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100字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100字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是一本由[美]戴维·艾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一):当GTD已经成为模因,说什么都是对的?

8年之后,GTD作为一个时间管理领域的模因,已经遍布整个世界。只不过,大多数人依然无法用好GTD。这本书,相较于 [[《搞定》]] ,也并没有多少新东西。都是在第一本书的框架体系下,略微扩充了一些实践经验和看法,一些比较细碎的解读。确实,就像是读过第一本书之后,你在听作者碎碎念,很多翻来覆去的话。如果将内容砍掉一半的篇幅,可能会是一本更清晰简洁的书籍。

作者本身其实也是一个「时间管理」说法的反对者,认为时间不可管理。可管理的,在作者眼中,只能是任务。实际上已经将很多任务执行领域的方法,在他的碎碎念中,有念到过了。但实际上,一些真正能够促进执行的方法,比如物品的放置方法,也就是空间环境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等,并没有太多深入的解读。包括我在研究「死磕拖延症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二):搞定的步骤

搞定建立一种井然有序的运行状态,可以让大脑腾出精力来处理例外的情况。例外的情况不可避免,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第一步:用随身笔记本记录我们的想法,帮我们把感觉转化为行动。可以迅速收集我们的任务,让我们集中精力去思考,保持心灵的宁静。

第二步:放入日程表或者选择项目核对清单。整理后记录的内容需要及时处理。随时可以查看的日程表可以释放我们的记忆压力。项目核对清单是预设的整套行动方案,确保我们在疲劳等干扰的状态下保持理性行动,并留有足够的精力处理突发情况。

第三步:执行项目清单的内容

第四部:回顾和修正清单,增加关键词,下次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检索出来。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三):GTD的一些具体做法

以下摘自书中:

时间和信息其实并不是压力产生的来源。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它自顾自地流走。你能管理的只有你自己——你关注的事和你采取的行动。

一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就看他会不会用高效的思考方法来快速地应对每件事,然后再想出一套办法,把它们归到适当的工作篮里。

灵感和创新固然重要,可是如果企业和个人不能把计划、目标、愿景落实,不能把最好的想法和战略付诸实践,再好的计划也是徒劳的。

只要你把目前自己要做的事列成清单,系统地加以整理和查看,你就能抓住重点,站在最佳视角看待自己的世界,在任何时候都能自信地做出下一步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决定。

一有心事,就把它白纸黑字地写下来或者记录下来。你可以把它潦草地写在纸上,打印出来。

记住,你的大脑是用来产生想法,而不是保存想法的。一旦把大脑从它的纷繁思绪的喧嚣中解放出来,你会发觉,它能以全新的方式专注于你的工作和生活。

在人生的前25年我渴望自由,在接下来的25年我喜欢秩序。后25年,我意识到,秩序就是自由。——温斯顿·丘吉尔

两分钟原则的依据是:如果一件事立即完成只需不到两分钟,那么,事后再整理、回顾和执行它往往要超过两分钟。

你在具体执行时就该一心一意,不应当同时思考该执行哪些事务。具体事务应该事先早已想好。

一个极具启发性的例子是家庭每周回顾。养成这样的习惯,妻子或丈夫(孩子们)互相报告一周以来的活动,逐项总结每件事的进度,对照日程表事务,展望今后几天的活动,共同做出决定和制订计划,这是把生活当工作,体会一切顺遂的极好办法。

至少每年思考一次年度或者长远目标是非常有意义的。

每天回顾日程表和行动清单(也可在执行时随时查看)。

养成每周回顾的习惯,保持大脑清空、最新和具有灵活性(见“每周回顾”)。

必要时经常查看目标、价值观和愿景等长远关注的清单,保持项目清单全面、最新。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四):上班狂人,下班文艺

我愈发觉得,工作与生活不能混淆,上班和下班不能一样。

我的生活,追求有趣,追求文艺,这是最近盘点生活的时候,才发现的。

最近一年来,我培养了很多爱好。去年夏天,我爱上了游泳,于是周末周一周三,就往游泳池里扎,尽情享受在水里的舒服与自由。同样是去年夏天,意外接触瑜伽,觉得好玩有趣,就跟老师学踢腿弯腰拉伸,晃眼今天夏天即将来临,瑜伽的安静与动态,让我思考与健康。初中就喜爱弹吉他,中间学学停停,中间一度荒废,直到今年年初,决定重新拿起吉他,一有时间,拿起吉他,爬格子,练节奏,识谱,记谱,弹唱,每月学一首新歌,录制一首作品。我又从吉他的弹唱中,进入了文艺的状态,流畅,自由。更加文艺的,是我开始爱上写文字了。我爱表达,特别是用文字表达。思绪流淌,文字跳动,表达的快感让我停不下来,每天一篇文字,不是强迫,而是习惯,和吃饭睡觉一样了。

