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薄伽梵歌(注释本)》的读后感大全

《薄伽梵歌(注释本)》的读后感大全

《薄伽梵歌(注释本)》是一本由[印] 毗耶娑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薄伽梵歌(注释本)》读后感(一):《战斗圣经》

这个世界上有几本书具有人类文化的源头性,薄伽梵歌与《奥义书》、《阿维斯托》、《赫尔墨斯秘籍》、《黄帝四经》、《道德经》等构成了人类的几个源头文明。

薄伽梵歌诞生于战场,是一本具有战斗属性与精神属性的书籍,是奎师那对阿周那重要的启示,薄伽梵歌的“战斗性”不言而喻,它在书中诠释了死亡、战斗、精神、瑜伽等等境界。是具有战斗精神的必然书籍,受此其实,阿周那作战蜂拥当先,因为他已经看透了死亡与痛苦,为了自我解脱而战,这是战斗最强大的动力。

真正的灵性是要从战斗中获得的,从行动中获得的。如果世人只沉迷于苦修,恰恰是对于战斗精神的背叛,懦弱者是读不懂《薄伽梵歌》的。

《薄伽梵歌(注释本)》读后感(二):上纲上线的鸡汤文,鼓励人类真善美,还是很好的

作为无神论者本着科学性取其精华的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上纲上线的鸡汤文啊,随便一则都可以展开写个微信转发贴。我强迫自己非要逻辑化的总结下:这是一本关于瑜伽精神的书,瑜伽把人分为三层,第一层为身体,是载体,主要是感官享受的欲求;第二层是思想更多是精神需求;第三层为心灵最高境界是无欲无求平和喜悦。瑜伽通过练习特定体位,再练习体位下专注呼吸达成最终的冥想,实现控制第一层身体、第二层思想,探寻第三层的心灵。瑜伽认为对于第一层身体感官享受人要断舍离,限制不必要的奢侈,过简朴的生活;对于第二层思想人要尽职尽责专注当下,不强求结果,逐步用更高层的精神需求替代低层次的欲望;对于第三层心灵基于前两层的体位和呼吸的训练,专注思想深处,释放出内心的真善美,探寻到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唤起潜在的能量努力去实践,就会自然而然迎来结果,我们都是自己思想的产物,不要低估自己思想和精神的潜能和力量。预测自己未来的方法就是just do it!瑜伽的终极目标就是让自己和世界达成一种物质精神心灵的平衡,凡事皆适度。为了达成以上我们要持续学习,累计知识,净化思想,强化心灵,不断觉悟。

《薄伽梵歌(注释本)》读后感(三):摘录一些触动到的点

- 从感觉对象那里撤回感官 感官撤离最常用的两个技巧是:(1)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眉心,感知并扩大那里的一个旋转发光的白色球体。(2)在心中长时间地并尽可能快地唱诵 - 控制了行动的感官,但精神上仍想念感官的欢乐,这样的无知者被称为伪善者。 - 不执着于目的地履行职责 - 利他主义,服务他人 - 人活着不应只是思考神而忽略人在世间的职责。尤迦南达(Yogananda)说:要认真地冥想,也要认真地挣钱。 - 所有行动都是由原质的各种力量(或三德)执行的。但由于私我或无知的虚妄,人们却认为自己是唯一的行动者。 - 一切行动皆因三德之力的作用而产生,洞悉这一真理的智者,就不会执着于行动,因为他们懂得,是三德借用我们的器官作为工具在从事行动 - 不完满地履行自己的自然职责,优于完满地履行他人的非自然职责。即便在履行自己的自然职责中死去也是十分有益的,而履行他人的职责会产生太多的压力 - 激情之德缺乏精神的平衡,会导致为获得欲望之果的强力行动。贪欲,即对所有感官和物质享乐的强烈欲望,是激情之德的产物。贪欲若得不到满足,就会变成愤怒。 - 人们先应该知道并沉思自己的困境,怀着强烈的信仰向神祷告祈求帮助 - 自我知识 - 感官享乐(最终)是痛苦的来源,它有开始,也有终结 -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未受控制的心意以外,没有其他敌人 - 人不能通过推理来理解无限者。要通过直觉 - 我的这一神力被称为摩耶,它由原质三态构成, - 心意、智力、私我、以太(空)、气、火、水和土[2],是我的物质属性(原质)的八个类别。 “我”的这一神力被称为摩耶,它由原质三态构成,很难征服它们 所有一切确为我的显现

