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精选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精选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是一本由张莉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元,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一):自我才是女性要经营一辈子的事

100多年前,她们就告诉女性:超越贤妻良母,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人

100多年后,娇妻流行,大女主靠光环和备胎上位。到底是什么倒退了,文学,女性,还是人们的观念?

翻开这本《对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致女性读者的一封信。信上说,这本书的宗旨,是以文学中的女性生活,关照现实中的女性生存。

书中有二十三讲,包含理解女性身体、女性美,爱情中的金钱与性,婚姻的恩爱和离别,母亲形象的多样性······翻看下去,似乎我们生活的世界变了,但又没变。

书里面讲到了这样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因为身高上的女高男低,这对夫妻成为别人眼中的怪胎。人们一直揣测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直到发现矮丈夫挣得远比高女人多很多。

高女人从此变成了拜金女,矮丈夫则变成了成功人士。但是后来矮丈夫被打倒入狱,失去了收入,高女人还是对他不离不弃。再后来矮丈夫终于被放出来了,夫妻团聚。可惜好景不长,高女人去世了,矮丈夫孤零零一个人走,但每次还会把伞刻意打得很高。

本来是一对爱侣,只因为不符合人们对男强女弱的想象,就遭到了很多非议和猜忌。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还是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这样的压力,不是吗?

书里还提到了一个人,她是陈衡哲,是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教授,为北大招收女生开辟了道路。

她生于清末,为了反抗裹脚,她一次一次脱下裹脚布。因为既然痛又不方便走路,为什么不呢?毕业后家里人安排了结婚,为了反抗她数次争吵直至昏倒。

陈衡哲的一生都在与身为女子的命运抗争,实现自己的个人意志。虽然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但女性的压力仍在,依然有人倡导女性牺牲,让女性变成“女人该有的样子”。

陈衡哲用她的人生和诗歌告诉我们:要为自己而活。

“我若出了牢笼,不管他天西地东,

也不管他恶雨狂风,

我一定要飞他一个海阔天空!”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二):《对镜》——在文学中去参悟女性的价值

《对镜》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的全新力作,作者从为我们深入解读了鲁迅、萧红、张爱玲、冯骥才、铁凝、王安忆、苏童等多位作家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去揭示社会现实中的女性生存状态,引发我们对于女性价值的思考。

“对镜”一词作为本书的标题真的能够体现作者的写作初衷,当她引导我们走过文字中女性的生存之路、成长之路的时候,当我们透过她们的语言和行为走进她们内心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她们的悲喜。当我们在文学中贯穿历史、跨越性别之后再去深思这些女性的形象,我们才真正参悟女性的价值。

这本书在分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同时讨论了女性的生活、女性的情感和女性生存的状态,让我们在不同的女性故事中去思考有关女性的相关问题。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喊出“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女性心声;在鲁迅的《祝福》中我们透过祥林嫂的悲剧人生去体察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真实生存境遇;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我们有了更多关于女性生存处境的认知;在苏童的《妻妾成群》中我们了解了那个时代女性生存的真相;在冯继才的《高女人和她的丈夫》中我们体会到一对平凡夫妻自然和深沉的爱……这些存在于文学中的经典的女性形象用她们的生命诠释了不同时代对于女性问题的解读和思考,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去体悟女性的价值。

女性的价值,也许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得的都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那么,该从何入手去挖掘女性的价值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独特的道路,那就是女性文学。女性文学不仅仅包括描写女性的作品,更包括女性作家所熟悉的内容,在这些相关的文字里,我们可以了解女性的精神世界,去深思女性的价值所在。

女性,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当跳出这些范畴,女性更是她们自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己世界的个体。她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只有从精神上保持真正的独立才能真正具有女性精神。”这是作者在结尾时写给所有女性的话,更是所有女性在追求个人价值时所要把握的。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三):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更是自己!

