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随园食单》读后感1000字

《随园食单》读后感1000字

《随园食单》是一本由著 者:〔清〕袁枚 / 编  著:王刚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元,页数:2015-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随园食单》读后感(一):评《随园食单》

这本食单对饮食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都进行了整理,涵括了十二个方面的菜谱。因全书内容过多,每项菜式里只是大概描写烹饪方法,并未细说步骤,有些菜式较难复刻,还需查阅其它资料。通篇看下来,感叹古人饮食和现代烹饪还是差别很大的,比如书中写到“芹菜炒肉不伦不类”,在我从小到大的理念里,芹菜炒肉好像天经地义

《随园食单》读后感(二):被磨灭的俗欲

本书由清朝袁枚所著,书中将准备,食材,烹饪讲解十分细致,附有译文,同时还有延伸阅读和名家杂论,结合原文中的素材介绍风俗、典故、历史知识等,知识量意外地丰富。但是原本看此书的初衷并不是这些知识,我是来看吃的!好吃的!口腹之欲的那种!!袁枚是处女座吗?前面长长的须知单慢慢地将我的热情磨灭,摧毁了我的欲望,以至于到了后面真正的菜肴讲解时,已无欲无求了,此时的我已将此书当做操作手册来阅读了。个人习惯是从头读到尾,除非实在不入眼,才会跳着看。

《随园食单》读后感(三):“延伸阅读+名家杂论”纯属鸡肋

袁枚好好的原著,就被这“延伸阅读+名家杂论”毁掉了

下面是一些截图

新疆烤全羊献哈达?

《随园食单》读后感(四):一本高逼格的食谱

中华雅文化经典丛书之一,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丛书只是将和雅文化有关的一些古典著作罗列出版,并且加上了比较多的解释。

本书为清人袁枚所作。以前好像听说过这位仁兄,不过文学功底浅薄的我确实印象不深了。从阅读本书来看,作者可谓是非常刁钻,最起码他的嘴是这样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如作者不喜欢吃火锅,认为各种食材所需要的火候不同,同时将他们倒进锅里,味道肯定不好,再如作者只喜欢吃纯正的粥,对于里面加菜加肉的行为嗤之以鼻,又如作者对粥的火候非常讲究,说宁肯人等粥,不能粥等人,意思是出锅的火候也要这么讲究。之后看到过其他人的书评,对作者的评价如出一辙,并且附上了更多的史料为证。

此外,本书号称附了数百幅佳肴精致插图,其实就是一些照片,原以为是一些古时候的佳肴图画。

总之,逼格非常高的一本书,可以学习一下作者的探究精神,但是本书作为食谱稍显落后,毕竟人们的口味和做菜的方法变化太快了。

《随园食单》读后感(五):兴趣

中国古代文人的兴趣是很广泛的。在明清时期,有很多的有意思的文人,写了很多小品文,比如李渔的《闲情偶寄》,张岱的《陶庵梦忆》,沈复的《浮生六记》,还有这本袁枚的《随园食单》。

其实我对于这类作品并不太热衷,除了对《浮生六记》某些篇章外,李渔和张岱的那两本书都只是随便浏览了一下,谈不上印象。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古文功底不行,也没有闲情雅致,还有就是读的时候太年轻,所以这次读《随园食单》,虽然写的也是些简单的东西,但读起来有时候还觉得挺不错。当然,这种不错也和这个书的版本有关。这个版本就是除了原文外,还有翻译、延伸阅读、名家杂谈,除了让人容易理解内容外,还能获得很多额外的知识。

对于袁枚,我了解的并不多。毛泽东喜欢袁枚的《随园诗话》,据说把它当成睡前读物。《随园诗话》我没有读过,而之所以看《随园食单》也是因为看汪曾祺先生的书后才动过念头。《随园食单》里记录了三百多种食物的做法,袁枚为此花费了四十年的时间。大部分的食物我豆没有吃过,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在前面两章,《须知单》和《戒单》,内容丰富,又提纲挈领,让人很好理解。

关于食物的喜好,最后再说点题外话。我是比较偏食的,对不熟悉的食物很少尝试,但现在略有改变。汪曾祺先生说人的爱好要广泛点,美食也是一样,甚至任何事情都一样。人总是有惰性,习惯安逸,勇于创新的尤其少,特别是以前。这或许和中国的农耕文化有关,不像海洋文明那样需要向外交流和索取,所以中国古时候基本都是厚古薄今,变法的机会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是,事实上,有改变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而且改变并不会像自己想象中那样可怕。

记得在泉州吃土笋冻,如果不知道它是沙虫做的,或许也会吃得很香,知道的却不敢吃,那我们害怕的其实只是想象中的恐怖,而不是事实本身。当我们不再自己吓自己,或许可以有更多的美食可以接受,更多的机会可以得到,兴趣更加广泛,生活也会更精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