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何以中国》读后感精选

《何以中国》读后感精选

《何以中国》是一本由许宏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何以中国》读后感(一):2021.4.19

评分三科星

第一次看还对考古不是很了解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给了四星,现在初步入门狠心砍掉一颗星。

其中一些观点作者有自己的明显偏向但是举例并不充分,缺乏直接的类型学举例,虽然有但是不够犀利。对于器物本身的解释不多,虽然本书是以遗址和考古学文化作为重心,器物才是推断的基础吧。

仍然是入门推荐,如果想更了解看考古报告会更加明白。

《何以中国》读后感(二):还原最初的中国图景

社科院考古所许宏的这本小书,以考古的视野用文字还原了大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兴衰于中原大地上的陶寺、嵩山、新砦、二里头等文明的图景,还原了所谓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在从原始进入文明时的那一刹那的面貌。从考古学的发现中,也找到了中国文化的来源、可以勾连中国文明的脉络,比如最初的象形文字、方形都城、仪式秩序、事死如生等等。书名起得好,想起了葛兆光的那本《宅兹中国》,四个字告诉我们,这本书说的是,中国从哪里来的事情。最后一章将中国从这里来,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认为中原的这番图景的扩张,形成了后来中国的样貌,对书名也是呼应。不过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很快就能读完,定价高了点。(2017.6.30 听雨轩)

《何以中国》读后感(三):何以中国,书中并没有答案

很薄的一本书,很快就看完了,然而看完也并没有什么帮助,还是有太多的疑问没有解答。除了开头陶寺部分讲的不错外,后面二里头的部分基本就是在列举别人的观点,缺少原创内容,非常无趣,不看也罢。

令我印象深刻的倒是一张陶寺遗址挖掘现场的照片,一具女性尸骨,下体被插入牛角,即使已经化作白骨,依然传递出令人恐惧的神色。透过照片,我们仿佛也亲眼目睹了四千年前的那场奴隶暴动。

宫殿区中的贵族女性尸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陶寺贵族墓葬中已经显露出后世礼仪制度的端倪,即器物和纹饰的使用与墓主人的身份直接挂钩,如龙纹从那时起就已经是“大王”级别的人物才配享有的。大约陶寺灭亡的一千年后,周公旦正式创立“礼乐”制度,自此这套尊卑长幼井然有序的等级制度就深深的烙在了华夏文明的血脉中。

《何以中国》读后感(四):“华夏文明圈”的形成

按照时间线的顺序,介绍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晋南(陶寺文化)、嵩山东南(王城岗文化、新砦文化)、洛阳盆地(二里头文化)等众多新石器晚期遗址的概况,描绘了“华夏文明圈”的形成过程。

龙山文化晚期,在中原周边几个文化开始衰落,而二里头文化异军突起,成为中华大地上最耀眼的明星。“中原文化强盛起来的原因,也就是那些曾盛极一时的地方文明衰退消亡的原因。所谓中原,是天下居中、八方辐辏之地。在史前文明的丛体里,它是物流、情报、信息网络的中心。这个地理位置方便当地人广泛吸收各地文化的成败经验,体会出同异族打交道的策略心得,终至后来居上。……中原文化的强大主要依赖于政治、经验的成熟,而并不是因为它在经济实力上占有多么大的优势。反之,前一个时期的那些地方文明由于处在这个网络的边缘,信息来源狭隘,从而导致了它们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社会运作方向的偏斜,最终在和中原文化的对峙中渐落下风,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中原文化直接对峙就先行衰落下去了。”但从考古发掘上来看,二里头作为传说中的“夏王朝”,其崛起的过程晦暗不明,其与邻近的偃师商城为代表的商文化是否共存过一段时间还是夏商接替分段之类的关系也暂时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的是,二里头文化展示了强大的文化辐射能力,“从空间分布上看,盉(鬶)、爵等二里头风格的陶礼器向北见于燕山以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南及由浙江到四川的长江流域一带,西达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这些都应是当地的土著文化选择性地接受中原王朝文化因素的结果。”由此形成了“华夏系统国家群”。

《何以中国》读后感(五):礼乐以成中国

标准小白,丝毫不懂。专业的内容以相对生活的语调写出,对我们这种门外汉比较友善。

1.历史时期就像是入海口,并非泾渭分明,分明是时间与文明相互纠缠,挟泥沙而俱下。

历史也好,传承也好,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一个接一个的铺陈开来。以陶寺兴(此前完全不知道还有这么一段时期,大为震撼,很长见识),继而考虑整个嵩山动向,在拎出似乎有异的新砦,横纵对比,哪怕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结果,却也依然能看到一条脉络。

2.在中国还小的时候,世界比我们想象得嘈杂得多。

好像中国一直给我们一个大一统的印象。春秋战国,即便互相攻伐,上面也依然有个名义上的周天子;五代十国混乱不堪,可是很短暂,存在感很低。而在公元前两千纪,文明却呈现出一种聊天室的感觉。仰韶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海岱地区,乃至三星堆,他们并非是固步自封的小圈子,而是隔着在当时看起来无比漫长的空间距离,在彼此分享。

3.天下分久必合

历史告诉我们,人们就是喜欢凑在一起。在早期,人们还只是凑在一起,分享自家圈子好看的石刀玉璋,到了二里头时期,我们就拥有“以王都为顶端的早期王朝社会统治结构”啦。我们拥有了非高度发达中央集权下的邑制国家,以族邑为顶点,像不像之后的宗族?

4.礼乐以成中国

“二里头文化期形成的礼乐文化在该仪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周以及传说中的夏,都是以礼乐作为纽带由邑制国家群组成的共同体。”

我们现在经历过的所有,都能在遥远的从前找到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