近年来,女性主题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首先源于民众女性意识的崛起和女性地位的提升。然而,女性主题作品并不是这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而是由来已久,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萧红的《呼兰河传》,从鲁迅的《祝福》到苏童的《妻妾成群》,女性主题的作品一直都是一片沃土,只是解读角度的单一致使一些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品被忽视,或者没能从女性的角度进行解读。

作为女性,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凭借其扎实的文学功底,精选了22部作品,分5个维度进行解读,写出了这本文学评论集《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其文笔细腻温柔而不失力量,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命运、选择与挣扎来展现女性的坚韧、抗争、独立等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

长久以来,女性一直都是被忽视、被边缘化的主体,是柔弱的代名词,传统道德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一直都是贤妻良母,要遵守三从四德,却从来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告诉女性如何做自己。可以说,女性一直都是被定义、被主导、被选择的,但是,为什么呢?女性为什么就不可以自己去定义自己,为什么不能自己主导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不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

作家们用他们笔下的人物向我们诉说着女性们的故事,她们追求独一无二的美、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生、追求平等的爱情和婚姻,她们也会遭遇挫折、沮丧、失望、背叛,但是她们坚定、隐忍、外柔内刚、生生不息。

女性在生活中会遇到种种质疑,诸如,“工作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你都多大了,怎么还不结婚”,“女人应该以家庭为重”,“一孕傻三年”,“前凸后翘才是美”……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不熟识的张三李四都会“热心”地跑来教你怎么做好同事、好妻子、好母亲,却从来不会关心你是否过得开心,是否活得有价值,是否愿意做别人希望你充当的角色。

这时,你该怎么办?是静静听完默默离开,还是愤怒地怼回去;是心甘情愿地融入社会和他人赋予你的角色和使命,还是理直气壮坦坦荡荡地做回自己?

文学作品里的女主人公们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告诉我们她们的答案。《祝福》里的祥林嫂会一次次地向命运抗争哪怕最终还是失败,《妻妾成群》里的颂莲也曾青春年少生机勃勃,《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里的高女人会默默过好自己的日子,《异乡》里的许子慧渴望被理解和接纳……

在这些故事里,女性们都在努力生活,拼尽全力对抗不公和逆境,试图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她们生动鲜活,她们具有特立独行的美,她们诠释着女性的善良、奉献、坚强与柔韧。谁能说她们不是充满魅力呢?

现代女性,应当如何给自己定位,给同为女性的她人定位,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题。标题“对镜”,既是女性对镜贴花黄的打扮,也是对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命运来审视自身。

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类似反光的圆镜,手持书本,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从镜子中看到自己。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四):张莉:致女性读者的一封信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这本《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终于跟大家见面了。“以文学中的女性生活,观照现实中的女性生存”是这本书的宗旨。

二十三讲中,包含了对当下热门女性问题的思考,如理解女性身体、女性美,爱情中的金钱与性,婚姻的恩爱和离别,母亲形象的多样性,等等,也涉及女性的传统和女性写作的源流等。我所尝试的,是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解读文学作品,用以疏解我们今天的困惑和精神疑难。

书中所涉及的近三十部作品是我从百年文学作品中精心挑选而来的。首先,这些作品讲述的是与女性有关的生活,而这些生活又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有紧密的连接;其次,这些作品深具文学品质,优美雅正,大部分作品在某个时期曾引起过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能带给我们文学审美上的愉悦;其三,这也意味着它的文学作品趣味庞杂开放,丰富多样。此书的关注对象主要以女作家作品为主,涵盖了对丁玲、萧红、张爱玲、王安忆、铁凝、迟子建等人的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但也并不限于女作家作品,本书也讲读了鲁迅、冯骥才、毕飞宇、苏童、李修文等男作家笔下的女性生活和女性人物。 整体而言,这本书所追求的是,和最普通的文学读者一起共赴文学世界:那里既有曲折生动的戏剧冲突,也有舒缓迷人的情感故事,它们能带给我们普通生活之外的精神愉悦。这些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女性文学的普及工作,开设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线上课程,也开设了《张莉的女性文学课》的音频课,收到了读者们的热烈反馈。朋友们对女性文学、女性问题的热情令我深受鼓舞,也使我意识到了全社会性别意识的普遍觉醒。 2020年秋天,有一位男生找到我,讲述了他的困扰,他坦言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男性的困窘和压力。他的问题是,女性文学课到底要怎么读?女性文学课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还记得那天我们顺着北师大秋日校园的小路热烈讨论。我想告诉他的是,女性文学课追求的是男女平等,它所希望的是开放和包容的世界。也是在那天谈完后,我和他分享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只要有一个女人》。

