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1000字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文字质朴优美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讲的都是人话 讲的都是身边 那些最平凡的人 而非鸿儒们的高谈阔论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的耕耘 那些凡夫 散发出来的智慧箴言 都是在日常的生活里面 提炼感悟所得 一颗颗散落的珍珠 串起来便成了林清玄散文 最有魅力的光芒

何帆在自己的写作原则中

提到了讲平凡人做的

不平凡的故事

是这个社会的能见度

未来的小趋势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二):鸡汤太多,这碗不腻

现代社会,PC端,手机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鸡汤,即使浮光掠影,看着都腻,而唯独这本清新,少了说教,满是真情实感。

在图书馆偶然邂逅这本书,被书名吸引。停顿畅想:愿你历经千帆,回首不忘初心,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散文之美,在于它描写的是作家真实所经历,不浮亏,接地气。

文中记录了与之间的父母琐碎小事,细腻感人,经百千劫,尤不能报父母恩。

阅读故乡的一百个方法,这一章我读起来特别有感情,因为我也的父辈是农民,我通过读书离开故乡,来到城市,现在连户籍都是城市户口,而对土地的眷恋被这一章的故事唤醒。

节选P137:"就像你这些日子受着失恋的煎熬,以为是人世里最苦的,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还有比失恋更苦的东西。世界上没有不苦的苦瓜,就像没有不苦的恋爱,最好的苦瓜总是最苦的,但却是在最苦的时候回转出一种清凉的甘味。“

”如果没有经历过几十年的磨练就无法分辨。生命也正是这样的,没有人天生会分辨苦瓜的甘苦,也没有人天生能从失败的恋爱里得到启示;我们没不吃过坏的苦瓜,就不知道好的是什么滋味,我们不在情感里失败,就不太容易在人生里成功》”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三):林清玄《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一次偶然的倒水,看到师妹桌子上的《愿你,归来仍是少年》,不得不说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随手翻起了几页,然后就如此“理所当然”地顺走了一段日子,在我桌面上一躺就是两周,除了开头几篇,再也没怎么去翻阅过。以前初中还真是挺喜欢林清玄的散文,看过他好几本书,可是慢慢不怎么看了,因为总有一种高级心灵鸡汤的感觉,尽管受用舒服,可总觉得缺乏点什么,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了。这几天心情以及情绪处于低迷的阶段,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如此小清新带着满满质朴乡土情节的人生小悟的散文之后,连我那颗狂躁不安的内心好像都有那么一丢丢的平复与安静,也许是文字的力量,也许是那些其中情怀正中你的内心某一部分的柔弱,反正无论怎样人生需要的不就是刚刚好的情绪与刚刚好的生活嘛,欢喜就好~

那些少年时代记忆掺杂下挥之不去的父亲和母亲、那些萦绕你午夜梦回决定你最初审美与牵绊的故乡、那些千回百转肝胆寸断最难逃过的不过是情欲与别离、那些无论贫穷富裕都逃不过喜怒哀乐嗔怨愁的人生,那些回忆也好,淡素也罢,整本书处处可以体现林清玄的乡土情节与佛教禅宗思想。那些童年少年农村生活的美好,家庭父母的温馨和睦,邻里间的亲密无间,甚至那些孕育大自然万物的土地,都与现代大都市钢筋混泥土的冷漠疏离形成强烈反差,生活琐屑平凡之事在其诗意的慧眼下颇具佛学哲理。对林清玄不甚了解,对佛学禅宗更是知之甚少,但是仅仅从文字下看一个人内心的话,此人肯定是一位心思颇为敏感纯真并且心底善良之人,常常写书之人会比常人更能感受到平常生活之中深刻细腻的情感,感情充沛度与饱和度更加高,否则那些习以为常的风吹草动也引不起内心的波澜与感悟。

如果阅读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应该就像兴趣能够给你带来的所有意义一样,包涵有许多维度与内容,也带给你许多情感与认知体验,但其实无论怎样,最终就个人而言阅读是一件让我会感觉到踏实舒心而又幸福的事情,如此就足够了吧~愿你如书名一般,愿你无论走向何处,依然归来仍是少年郎,不忘初心~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四):愿我们归来仍少年

终于在假期结束前读完了这本书,断断续续的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把它看完。

很喜欢他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那悠悠岁月,清淡如茶,但每一个细微的地方,总会让人感到幸福和温暖。我喜欢他笔下的故乡,他的童年。背着婴儿过火的老人、夹着包装纸的汉语词典、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能顽强生存的红心番薯……