表面看来,我的生活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可是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同事在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提到,看到你天天又是跳舞,又是健身,又是写文章,很幸福,很羡慕啊。我先是一惊,大家怎么知道,这得益于伟大的朋友圈吧。同时,我对生活和工作的出彩,对很多人产生了影响,我也清晰地感知到,这样影响是正面的。如果在朋友间彼此这样的赞誉,是好事,但是如果在职场,我看未必是好事。我为此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在职场,是一个崇尚价值,讲求效率,追求节奏的环境,它要求每个职场人都应该规范行为,响应这种价值呼唤。可是人卖命工作,就是希望幸福的生活,快乐的生活。所以,就不能让生活的文艺文艺,小资的慵懒,出现在职场。否则,职场的评判标准就会混淆,就会出现错位,就会把你看成一个节奏缓慢,效率低下人。

在职场,我们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换个表达,职场期待什么样的人出现?职场就是社会的缩影。我纵观人类社会,人们总是期待强者的出现,狂人的出现。社会的生存法则,强者生存,弱者淘汰。虽然听起来很现实,很暴力,但是却很适用。大多数人是羊,需要一只狼领导。职场上,强者被认为是有能力的,能创造价值的,强者被认为能领导更多的人创造价值。强者获得的回报也是符合人们预期的高。

但是怎么知道谁是强者呢?恕我肤浅,我对职场强者的理解是,强势的人,对绩效的追求几近疯狂的人。也就是说,在职场,你应该体现出商业的原则,为了商业结果,工作绩效,卖命卖力,并表现出为了达到商业结果,不惜一切代价,如脾气暴躁,不留情面。职场甚至流传一个奇怪的现象,脾气越暴躁的人,越容易生气的人,薪资越高。我的理解,他是为了追求商业结果,工作绩效,竭尽全力。没有达成结果,因此脾气不好,因此生气,说明他在乎,说明有追求。这,就是职场的价值呼唤。

你性格适合做强者吗?什么,你不敢当面发脾气?那你做不了强者,无法获得职场上的成功了?假设你经过打拼,经过修炼,终于可以成为职场的强者,可以当众发脾气,可是你把这个暴躁的脾气带回了家里,带到了生活,你已经成为你讨厌的那个人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职场上飞扬跋扈,呼风唤雨,强势无比,牛逼无比,在生活上心静如水,柔情似水,文艺青年,小资生活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我在学习文学理论时,提到一种现象,很多的作家一开始都不是专职的作家,都是有一份世俗的工作,工作之后再写作。因为写作还不能养活生活。于是,作家们就采取了一种方式,白天工作,晚上写作。写作是一种要求极高创造行为,除了作家的天赋外,那作家怎么做到在工作的现实与创造的幻想中高超切换的呢?那就是作家的双重人格。

所谓作家的双重人格,就是白天的工作要求作家必须辛苦工作,作家的人格就是要在现实工作中变成现世的那个人格,那作家的身份是工人,那作家白天就是一个工人,做工人应该做的事情。晚上作家在写一个关于唯美的爱情故事,那作家就要化身风度翩翩的主人翁,带心爱的人儿离开水深火热世界,去到作家创造的那个完美世界。

我将这种作家的双重人格,用来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那就是建立一种意识,我把它命名为现代人的双重人格。即上班狂人,下班文艺。上班你就把自己变成狂人,变成强者,下班之后,你就把自己变成文艺青年,变成小资男女。

我现在刻意培养自己的双重人格,期待职场成功,生活美满。

《搞定III: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最新版)》读后感(五):工作、生活乱作一团?来看看提高效率的传家宝GTD

每天忙忙碌碌、一塌糊涂,面对各种突发、一直慌乱,想寻求改善?

时间管理、效率管理的书一大堆,不知道看什么好?

总觉得GTD那一套很复杂,不知道怎么运用?

