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锦集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锦集

《文学的意义》是一本由扈永进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4页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一):我们的解读力在哪里

提到读书,很多人说自己从毕业后就没再读过小说,现在只看非虚构类。似乎读小说就像长粉刺。他们为自己长过粉刺感到可耻,紧接着,我也为自己现在还长粉刺感到可耻了。

梁文道说,小说里面不是没有知识。很多人不读小说,是因为它的知识是不确定的。从非虚构性作品里得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或者在虚构作品中得不到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得到或得不到,其实是解读力的问题。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二):目前出的三册一并推荐

第一次知道扈永进老师是听孩子说的,初一的孩子上关于国际理解的课本课程,授课老师就是这位扈老师。

在扈老师的公众号上得知了这套面向中学生的通识教育读本,就入手了。孩子还没读,我先读了,发现其中内容不仅仅中学生适用,中学生以上全部适用。

三册分别以文学、哲学、科技为主题,选编22篇左右的名家名篇,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或理论观点。每篇文章之前有短小的精彩快读和背景介绍栏目;每篇文章之后有编后絮语、延伸阅读的书单和作者简介。这样的设置,让这套读本的导读意义更强,也更利于上手。

尽管每册选编的内容有深有浅,例如文学卷里有闫红谈诗经,也有米兰昆德拉谈塞万提斯;例如哲学卷里有鲍鹏山谈孔子,也有萨特谈存在主义。遇上熟悉的素材就梳理一遍,遇上生僻的材料就如扈老师引用《时间简史》广告词所说——用自助型的学习方式去接触,“读得懂读不懂都是收获”!

序言里说这套书共有7册,现在只出了这3本,期待其它册尽快面世。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三):拥有文学的气息

教育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次强调,面对祖国的花朵,教育决定了花怎样成长。 这本书贯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让国人的阅读、教育与世界接轨!通识教育兴起于哈佛大学,后被全球顶级大学、欧美中学奉为主要教育理念;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职场人,都是提高自身素质、自我充电的不二之选!接轨欧美中学、法国高考指定阅读书目,提前开启大学教育! 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文学不仅是几本书,几篇文章,他更重要的是明白古人的思想,了解在古代现代的大师的思想精髓。陶冶自己的情操,让自己更加理智面对事情,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更清晰的认识自己。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文学应该明白的,最终不是我们正真读过几本书,而是文化留在我们身上的印记。 因为自己是学教育的人,所以对教育的事情格外关注。内地还没有兴起的通识教育,其实在香港等地早已盛行,他们专门有一门课叫做通识教育,教学生们关于常识的问题。这门课会让学生的知识更完整,更有体系,丰富教育的本质。 现在这个世纪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简单的知识传输,而是更注重孩子的感受。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的知识与生活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离自己的知识更近,觉得他们其实就在身边。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又正处在对世界好奇,希望探索所有未知的事情的年龄,所以此时一直灌输知识是没有用的,他们更需要完善的观念了解世界。 通识教育是每位老师都关心的教育大业,我们都希望我们国家的孩子都能接收更完美的教育。在教育中侧重于每位孩子最想要的课程,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四):文学经典通识教育

扈永进先生的这本《文学的意义——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文学卷》真正指出了何以文学经典会称之为经典,文学经典得到公认是靠什么来支撑,这本书会让处于文学探索迷途中的文学爱好者看到文学发展的方向,坚定求索的信念。

看书并不仅仅只是粗略的了解书中的大概,阅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和完善自我。扈永进先生在本书中共选取了《诗经》《西游记》《堂吉诃德》《哈姆莱特》《红楼梦》《傲慢与偏见》《丑小鸭》《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外经典名著的解读,也有知名著家如普鲁斯特,卡夫卡,塞林格,加西亚·马尔克斯,大江健三郎,奥尔罕·帕慕克等的生平著作分析,对于广为大众所喜爱的武侠小说及王小波的作品也作了精彩的分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文学者应该具备的普世情怀——慈悲、温暖、阳光与充满人性阳光温暖的爱。

这本书有着大现的幽默与风趣,面对黑暗的现实应有的态度与人格。全书语言流畅,传递着正确的文学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在人生启蒙阶段这些正确观点的形成是非常不易的。好书能启发心智,让灵魂形成自主,自助,自由,博大的格局,而这些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会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整个世界都拥有文明的光辉。

只有在文明的环境里才能人人自安,否则便是泯灭人性与道德底线的可怕的,人人自危的终将灭绝的全人类。这并非危言耸听,在这本书里所选取的名著作与名作家,都提到了“人性”这个词,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根本的人类认识。文学可以教化心智,倘若社会变成北大校长,清华校长,人大校长,厦门大学校长等身居高等学府的高位文化人,频频在发言中用错别字,这何尝不是社会的悲哀,文学的悲剧。

邓小平曾说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今天是否仍可以发出呼声:优秀古典文学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思想境界的高低可以改变一切,让一切有变得更好的机会。阅读应从早开始,无论读得懂,读不懂都是收获,那是根源于骨髓深处的文学素养。

《文学的意义》读后感(五):阅读没有标准答案

说起阅读,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身经百战,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节选……没什么类型没接触过,然而阅读题,却似乎反反复复总是那几个。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意义?结合背景说说作者这句话的含义;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是不是这样的题型都似曾相识,而答案是不是也宛如数学一般能够带入公式最后输出结果?被这些阅读题洗礼过的我们似乎对阅读的能力与兴趣,难怪也曾有过原文作者做阅读却不是正确答案的可笑现象。

我们都知道国民平均阅读量是很低的,很大一部分人在离开学校后便很少触碰书,甚至有些人眼中阅读成为了一种高雅甚至高端的兴趣。似乎很多人都被那必须说出意义甚至是文必说教的阅读模式败坏了兴致,而阅读并不是这样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文字里蕴含的东西可能如眼神一般复杂,如同一幅画一般抽象,当要求把阅读也规定于条条框框之中,阅读也失去了最重要意义。曾经看见过一篇稿件被弃的理由,编辑说:“我认为文字应该是温暖人心给人力量的,而你的文字没有。”那《人间失格》是不是特别失败?它太压抑了。而无论什么的定义都不该如此简单。就如书中对于某些我们曾经看过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作者解读的角度可能完全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如丑小鸭的那篇,说起丑小鸭第一想起的是什么?虽然很丑但是很努力最后变成白天鹅?或者网络上流传的段子,丑小鸭之所以会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它本来就是白天鹅呀,然而作者确实从爱的向往这个角度去看这个故事的。还有后续中对于蓝胡子这个故事,同样从女性力量的崛起与打败黑暗面这不一样的角度解读。

文学作品的解读本无绝对的对错,故事的本身也许仅仅是记录,如何去看待便是读者的事情。这本书很适合给正要开始独立阅读的孩子看,当然久久不握书的小伙伴们也很适合,因为看着书中有趣的开端,自己也会忍不住开始去看更多的作品,同时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很好,首先精彩快读,其次背景介绍,正文之后还有拓展与书籍推荐。就像书本的序言里提到的一句广告词“读得懂读不懂都是收获”。我们漫长的阅读的时间,乐趣不久在于此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