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锦集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锦集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是一本由刘称莲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指责,而是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样孩子才能鼓起“再战”的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P1

孩子的天性都是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在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内心最受挫最难受的那个人也是孩子。 P15

孩子求学生涯却被痛苦和恐惧充斥着,他们承受了很多,小小年纪就被分数和师长们过高的期待压迫着,使得原本应该是自觉自愿就去做的轻松事情变成了艰巨的任务,从而需要吃力和枯燥地去完成。P17

在不关注成绩的情况下肯定孩子的成长,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很有帮助。P24

成绩不重要,孩子的能力和自信才最重要。

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习之余有个好心情。应该体谅孩子的辛苦,回家后少谈学习上的事情,多谈谈轻松的话题。P25

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能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便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了。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好心情,让孩子愿学习。P26.27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的支持很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往往就会顺利渡过难关。切忌动不动就指责孩子,区挑孩子的刺。每个孩子都愿意把事情做好,正向的鼓励才有利于他的进步。P96

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P112

先调整情绪,再解决问题。十几岁的孩子常会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脾气,但你仔细分析,每一次的行为和情绪后面都有一定的正面动机。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P113

家长的责任是从小就要建立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他可以面对困难并知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在困难面前逃避。P132

孩子们喜欢老师,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也才会学好老师教的课程。家长们首先应该看到老师的辛苦和付出,并传达给孩子,孩子才有可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并学好功课。P133

青春期一大特点,便是喜欢独立行动,一方面是要满足自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同伴的认同,对同伴的依恋远远超过了父母。P139

初中时期的孩子虽然特别希望独立自主,但同时又很依赖父母。P140

可以不受约束地成长,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又能随时得到父母的支持,我想这是孩子们需要的。P142

青春期特别逆反或者特别忧郁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小时候被家长管束得非常严格的孩子。P148

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自主,以及别人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认同。P149

在学校归属感不好的孩子,学习自然是会受到影响的。所以,想办法让孩子和老师搞好关系非常重要,有时候,小小的幽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P156

家长要让孩子学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没有必要难过、自责,最终要帮助孩子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想办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P210

十几岁的孩子内心渴求的跟我们几十岁的人是不一样的,交友方面也是如此。P213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挫折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关键要看我们家长如何引导。P238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二):读《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当刘称莲老师的这本《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我家孩子的初中三年只剩下了半年,有点相见恨晚的遗憾。

我饶有兴趣地用了大约三个小时的时间看了这位妈妈和她的女儿初中三年的故事,就好像有个朋友和我聊了三个小时一样,很轻松,很愉快,我也在书里发现了很多相似的经历,其实有的时候,读书就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寻求“认同感”。

我非常认同这些观点:

1、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

为了培养好奇心,小时候她陪着女儿看蚂蚁、看昆虫;长大了,种花生,到处旅游。我现在印象深刻的就是带女儿去我家附近的小树林里捉知了,晚上拿个手电筒,一棵树一棵树地找,找到了让它们在地上爬着玩,放在纱窗上,等第二天蜕变后,就放飞。长大了,我带着孩子种过土豆,种过红薯,种过花生,种过瓜子,今年我准备将所有能找到的种子都播种一遍,我想把今年过成“播种年”。

2、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

作者认为,学习成绩好固然有成就感,但是学有所用更重要,所以物理学完“电”之后,会让女儿了解家里的电路分布。我有一天拿出自热饭的时候,孩子说:“这个就是生石灰加上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释放热量,我们化学老师说的。”我想这也是学习带给孩子的成就感。

3、放手让孩子选择。

作者让孩子选择是否上课外班,请什么样的家教,上哪一所高中。作者这样写道:“让孩子选择适合的高中也是一次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将来还会遇到各种重大的选择,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为他负责。”

四个月后的中考填报志愿,我也准备让孩子为自己负责,选择自己想要的高中。

4、和孩子共读。

作者这样写道:“那时候,女儿读的书,无论我以前读没读过,我都喜欢在她阅读的间隙翻一翻,就是想跟她有个沟通和探讨。”“我们一边读一边讨论书中的人物,一起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和做事的风格,我发表我的看法,女儿也发表她的看法。”