《薄伽梵歌(注释本)》读后感(四):恭敬的学习。

1

你看薄伽梵歌13.7,谦卑,质朴,宽恕,自律。不执着于家庭成员,平静看待圆满与非圆满,坚定追求关于自我的知识。自己对照一下。

314页专门提到肉和酒是不洁的食物,只有愚昧的人才喜欢。弃绝肉食相当于举行100次祭祀。

虽然169页也谈到临死时离开肉身如何达到天堂,但是印欧人达到内心平静的智慧,通过克里希纳的嘴说了出来,更有一点点佛经对话的意味。根据他们的价值观,瑜伽人要高于读吠陀经,作祭祀的人。

那是,当弟子阿周那,面临着要打自己的亲朋好友的时候,他就怂了,心情充满悲伤,但是克里希纳说,你得保持永恒的镇定。要敢于放弃,去奢去泰,戒除欲望,就能达到无上的升华。再通过无私的互助,就能达到至上的目标,成就无上的喜悦。所以人本质上,是自我觉悟的。

其实120页冥想之道是最有用的,对于我们自己排除杂念也是很有用的功法。虽然这些东西都和后来的佛教合流了,但是它仍然具有印欧人的原创性。比如想象眉间的一道白光不断的扩大。想象美好的事物,并且集中注意力,越长越好。这种冥想的方式在佛教那里叫观法。在中国时期长期的影响了中国士大夫。362页说的,把一切众生看作我自己,这就是回向。

254页更可以看到它是佛教的基础,277页大讲众生平等。印度哲学强调自我学习,说我们的身体是有9扇门,24个原质要素的房子。居于身体中的同一个灵,是见证者,指导者,支持者,享受者,他是伟大的主,也是至上自我。这种灵与肉的结合,是普遍的宇宙大戏。神只是让对立之物在宇宙中游戏。

《薄伽梵歌(注释本)》读后感(五):世界上最著名的瑜伽典籍:《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原本是叙述古印度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中的一段对话。《摩柯婆罗多》中记叙的事件年代大约在五千年前,印度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向他的朋友兼奉献着阿周那讲述的话语被整理成为《薄伽梵歌》。

他们的对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宗教和哲学对话之一,是在一场波及古印度全境的战争开始之前进行的。这场自相残杀的大战发生在兑塔瓦施脱的一百个儿子和他弟弟般度的五个儿子之间。这两群堂兄弟之间的纷争逐渐升级,直到为争夺王位而展开全面的内战。这场战争规模浩大,几乎全世界的君王都率兵前来参战。《薄伽梵歌》就是在这场阵亡六亿四千万人,历时十八天的世界大战即将开打前由奎师那讲述的。当时闻名世界的战将阿周那在两军阵前视察敌情,看到敌对双方的阵营中有他的亲人、朋友和老师,顿时困惑不已,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下去。而化身前来充当阿周那的战车御者的至尊人格首神奎师那看到阿周那因为处在假象中而产生错觉,深感同情,于是以雄辩的口才提醒阿周那应如何处理好这些内在的纠缠和不安,面对困境时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危机。

奎师那得教导具有普遍性,超越了当时阿周那在战场上面临的困境。正如阿周那陷入不得不在战场上作战的困境一样,我们每个人都陷在不同的困境中,大多因为物质的生存而充满焦虑。《薄伽梵歌》是一部对生活充满启示的古老典籍,奎师那在其中教导阿周那如何解决他所面临的危机,而那危机比大多数人所面临的的任何事情都更加让人绝望。奎师那的教导如果能让阿周那看清一切事物的真相,摆脱思想的困境,振作起精神履行他的职责,那么对我们处理人生的问题无疑也会有巨大的帮助。事实证明,五千年过去了奎师那的话所包含的智慧曾给与千万人战胜各种问题的力量,不管问题是大还是小,是物质的还是灵性的。

《薄伽梵歌》中广博超然的知识、严谨的逻辑、恢弘的气度、优美的文辞、磅礴的气势使读者为之震撼,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在阅读《薄伽梵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感到面对宏伟的宇宙创造,自我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平日的自大太过好笑,唯有谦卑下来,与宇宙的创造者相连才是获得平安、宁静的根本。

世界著名人物对《薄伽梵歌》的评论

我在阅读《薄伽梵歌》时,所想的只有一个问题:神是如何创造宇宙的?其他实属多余。——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每当疑惑萦心,失望上脸,在地平线上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阅读《薄伽梵歌》,从中找出一节诗抚慰自己。顷刻间,我便会放下忧伤的心情,脸上泛起笑容。把《薄伽梵歌》铭记于心。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喜悦和意义。——印度民族运动领袖 圣雄甘地

《薄伽梵歌》的伟大力量在于这样的事实:他教导了一个“爱的信仰”,即对一位人格首神奎师那的虔诚。——摘自《中国印度之智慧》 林语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