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精选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精选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是一本由李仲明 / 谭秀英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一):梅兰芳菲花未尽

可能在最初的时期,远没有想到能达到如此吧。时代也好,努力也罢,确实,世界上只有一个梅兰芳,也只可能出现能彻彻底底代表中国传统剧种的人物。即使他的儿子可能已经在技艺上走到他前面,但是,京剧的历史,细细读来,梅兰芳这个名字,是不可避免也是不能避免的。

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只是个人的问题,时代和国家都是推动者。无论是,对于细节的雕琢,还是,对于大是大非的鉴别,大师都做出了一个中国人骨性的选择。确实,他没有选择上战场,只能被迫使用这种消极的手段来显露志气。

戏巧诰大师,敬哉志弗渝。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二):梅香永存

文/数数。 对于梅兰芳先生的故事,以前知道得模棱两可。只是知道他是很高的京剧艺术家,舞台上男扮女装演出,仅此而已。记忆中2008年的时候陈凯歌导演了一部电影《梅兰芳》,黎明主演。当时没有看这部影片,只是影片在宣传的时候,做得很火热,就知晓了点。其实对于了解一个人物的背后故事,如果不是自己亲自撰稿或是自己亲近的人撰稿又或是对这个故事人物有深刻研究的学者撰稿的人物传记,真的很难写得让读者信服。 了解一个故事人物的一身及其家族,最清晰的思路莫过于时间轴。因此,在翻阅《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这本传记的时候,让人觉得就如同电影的片段一幕幕在眼前走过。书中对梅兰芳先生的艺术生涯从启蒙到辉煌都有很详实的诉说。不管生活多么的艰苦,学习艺术生涯多么的艰辛。梅兰芳先生都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心态和对京剧艺术的无限热爱之心。他的这份执着,处事之心也同时影响着他的子女。这也就造就了“梅派艺术”。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勤学的艺术家是怎样变着想法,敢于发散思维的创新,推动京剧艺术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一位刚正不阿的艺术家为了国仇家恨的誓死情怀;以及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子女的无限关爱和教导;甚至可以感受到作为一个有热心的人对待朋友的掏心掏肺,这样的有血有肉。怎能让人对这本书忘怀? 一个家族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化同时感受到一个艺术的变迁。书中有很多生活例子,配合作者或是旁观者的口吻叙述,不会觉得无味,很容易让人理解。由于书中有些京剧用词,这里解释得不是很清楚。(自己对京剧专业词语不了解)让人读起来有点费解。 如果是想了解梅兰芳家族的一些基本情况的,可以看看这本书。要深入了解的需参看梅兰芳先生的子女编写的《我的父亲梅兰芳》、《怀念父亲梅兰芳》、《德艺双馨:艺术大师梅兰芳》。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三):一代大师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可能会显得有些年代久远,但是在他那个年代,他可是个传奇人物。我最初接触梅兰芳的时候不是因为他的戏,而是看了张国荣的电影才认识他,并且张国荣全是的梅兰芳很贴近本人,所以他才再一次步入我们年轻人的视线。

如今很少有人看京剧了,就连那些老人也都去看电视剧很,但是有些真正的京剧爱好者还是在买票去戏院看,毕竟是国粹,它既然一直流传下来,就一定有它的好。其实只要你静下心来看京剧,就会发现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用来表现故事的手法完全不同于话剧和歌剧。就拿其中的京腔来说,就有很多学问,等等这些都是只有内行人才会真正懂得欣赏的。

梅兰芳还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民国四大美男指是民国时代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珠喉宛转绕梁曲,玉貌娉婷绝世妆”的梅兰芳,无疑是其中美得最为楚楚可怜的一个。当时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男子皆欲娶兰芳以为妻,女子皆欲嫁兰芳以为妇”,真是万千宠爱加于一身。