喜欢他写故乡,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守着土地勤劳耕作的祖辈,开垦大山的父亲和孩子。友人的松子茶,母亲的苦瓜,交叉路口卖玉兰花的人,被迫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劳作的农民,公园里剪影的人。我喜欢他笔下的故事,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带着善良和温暖,不论是街上卖彩券的流浪老人、大楼前修鞋的手艺人,还是没了双腿的乞者,他们都是善良纯粹的。又也许,是因为他们遇见的人是个内心仁慈温暖的人,所以看到的他们也是同样的善良。

我也好想去尝一尝他笔下的家乡风味,比如“素米粉”、“林妈妈水饺”、“昙花饼”,还有“冰糖芋泥”。

起初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有些枯燥,但到后来,就慢慢的沉浸在其中。喜欢书里那样清澈明亮的岁月,像棉花一样温暖纯粹,看书的时候,自己的心会也渐渐变得柔软起来。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7.7

林清玄 / 2017 / 长江文艺出版社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读后感(五):归来者 仍是少年

再见2017,你好2018!新的一年开始了,少年,你准备好了吗? 最近在读一本书,书名是《愿你归来仍是少年》。对于该书的作者,我想做一下简单的介绍。作者林清玄是台湾高雄人,著名的散文家,他连续十年雄踞“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单,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其实一开始我没怎么读过林清玄的书,看到这个名字也只是在中学的语文试题中碰到过他的文章。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它的书名吸引了我,而且书的封面也是我喜欢的模样,更确切一点,我爱上这本书,下定决心认真阅读它的那一刻,只因它封面上的那一句“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温柔心除挂碍”,短短十四个字,却不知为何打动了我的心,让我想要去了解这个作者,想要知道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记得我那天买下这本书,回到宿舍后,我的那份好奇心牵引着我拆开了这本书的包装纸,打开看了看,发现这本书分四个章节,第一章——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第二章——阅读故乡的一百个方法;第三章——幸好人生有别离;第四章——好雪片片。 每一章都有多个小节,读完该书之后,我想谈谈我个人对其中几个小节的认识。在第一章的《红心番薯》一节中,一开始,作者这样写到,说是父亲看文中的主人公吃完两个红心番薯后,放心的转身离去,走的时候落寞地说了一句“为什么不找个有土地的房子呢?”也就是这样的一个问句,让我有了强烈读下去的欲望,我在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父亲要说这样一句话?为什么会是【放心的转身】,而之后又用【落寞】一词来描绘呢?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红心番薯是主人公和父亲之前的那些美好故事的桥梁。看似普通的红心番薯,对主人公而言,是美好的回忆,是浓浓的父爱。文中的父亲带着红心番薯远道而来,却不曾知晓主人公的住所是根本容不下绿色的地方,甚至长不出一株狗尾草,更别提番薯了。我想,文中父亲的那一句“有土地的房子”,说出来时的那种心情,那种无奈与心酸,是可以理解的。文中父亲真的感到落寞。 在第二章的《无风絮自飞》一节中,作者写到,在主人公的家乡,有这样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然而主人公想要彻底的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于是父亲对主人公说了这样一席话,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地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也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席话,给了主人公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候,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另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我想,父亲的一席话,不只是给了主人公这么深刻的启示,同样也给了我们读者一些启示,让我们对生活有新的认识,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人际关系。 在读第三章的《松子茶》一节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的却是那些文人墨客所说的茶意人生。虽然我尚值青春年华,未曾完整的走过我的一生,但是我时常在想,或许人的一生就像一杯茶一样,或淡或浓,都取决于你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过你每一天的生活。人生这杯茶,只有泡茶的人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味道,每个人泡的茶都不一样,况且茶有三道,每一道都有它自己的味道,具体是什么样的味道,品茶者才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杯茶,我们既是泡茶者也是品茶者。在本章节中,作者写到,当朋友从韩国回来,送给主人公一大包生松子时,主人公说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生松子,而他联想到的是“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此章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段话,作者是这样写的【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的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松子一样的人生,还是茶一样的人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或浓或淡,或小或大。 希望你能好好的阅读一下这本书,它有不一样的情怀,那些清清浅浅的文字背后,有着许多的人生感悟。愿远行的人都看见最美的风景,愿归来者终等到最暖的灯光。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