想起我和孩子共读的时光,最有意思的就是我和孩子一起阅读《哈利.波特》,为了防止我记不住情节,我还特意写了个缩写版,我和孩子一起又看了《哈利.波特》电影,总结出了电影和小说的不同点。还有《水浒传》,当时我们全家一起听了评书,然后出题目写108位好汉的绰号,看谁得分最高。那些共读的时光,现在想来都非常非常的美好。

不同的是,作者的孩子还去读了《哈利波特》的英文版,而我们买了英文版,孩子一开始说要读,到现在也没读完,这也许就是人家是“英语小达人”,我们的英语还是“有待提高”吧!

5、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先调整情绪,再解决问题。

作者这样写道:“一个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是没有用的,粗暴地指责更是会火上浇油,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劣。”书中讲了几个例子,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6、多让爸爸带孩子。

书里这样写道:“不是爸爸带不了孩子,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没有带孩子的机会。”

我反思了一下,我觉得是自己没有给爸爸机会,要改正!

7、为孩子准备爱的早餐。

书里说:“我觉得孩子吃爸爸妈妈们做的饭,已经不是一顿饭的问题,同时她是在享受爸爸妈妈的一份爱。”

这一点,我在孩子小的时候做得不好,现在已经改进了很多,为了让孩子吃上美味的早餐,我已经开始学习烘焙,学习做各种彩色的面片......

8、接受孩子不跟我们玩了的现状。

书里说:“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大特点,便是喜欢独立行动,一方面是要满足自由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同伴的认同,对同伴的依恋远远超过了父母。”

我家孩儿亦是如此,开始回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开始约同学看电影,能陪孩子看场电影,成了我的一种奢望。即使出去跑步,也会说:“老妈,您先去跑,我一会儿再去。”明摆着,就是不爱跟我一起跑。

......

如果您是老师,书里有一节“老师有妙招”也许对您自己的教学有所帮助,这是作者女儿班上老师的做法:1、建立班级日志,学生们轮流写当天的日志,这些日志将来会成为学生们美好的初中生活的回忆。2、学生犯了错误,就写一千字以上的检查,俗称“千字文”。写“千字文”既可以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又可以提高作文能力,一举两得。还有提到的其他老师引导学生读经典的方法:1、把经典书籍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学生听;2、每天给学生读一段书,进行“长篇小说连播”

当然,想知道更多的“别人家的孩子”初中三年啥样,只能从书里寻找答案了,篇幅有限,不再赘述了!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母女版,还有作者女儿写的一些文字,书名起的很有意思:《现实给你一记耳光,你跳起来和它击掌一认真你就赢了》,在女儿眼中,“妈妈能做到这一切,不是因为她是超人,而是因为她不断迈着脚步,和我一起学习和成长。”

这本女儿写的书,也许适合您正上初中的孩子看看:怎样制定学习计划?怎样处理厌学情绪?怎样摆脱拖延症?怎样纠正粗心?每个牛人都是“蜗牛”,都离不开勤奋;做不怕挫折的“小强”;对于偏科,不抛弃,不放弃等等等等,是不是所有青春期的孩子其实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

总的感受而言,这是一本读了会让你放松的书,而不是听了会让你“亚历山大”的书;这是一本看了让你觉得自家孩子的“怪”很正常的书,而不是让你觉得自家的孩子跟牛孩没法比的书......

