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去朋友家的路上读后感摘抄

去朋友家的路上读后感摘抄

《去朋友家的路上》是一本由[挪] 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去朋友家的路上》读后感(一):走向无可挽回

隐晦而窒息的家庭关系, 重病丛生的母亲,无能又或许慷慨的父亲, 是什么让一个家庭拜访终止? 不是孩子的晕倒, 是他假装晕倒的原因: 他断定,你们不会想呆在那里的 所以, 他孤身一人, 一遍遍的走在去朋友家的路上, 是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是自己? 还是可乐人? 是谁将大象束缚,

《去朋友家的路上》读后感(二):迷途

一个叫着维格沃特的小男孩,拥有马戏团丢下的一头大象。开篇很惊艳,大象遭遇车祸,而为什么大象会遭遇这些,得从维格沃特去朋友家的路上开始说起。

尼尔斯·弗雷德里克·达尔的《去朋友家的路上》设计了一个悬疑的开头,随后通过小男孩的自言自语,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他有一个温和老实的父亲,时而温柔时而暴躁的母亲,他的孤独无处不在,除了家,他就在去朋友家的路上,在这条寻找出口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一开始我并不理解,11岁的他,周围的世界与他格格不入,带有一点自暴自弃的绝望和早熟。

《去朋友家的路上》读后感(三):他们的童年戛然而止

《去朋友家的路上》是一部以文学手法剖析童年阴影的作品。全书开篇,摄影师乔尔在奥斯陆偶遇奇事,一头大象在交通要道上狂暴地奔跑,将一辆汽车踩得粉碎,导致驾驶员受伤身亡。照顾这头大象的人正是小说主人公维格沃特。

全书以少年维格沃特和成年维格沃特的视角交替叙述,现实主义的叙述和梦境般的幻想交织在一起。维格沃特11岁时生活在冷漠疏离的环境中,他敏感多思、渴望得到爱与关心,因此常常在外游荡,还认识了被称为“伯爵”的老人,并和他成了朋友。一天,维格沃特被一个问路的男子带上货车,遭遇性侵。他的童年就此戛然而止。这件事的阴霾数十年挥之不去,如同幽魂一般困扰着维格沃特。

对孩子的侵害和虐待,都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去朋友家的路上》展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真相:父母的忽视往往给孩子招致灭顶之灾,无力面对这种痛苦的孩子,又会归咎于自己,背负巨大的罪恶感长大。

实际上,每年遭遇侵害的儿童数量相当惊人,而其中得到曝光、受到舆论关注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新华社去年曾发布《儿童性侵现状调查报告》,称2013至2015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名。每个数字背后都有一个陷入悲伤、甚至被扭曲的人生。如果我们对这个沉重的话题避而不谈,只会让更多孩子成为潜在受害者。

本书译者林后同时也是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六卷本自传小说《我的奋斗》的译者。她在本书译后记中说:

“语言简洁生动,有如诗的风格,这是评论界人士对这部小说一致的赞誉。对诗人出身的作者来说,笔下自然得心应手。不过让我惊奇的是,尽管这是一种外国文字,但书页间那些或长或短的句子读起来竟感觉流畅上口,有韵律之感,这应是读这本小说时带给我的另一种愉悦。语言描述也很有画面感,场景的切换方式具有电影的风格,有的地方可说分镜头都不用了,就可以直接开拍。小说描述了 60 年代挪威首府奥斯陆的霍夫地区的一些社会生活画面,对一群孤独人们的生活片段,作者有着极为出色的描写。字里行间那个孩子的痛楚与呐喊,让人揪心,更令人思考。”

成年的维格沃特在母亲的墓前绝望倾诉,释放出这种难以面对的痛楚:“他攥住我了,母亲。他攥住我了。我坐在这儿,在你的墓碑旁边。碑上写着我们想念你。我不认为父亲想念你,可我想念你。他攫住我了。你不知晓此事,在我去西门家的路上,可乐人把我载上了车。我知道,这是不应该的,母亲。我知道这是一个大错误!……我以为他是你,我以为他是父亲,我以为他是爷爷,我以为他是达姆。他望着我,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我自己。我不愿意他对我生气,我想要可乐,母亲。没有我的地方,母亲。无论哪里都没有我的地方。人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人,可乐人就得到了我。我被掼进了蛇窝农场,母亲。我想是你推我进去的,我想是父亲推我进去的,我想是我自己跳进去的。我曾经坐在那辆车里,我现在仍然还坐在那车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