只要有一个女人 南希·史密斯 著 黄长琦 译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 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 因而不愿意再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 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 “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的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诗中有着关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那首诗能让他放松而不焦灼。 坦率地说,这些年我越来越认识到,文学研究者、文学教师的摆渡人角色,也就越来越希望能将那些美好的文学世界介绍给更年轻的读者。所以,很希望读者们通过本书爱上那些作品,去重读本书中提到的作家,有自己的见解。当然,也希望他们有一天能拿起笔写下自己的故事。 为什么以“对镜”为题?它当然让人想到“对镜贴花黄”的诗句,但对镜也是一个女性生活中常有的场景:我们对镜端详自己,我们对镜审视自己,我们对镜整理自己,我们想让自己变得更美。因此,以“对镜”为书名其实立意在于以此为镜。不过呢,这镜子也并非现实中真的镜子,它与现实也不构成一比一的关系。好的作品可以是放大镜,也可以是显微镜,还可以是“哈哈镜”,正是文学作品镜像功能的丰富,我们不仅可以照出我们的此时此刻,也可以照出我们的历史和曾经。 如果有一天你们能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想到这本书里我讲到过的某位妻子、某位母亲、某位女青年、某位中年女性,如果她们的故事能让你在某一刻不胆怯、不孤独,能有同伴或者同路之感就再好不过了。 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起。 2021年9月3日,北京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最受研究生欢迎十佳教师,“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主办人。 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小说风景》《持微火者》等。主编《中国女性文学作品年选》《新女性写作专辑:美发生着变化》《我认出了风暴》等。 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茅盾文学奖评委。

《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读后感(五):女性阅读应该怎么读?

女性阅读应该读些什么?如何增益自己的性别价值?如何在当下纷繁的社会背景下,让身为女性的自己活得更从容,更自信,更自在?《对镜:女性的文学阅读课》一书,以“文学中的女性生活,观照现实中的女性生存”为宗旨,以二十三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范例,仔细探讨了当下热门女性困惑:如女性身体,女性美,爱情与性,婚姻,母亲角色,女性处境,女性情谊,女性传统等等许多因性别衍生的问题思考。

比之古代封建社会,如今的女性生存环境已是天壤之别的改善,然而新时代下性别的争议与纷扰依然存在,这种性别话题依然是时下逃不开的战场。谈女性主张,过之就变成女权主义,而温吞又显无力,在男性的强势和整体社会环境的压力下,女性应该如何自立,也是思维觉维的女性必然遇到并需解决的问题。

美国牛津大学博士,进化生物学家奥利维雅·贾德森曾著有《性别战争》一书,从进化生物的角度讲述生物繁衍的进化战争。作者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都在围绕着生物本能进行博弈和对抗,由此进化出不同的社会模式。这是从生物学上趣味化生物本能。而真实发生在人类之间的性别战争,则是各种女性思潮和女性诉求。也许谈社会思潮变迁过于庞大,过于概括抽象,那么具体到中国各个时期的女性身上,特别是从文学作品中高度概括,高度凝炼和高度生活化的女性身上,则同样可以看到这些思潮的客观表现。

社会政经文化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共同活动的频繁,当脱离固有的生活圈子,走向

更多自由自主,旧规则和老生活习俗慢慢变成桎梏,成为被人挣扎约束,女性也必须不断付出,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努力去除身上性别的偏见。阅读,让人成长,让人获得新知,也让人获得榜样的力量。如同书名《对镜》,对镜贴花黄,镜中有镜中人,镜外是自己。以镜为鉴,可以书中人为镜,也可观照自我。书中选用的都是近现代名家作品,诸如丁玲、萧红、张爱玲,鲁迅、王安忆等,其中的女性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五六十年代,也有八九十年代,这些经典文学形象,带着她们所处时期的特有本色,告诉我们什么是女性的精神。

虽然,当前的女性处境已好过以住,然而还是有许多不足,比如当下丧偶式育儿,比如女性职场天花板,比如女性逃不开的婚姻与职业冲突等等,女性在固有性别上总是被迫退而求其次,这些困惑与精神疑难必然需要更多共识之人慢慢解答。

生而为女性,可有万般风采,经典名篇中的女性也各有性格,然而共通之处依然在于中国女性立场,精神丰满,酣畅淋漓地活出自己的精彩。

最后忍不住再提王朔写给女儿的一段话,“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