(后记1:我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孩子过来问我:“老妈,做什么呢?”我说:“写读后感,这就是我得到这本书的代价。”孩子不以为然地说:“怎么会是代价呢?”我改口说:“不是代价,应该是我这篇读后感的价值,我这篇读后感值36元。”接着我说:“孩子,这本书是作者的女儿初中的时候写的,写的还不错,很多东西你写作文可以用上,看看吧!”孩子摆手说:“谢谢,不看!”初中的孩子就是这样,当她意识到你可能要教育她的时候,她就会拒绝,不过没关系,我会在合适的机会让她读这本书。)

(后记2:又是一个母女共同写书的范例,这让我内心有了小小的波澜。2011年7月30日,为了带着女儿一起写作文,我开始写作博客,我希望以身作则带动女儿写日记,但是很遗憾,女儿到现在为止对写作并不是多么感兴趣,考试作文也就是维持在34分左右,最低的时候29/40,倒是我,虽然没有多少人看我写的东西,我却对写作充满了执着,因为我希望给孩子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的榜样。我仔细分析了一下:作者的女儿是个偏文科的孩子,而我的女儿是个偏理科的孩子,所以我们真的不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写书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去写书;看到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诗词无所不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父母心头最大的骄傲!看了这本书,如果你更加爱自己的孩子了,而不是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那么我们就离成功的家长不远了!愿我们和孩子一起活成我们各自最喜欢的样子!)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三):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因家有初中生,偶然看到这样的书,所以一口气读完,正书是妈妈执笔,附赠小册是女儿体会。对于初为初中生的母亲,书中作者用朴实无华的方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作为家长面对初中生不爱学习、叛逆、独处、青春、恋爱、友谊、班干部、受挫折等各种情况,该如何面对和处理。

总结全书应该是以“爱”为起点,去了解孩子、观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在孩子成长中引领、陪伴,和《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有着同样的理念。

书中提到的“跟上了”“引导培养兴趣”“长篇小说连播”“家庭邮箱”“BBS”“精心时刻”“贴心服务”“榜样的力量”“家庭日”等都是不错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值得在生活中去尝试。最为家长在教育上需要不断调整,需要一些智慧。

我特别赞同的是书中作者阐述初中生爱情的篇章“爱情麻辣烫”。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都用“早恋”一词,而作者用了“恋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能够感受到满满的认同感、同理心和对孩子这个阶段情感的尊重。

面对突发状况,家长一定先要先调整好心态和情绪,要淡定、要理清思路,才能分析总结好需要提供给孩子的多种选择,这是我们该不断学习提升的能力!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全新增订版)》读后感(四):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初中叛逆期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

