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1000字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1000字

《可不可以不艺术》是一本由[美] 蔡文悠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一):读书笔记1686:可不可以不艺术

装帧,内页,图片,都特别的用心,可惜里面的文字实在太烂。作为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我不知道她为何要写这本书,居然广西师范还把她翻译了过来,居然还有人舔着脸写序。

随便翻了翻,实在读不下去,太烂了。居然说我读书笔记写的太少,不能发表。理想国这几年出书良莠不齐,以前是看到有那个标识就买下,现在逼得要看看别人的评论了,为什么当时我会买这本书呢。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二):四分之一的精彩

她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在美术馆里睡觉,被人当作艺术品。她在小时候只知道有艺术家、策展人、美术馆馆长这些工作,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当医生、律师、消防员之类的。

我可以说在她四分之一的生命旅程里,她游览过世界三十多个国家,也常常作为她父亲的摄影助理、英文翻译。当然也常常代表父亲,悄悄出席在各种拍卖会上。

艺术这件事嘛,我觉得可以从她的记录中了解到一些艺术的运行规则,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当然我必须说,她的父亲为了泉州,为家乡美术馆的筹建也是辛勤奔走着。艺术让这个世界更精彩。无论如何都是好事情。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三):一本高端的朋友圈?

在学校图书馆美国文学那片转,最后有一个书架是偏游记和日记的类型。首先是被这本书封面吸引了,整本书大概翻一下很舒服,内容似乎又有关多个国家,于是借阅。说真的,不知道蔡国强是谁啊.......所以开始还是有些一头雾水。书读到一半也才发现英文书名when you make no art 的双关含义。

蔡美儿的序真是有些谬赞这本书了,她讲到这本书是作者坦诚面对自己内心,学会承担父亲名望的书。这真是有些刻意制造矛盾了。蔡文悠虽然从事艺术,但并不存在和父亲的巨大差异,父亲也并没有造成什么阴影。倒是如她所说:“我是真实的,但我也意识到,我是爸妈精心创造的艺术品”。

如果说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的话,那大概就是一种猎奇心态的满足,一种窥探上层生活的愿望达成。整本书的风格类似于gossip girl 的画风。可以说开头还带着新鲜感,但阅读越无趣,完全就是流水账嘛。作者说话的姿态简单地说就是不接地气。既没有语言的功力,又缺乏语言的深度,还没有对生活最本真的冲动和热情,于是剩下的只有同龄人无法企及的丰富经历了。所以我愿意称这本书为一本高端的朋友圈。尽管谈起父亲的名气,她带着一点点的羞赧含蓄,但不论如何,她依然也似乎将永远活在父亲的荫蔽之下。

2017.1.6 于北京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四):艺二代大爽文就是羡慕了

这本自传的作者是蔡文悠,蔡国强女儿。

这样的介绍并不在于『打击』蔡文悠的主体性。如她所言,在她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她的世界是由作为艺术家的父母构筑的,她的身份也是。

阅读非常惊喜,因为内容丰富,记录真实,笔触细腻。这些第一手记录对我来说特别可贵与可爱(在Very Important People这样的人类学田野研究或者任何韩炳哲里都看不到——并不需要韩炳哲)。尤其是写Tommy Hilfiger的时装摄影的部分——这场主题为『美国家庭』的广告画册摄影以TH的权贵巨富社交圈中的儿女为模特,其拍摄的执行在蔡文悠平实的叙述中充满了黑色幽默。书里记录的古巴之行更是超乎我对21世纪政治人物的个人包装与崇拜的想象;北京奥运会的部分有很多完全不了解的关于服装设计的故事,结合当下的*日情绪,让我震惊又唏嘘。蔡国强的工作方式,艺术生涯,以及自溯之旅都给我很多触动。

这本书非常丰富有趣,适合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的人:

以及,我还挺喜欢字里行间的英文语法痕迹的。

还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大爽文。

《可不可以不艺术》读后感(五):艺二代的流水账

为什么会看这样一本书呢?

完全是出于对蔡国强的好奇吧。嗯,不是蔡国庆,也不是唐国强,是本书作者的爸爸。

知道蔡国强也是因为去年一部《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纪录片的上映,在大荧幕下看到“九级浪”的几分钟竟然留下了眼泪,实在是太美了,真是美的让人感动。

后来还是想再看一遍,在网上找了好久的资源,都是无法下载,等了几个月最近才有能下载的资源。

然后就赶上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当当短信提醒优惠,就买了这样的一本书。

我们常常在网络上、报纸上、电视上看到听到各种富二代和官二代的绯闻逸事,而对艺二代就知之甚少。艺术家有很多种,能像蔡国强这样名声在外享誉世界的当代艺术家并不多。有个这样的爸爸,蔡文悠算是极幸运了。

虽然本书含金量和价值不高,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她的文字去感受她的生活。

一个从小泡在美术馆长大的女孩,注定与她雕塑系满心热望地在纽约当饥饿艺术家的同学不同,二十多岁去过30多个国家,乘坐私人飞机出行,在拍卖会上买数不清的作品,从没吃过玉米热狗,随时进高档鸡尾酒吧小酌。嗯,别人的生活,体验不了,看看就好。

艺术家的孩子,通本读完,真觉得这个姑娘平淡无奇,才华寥寥也无野心。知乎上对蔡文悠的评价有点狠了。她就是一个生长在艺术家庭的普通姑娘而已,一个生来就什么都有了的人,你能要求什么呢?富不过三代,艺也不过三代,就是这么回事儿。

但这又有什么错呢,生来就有个成功的爸爸,不代表她要活得像他一样,甚至超越他吧。而且最重要的,她还年轻,年轻就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都应该去试着看他人的长处。

比如她很稳。看起来不够张扬,似乎是个天生的乖孩子,不作不叛逆。为了代她的爸爸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领奖发言而特意上了可能派上临时用场的“说服性沟通”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的自我介绍时说:

这应该是她上大四时讲的话,而如今,她口中的概念店已经存在了——“Special Special”是她于2016年创立的独立艺术机构与品牌,在纽约East Village开了间实体店铺,同时也在网站上售卖这些诸如服饰、地毯、浴帘、盘子等艺术商品。(https://specialspecial.com/)

羡慕嫉妒恨都没用,做不了二代就争取做一代,碌碌无为的一生也没什么大不了,谁死了还不是灰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