偉大的東方學者”之謂。此書根據個人日記,記錄1862至1869年日本明治維新期間之個人見聞,其時作者為英駐日公使館事務員,且有翻譯之責,多臨大事,於日本外交事事親染,故此書為明治維新重要史料,有“西方知日第一書”之譽。通讀之下,感切最深者為彼時日本仇外、排外之氛,與中國無異,襲擊西方人事件層出不窮,然所幸上層深知彼此,少自不量力而行釁之舉,故雖有賠款謝罪之辱,俾使國家保存元氣。俟以維新之後,氣貌一新,曆四十年而與列強並肩,非但昔日著書者,今日讀書者亦不能不有所感慨也!而英國外交人員深入不毛,身涉危地,篳路藍縷,其智可及而勇不可及也。

《明治维新亲历记》读后感(五):作者前言

本书最初断续写于1885年至1887年我在曼谷担任英国公使期间。在那之前,我结束了在日本的悠闲生活,回到英国已有两年。回首1862年到1882年在日本度过的二十载春秋,许多往事仍历历在目。自从1861年11月离开祖国前往东方服役起,我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日记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基本素材,而我的回忆则为它增添了更多细节。我在世界各地所度过的外交官生涯,算来已有45年了。但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一一讲述这段外交生涯的所有往事,而只侧重于那些我亲身经历的最为精彩有趣的部分。这段经历中包含了历史悠久的日本君主在权力被篡夺600年后,重新夺回统治权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这些事件的推动下,当时更为近代化的城市江户被改名为东京,并取代京都成为日本新的首都——在西方人开始深入了解日本之前,京都一直都是日本最古老的都城。

自1887年从暹罗(即泰国)离任后,我便将这部未及完成的手稿抛诸脑后了,直到1919年,几个亲戚家的年轻人来访时我偶尔提起了这件事。他们一致劝说我应该将它写完。我后来写成的部分记述了我在那段漫长时期的全部经历,并增添了一些新的材料,包括当时还属于保密档案的、由我起草的一些官方文书,以及我写给当时的上司巴夏礼爵士①的信件等等——它们已经在别处另行出版了。此外,在我写给母亲的信件中,我也重新记起了日记中省略掉的某些部分。

本书的某些章节,看起来与我的朋友雷德斯代尔勋爵(Lord Redesdale)所著的《回忆录》一书的内容或有相似之处,这是因为他在写作时曾借阅过同在日本任职时我所撰写的一些日志。不过,我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较少引用他著作中的内容。

萨道义

撰于奥特里圣玛丽

1921年1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