让我们一起做称职的家长 1、要让孩子热爱学习,家长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上。而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家长能够跟孩子很好地相处,便是非常重要的陪伴。 2、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指责,而是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样孩子才能鼓起“再战”的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 给孩子一双求知的翅膀 1、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好奇心的满足正是孩子喜欢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在动力。 2、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当孩子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父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她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便会增强,这样的引导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因为生活和成长的需要,学习是可以让人强大的一种手段,考试和分数只是对学习的考查,而不是目的。 3、好心情,让孩子愿学习。我们应该体谅孩子的辛苦,回家后少谈学习上的事情,多谈谈轻松的话题。 4、学习上好的表现是指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跟考试成绩没有直接的关系。我坚信,一个热爱学习、喜欢探究的孩子,无论他的考试成绩突出不突出,将来的成就也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学得巧才学得好 1、孩子首先要热爱学习,并且学过的东西要掌握,没有知识漏洞。同时,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知识面。 2、要求孩子每天要严格按照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检查的顺序完成学习任务。 3、训练阶段,孩子每天都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家长也要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他评,双方不仅要评分,还要写下评估意见。这个训练也包括生活上的内容,收拾书包、洗脸刷牙这些日常事务每天也都有简单的考核,但并没有刻意的要求。 4、学习上除了每天做好当天的功课外,过一段时间来个“小结”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温故”的办法很多,当天的复习很重要,“小结”也不可忽视,因为这都是学习的基本条件。 生活是最牛的教材 1、学习的第一目的应该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许孩子们还会从各种体验中了解到,没有知识,许多生活问题便无法解决,从而变得勤奋好学。陶行知先生更有“行是知之始”的说法,他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他觉得亲身体验才能对知识了解得更透彻,比如吃过了糖和黄连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与区别。 2、只有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的文章才会内容翔实并且富有真情实感。 3、看、听、闻、触等各种知觉依然是激发孩子大脑活跃的按钮,丢掉了这些,孩子的学习只会越来越僵化,就算不厌学也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创造力和创新性。 家教这样请才靠谱 1、补课这件事情上,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找到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2、目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找一个在读的高校学生来做家教是个不错的选择。 3、我觉得作为初中生的家长,需要把决定权交给孩子,无论是选老师、换老师还是选择补习的方式,都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这不光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关乎孩子为自己人生负责的大课题。 生命中的书香 1、阅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是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可以无关考试,却能够滋养生命且贯穿一生。在孩童或者年轻的时候,不仅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要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如果学校没有条件给孩子上好这门功课,家长则要想办法补上,因为我们没有理由不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2、如今的报纸内容丰富,信息量也非常大,孩子经常读报,知识面也会丰富起来。只是读报不如读书那么系统,所以,读报和读书结合起来是最好的。 3、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对孩子来说,书籍便是一位好老师,读书便是最好的学习,而且孩子一旦爱上了书,是可以轻松地从这位老师那里学知识的。更何况,书中的主人公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书中的思想就是孩子航海途中指路的灯塔。那些读书多的孩子,情商也会高,因为他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4、小时候读书多的孩子后劲也足,而且越到了社会上越会显示出读书多的好处。所以不要过于纠结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而是让孩子多读书。 校园派VS经典派 家长要在孩子学习之余,引导孩子多从事积极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现实生活原本的样子。比如让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甚至可以帮助家长料理生意,当孩子活得真实的时候,他就不需要到那些虚幻的小说里去寻找精神上的刺激和寄托,而会渴望用真正的精神食粮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做走心的父母 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 1、家长对孩子永远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去爱孩子。相信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是阳光少年。 2、亲子关系会良性发展,家长再实施的教育孩子才会听从;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带来的也许就是亲子关系的冲突,如果亲子关系很糟糕的话,便谈不上教育了。所以,当我们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作为家长,是我们作出让步还是要孩子作出让步,怎么作出让步,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对爱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4、当一个孩子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他便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反而做得轻松了。 用时间构筑爱的城堡 1、孩子真的需要家长的陪伴,无论他心情好还是心情不好。