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就是奥斯维辛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就是奥斯维辛经典读后感有感

《这就是奥斯维辛》是一本由[意] 普里莫·莱维 / [意] 莱昂纳多·德·贝内代蒂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就是奥斯维辛》读后感(一):这只是奥斯维辛的一部分

关于奥斯维辛,一个埋葬和焚烧无数尸骨的集中营,一处纳粹法西斯屠杀证据的遗迹,一场人伦道德匪夷所思的沦陷,一段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的历史。那段历史无需赘述,饥寒疾病鞭笞还只是肉体上的折磨,囚禁谩骂羞辱更添心理的创伤,所有的摧残还只是走向毒气室,绞刑架,焚烧炉的适应……这些血淋淋的证据和控诉幸免于难,更多的暴行被掩盖被销毁甚至被否定和篡改。希特勒及其信徒们借由纯正血统,优化人种来残杀犹太族,这只是独裁主义妄图在世界建立帝国的第一步,若不是帝国瓦解,谁知道又有哪个民族惨遭灭绝,哪片土地遭受践踏,哪个国家丧失主权,毕竟侵略的借口也只是用于引燃出兵的导火线而已。

《这就是奥斯维辛》读后感(二):点燃人性的火焰

奥斯维辛真相究竟是怎样的?来过奥斯维辛、见识过人类黑暗的人更应该活下去,代替这些沉寂的无名者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在莱维和贝内代蒂笔下有了这本纳粹集中营见证实录。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奥斯维辛已经撕破了西方文明温情和理智的外衣,把个体人性以及社会群体最丑陋野蛮的一面展示给世人,不看这本《这就是奥斯维辛》,恐怕你永远不会想到,竟然还有这样一群人没有丝毫的安全感。

集中营里囚犯们的非人生活就如一场噩梦,囚犯工厂、宿舍、医务室、死亡淋浴室与焚尸炉,这些无不让人提心吊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暴行之一,600万犹太人扶老携幼,命赴黄泉。这本书并没有提到二战历史,而是把奥斯维辛幸存者证词汇集到一起,在这真伪互相交织的两个世界之间,揭露谎言,戳破奥斯维辛真相。

死难者与施暴者,灵魂与肉体尽失,对于死难者囚犯而言,那一个个蹒跚的身影足以让大众惆怅,他们可以为了苟活而失去了为人的尊严和个性,只求能生存下去。对于看守者而言,为了一份谋生的工作,只剩下轮鞭子的胳膊、开枪的手和践踏人的皮靴,毫无怜悯地夺取他人的生命。

奥斯维辛催人泪下,也让人迷茫,即使如此生命仍将继续。莱维把这里埋葬的故事和真理通过文字形式展现给世界、还以它们应有的样子。奥斯维辛之后,天真淳朴的田园牧歌或许不能继续,但是经历过真理洗礼的人应该懂得去破除罗网,不断为获得独立思想和个性而抗争——这就是让读者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最终点燃人性的熊熊火焰。

文/阿晨

《这就是奥斯维辛》读后感(三):曾经的奥斯维辛

《这就是奥斯维辛》是由外科医生莱昂纳多德贝内代蒂博士和化学博士普里莫莱维共同拟写,这里记录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证词。当我们翻开这本书,不仅仅是看到证词,过去的种种恶行,更多是看到那段历史。揭开是血淋淋的痛,但是不揭开,便没有人知道这个伤,这个痛要让所有人记住,深思历史。

本书中《关于莫诺维茨犹太人集中营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报告》,之前还发表于医学杂志上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囚犯在集中营冬天的全部行装,一件上衣,一双拖鞋,一顶便帽,一件条纹大衣,一件衬衣,两条厚布内裤,两块裹脚布,一件毛衣,一双大木屐。到了四月,厚衣服和毛衣却都被收了回去,裤子和上衣全换成单薄的,只在近十月底时,才再次分发冬天的衣服。作者用“全部行装”来形容了囚犯的衣服,平淡的表述,让我们想象到这群囚犯是如何在冬天冷冷发抖,衣不裹体,不保暖,支撑下去的,是勇气。

没有人不怕死,哪怕是豪杰。作者以万达为例,万达的游击队经历是短暂的,万达被当场捉住,因为是犹太人,被押往名声赫赫的集中营。在这里遭受了最为可怕的摧残,熬过一个月又一个月,对她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几乎都知道,我们知道她是怎么从医务所的病床下来,又怎么前往了毒气室......如同作者所言,毅力是不断,逐渐孕育起来的,没有天然的豪杰。而在这里作者没有去回忆列出哪些酷刑,却依然让我们从万达的样子里看出,她所遭受的摧残。

莱维曾在奥斯维辛呆过,因为他是那里囚犯,编号174517。每一次被列入名单的时候,他都记某人对他说过的话:证明自己是医生。于是他就大声说出来。正是这样得以活下来。如果不是看到这一经历,根本无法想象他曾经经历的,但是他的文字却出奇的冷静,仿佛置身于肉体之处,用灵魂来书写。他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

奥斯维辛是一个营中集,一天烧掉的死尸就将近三万,容纳3000人的毒气室几分钟就可以让人死掉。穿不好,吃不饭,每天艰辛的劳动,精神上肉体上被摧残,而这种地方,有好多好多个。曾经的历史如此残酷,曾经的过往,还需要他们再次揭开来回忆,再次揭开伤疤来讲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灵魂深处的痛。

