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经典读后感有感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经典读后感有感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是一本由[西班牙]安东尼奥•G.伊图贝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读后感(一):以一个所谓国内一流,世界前茅警察大学学生的视角

纵观历史,所有的独裁者、暴君、压迫者,无论是雅利安人、黑人、东方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或任何肤色的人种,都会镇压人民革命、保卫贵族特权、维护上帝法令、遵守军队纪律。这些任何一个好像都是他们的思想,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书籍是非常恶毒的,书籍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使人学会思考。 “世界上任何一所军校都不喜欢爱思考的人。”刘慈欣笔下的人物菲利克斯将军说。 “警校也是。”我说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读后感(二):一些较为深刻的印象

战争终究是个不愿意被过度提及的话题,但只有被提及涌入人们视野才能驱使走向一个和平的世界;在这场更加恶性的战争或者说屠杀当中,人性被反复的捶打扭曲成一个畸形的怪物,冷漠和麻木成为最深的写照,放弃尊严想尽方法活着的人真的没那么可恨,而是可怜,太可怜了。难以想象设身处地的我也许就是那个濒临奔溃扑向电网的可怜虫,沟壑里面的骨架而已。 哪怕是那些坦然接受死亡绽放希望的那些人都不免带有过重的悲剧色彩,口袋里总藏着皱巴巴千纸鹤的摩根斯坦老师,爱丽丝和见证他死亡后逃离去揭发这些事情的管理员恋人,那个为了心爱女孩而折返的党卫兵等交杂在一起才能揭开这场战争的真相是多么残酷和错误,感触最深大概就是被战争所蒙蔽的眼睛,“也许之前她只是一个热情的理发师,她心底也许真的善良,慷慨,是不是做一些小糕点邀请陌生人品尝,你要是说她会当一个简直是虐杀同类的刽子手怕要笑掉街坊邻居和她自己的假发,她连宠物猫死了都足足难过了几个月呢,可是战争来临了,一切都变成一个既定又残酷的事实。”

ps:关于弗雷迪和蒂塔我就没写了,头次写书评很浅薄多待见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读后感(三):真正的勇敢

“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

“但我在发抖啊!”她有点伤心地回答道。

看到这段对话,我忍不住微笑,这个女孩可爱又勇敢,她就是奥斯维辛家庭营地的小图书馆员。安东尼奥•G.伊图贝用细腻深沉的笔触展开这段黑暗的历史,这个取材于真实事件的故事特别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它直击人性中最坚强和温暖的一面,潘多拉魔盒的最底层是希望。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人不再有生活,而仅仅是存活,每天不是奋力地活着就是麻木地等待死去,生与死之间的距离狭窄得装不下更多的关注了,但14岁的蒂塔冒着生命危险,成为31号营房的小图书馆员,担负起掩藏、携带、运送8本书的责任,这就是这个小小图书馆全部的书了,老师们用来给孩子上课、讲故事。书不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因为这纸上的世界开始真切地怀念着生活的美好,紧张瑟缩的灵魂在那刻慢慢舒展开。蒂塔的害怕,蒂塔的勇敢、蒂塔的坚持,在奥斯维辛这块黑暗幕布中熠熠生辉,这种对比炫目得足以震撼人心。

我喜欢《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没有复杂的情节,但伊图贝善于制造悬念,且对人物心理的描摹也细致真切,因此不管是故事发展,还是书中传达的情感,都让我很快融入到故事中,与里面每一个人物忧戚相关。除了蒂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弗雷迪·赫希,他是家庭营地的精神领袖,正直勇敢,一举一动都给大家带来主心骨般的鼓舞作用,但他一直忧心忡忡,害怕大家知道真相后对他的鄙夷,在看书的时候我就一直好奇这个巨大的秘密是什么,直至揭露真相的那刻,我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是勇敢的,但仍害怕社会压力下的异样眼光,这不表示他就是个懦弱的人,如同他最后做出的决定一样,我们无法知道历史上真正的他究竟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做了这个选择,但他在能够逃离战火的情况下选择留下来陪伴被关押在布拉格的孩子们,这样的勇敢让人心存敬意。

勇敢是个很美好的词汇,但它的表现形式并不都是那么光鲜亮丽。摩根斯坦老师靠着装疯卖傻求生存,但在党卫军搜查的时候,他借此掩护了身上藏有书的蒂塔,他的装疯卖傻看来胆小可笑,但看他在关键时刻的举动,谁能说他不勇敢?他懦弱疯癫的背后藏着一颗勇敢慈爱的心啊!蒂塔也是勇敢的,但她仍止不住地害怕,如同开头的对话所展现的,她的勇敢是害怕却不退缩,明知危险还继续前行。这些人在逆境中以自己的方式做最顽强的对抗,殊途同归,他们选择的道路都是勇敢面对。

