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100字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100字

《美丽新世界》是一本由[英]阿道斯•伦纳德•赫胥黎 (Aldous Leonard H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元,页数: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一):何处不是新世界

这是一场全人类的kitsch。

每个人都被无意识的剥夺了思考的能力与权利,完全满足于动物性的愉悦当中,殊不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便包括超越动物性的理性思考能力与自我意识。更可怕的是,我们中的部分人现在已经逐渐沉迷于brave new world之中而不自知了。无法进行更多的深入的思考,一昧追寻廉价快感与感官刺激,只能停留在事物表层,让他们越发的变成了一个失去了自我的lesser man。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现状的存在或许是一种自然选择吧。

配合Radiohead的fitter happier阅读更佳。

不过第三章的一句一段一个场景的描写使得角度转换太快(倒也是个亮点),对读者的阅读并不是特别友好。

但是瑕不掩瑜,里面随处可见的比喻、说理以及讽刺,能让读者引起许多共鸣与思考,细节值得玩味。可以看出赫胥黎真的是博览群书了,对各个大家的思想博采众长。并且译者的翻译风格也功不可没。

虽然人类(哲学上的)整体是不可能堕入这种世界的,却也仍然值得警醒——你的人生观如何?你究竟该如何生活?你对待廉价娱乐带来的快感与理性思考带来的平淡(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平淡),庸俗与孤独之间会如何选择?这一思考又与尼采叔本华的部分思想不谋而合了。

对john之死这一情节的安排还不是特别能理解。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二):满足了物质的欲望后,人一定会幸福吗?

我之前一直认为,无论人多么高级,也只是动物的一种。物质决定意识,因此满足了人的欲望人就会幸福。我也一直秉承这样的观念行事,例如按时睡觉保证身体有足够的休息,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尽量买,买了新东西就扔了旧的,经常主动地释放自己的性欲,总而言之,就是满足自己的身体需求。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特别是在这个‘一切向钱看’年代,自己所做的一切简直就是政治正确。 然而我并没有感到幸福,反而越来越焦虑。我明明已经比以前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欲望却越来越膨胀,钱永远都好像不够。又好像越来越喜欢名牌,迷恋鞋子,衣服,手表,耳机,手机。甚至有些东西自己觉得并不漂亮,但却因为那些东西是名牌而打折了,所以费钱去买,多么可笑呀。 《美丽新世界》,描述了一个未来的乌托邦,在那个社会,追求稳定为第一要义。通过药物唆麻满足所有人的情绪要求,永远吃不完的食物,色情音乐和电影,互相贡献身体的社会心理。人人都是工作上的成人,情感上的小孩。 这不就是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吗?集体主义至上,稳定为社会的第一要义,人人欲望得到满足,社会在缓慢而稳定地发展。 可,这是错的吗?全人类都得到了满足,难道不就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吗?试想有一个社会,给你提供可以满足一切欲望而没有副作用的药物,给你长生不老的身体,给你尽情释放情欲的异性,生活没有任何忧虑,你会选择过吗?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这样的生活。而我可能犹豫一下,也会选。 《美丽新世界》是反乌托邦的三大著作之一,我却看到了真正的乌托邦,当然,这是对于阿尔法加人来说,对于露在水面上的冰山来说。 满足了一切物质的欲望,人一定会幸福吗?我不知道,因为我永远都满足不了自己的物质欲望。但我可以知道,就算满足不了物质的欲望,我们一样可以幸福,只要我们满足一下那羸弱的精神需求。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三):关于美丽新世界的一些奇怪想法

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可怕,难道只有我觉得那个“美丽新世界”还不错吗?“幸福是要付出代价的”,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现在的我们如此渴望、不断追求追求幸福,怎么当我们得到它的时候却开始缅怀失去的代价了?我们不断地弘扬真善美,怎么又开始“需要罪孽”了?生物都会趋利避害,怎么我们又开始“需要真正的危险”了?这难道就是人类作死的天性?追求,得到,丢掉,再追求,再得到,再丢掉,一直到把自己玩死为止?