画家们对美的感悟是最深刻也是最纯净的。漫画大师丰子恺认为,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梅兰芳的身材和容貌堪与维纳斯媲美,再加上他的婀娜手势和动听嗓音,简直是上帝亲手制造的一件“精妙无比的杰作”。国画大师张大千则从中国传统审美的角度说梅兰芳是最标准的美人,他的扮相凝结了唐宋以来古人们审美的全部精华,“浑身都是画稿子”。

梅兰芳是民国时期公认的伶界大王。其受欢迎程度无人能比。在一次群星义演中,由于那天晚上梅兰芳另外还有几出堂会戏,一时未能赶回来,引来观众的强烈不满,他们大声责问戏院老板“梅兰芳为什么不来”,并纷纷表示“梅兰芳不来,我们要求退票”。这时,梅兰芳匆匆赶到。他一出场即引来喝彩声一片,然后全场安静下来。

后来他访美访苏,更是连西方人也交口称赞。梅兰芳在美国的首场演出便大获成功,最后一出《刺虎》结束后,他谢幕竟达15次之多。起初他穿着戏装到台前,低身道“万福”。待他卸妆后,观众的掌声仍然不断,他只得穿着长袍马褂再次出去鞠躬。观众发现原先的那个柔声细语、婀娜多姿的美女果然就是男人所扮时,更加疯狂。梅兰芳赴美演出正值美国大萧条,原以为最多在纽约演3场,卖出一半票就不错。没想到,两个星期的票被一抢而光。

传奇人物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作品只是他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不应该被我们所淡忘,就如他的作品一样,永远都将流传下去。

《曲未终人已远:梅兰芳家族》读后感(四):此曲只应天上有,梅魂永驻在人间

京剧始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在这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名家辈出,开宗立派者众多,但唯有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梅派表演艺术享誉世界,成为京剧乃至中国戏曲的代表性人物和流派,这背后的原因,也许在此书中,通过对梅先生家族的了解能找到答案。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先生出生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虽英年早逝,母亲哀伤过度,身染沉疴病逝。梅兰芳的童年极为苦涩艰辛,曾被认为不适合唱戏,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兰芳一方面暗下决心苦练功,另一方面幸遇名师,在伯父梅雨田、吴菱仙、杨小楼等人的教导下,终登舞台,雏凤新声,一鸣惊人。

不破不立为好戏

在艺术的道路上,梅先生始终紧贴时代,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排演接地气的节目,观众想看的节目。虽在排演新戏的过程中受到非议和讥讽,但梅先生锐意改革,进行创新,如先生自言:“演员要灵活运用程式,不能被程式给捆住……程式本是随时可以突破的。前辈创造的许多优美的程式,都是从生活中吸取来的,不是凭空臆造的。”梅先生不拘泥旧戏的条条框框,向其他剧种学习,只为更好地塑造人物,更好地向观众展示剧情,这种不破不立的精神使得京剧从其他剧种中脱颖而出。

德艺双馨树榜样

在戏剧圈内流传这样一句话:做戏先做人。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有问题,那他的戏是不能看的。梅先生是一位真正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方面做到洁身自好,另一方面扶危济困,让人佩服。且在大是大非面前,先生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排演抗日剧目、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演出,这种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令人称赞。

梅韵长存传海外

梅先生在自己的艺术精进成熟以后,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弟子,使得梅派艺术后继有人,代代薪火相传,也使得京剧艺术更上一层楼;梅先生还致力于与各个国家进行艺术交流,三渡扶桑、四访苏联、赴美演出,均好评如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戏剧艺术。

梅兰芳先生虽生于乱世,但逆境缺让他更加地坚韧;先生在表演上追求精益求精,心系观众,只为给观众带来好戏;先生德艺双馨,将一个“人”字写得堂堂正正,成为梨园楷模,民族榜样;先生不断学习,吸收国内外优秀表演艺术的长处,提高京剧表演艺术,且无私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弟子,让人钦佩。作为我辈,惟有向先生致敬,追赶大师的脚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