勇敢不是意气用事,也不是不知而无畏,甚至不带有任何个人英雄主义色彩,那不过是旁人看到结果后的锦上添花。真正的勇敢小心翼翼,考虑到自己牵涉其中的危险,却仍然做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它不一定能被认出来,也不一定被感谢,它不果断,常伴有心灵的焦灼,但这种伟大并不因此逊色半分,从这其中,萌发出人类生的希望。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读后感(四):铁蹄镇压下的温情和文化传承

铁蹄镇压下的温情和文化传承-评《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

文/信实的精灵

二战”,一直以来都是我不愿提及的一个话题,因为这个词意味着“纳粹”“法西斯”“集中营”“屠杀”等等恐怖的字眼。那场席卷了全球五大洲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太多的伤痛。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亚洲战场,都有很多军人和平民死亡。70年岁月悠悠,血腥的屠杀和惨烈的战争都已成为历史,然而,那段曾经的岁月以及它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却不应该被抹去。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一场战争,承受最多苦难的永远是平民百姓。从大屠杀日的南京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外民众在纳粹的摧残与践踏中挣扎,那样暗无天日的岁月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然而,仿佛黑暗中的一点星火,《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让我们看到了那暗无天日中的希望之光。一群对知识充满着渴望的孩子,八本小心翼翼藏起来的书本,这样的组合仿佛根本无法和臭名昭著的集中营联系起来,但偏偏却又奇迹般地存在了。

生活在集中营的十四岁花季女孩蒂塔,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肩负重任,作为小图书管理员完成了照顾那些纸质书和活体书的任务。我们在书中不仅能看到关于蒂塔的故事,同时也能看到生活在集中营的其他人的故事。我们不可避免会看到死亡重压催逼出来的卑劣,却更会注意到无法被扑灭的人性的亮光。这是内容情节非常丰富的一部小说,阅读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感情、渴望、欲望和立场同书中的人物联系起来。

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读后感(五):拷问人性的恶与善

文/文小妖

对于犹太人来说,希特勒就是恶魔的化身,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是地狱。从1941年秋天开始,纳粹加快了对犹太人的屠杀进程,他们开始使用毒气室大肆杀戮。每个进入到奥斯维辛的人,相当于一只脚已迈入地狱,存活的希望几乎渺茫。据悉,在战争结束时,至少有1200万人死于纳粹集中营,其中大约90%是犹太人。

众所知周,犹太人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种族,他们的聪明与智慧背后隐藏着的强大底蕴大多都是来自于书籍。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G.伊图贝的小说《奥斯维辛的小图书馆员》以阅读的力量为核心,用虚实交替的写法,主要讲述了14岁的少女蒂塔一家被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后,她以过人的机智和胆量成为了家庭营地的小图书馆员,虽然只是守护着八本破旧不堪的书,但蒂塔却以此为信念,坚强的度过了一次次危机与绝望,直至二战结束后幸运的获救。

看起来这部小说是一部标准的犹太人种族受难史,类似这样的作品不计其数,虚构和非虚构的,因历史与个人经历的苦难深重,展现了耸人听闻的残酷景象和血泪交替的历史控诉。当然,又与其他类似这样的作品不同的是,安东尼奥·G.伊图贝不仅揭露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各种“恶”,同时,他更多的是向读者展示了更多的“人性之善”。安东尼奥以勾画蒂塔的人生境遇,使读者看到其在孤绝之境中仍顽强的保持着柔软的人性和对自由、信念的渴望。恰恰是这样的柔软,使得饱受苦难的蒂塔拥有着与众不同的强大。

这部小说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的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他把真实的人物原型穿插到小说之中,增强了小说的丰满度和可信度。正是这样的虚实交替,把人性的“恶”与“善”体现得淋漓尽致。例如门格勒对双胞胎惨绝人寰的活体实验,不仅严重违反了医学和临床研究中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把这个人心理阴暗的灰暗面体现出来。他的“恶”一直贯穿在小说始终,犹如一股强大的压力一次次压向善良的犹太人女孩蒂塔身上。与此同时,小说也一次次体现出“人性之善”,令人为之动容。比如多次为蒂塔解围的摩格斯坦老师;在蒂塔绝望时,一次次鼓励她振作的弗雷迪·赫希;甚至是为了爱情要帮助犹太女孩雷内逃跑的党卫军维克托·佩斯特克……这些小人物的“善”,让许多人在黑暗里看到了希望微光。

安东尼奥通过蒂塔的眼睛,让读者重温了当时那个丧心病狂的第三帝国统治时代,也让更多人懂得了信念的重要性。虽然,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总是让人骇人听闻,但这些故事却值得一次次被重提,因为只有铭记住了历史,才会避免悲剧再次重演,这便是这些故事的意义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