可能“可怕”只是来自与现在的对比。当人类真正进入“美丽新世界”时,除了野蛮人保留地里的“野蛮人”,应当没人再觉得可怕了。摆脱了强烈的情感难道不是一件好事?摆脱了家庭、衰老,天性得到充分地释放和满足,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社会吗?更别提还有“唆麻”这一神器,要是现在有了这玩意儿,那就没毒品什么事了,警察叔叔再也不用为了打击毒贩日夜操劳了。

“睡眠教育”其实也不可怕,因为真正接受过它的人早已失去了害怕的理由。

我想,如果让现在的全人类做选择的话,还是选“美丽新世界”的人多一点儿吧。即使是作为一个最低贱的埃普西隆,反正所受的教育会让他们没有任何精神上的痛苦。“任何时候,只要群众获得了政治权力,幸福就是最大的追求”。这时候来带给他们“自由”,恐怕只能徒增他们的烦恼。

《美丽新世界》作为一部经典的反乌托邦小说,我却愣是从中读出了不少乌托邦的气息。当然,在那里,我们失去了许多重视的东西,但那正是为了抛弃我们所痛恨的东西。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这一切似乎很可惜,但谁能保证我们的判断就会是历史的选择、社会前进的方向?不过这一切恐怕无法在我们有生之年得到验证了。

By the way,这本书和《1984》都告诉我们,不合正统的人要么出局,要么统治正统的人·······怎么选,自己看着办吧。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四):有么?个人存在的意义!

“幸福”的世界!

“人人彼此相属,人们都很幸福,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们永远不会想要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富裕,安全,不会生病,不惧怕死亡,不懂激情和年老,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你还要求什么呢?

"Actual happiness always looks pretty squali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ver-compensations for misery

"Happiness is never grand"

"

这个美丽新世界让我们如此恐惧!这里人人幸福,主观上是真的有幸福体验的,没有战争恐惧激烈的感情,一切稳定发展,世界前所未有的安稳祥和,人类物种也可以顺利延续下去。可他们就像工蜂一样,在设定好的位置上,以为是靠着自由意志而做着出生时就被赋予的工作,没有个体,没有自我,没有自由,没有激情,为何要感受这些东西呢,这样只会痛苦而已啊!不是人类不是天天吆喝着要追求幸福嘛?

新世界里唾手可得无处不在的幸福显得廉价肮脏罪恶可怖!没有苦难的衬托,简直就像是可笑的毒品。这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是对本能的刺激和满足,对健康和安稳的表面追求,放低标准放弃宽阔的世界放弃苦难和潜在的危险而营造出来的虚幻假象。

只有幸福的天堂就是地狱。

------

而野蛮人约翰,认为现代文明代表着“幸福”,他选择独居,把自己的行为当作对现代文明与幸福的唾弃。为此,不经历苦难考验他就不敢选择风景美丽的塔楼作为住所,制作箭簇的喜悦令他恐惧,怕自己堕入幸福于是苦行僧一般自我折磨惩罚。然而还是摆脱不了对甜蜜肉欲的幻想,对静谧生活的满足,对沉迷与兴趣的快乐。于是他陷入了疯狂,歇斯底里也摆脱不了对幸福的本能向往。更何况,还有那些好奇来靠近的“文明人”的不断骚扰。

看见愚蠢聚拢的人群,他愤怒了,看见日思夜想的脸庞,他癫狂了,喜悦和恐惧,热爱和憎恨,想象与现实,他拿起鞭子陷入狂欢。一夜过后,被幸福玷污的他,选择死去。是死于再难被净化的悲伤?死于认清自己的清醒?死于鞭挞最爱的愧疚?死于逃避现实的懦弱?死于寻求由死亡赐予的宁静与幸福的本能?“野蛮人”死了,他幼稚的对抗一败涂地,“文明世界”会改变么?(故事诞生之后,我们的世界又有什么变化么?)

唾弃幸福的他因一场放纵狂欢死了,他此前的反抗和辞世的选择,有意义么?

----

幸福和苦难一体两生,缺一不可,这个答案看起来显而易见

----

但是,新世界的设置,似乎并非为了维护民众的幸福,而是为了消除不幸福时的副产品---迷惑/愤怒/激动/罪恶/恐惧,最后就是免除动荡而保持稳定。

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这个理由看起来多么正义凌然高高在上,建造高尚的耀眼!

只要为了社会稳定物种延续,让个体付出永世痛苦或无尽幸福的代价又如何?我们都是集体的一部分!

个人总想通过激情/思考/新鲜体验/恣意叛逆等等,来证明自己活着。寻找那个终极主题,我活着的意义。

然而这个世界真的有独立存在的个体么?思考难道真的不是基因促使我们物种发展的副产品么?除了保持物种延续之外,个体真的存在么?而个体的存在真的还有其他意义么?

思考答案太痛苦,不来片soma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