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尼采诗集读后感1000字

尼采诗集读后感1000字

《尼采诗集》是一本由[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尼采诗集》读后感(一):译者

一 上世纪中时某一天,在德国东部一条大路上,一个乡村牧师带着他不满五岁的儿子从附近的吕茨恩市回自己的村子去。那绿树环抱的勒肯村就在大路边,已经可以望见村里教堂的长满青苔的尖顶,听见悠扬的复活节钟声了。不久后,牧师病逝。在孩子敏感的心灵里,这钟声从此回响不已,常常载着他的忧思飞往父亲的墓地。 不到一年,弟弟又夭折。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天真烂漫,开始对人生满怀疑虑。他常常独自一人躲进大自然的殿堂,面对云彩或雷电沉思冥想。

《尼采诗集》读后感(二):哦,甜蜜的林中和平

“双眼朦胧,脸颊湿润

心儿明亮而单纯”

在西西弗斯下山时的闲暇,当生活停了一瞬,事情开始有了存在的意义。

“我想在绿树林里死去不!

不;滚开这不祥的念头!”

一旦人耽入幻想,才会有无比幸福的感觉,世界完完全全属于自己,幻想的甜蜜与现实间的矛盾便产生了荒谬,离开了幻想人被自己放逐,再难得安宁。

“于是你醒了,

你站起来,环顾四周,笑了”

欲望、感情,不断地将利己变得道貌岸然(利己本身是理所应当的),人总会变成石头的,所有主动的行为将毫无意义甚至可笑。醒来的人浑浑噩噩是痛苦,未醒的人浑浑噩噩是快乐。但再痛苦,我仍不会麻木,不会被任何事物改变,不会与所谓普遍价值观同流合污。

《尼采诗集》读后感(三):无所欲求必满载而归

于我看来,要读得懂尼采诗集,首先你得是一个孤独而又浪漫的人。高中时的我就特别喜欢读诗集,那时候由于自己文化浅薄,读的是中国近现代诗人的诗集。实际上我一直都热爱西方诗集,起初知道尼采是因为他在哲学上的造诣,很喜欢他的一句哲言:向死而生。因为这句话,我想要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学选修课选了西方文学这门课程,于是便有了读这本诗集的机会。尼采的童年是灰色的、不幸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童年,才造就了尼采。读完这本诗集,自己看待世界更加通透了,自己也更敢于去面对孤独了。对于他人的评价与看法,自己有了更坚定的一个信念:不迎合,不世故。自己也更珍重友谊了,比起尼采,我很幸运在现实中有挚友。但我也很羡慕尼采的洒脱与孤独,青年时期独自一人在欧洲漂泊。很喜欢尼采笔下的自然,那种自然是一种极为纯真又质朴的原生态自然。尼采是个无欲无求的“流浪者”,四海为家,穷尽一生去探寻人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读他的诗,自己也会被他笔下的文字引领,会不由自主的想人生的意义何在。因此,这就是尼采诗集的魅力所在吧。

《尼采诗集》读后感(四):关于翻译问题的个人看法

我们需要翻译批评和批判,但不代表全盘否认,一味地指责译者的译文质量。翻译批评批判对于译者改善自己的翻译质量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

尚且不说周国平翻译的是否是真的如你们所说的那样(此处还有不少读者说了不少肮脏的话)即便周国平真的翻译真的不好,甚至烂极了,影响你阅读质量了,大可大大方方地指出来。当然最好有一些理论事实依据。此处我很认同《第二性》短评中关于郑克鲁版本翻译不如人意的批评。比起只会爆几句粗口,吐槽一下周国平什么**水平的人强多了。

没有学过翻译,没有自己翻译外文的人怎么好意思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评别人的译作。我看到这些短评的时候是有着实是笑掉大牙了,这些言语上的巨人们俨然一副读了书,但没完全读的样子。受过教育,但好像没受过一样。

上世纪一名翻译家,名叫林纾。他不会外语,但他真真实实是一名翻译家。也许这在当今社会是十分可笑的,但是我们仍然肯定他作为一名翻译家给那个年代所带来的价值。对于翻译家的批评,或许,对于所有人的批评,都该放在他所处的时代来衡量。

不要拿你的兴趣挑战别人的专业。说白点就是,撒泡尿照照镜子吧您。就说周国平确实翻译的不如别人了,但换您,也能整个译作出来?不是说不能去质疑权威,也不是让我们不去批判,重点是辩证。或者说,有点素质吧,动不动就说几句脏话,骂一骂人家,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

To err is human, to forgive divine.

《尼采诗集》读后感(五):献给一无所有的漂泊/黄昏与故里

当钟声悠悠回响, 我不禁悄悄思忖: 我们全体都滚滚 奔向永恒的家乡。 读尼采的诗,会感受到他跳脱文字下的深刻。 一个诗人而不是哲学家。 他用很多种比喻来诠释孤独,一种很矛盾的孤独。既有着精致的为自己着想,也在思考着人类与美德。 他写爱,写痛苦,写生命,写流浪四地,一无所有却希求寥廓。 不做鸟儿,他有他自己的南国。 我最喜欢的诗歌是《飞逝了迷人的梦》。 美啊, 把世界缠绕进 万有引力之场。 然后写一篇报道 谈论世界的周长。 我把无穷吞进 我的胃的深渊 然后用一千个理由 终于证明了世界和时间 太美了。本来只是梦的想象,只是对于痛苦和快乐的窥探,只是告诉你,人不是神合格的肖像。而这种广阔无尽的美,和这弹簧一般的世界,这无尽这无尽的美吞噬掉地球。 诗里看见热爱。 《我的幸运》一诗里: 我厌倦了寻找, 我就学会了找到。 自从我顶了一回风, 我就处处一帆风顺。 挺理想主义的,不过我喜欢。实际上的人生应该多是去顶着风的,一帆风顺有多难?因为不合理的事,我们寻找到捷径;因为这片海跨不过去,我们选择在船上搭建一个结实的围篷。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幸运,而幸运的人往往热爱着,哪怕废墟里也有金色的晚霞射入,迎接着新的日出。 诗里看见奇思。 《用脚写字》: 我不单单用手写字, 脚也总想参与其事。 它坚定、灵巧、勇敢地奔驰, 时而在田野,时而在白纸。 坚定、灵巧、勇敢。我设想了一下用脚写字,如果手能写好字,写漂亮的字,为什么脚,脚恰恰想参与进来?而且重要的是“它坚定、灵巧、勇敢地奔驰”。即使在纸上,它一样在奔驰。无论何时何地,它熟练精巧,做不属于它的事,靠人的意志。 尼采总是在告诉我们一万个可能,由着他的意志。 诗里看见浪漫。 《我的玫瑰》: 你们想采摘我的玫瑰? 你们得弯腰曲背 的幸福到底躲藏在石堆和棘篱间, 久久地馋涎滴垂! 因为我的幸福——喜欢嘲诙! 因为我的幸福——喜欢谲诡! 你们想采摘我的玫瑰? 一切的幸福都应当使人受惠。但很显然他不会,对自己的玫瑰架起了藩篱,因此他所认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的幸福不敞开别人,只为自己受惠? 早得窥见尼采心中的烈火了。沉重的大石下也可以压住晚霞的余晖,无尽的湛蓝和缓慢的青烟也不能描述孤独。纵使生命孤寂呢,尖刻而温柔,粗略而精微,通俗而奇特,污浊而纯粹。行走着的大型的矛盾体,亲手送太阳下地狱的诗人。 那就让自己更加起舞一点,不失热情。 再漂泊一些些,学鸟儿共翔寥廓——漂洋过海,飞向南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