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100字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100字

《沉重的肉身》是一本由刘小枫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3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一):就这么俗吧

不堪忍受屋内的聒噪,正好身边带着这本红色的册子,于是我便抽身去了小花园。

坐在小花园的石阶上,无人干扰,甚是美好,便慢慢读着刘小枫的书,只是读着读着竟捧起书掩面哭了起来了。

不敢发出声响,怕是惊扰了午后蜜蜂的忙碌,蝴蝶的自在,蜘蛛的悠闲,怕是干扰了叶子凶猛的生长,果子猛烈的成熟……

人类的矫情煽情游戏,不适合破坏这自然主义的美好世界,我媚俗了,情不自禁,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二):读《性感 死感 歌声》

有段时间,我心里有种感觉——好像我活不了太久了。可是,我一点也看不出来自己有任何要死的迹象。这让我很疑惑,这感觉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今天读了这一节,似乎有些想通了。那种“活不久”的感觉,指的是当时状态下的我活不了太久了,或者说,已经死了。

当生活中发生一件足以深刻改变我们心情状态的事情,从那一刻起,“我”就不再是之前的那个“我”了。前后两个“我”,只是共用同一个身体,新“我”可以在身体上看到旧“我”的所有痕迹,却无法将其挽留。

新“我”诞生之时,就是旧“我”死去之日。两者无法相遇,只能靠着同一个身体将两者粘合在一起——紧紧相连,却彼此分明。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三):读《丹东与妓女》一节

丹东和罗伯斯比尔最初一起参加革命,却在中途分道扬镳。他们经过激烈而漫长的争论,最终发现彼此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他们一个精神接近失常,一个绝望赴死。 丹东最后放弃出逃机会而选择赴死,是因为他已经觉得活与死没有什么区别。既然没有区别,那我为什么一定要活着? 假如我们现在的一个平常人经历过这种思想历程,可能会发出一个常见的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个人觉得,他们最初一起革命时,最终目标没有想清楚,或者说根本没想过,或者想的太简单了。最后他们发现大家都只不过是为人们争取肉体上的自由,结果在精神上投向了虚无。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发现,不管我们为之高呼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生命力,最终我们都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主动做一些事情,不要把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定义到一个固定的所在,而是放到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有生命力的目标,会自我演进的目标,需要人类持续共同努力的目标。 比如,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宇宙的探索,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等。这些听起来很虚,但不是不可做,而是需要我们一点一点、世世代代去做。 这可能是先哲们上下求索,甚至甘愿奉献的意义与原因。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四):读后感

轻与重

我的生活是沉重的,痛苦来源于灵魂和肉身的矛盾,它们像两股相反的力量,将我撕扯。人究竟是应该遵循灵魂的牵引,还是听从肉身的指挥?当我跟随灵魂,肉身便不堪重负,当我向肉身臣服,灵魂便不安地咆哮。

假如像萨宾娜一样,不要求肉身去寻求自身欠缺的,遵从身体的感觉、轻盈地生活,是不是就能获得了幸福和平静?难怪动物是幸福的,因为它们没有来自灵魂的审视,也便没有了折磨。然而我注定是特丽莎而不是萨宾娜,特丽莎无法遮住自己灵魂的眼睛,我也不能。虽然羡慕萨宾娜的轻盈,但终究无法做到。

如果说等待特丽莎的,必将是美好被粉碎的命运,这也并不会摧毁她,而是让她拥有了“复杂的单纯”。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英雄主义”,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尼采笔下敢于去肯定徒劳的勇者,是伤口长出翅膀的阿多尼斯。

我希望我也能成为这般坚韧而又柔软的人,仍然还能去相信,敢于去相信,即便真相让人遍体鳞伤。

媚俗是区分好与坏、定义美与丑、判别对与错,那么,反对媚俗、认为媚俗“不好”、对媚俗“恶心”,这不也正是一种媚俗吗?凡是主观的看法,皆是媚俗。而人必然是主观的,所以怎么可能不媚俗?

《沉重的肉身》读后感(五):涵泳伦理韵味的复叙事――刘小枫《沉重的肉身》

上帝知道多少人的头发,伦理学就知道多少人。――基尔克果 这一回,我尝试理解了人类身体的沉重、先天欠然的“我在”在面临伦理困境时候的挣扎和抉择……当然,这样说不代表我之前没有这样的思考或困惑,其实每个人都有,正像引言所说的一样,人类社会伦理问题实在是无处不在。但就因为我们都习惯了“习惯”,所以见常遇到“情况”时除了自发性地心灵波动、情感挣扎、按部就班解决。我们从来不知种种微妙的变化始自何方、困境基于什么发生、是什么促使自己做出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动作……就这样一头雾水地继续着生活、在人生中行进着,有时候我真实地感觉到头顶上笼罩着一片真空,久久无法褪去,这真空没有让我窒息,却足以让我感到憋屈。或许正像作者所言“没有叙事,生活伦理是晦暗的,生命的气息也是灰蒙蒙的”,所以,我求救于叙事,叙事垂恩于我。归根到底,叙事的作用至少在于:从现象中分析出它是什么,它为什么。即便它暂时或者终究无法告诉人怎么做的,但对于我或很多人而言,已经够了,至少眼前清晰了,至少心中多了一分慰藉。 作者对历史事件、小说人物、影片思想等进行了复叙述。从罗伯斯庇尔与丹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进行的人民民主和自由民主纠葛同归虚无或用身体为身体称义的绝望与赶走上帝自己却做不了上帝的痛苦到“为了私人的痛苦”而革命而借用别人身体的牛虻到昆德拉用小说阐释的“人义论”的自由主义与基斯洛夫斯基用电影阐述“神义论”的自由主义的对比讨论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到让人料想到弗洛伊德“性与死”关系的性感与死感交织的勾连灵魂与身体的歌声再到卡夫卡的传奇经历和晦涩笔记传达的伦理思想到集中对基斯洛夫斯基《十诫》《红白蓝》电影的解析,身体伦理问题在我叫苦不迭又暗叹过瘾的过程中跃然脑中。仿佛一股激流在我的脑河中掠过,对河床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翻动和变更,终又归于平静,流水依旧潺潺。 对任何的学问保持浓厚兴趣,却又不迷失于任何一种,才是合理地搞学问。所有的他人尚且与我有关,何况自己的肉身。写得有些乱,但书是很好的,我是有点无私的。顺带推荐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它在等着能欣赏它的人与它相互欣赏。谢谢刘小枫、谢谢基斯洛夫斯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