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精心时刻”应该常态化,而不是遇到问题了才陪伴孩子,也不是等大家都有时间了才和孩子一起活动。 2、孩子的成长不等人,他们需要我们陪伴的日子并不长。初中三年其实是一个孩子内心最动荡的几年,这几年更加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分出一些时间跟孩子相处,无论方式是什么,我都觉得是不二的选择。 “听话”源于好的亲子关系 1、我们家长不妨先想想怎样靠近孩子的心,跟孩子成为亲密朋友,当亲子之间的心门不是“免进”而是“welcome”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会“听话”了。 2、规矩+关系=响应;规矩-关系=抵触。作为父母,我们总想让孩子守规矩,而且也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定了不少规矩。然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就非常听话守规矩,也就是“响应”家长的教导,而在有的家庭里孩子则凡事跟家长对着干,“抵触”多于响应。不少朋友把原因归结于“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诚然,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不同,接受事物的程度也一定不同。但这更加要求家长要具体分析自己的孩子,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不光看表面,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看看他们内心渴望我们怎么帮助他们。当我通过学习对孩子有更多了解的时候,我便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我发现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不仅使我可以做个轻松的妈妈了,女儿也变得听话了。 3、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如果我们还能跟孩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的话,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4、当我们家长能够接受孩子的情绪,并想办法去疏导,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和接纳,亲子关系便会进一步融洽。关系好了,我们再来解决问题或者纠正孩子的行为,就会容易得多,这时候所谓的“听话”也就不是问题了。 爸爸也OK 1、女人,尤其是做了妈妈以后,还是要多多关照自己,除了老公、孩子、家庭之外,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尤其是自己的内心都要好好照顾,否则就会影响情绪。 2、在做父母的这个岗位上,爸爸内心也需要被信任和认同,爸爸对孩子的那份爱和责任是随着孩子的出生就自然存在的,他也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有他的成就。男性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跟女性不太一样,孩子可以从爸爸这个榜样身上学习到很多妈妈身上没有的品质。 妈妈小厨 对孩子来说,餐桌不光是吃饭的地方,还是接受爱和教育的地方。 老师有妙招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老师,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也才会学好老师教的课程。家长们首先应该看到老师的辛劳和付出,并传达给孩子,孩子才有可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并学好功课。 爱上了“独处”的孩子 1、追求独立自主正是初中阶段的孩子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要尊重孩子的这一特质,家长在放手的同时,还要做好他们随时会回来求助的准备。 2、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大特点,便是喜欢独立行动,一方面是要满足自由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同伴的认同,对同伴的依恋远远超过了父母。 3、孩子的成长有时候真不以我们大人的意志为转移,他真长大的那一刻,家长挡都挡不住。孩子没有长大的时候,家长不妨等一等,允许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当孩子真要挣脱我们的怀抱自己去闯世界的时候,家长还真要放手,允许他飞得更高,否则,孩子就会有被约束和被控制的感觉,这对他的成长反而不利。 4、我也发现,初中时期的孩子虽然特别希望独立自主,但同时又很依赖父母。毕竟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才刚刚觉醒,内心还有很多的冲突。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做主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愿再听家长的,更愿意独自面对问题和困难;另外一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很迷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时候,处世经验尚浅的他们又特别需要家长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14岁和41岁的斗争 1、孩子成长的阶段不同,内心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家长需要调整步伐,紧跟孩子,才能跟孩子同频。青春期的孩子更加需要自主,以及别人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认同,如果这些渴望不能被满足,他便会以各种方式逆反,因为他已经长大了,觉得自己可以对抗权威,并为自己做主了。 2、当意见不同的时候,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会顺着她一点,也会提供多一点选择的余地,让她自己为自己负责。当父女之间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也能在父女之间进行调解。因此,女儿的青春期有逆反情绪,我们都允许她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帮助她顺利度过了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追星,我明白 每个偶像身上都有闪光点,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偶像身上的闪光点,那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找不出来,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无须鼓励,也无须打压。 “爱情”麻辣烫 1、初中生的恋爱不可怕,如何恋爱才是问题的关键。我觉得无论是男孩子的家长还是女孩子的家长,都要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孩子把和异性交往的重点放在互相帮助、互相提升上。 2、不少初中恋爱的孩子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总结起来,大概会是: 第一,导致情绪波动。有些孩子在开始暗恋一个对象的时候,就开始心神不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甚至情绪变得喜怒无常。也有些孩子在“恋爱”期间,情绪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影响了身体健康。青春期的孩子虽然有了一定的常识,但又控制不住自身的冲动,不小心发生性关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为不懂自我保护,有的甚至导致怀孕。如此,不仅伤害的是女孩,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男孩子来说,也是非常不好的。 