看完世界知名时间管理大师、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个人与组织效率思想家之一戴维·艾伦经典著作《搞定》系列:《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搞定2: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和《搞定3: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了GTD(Getting Things Done)的个人简化版。

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掌控工作流程模型”的五步走一遍。

第一步,收集阶段,释放大脑。把所有待办事项收集起来。

第二步,处理阶段,进行取舍。提前确认好自己的“六个关注层面”。

第三步,逐项安排,组织整理。按照“组织整理”的流程走。

第四步,六个层面,检查回顾。按照不同的回顾频率,进行检查。

第五步,运用起来,执行阶段。单个事项,按“自然式计划模式”流程执行。

这里附上戴维·艾伦在《搞定3》里,整理的“掌控工作流程模型五步”,不过不用特别在意它的繁复性,用熟了,就是上面五句话。

简单的说,就是把所有你操心的事、惦记的事,都列出来。

当然,书里还有关于“如何养成收集的习惯”的经验介绍,第一次梳理可能很费劲,但是养成习惯之后,就是个日常动作,不会多花额外的时间。

成功人士,通常是有自己的方法,能把大脑空出来,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思考,思考战略、思考方向、思考新点子,至于执行这一步骤,都是有固定流程的,节省精力。

整个GTD的精髓,就在于怎么把大脑空出来,如何释放你大脑的创造力。

单纯的“不想”可以空出大脑吗?很难,因为大脑它不相信你,所有进入你视野的事情,只要没“搞定”,大脑就会一直反反复复的运行,占你的内存。

所以背后还需要一套让大脑觉得可靠的流程,暂时的“放下”,并不是“忘记”,有了这套流程,就能开心的释放大脑,让它做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GTD管理法和断舍离整理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样样事情都做,显然精力是达不到的,那应该做哪些事情呢?

大部分人的选择标准,是“没有标准”,什么事情火烧眉毛了,就先做什么,结果就导致,永远都有火在烧眉毛。

戴维·艾伦提出了“六个关注层面”,这不仅是我们决定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的判断标准,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也是建立清单的一个类别划分,更可以按照六个不同的关注层面,确定不同的回顾周期。

也就是说,我们在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里,都会需要“六个关注层面”。

5万英尺以上:人生。

4万英尺:3-5年的展望。

3万英尺:1-2年的目标。每年回顾。

2万英尺:责任范围。每月回顾。

1万英尺:当前的项目、目标。每周总结。

跑道:目前的行动。每天梳理。

就是在确定了筛选标准的情况下,对第一步收集在“工作篮”里的待办事项,进行分类的过程。

不需要安排行动的,马上丢掉、或归档、或放入“将来、也许清单”。

需要安排行动的,两分钟能搞定的马上搞定,两分钟搞不定的,委派别人或列入延迟清单。

按照作者总结的工作流程图,很方便就能形成自己的流程。

检查回顾,是让大脑“放心”的一个步骤。

检查回顾,是让做事的过程,形成一个闭环。

自己的一套流程有没有跑偏,是否还在既定轨道上运转?自己的一套流程是否还有进步的空间,是否适应目前变化了的环境?全靠检查回顾。

前面提到的六个层面,每个关注层面都有回顾周期,每天的梳理由于操作频繁,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每月总结和每年回顾,很多工作甚至都有固定的格式和结构。特把戴维·艾伦自己的“每周回顾”内容附在下面,可以参考。

执行阶段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每一件事,作者把一个步骤完不成的事项,都称为“项目”。

针对一个单独的项目,不论是“收购A公司”,还是“确定儿子的小学”,或者是“学会视频剪辑”,哪怕只是“买下周需要的菜”,显然无论大小,这些都是一个步骤完不成的,针对每一个“项目”,作者推荐采用“自然式计划模型”进行推进,是一套纵向的工作流程。

这套流程附在下面,关键在于最后一步“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

任何执行层面的流程,一定要落实到“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否则只是增加了一个“搁置事件”,或者“待办事项”而已。

GTD是所有时间管理、效率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的鼻祖,很多排行榜上此类的热门书籍,都是GTD的应用、延伸,记得之前看过我很佩服的一个大神仔细讲过,为什么个人管理不应该从GTD入手,他觉得有难度,对于新手来说,容易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甚至根本坚持不下去。

但是我仍然觉得,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先了解GTD,它是个原则性的东西、框架性的东西,有了大方向,才方便去追究细节。

具体要看的话,如果是新手,可以从《搞定3:平衡工作与生活的艺术》开始看,然后再倒回头去看《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至于《搞定2: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是个细节性的补充,可看可不看。

难度,当然是有,最难的地方在于,如果刚着手搞GTD,要思考非常多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内容,当然是有点苦,但是值得坚持。

在GTD“本土化”的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任何障碍,可以再回过头去看书,重新琢磨琢磨,反而加深对GTD的理解。而且在研制个人方法的过程中,也可以配合上其他效率管理的书籍,是个补充。

如需原图,可以找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