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摘抄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摘抄

《善恶的彼岸》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1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一):此为共读写的介绍

几次阅读而未完成,趁共读活动这个机缘,才读完,这是写的共读介绍……

为什么亚当和夏娃咬的是知识之树而不是生命之树上的果子以至于被逐出伊甸园,并由此而建立了一个颠倒的世界;身为大地之子的尼采,作为斯芬克斯新的解迷者,他毫无犹豫地咬了一口生命之树上的果子,然后像“发了疯”一般跑到市场上大嚷到:“上帝死了”、“上帝死了”……接着他开始用一系列言语和行动进行那伟大的战争——重估以往的价值本身;他要把那个颠倒的世界再颠倒过来,《善恶的彼岸》即是那个战斗檄文,也是他的一种关于“未来人”的思考。周四我们即开始共同阅读这本《善恶的彼岸》,通过尼采的现代性批判,让两个还从来没有打过照面的“颠倒世界”突然对立起来并通过这种对立能够“让”彼此相互照亮,通过这种照亮才能得以让我们“看见”当下的世界……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呼吸”——学会“在寒冰和高山上自由地呼吸”,当然“在其中着凉伤风的危险是不小的”,所以刚开始的参与者最好带上“口罩”……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二):《善恶的彼岸》书摘/1886/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

把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译得最差的就是该语言风格的节奏(tempo)。

对某一物的爱是一种野蛮:因为这种爱的施行会给所有其余者带来麻烦。对上帝的爱亦然。 “我做过这件事”,我的记忆说。我不可能做过这件事——我的自负说,并且始终不松口。终于——记忆屈服了。 发现得偿所爱了,爱人其实就应该对被爱者有所醒悟。“怎么?连你都爱,这真够差劲的?或者说真够愚蠢的?或者——或者——” 感性经常催促爱快快生长,以至于根基一直虚弱而易于动摇。 连姘居也被腐蚀了:——通过婚姻。 下半身是人不那么容易把自己当做神的根据。 与怪兽作战者,可得注意,不要由此也变成怪兽。若往一个深渊里张望许久,则深渊亦朝你的内部张望。 出于爱所做的,总是发生于善恶的彼岸。 自杀的想法是一种强劲的安慰剂:人们靠它很好地度过了一些很坏的夜晚。 “我们身边的人们并非我们的邻居,而是我们身边人的邻居”——每一族民众皆如是想。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三):一点思考

读过的对我精神启发最大的书之一。读到后面之后突然意识到了尼采到底想表达什么之后,前面所有的看似杂乱的语言似乎都在瞬间有了意义和价值。 个人对于这本书的解读就是尼采首先打破了之前哲人的所有的形而上学及其道德的绝对价值,因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们其实都在试图证明他们的道德和看世界的方法是绝对的,而事实上,没有任何道德是绝对的,一切都是在发展和流变的。但是,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转折。就是尼采说完了这些都是流变的之后,指出我们真正的高贵的行为其实恰恰就是在这汹涌的激流中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那是什么。与此同时强烈的批判那些借着道德之名的功利主义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的理解尼采为什么会批判“同情”之类的我们看似善的情感。尼采不是否认这些(当然也没有承认,因为其本身已经肯定了道德的流变),而只是痛骂了那些以同情之类的东西为借口,就为了自己利益的傻逼。 除了道德层面,其实我也得到了一个对于形而上学的虚无的解决,就是既然这个“格尔迪奥斯绳结”本身是无解的,那就直接给它砍翻了就好了。然后回过头来好好过日子。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嘲笑我对于虚无的一种逃避式的解决。我当然也尊重其他在虚无的压迫下挣扎的人,因为我以前也在虚无主义中挣扎了好几年,所以有过那种体会。但是我只尊重那些贯彻始终的悲观主义者,而不是那些就因为日子混的不好就悲观,出去玩一圈,或者时来运转就又突然乐观起来了的人。

PS:尼采对于女人的种种言论我承认确实很极端,我个人也不喜欢,但是,我希望大家能看到超越在这一层面背后的层面上的精神层面的隐喻。其实把尼采说的真男人和女人(娘娘腔)的对比当成类似我国的君子比小人看就会清晰多了。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第一章

求真的意志,真理与对真理有意愿的、从自身发出的、将自己引向真理的“东西”是什么,提问比答案重要,面对斯芬克斯就是面对自身,面对提问,那么这位斯芬克斯是“谁”,在回答有关真理的任何问题之前,先问谁意愿真理,意愿确定性,意愿非无知状态。

批评柏拉图式的形而上学的对真理的追溯,即价值的二元论,某种东西不能出自于它的反面,这里不能出自于谬误,只能对立于谬误而存在,同理,无我不能出自于自私贪婪。因此,最高价值的东西必定有一个另外的起源——自在之物、善本身、上帝等等。然后这个成为一些哲学家思考的前提,怀疑论者也不怀疑的前提,即是否存在对立,二元论本身是否存在。(自称怀疑论者,在最后关头,猛然意识到自己的怀疑没有穷尽,源头处有一个逻辑后台,这对一个怀疑论者应该是绝对打击吧)

这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价值评估(善良比邪恶好,无私比自私好)与价值对立(善恶)。

尼采将要打破上面这种真理的源头的二元论对立,将被认为有价值的、可敬的好东西拉下神坛,它们或许与表面上与之相对立的东西关联、附着、勾结,甚至本质上相同;有价值的好东西应更有价值,但生命最基础的归于自私欲望欺骗。(教堂天穹的壁画,让人的视角像青蛙仰视天空一样)

意识与本能

哲学家有意识的思考,暗中受到本能的引导,背后仍然是价值评估,比如,假象不如真理,确定不如不确定有价值,而本能的引导为了物种意义上保存人类的生命,那么,尼采在这里认为的本能是什么?

认为一个判断/概念是假的便是反对这个判断/概念的理由,是习以为常的善恶价值观。自立于善恶的彼岸则是认为哪怕最假的判断/概念,只要是能够推进生命保存生命保存物种培养物种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坦诚不真之理是生命的条件”

——————————————————————————————————20200618

《善恶的彼岸》读后感(五):【转】余明锋:从形而上学回到灵魂学——论尼采在《善恶的彼岸》第一章中对哲学的改造

【作者简介】余明锋,哲学博士,2011年起获西门子基金会奖学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归国并入职同济大学哲学系。现为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翻译有:尼采《敌基督者》、迈尔《政治哲学与启示宗教的挑战》、《何为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海德格尔《同一与差异》(合译)、《从思想的经验而来》(合译)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