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摘抄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摘抄

《伊斯坦布尔逃亡》是一本由约瑟夫·卡农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一):烂书

书中有大量对白,很多突兀的对白都让人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而且作者喜欢用“他”,你根本不知道那个“他”指代的是谁。

另外,人物背景几乎没交代,看完之后还是弄不明白各个人物的背景、动机,里昂为什么冒险救齐亚奴?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二):台版的引进版

译者还是李建兴,希望有些低级错误可以改进!这个封面也是醉了!台版的封面好看,和人文版的《德国好人》相映成趣!

至于情节,不多说了!卡侬的一贯风格,忧伤中叙事,悲愤中前行,最后的结局却又令人稀嘘不已!

卡侬的作品,仍以《德国好人》为优,虽然也拍成了电影,但反响却不如《朗读者》,其实无论故事情节还是思想内容,以及战后德国“直面历史”的社会思潮,《好人》都前者更深刻,也更吸引人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三):激情与速度 爱情与逃亡

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这本小说,因为实在不忍心放下,想看看里昂到底会有怎样的经历与结局。

“春天很快就来了。一个月后外面的紫荆树会开始开花,整个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你可以回来看看。”

在残酷与紧迫的情势之下,依然有着男女主人公浪漫温暖的爱情。爱情,对于那时的里昂来说,可能是奢侈的,也是危险的。但是爱情就是那么发生了,谁也无法阻挡。

看到里昂身边的至亲一个个倒下,被他的伤心,恐惧,焦虑所影响。而这时他和女主的爱情也出现了,像荆棘中的玫瑰,在困境中愈发娇艳动人。心惊胆战的我们为里昂担忧,也希望他的爱情能有个结果。

虽然小说中的战争,犯罪,枪击,离我们的生活非常遥远。但是正是这种遥远,让我们更能在小说情节中融入自己的想象与理解。

当然也很佩服作者的写作水平,这种紧迫的情绪一直延续在文字中。文章始终是以一种紧凑的节奏前进。

就如作者所说,从一九四五年以来伊斯坦布尔改变了很多,市区现在蔓延过了山丘,以容纳估计增加的一千一百万人口。

旧缆车线被废弃了,传奇的公园饭店被拆除改建成停车场。罗伯特学院现在成了博斯普鲁斯大学,街道名称也变了。昔日的佩拉街已经变成独立大道,里昂住过的阿亚怕沙路,现在成了伊斯梅伊诺努大道。

一切都改变,可作者的小说却成了永恒,读者的记忆也成了无法动摇的存在。

面对着危险,欺骗,背叛,疼痛,里昂一直在向往着美好与平静。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人类可贵也是本能的品质。面对困境的选择有许多,我们最应该永远记住的是,要活下去。

活着,就可以改变。面对的困境总有一天会被你打败,当然也可能是困境将你打败。所以,始终以坚强的心态面对生活,不要被环境所干扰或者污染,真实的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四):在寻求真相的逃亡路上实现救赎

初识约瑟夫•卡侬是缘于《德国好人》,当掩卷后为杰克的无果而终的爱情忧伤时,不禁会想作者下一部作品又会是什么?

这本《伊斯坦布尔逃亡》是卡侬作品的第二部引进版。依然是剑拔弩张的东西方冷战前沿,依然是犬牙交错的谍战交锋,也依然是命运悲凄的犹太人,依然有一个美丽,但背后有故事的女主角。虽然风格依旧,但故事确每每精彩(换言之,卡侬的8部作品中,除了最早的《Los Alamou》和《Stardust》中故事的场景是在美国本土之外,其他都是是在东西方冷战的最前沿),每个故事中都围绕着犹太人的战时行为而展开。

故事的精彩不容细说,一个孤身间谍,被利用、被伤害、被背叛,被追杀,被拯救,被爱情所感动。所有谍战惊险小说所需要的要素全具备,为了真相、为了生存,他们选择相互依赖和信任,一起寻找残酷背后的甜蜜、复杂人性的救赎以及忠心耿耿的爱!使命与职责、人性与爱情,真相与救赎是卡侬笔下永恒的主题,这也正是卡侬作品与其他描写谍战或犹太人悲惨命运故事的不同。每一个值得同情的犹太人,都是有故事的,或许都有他们自己或爱他们的人所无所直面的故事。

忧伤中叙事,悲愤中前行,最后的结局却又令人稀嘘不已! 这是卡侬笔下每个故事的最终结局,总会令人心有不甘或扼腕痛惜之感,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能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不能吧?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此书英文版封面和美国亚马逊的推荐语总是将卡侬与勒卡雷作比较,想来或许是二者作品的开篇总是那些阴冷的场景有关吧,但要论人性的复杂,卡侬更胜一筹。

篇末一句“春天很快就来了。一个月后外面的紫荆树会开花”,给读者留下了希望,而作者今年最新作品《Leaving Berlin》中的那句“But where do we draw the lines of our moral boundaries”却让我们掩卷深思。

期待卡侬的更多作品能引进来!

《伊斯坦布尔逃亡》读后感(五):书中的对白是我最欣赏的

不用剧透,《伊斯坦布尔逃亡》的故事就是一场大逃亡。故事时间发生在1945年,二战即将结束。那是一段非常时期,曾经的各国混乱战争接近尾声,该结束的要结束的,该走的要走了。各国的情报人员都面临转移回国的问题。所以,《伊斯坦布尔逃亡》是一本涉及情报间谍、涉及家与国、爱与 背叛、诡计与阴谋、人性和救赎的大场面小说故事。

书中的对白写得很棒,难能可贵的是,表面的轻松对白,背后却是紧张神秘的情报人员逃亡回国的历险故事。你看着各种角色们在对话,说着他们之间的事情,其实安排的却是那样一场大战斗呢。里昂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带一位神秘人士回美国去。他不知道这位神秘人物的来头,他甚至不知道亚雷榭的身份,但是他们却默契的合作。气氛很紧张,因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终于等到要明天就离开了,却又被通知说,还需要再等一天。再拖住一天,时间就是一场战斗,时间又证明着一切,最难承受的是,过程和结果。

里昂根本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在他试图查询的过程中,还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爱情。是真的爱情吗?

卡侬的一贯风格,忧伤中叙事,悲愤中前行,最后的结局却又令人稀嘘不已! 他奋力打造的,是爱之城,也是离之始。是人间炼狱,也是人性的自我救赎。我最最喜欢作者安排的对白,这对白中透露着丰富的信息,却不紧不慢,让无比紧张的气氛,就在那样轻松的话语中,不露痕迹的充盈每一个读者的心。好过瘾。

结局是悲惨的。令人深思。大逃亡变成了大逃杀,真爱的背后,奏响的是“悲伤的序曲”。人性有时候承受不了考验哦,所以不要考验我。我们总是在人生中,无法明确的面对许多真实的考验。一念之间,选择会大不相同。而结局,却总得承受。

我看很多情报故事。中国的领军人物是麦家。《风声》〈风语〉我都看过的,但是他和卡侬的风格不一样,甚至二者是没有可比性的,都写得很棒。我只所以更喜欢麦家,也许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国人我先读的他。卡侬真的很棒,作品很大,思想更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