第三,影响学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女孩们的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受到生理上的伤害,同时也会担心孩子的前程受到影响。而男孩子的家长则比较担忧孩子的学业。往往,身体受到伤害的女孩子学业上也会受到伤害,而有些男孩子因为“恋爱”,学习成绩也会一落千丈。 那么,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在初中时期的恋爱呢? 首先,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要让他从家里感受到温暖。平日可以跟他谈谈感情的问题,不阻止孩子与异性交往。异性的家长,比如女儿的爸爸或者儿子的妈妈要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孩子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关爱和理解,他也许就会推迟“谈恋爱”的时间,或者就算他“谈恋爱”,也不会做出过分的行为。切忌在觉察到孩子谈恋爱的时候视而不见、任其发展。有些家长自己平日跟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就少,不关注孩子出去以后都做了什么,就算知道孩子在外面有“朋友”了,也不闻不问,任其发展,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才如梦方醒。 3、异性交往好像真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成长的一种正常需求。目前的中学生互相爱慕或者牵手恋爱,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了。家长死盯严守,根本不允许孩子与异性交往已经是落后的解决方式了。这类家长教育的孩子,也许可以在中学时期安然无恙,学习不受影响,却失去了跟异性交往的能力。有的孩子到了真正谈婚论嫁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跟异性交往,甚至变成“剩男”“剩女”。也有的孩子在家长的极力阻挠下,铤而走险,离家出走。 4、当孩子在心理上得到支持,他也会为自己和别人负责,把这一段经历变成美好的回忆。孩子的恋爱,宜疏不宜堵,挡是挡不住的! 丑小鸭OR小天鹅 1、关注自己的外表,并为自己的外表做一些事情,也是孩子长大的一种表现。就像孩子三岁左右开始说“不”一样,孩子的成长又进入一个关键期,自我意识再一次觉醒,开始真正关照自己,而不像过去那样一切听从家长的安排。这个时期,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的这一切都是正常的,尊重、允许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度过这一段时间。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考虑,我觉得家长在适当的时候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静静地观察和陪伴,就是对孩子很好的支持。 2、对于过分在意自己外表,甚至因此影响到自信的孩子,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外表长相,大家只是不同,并没有好坏之分。事实上,外表只是人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多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告诉他你更欣赏他身上的哪些特质。当看到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孩子积极正面地看待人生,而不要纠结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温柔地对待“游戏”孩子 1、在孩子上网的时候,更要从好的亲子关系做起,从关爱孩子做起。当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真正爱自己的时候,他的心就开始变软,向好的方向转变,迷途知返。不得不说,那位爸爸起初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才打孩子骂孩子的,但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痛苦。孩子上网是因为有好奇心,孩子玩游戏是因为游戏好玩,错并不在孩子。孩子适当玩玩游戏无可厚非,毕竟通过玩游戏可以学一些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上网、玩游戏本身并不是问题,沉迷于网络或者游戏才是问题。 2、到底哪些孩子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为什么呢? 第一种,缺少关爱的孩子。比如父母离异,比如小时候被父母交给别人去带的孩子等等,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迷上网络。这些孩子因为小的时候被迫接受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人际环境,在大脑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害怕、担心、恐惧、不安全感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增强了,但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他随时随地都会寻找支持、安全、爱等等。许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找不到一直渴望的那种东西。 第二种,有些父母把孩子管得太死,或者经常指责孩子、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在生活里没有自主权,也可能迷恋网络游戏。在网络游戏里,失败的时候不会被批评反而会得到鼓励,成功了不仅得到称赞并得到奖励,还会升级升官等等。在这里孩子的成就感会大大得到满足。想想,谁不希望人说他好,谁不希望经常得到夸奖呢? 第三种,住校的孩子。这种现象在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孩子中非常显著。农村的孩子过去接触这些新鲜东西比较少,上中学进城住校以后,一是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网吧之类的场所,还有就是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约束。 还有一种,就是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经常挨批评,遇到不太懂孩子心理的老师还会挖苦讽刺,让孩子抬不起头来。可悲的是,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家长也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没有好脸色。一般来说,在上学期间这些孩子的情绪会持续悲观、低落。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观念——“学习好,便一好百好”,这些孩子不能不说是这种教育观念的牺牲品。这群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管学习,只要你能做好某一件事情,就可以有所成就。所以,他便会到网络里去寻找学校里找不到的那种成就感。 总之,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是因为他在其中可以得到肯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要想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家长恐怕要想办法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游戏里的那种满足。就像前面提到的几个孩子,无论他起初是怎样迷上游戏的,当他在生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就自然地从游戏中走出来了。只是,家长宜采用温和的方式,用孩子能够感受到的爱把孩子从网络和游戏世界中拉回现实。 