这本书里1945-1986年间的证词来自这些幸存者,有作者本身的,也有被囚禁被迫害,或是家属的现身说法,它们真实反映了他们曾经的非人生活。这些证词将历史述说,将曾经的罪行曝光,成为我们需要深思和反思历史。

《这就是奥斯维辛》读后感(四):奧斯維辛的记忆

莱维是在作为反法西斯的游击队成员被捕之后才暴露自己的犹太人身份的,而莱昂纳多则是逃难瑞士被拒后被捕。他们于莫诺维茨相识,共同度过了艰难的一年集中营生活,并最终幸运地回到了义大利。而其他许多的人因各种缘由在异国他乡去世。 在二战后对纳粹的审判中他们也成为发声的重要证人。而此书则主要收录了莱维他们在参与审判证据搜集与提供中的重要证词文本。前前后后的文章因为当时审判时间的及两个人的书写,会有些重复的部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反而有助于加深了我们对奥斯维辛的认识和印象。

私以为书中的内容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对从被捕到“开往奥斯维辛的列车”的环境和境况的细致描写,一是对隶属于奥斯维辛的莫诺维茨的医疗环境及集中营的报告,一是在集中营惨无人道的事件过去的今天,作为当事人及后人,我们如何对待这段记忆。前两部分的呈现主要以作者写给苏联和审判委员会的证词为主,而第三点便涉及莱维更深一步的思考,对人类历史记忆与反思的关注,这部分的文本呈现在书中主要是莱维对义大利及德国等地区关于集中营及其公开后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于“为何会发生如此惨无人道的事件”等等问题和讨论的回应。如果说对莱维和莱昂纳多提供的忠实证据的阅读让我们更加了解奥斯维辛的真实,那么在这本集子中较少的关于集中营中的磨难与现实世界的关系的探讨对我们而言至今仍旧值得思考,不论是时间上的跨度还是空间上的跨度,在这一点上,私以为都是可以跨越的。

我们的民族亦从来不缺乏苦难与不幸,我们如何定义那些历史,又如何看待和安置与之相关的记忆?如莱维所说,“人的记忆是一种奇妙却靠不住的工具。”在纷纷扰扰的如南京大屠杀的集体记忆中,作为子孙后代的个体的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和态度又是如何?莱维在书中对党卫军各种磨灭囚犯人格意识的规则的陈述,及他关于“真相”的理解,令我联想到之前所读的冯骥才关于记忆的口述史著作 —“一百个人的十年”,我们对这段记忆愈来愈简化和掩饰,如若不是主动寻找了解,恐怕关注的、知晓的人会越来越少。但是在的过程中对“人”的践踏与压制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如同建造房屋一般,当今的社会大厦是筑于之前一层一层的历史之上的,我们想要看到真相,不是为指责当下时政,而是为理解“在人的心灵深处,究竟保存着多少残忍的本性,并告诫人们有哪些危险过去和如今一样地在威胁着我们的文明”。而這也是萊維用他的文字告訴我們的東西。

《这就是奥斯维辛》读后感(五):你看,我这里受伤了

把曾经有过的伤口一次次撕开来,展示给旁观的人,这要忍受多少疼痛呢。又或者说,这种反复去面对伤痛的勇气,需要有着无比坚强内心的人才能够去面对、去经受。

普里莫·莱维做到了,身为奥斯维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他在离开牢笼的第一时间就开始着手撰写相关的材料和记录,并在此后的生命中,他反复以不同的方式述说那近一年时间里他所经受过的苦难,有时是以受害者的身份,有时是以研究者的身份,有时是以记录者的身份,除此之外,他还是控诉那些苦难最有力的证人,是遭遇过非人磨难的受害人,是大多数已经不能发声的受害者们最有力的代言人。他是在为自己发声,也是在为那些苦难的同伴们发声。

《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是普里莫·莱维与他的狱友、伙伴莱昂纳多·德·贝內代蒂共同完成的一部作品,书中所记录的一切,都是他们在奥斯维辛的亲身经历。那个地狱般的集中营被苏联军队攻破后,他们获得解救并得以回国,在那之后的时间里,他们都不能够满足于肉体上的救赎,而是愿意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应该受到惩罚的人遭受惩罚、让应该被铭记的历史被更多人看见、让应该被人所唾弃的丑恶人性曝露在世人面前。人之恶,竟然是可以做到那样的程度。

更多的,我们应该按到的还是《这就是奥斯维辛——1945-1986年的证据》对那段经历的控诉,在作者看来,那段历史是丑恶的、是令人不忍直视的,但是它却又是真实存在过这个世间。所以他应该被所有人知晓,让千秋万世来共同唾弃,所以他愿意一次次书写和倾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它的副标题不是已经清晰的写下这本书最核心的东西了吗,“证据”,我们所有看到的一些,都真实到带着血腥的味道。

在我看来,这种行为无异于一次次撕开自己正在慢慢愈合的伤口。他早已经离开了那个罪恶的地方,甚至在离开的时候他还很年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遗忘、去自愈、去远离,但是他没有。应该说,那样的经历没有人能够轻易让他成为过去,就像是PTSD患者那样,那些发生过的事情,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梦魇。

既然梦魇已经存在了,再去逃避似乎也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了吧。普里莫·莱维选择的方式是去面对,无论是报告、证词、新闻、悼词还是别的什么,只要是需要的地方,他都愿意把那处伤口重新撕开,鲜血淋淋的摆在众人面前,好像是在回应人们心中发出的疑问,他在说:你们看啊,这就是那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它们都是真的。你们要知道在人类高度文明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页残忍至极的黑暗时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