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耶鲁文学小历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耶鲁文学小历史经典读后感有感

《耶鲁文学小历史》是一本由[英]约翰·萨瑟兰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一):一本酷毙了的参考书

这是一本充满激情的指导书,带你走过文学的历史长河……萨瑟兰并不是要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区分开来,而是要分享他阅读的乐趣。简洁的语言,非理论和评论的文风,记述了一辈子与文学相依相伴的愉悦故事。萨瑟兰给我们带来的是令人钦佩的丰富的阅读体验,慷慨的精神力量和对于文学这一主题回升的热情。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二):英国人的,很英国

《耶鲁文学小历史》是英国学者萨瑟兰给美国学生上的文学课,全篇40章,他只分给“美国文学”一章,并且一开始就揶揄说,如果说非要评出美国史诗,那么大概是《星球大战》系列吧。美国文学,在他看来,除了大量的“文明遭遇蛮荒”的边疆主题,追求自由的精神,并且与欧洲相比,“国家文化程度”更高以外,还有一种“腔调”。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开篇句就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真想了解……”这是美国文学才有的口气。萨瑟兰没有明说,但你可以看出他重视文章的开篇,屡次提到作品的开头。阿摩司·奥兹和斯蒂芬·金也是如此。在《故事开始了》中,奥兹讲述了作家,读者和文章开头的隐秘关系,那就像一份藏有蜜糖和陷阱合同的甲乙两方。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三):一本文学阅读指南

一本文学阅读指南,文中只提及了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其他则着重描写欧美文学所在的西方世界的历史:旧时至今的文学发展进程、历史背景相互影响的思潮推进。本书不仅仅涉及了文学本身,还有与之紧密相关的哲学、政治、诗意艺术等。开篇即提问,何为文学,随即一篇篇主题展开,从神话、史诗、古罗马等的神话到哲学,街边的小剧场戏剧故事、自娱自乐的小故事、文学巨匠们作品背后的背景、到文字带来的思想和社会意识、女权运动和种族运动、小说的奇妙、魔幻与现实的结合,全球多元化、至现今文学的状态和形式的改变、地位的变化以及传统纸文字和现代电子书的相融等等。触手可及的伟大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穷尽一生也无法读完。不仅如此,每年还有更多的佳作被输送到世界的大书库中。我们谁也难以翻越书山。但是,如果我们沿着仔细选择的道路前行,若能走过山麓丘陵已是万幸,因为书山的巅峰一再增高。勿论世界书库,仅仅回顾本书中提到的所有作家,我们便会发现自己的渺小。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四):基于英国文学的小历史

John Sutherland的这本a little history of literature出版自yale university然而并不是一本美国文学简史。它的立足点还是英伦三岛,并且在基本时间轴的基础上给予章节比较个性化的分类,让普通人更容易接受,看起来482p的砖头竟然也能行云流水,周内完成。当然对于我们这种本科英语系文学向出身的人而言,我们几年的英美文学课教育始于腐国,然而在维多利亚时代以后,教育的主线就拉到了美帝,从现代主义开始我们就淡弱了腐国。当然它也会涉及到欧洲大陆的存在主义荒谬主义以及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也几乎是在篇末,作者指出:我们在明智地规划使用时间上还学习什么呢?相比金钱,时间是我们在未来会缺少的东西。对于疲于工作的人来说,每周有多长时间花在广义的文化范畴上?平均约是10小时左右。那么阅读一本jonathan franzen的新进小说要花多久?我们估算也就10小时(蕾拉:OMG franzen的小说真是不好读啊,这么说来10小时已经算是艰苦)最后的启发就是也许再来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机会,我不会写fitzgerald的tender is the night,这么小资这么个人这么虚华这么吹弹即破这么lost,我或许会考虑写Forster的a passage to India呢[得意][得意][得意]

《耶鲁文学小历史》读后感(五):耶鲁文学小历史

我是在读狄更斯的间歇看到这本书的。先读了其中关于狄更斯的那一章,觉得很受启发。作者对狄更斯作品伟大性的五点总结,对我后续的阅读有相当大的帮助。可惜看到的晚了,不然我相信在之前的阅读中,会有更多的触动。

因此,我开始打算读一章小历史,再根据里面的内容看一本书。可我只读了莎士比亚的四部悲剧。一来这个计划太过宏大,全书有四十章。再则,其中有些作品,实非我所喜之物。像莎士比亚我就读的异常之乏味,更别提那些我从来都不愿意碰的诗了。最后,这本书本身也读的非常流畅。所以计划就此作罢,一口气读完了。

虽然自称“小”历史,但格局并不小。只是文字、语调比较轻松,翻译的也不错。读起来相当惬意。此文学史,主要是英国,对于美国、其他欧洲、中日、俄苏的内容都有提及,但内容不多。反倒是拉美,因为魔幻主义,涉及了两个章节的内容。

我看书杂乱,于作者、主义、时间,都很少系统性的阅读。所以,对文学史了解不多。这本书于我,更像是一个书单,可以扩展一些作品和作家,也凭空塞进了不少名家的“观点”。虽没有能得到大智慧,但这些小积累,我相信对以后的阅读,一定是有用的。

全书有一点对我而言非常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的openmind。平时总能看到许多狭隘的人和观点,他们对于所有新的东西、不正统、不经典的东西——诸如电子阅读器、影视改编、流行畅销读书,甚至于翻译——大多抱着极大的恶意。很难说这些年纪不大的老古董们是真的在思考科技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还是仅仅是想傍“传统”这个大款以显自己的身份。但作者却分别用多个章节探讨了文学改编、新的阅读形式这些看似文学史之外,但却确实对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内容。并且对此报持谨慎、但非常包容的态度。毕竟,不管是不是合老古董们的心意,新技术、新形式的大力发展和普及,是人力所不能阻挡的。

而作者,以及我所坚信的是:“文学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或被改编成何种模样,一定会永远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