生活 心灵手巧才算好 孩子有时候会愿意为父母或者家里的其他人做些事情,这个时候要及时表示我们的欣赏和感谢。孩子需要被肯定,他做事情也需要成就感。 教育大餐,菜要配齐 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是教育的口号,而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不光是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友谊万万岁 1、是否能够很好地与人交往,甚至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因为将来到了社会上、工作中,没有人问你中学的时候考了多少分,却时时考察你能否跟团队合作,能否与外人友善地打交道。 2、孩子们之间不免会闹些小误会,敏感如我女儿的孩子便会因为这些误会而伤感。我觉得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没有必要难过、自责,最终则要帮助孩子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想办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认为是好孩子的人成为朋友。 第一,父母认为的好在孩子眼里会觉得是压力。比如,我们都觉得学习好的孩子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学得更好,而孩子认为,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一般都比较死板不够灵活,而且跟他们在一起,他们的好成绩会给自己一种压力。在“学习好,便一好百好”的大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在学校里就承受了很多的学习压力,不愿意学习之余还承受来自好朋友的压力。女儿就明确表示过这个观点。 第二,某些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身上有更加吸引同龄人的东西。比如那些在运动上表现突出的男孩子,或者在琴棋书画等方面有造诣的女孩,就算他们学习不太好,也会比较受欢迎,因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活力和激情。就算那些我们认为沾有不良习气的孩子,他们身上的那种反叛精神也是吸引孩子的,所以有时候会看到一个很懂事很乖的孩子会和一帮我们认为的“坏孩子”打得火热,这说明孩子骨子里有一股反叛精神,只是他没有勇气,但是他看着别人反叛会比较过瘾。 第三,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学习不好的同学补习功课,内心也获得了极大满足。另外一个方面,给同学讲课的同时,自己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所以孩子很喜欢被同学求助的感觉。 我们还发现孩子的朋友圈在不停地调整,那说明孩子也在不断的体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朋友。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1、家长要做的功课是平时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让孩子离开我们后,可以很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孩子只有体验,才能获得生活的真知。 2、我们都知道“经历是财富”,却总是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经历”的机会,还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谁懂寸草心 1、在家庭里,父母也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首先,父母应该是一个爱孩子的人,孩子只有充分感受到家长对他的爱,他才能学会去爱父母以及别人。 2、父母也应该是一个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人。父母的榜样力量非常大,孩子从父母那里看到和学到的,比父母对孩子的说教影响深刻得多。我们有时候会说:这孩子做事的风格跟他爸爸一模一样。不是这孩子天生就会像他爸爸那样做事,而是从小耳濡目染,从爸爸那里习得了爸爸的样子。所以,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并孝敬我们的话,我们就必须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3、当孩子为大人做事情的时候,大人要及时表达欣赏和感谢。孩子有时候会愿意为父母或者家里的其他人做些事情,这个时候要及时表示我们的欣赏和感谢。孩子需要被肯定,他做事情也需要成就感。大人的及时肯定和认同,会让孩子有再次去做的愿望。如果孩子为我们做了事情,我们认为那是应该的话,孩子就会因为收不到家长的认可和感谢,觉得这是可有可无的,慢慢地他便不会做了。 4、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让孩子懂得做事的辛苦,体谅父母的辛苦。 班级小能人 1、在孩子做不做班干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家长能够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选择,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了。 2、做不做班干部,应该是孩子说了算。孩子说了算,一是指孩子的天生气质是否适合做班干部。有的孩子生性比较开朗,又积极热情,喜欢张罗事情,这样的孩子也许就适合做组织工作。有的孩子比较内敛,大约他就喜欢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学习搞好,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自得其乐,这也是可以的。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孩子已经上初中了,可以让他为自己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如果孩子愿意,而且为大家做事的过程中他不仅感觉很快乐,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不妨就允许孩子去做。家长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跟孩子陈述利弊,最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如果确实想让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也愿意,而班级里又没有那么多机会,那就鼓励孩子参与学校里的社团活动,这同样可以得到锻炼。 3、对于那些愿意在自己的世界里待着的孩子,也无可厚非,孩子只是不同,并没有能干和不能干的区分。 路是人走的 1、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挫折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关键要看我们家长如何引导。 2、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差不多算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有些事情往往突如其来给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小孩子缺少这方面的历练却必须要有这方面的历练。在挫折面前,家长的状态非常重要,家长淡定一点、从容一点,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心理支持。事实上,任何事情都会过去,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3、就算这样家长也有责任自己先振作起来,积极应对苦难,先把榜样的力量建立起来,然后教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挫折,让孩子在灾难面前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即教育的成功;内心安宁平和,乃幸福本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